莊子故事二則

莊子故事二則,表現了莊子智辯,重觀賞。對外界的認識帶有欣賞的態度,將主觀的情意發揮到外物上而產生移情同感的作用。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莊子故事二則
  • 創作年代:約前369年—前286年
  • 作品出處:《莊子》
  • 文學體裁:文言文
  • 作者:莊子
莊子簡介,中心思想,原文,譯文,注釋,古今義,名言寄寓,注釋譯文,作品鑑賞,

莊子簡介

莊子(約前369年—前286年),漢族。名周,字子休(一說子沐),後人稱之為“南華真人”,戰國時期宋國蒙(今安徽省蒙城縣,又說今河南省商丘縣東北民權縣境內)人。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是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哲學思想的繼承者和發展者,先秦莊子學派的創始人。 他的學說涵蓋著當時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根本精神還是歸依於老子的哲學。後世將他與老子並稱為“老莊”,他們的哲學為“老莊哲學”。
他的思想包含著樸素辯證法因素,認為一切事物都在變化,他認為“道”是“先天生地”的,從“道未始有封”(即“道”是無界限差別的)。主張“無為”,放棄一切妄為。認為一切事物的本質雖然有著千差萬別的特點,但其“一”本同,安時處順,逍遙無待,窮天理、盡道性,以至於命。在政治上主張“無為而治”,反對一切社會制度,擯棄一切假慈、假仁,假意等大偽。
莊子的文章,想像力很強,文筆變化多端,具有濃厚的浪漫主義色彩,並採用寓言故事形式,富 有幽默諷刺的意味,對後世文學語言有很大影響。莊周和他的門人以及後學者著有《莊子》(被道教奉為《南華經》),道家經典之一。《漢書藝文志》著錄《莊 子》五十二篇,但留下來的只有三十三篇。其中內篇七篇,一般定為莊子著;外篇雜篇可能摻雜有他的門人和後來道家的作品。
《莊子》在哲學、文學上都有較高研究價值。名篇有《逍遙遊》、《齊物論》、《養生主》等,《養生主》中的“庖丁解牛”尤為後世傳誦。

中心思想

莊子將自己比作鵷鶵,將惠子比作鴟,把功名利祿比作腐鼠,表明自己鄙棄功名利祿的立場和志趣,諷刺惠子醉心於功名利祿且無端猜忌別人的醜態。表現莊子天到無為而自然的哲學思想。
(一)巧妙地採用了寓言的形式。莊子往見惠子,表明自己的清高,無意功名利祿,指責惠子為保住官位而偏狹猜忌的心態,但這些並沒有直接道出,而是寓於一個虛構的故事中,使人感到意味雋永,具有更強的諷刺性。
善於運用比喻。其中的“鵷”“鴟”和“腐鼠”都具有明顯的比喻義,且比喻自然生動形象,特別是把鴟嚇鵷的情景刻畫地惟妙惟肖,活畫出了惠子因怕丟掉相國的官職而偏狹猜忌的醜態。按:莊子和惠子本是朋友,惠子先於莊子而逝,在《莊子·徐無鬼》中表現了莊子對墓中的惠子的懷念。
(二)本篇表現了莊子無意於功名利祿的清高的品質。比起《逍遙遊》中表現的虛無主義和追求絕對自由的人生觀來,還是值得肯定的。
比喻意義
鵷鵮比喻意∶莊子,志向高潔之士。
鴟比喻意∶惠子,極力追求功名利祿的人。
腐鼠比喻意∶功名利祿。
說明莊子是一個志向高潔、清高自守、淡泊功名利祿的人。惠子是個薄情寡義、醉心功名利祿、猜忌的人
出處
《莊子·秋水

原文

1. 惠子相(xiàng)梁,莊子往見之。或謂惠子曰:“莊子來,欲代子相。”於是惠子恐,搜於國中三日三夜。莊子往見之,曰:“南方有鳥,其名為鵷雛(yuān chú ),子知之乎?夫鵷雛發於南海,而飛於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練實不食,非醴(lǐ)泉不飲。於是鴟(chī)得腐鼠,鵷雛過之,仰而視之曰:‘嚇 (hè)!’今子欲以子之梁國而嚇我邪?”
2. 莊子與惠子游於濠(háo)梁之上。莊子曰:“鯈(tiáo)魚出遊從容,是魚之樂也。”惠子曰:“子非魚,安知魚之樂?”莊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魚也,子之不知魚之樂全矣!”莊子曰:“請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魚樂’雲者,既已知吾知之而問我。我知之濠上也。”

譯文

惠子相梁
惠子在魏國當宰相,莊子去看望他。有人告訴惠子說:“莊子到梁國來,想取代你做宰相。”於是惠子非常害怕,在國都搜捕三天三夜。莊子前去見他,說:“南方有一種鳥,它的名字叫鵷雛,你知道它嗎?鵷雛從南海起飛飛到北海去,不是梧桐樹不棲息,不是竹子的果實不吃,不是甜美的泉水不喝。在這時,一隻貓頭鷹拾到一隻腐臭的老鼠,鵷雛從它面前飛過,貓頭鷹仰頭看著它,發出‘嚇’的怒斥聲。現在你想用你的梁國來‘嚇’我?”
莊子和惠子一道在濠水的橋上遊玩。莊子說:“鯈魚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閒自得,這就是魚兒的快樂呀。”惠子說:“你又不是魚,哪裡知道魚的快樂?”莊子說:“你又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魚兒的快樂?”惠子說:“我不是你,固然就不知道你的想法;你本來就不是魚,你不知道魚的快樂,就是可以完全確定的。”莊子說:“請從我們最初的話題說起。你說‘你是從哪裡知道魚的快樂’的話,既然你已經知道了我知道魚的快樂而卻又問我。(所以我說)我是在濠水的橋上知道的。”

注釋

惠子:即惠施,戰國時宋國人,哲學家,莊子好友。
相:輔助君主的人,相當於後代的宰相。這裡用作動詞,做宰相的意思。
相梁:在梁國做國相。梁,戰國時期魏國遷都大梁(今河南開封)後的別稱。
或:有的人
國:國都。
鵷雛:古代傳說中像鳳凰一類的鳥。
止:棲息。
練實:竹實,即竹子所結的子。
醴(lǐ)泉:甘美如醴(甘甜,甜美)的泉水。
於是:在這時。
鴟(chī):貓頭鷹。
嚇(hè):模仿鴟發怒的聲音。下文的“嚇”用作動詞。
夫(fú):可以不譯,也可以譯作那 那鵷鶵。

古今義

①非梧桐不止
止: 古義:棲息 今義:停止
②於是鴟得腐鼠
於是:古義:在這時 今義:因果關係
鵷鶵的故事裡,鵷鶵比喻志向高潔之士。鴟比喻醉心利祿猜忌君子的小人。莊子將自己比作鵷鶵,將惠子比作鴟,把功名利祿比作腐鼠,既表明了自己的立場和志趣,又極其辛辣地譏諷了惠子。莊子沒有直言痛斥惠子。而用講故事的方式來使惠子自己覺得愧疚,收到既尖銳痛快又餘味不盡的效果。

名言寄寓

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鵷雛竟未休。——李商隱
人物特點
莊子:鄙視功名、清高自守、
惠子:醉心功名、利慾薰心、無端猜忌、心胸狹窄.
《惠子相梁》中,惠子是一個醉心於功名利祿,並無端猜忌好友的小人,莊子狠狠地奚落了他;《莊子與惠子游於濠梁》中,惠子和莊子在濠樑上遊玩,並就莊子能否知道“魚樂”的問題發生辯論,可見兩人是可以言談往還的朋友。惠子真的像《惠子相梁》里那樣無恥嗎?莊子和惠子的關係究竟怎樣?另一則故事可以幫助我們解決這個問題,即“匠石運斤”的故事(出自《莊子·徐無鬼》)。它講的是莊子路過惠子墓前,向學生慨然感嘆自惠子死後,他就沒有可以談話的知己了。莊子的話很深沉,也很動人,在整部《莊子》里都是少見的。可見,在莊子心目中,惠子是難得的知己。那么,“惠子相梁”的故事完全是虛構嗎?也不全是。惠子可能確實比較熱衷於功名富貴,但不大可能做出傷害朋友莊子的事來。

注釋譯文

注釋
1濠.梁:濠水的橋上。濠,水名,在現在安徽鳳陽。
2.鯈(tiáo)魚:一種淡水魚中的白色小魚,又名白鰷。
3. 是:這。
4. 固:固然(固不知子矣);本來(子固非魚也)。
5. 全:完全,確定是。
6. 循其本:從最初的話題說起。循:從…說起。其,話題。本:最初。
7. 子曰‘汝安知魚樂’雲者:你說“汝安知魚樂”等等。汝安知魚樂:你哪裡知道魚是快樂的呢。”雲者:如此如此。安,哪裡。

作品鑑賞

該文節選自《秋水》。
《秋水》是《莊子》中的又一長篇,用篇首的兩個字作為篇名,中心是討論人應怎樣去認識外物。全篇由兩大部分組成。前一部分寫北海海神跟河神的談話,一問一答一氣呵成,構成本篇的主體。後一部分分別寫了六個寓言故事,每個寓言故事自成一體,各不關聯,跟前一部分海神與河神的對話也沒有任何結構關係上的聯繫,對全篇主題的表達幫助也不甚大,似有游離之嫌。
《莊子與惠子游於濠梁》輕鬆閒適,詩意盎然。一力辯,一巧辯;一求真,一尚美;一拘泥,一超然;讓人讀後會心一笑而沉思良久。
惠子好辯,重分析。對於事物有一種尋根究底認知態度,重在知識的探討;莊子智辯,重觀賞。對外界的認識帶有欣賞的態度,將主觀的情意發揮到外物上而產生移情同感的作用。如果說惠子帶有邏輯家的個性,那么莊子則具有藝術家的風貌。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