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姓

荀姓

1、 起源於遠古時期,是軒轅氏部落首領黃帝的後代。相傳,黃帝有25子,分姓12姓,荀就是12姓之一。荀字及荀姓最早歷史紀錄。

2、黃帝時,有個大臣叫荀始,是個手巧心靈的藝師,他專門負責製作大小官員的官帽。姓歷史最早人物。

3、西周時期有荀侯國,後被晉國所滅,國人以荀為氏。荀氏歷史最早的歷史紀錄。

4、晉國大夫原黯之後。原黯本是原國公族,後去晉國擔任大夫,晉武公滅荀國後,將荀國故地賜予原黯,原黯就別為荀氏,稱荀息。後來晉國荀氏分為中行氏智氏、程氏,後來中行氏智氏成為晉國六卿之二。中行氏在晉國衰落後,族人改回荀氏,後裔中有荀子荀氏八龍等歷史名人。外姓改荀氏,不是姓。 5、姓氏有區別,姓是家族符號,分封制的產物,氏是家族的分支。同姓不通婚,不同姓同氏可以通婚。秦以前荀姓與荀氏有區別,秦以後合併。

基本介紹

姓氏源流,遷徙分布,郡望堂號,郡望,堂號,荀氏名人,家譜文獻,字輩排行,通用聯,四言通用聯,七言通用聯,八言通用聯,苟姓改荀,墓誌解讀,以苟改荀,

姓氏源流

荀(Xún)姓源出有四:
1、 起源於遠古時期,是軒轅氏部落首領黃帝的後代。相傳,黃帝有25子,分姓12姓,荀就是12姓之一。
姓最早歷史紀錄。荀字及荀姓最早歷史紀錄。此是的由來。
2、黃帝時,有個大臣叫荀始,是個手巧心靈的藝師,他專門負責製作大小官員的官帽。姓歷史最早人物。
3、出自姬姓,以國名為氏。據《姓苑》所載,公元前十一世紀,周文王的第十八個兒子被封於古郇國(今山西省臨猗縣,一說在今山西省新絳縣),建立姬姓國,為伯爵,史稱郇伯。春秋時被晉國武公所滅,其後代子孫遂以國名“郇”為氏,後去邑旁加草頭為荀姓。荀氏歷史最早的歷史紀錄。此是姬姓荀氏。
4、出自晉國大夫原氏黯。春秋時,晉國大夫原氏黯受封於荀邑(今山西省正平縣西),其後以邑名“荀”為氏,稱荀黯荀息。此是原姓荀氏。
始祖晉大夫荀息之位始祖晉大夫荀息之位
5、荀林父,春秋時期晉國出現了一些勢力強大的卿族,荀氏就是其中之一。中行氏智氏更是一同成為晉國六卿之二。荀林父荀首荀罃荀偃荀躒荀瑤等人都是晉國著名的卿大夫,對晉國政局乃至春秋時期中國的歷史進程產生過重要影響。
6、姓氏有區別,姓是家族符號,分封制的產物,氏是家族的分支。同姓不通婚,不同姓同氏可以通婚。秦以前荀姓氏有區別,秦以後合併。

遷徙分布

荀姓在大陸和台灣都沒有列入人口基數百家姓前一百位。
荀氏譜是歷史著名譜牒,輩分首家。
關於荀姓的變化,還有一個說法:春秋時晉國有個大夫名叫逝敖,被分封在荀邑(今山西省新絳縣東北),他的兒子以地名為姓氏,叫荀林父。荀林父的後代就都姓荀。
在春秋時期,荀姓的望族大多出自於河內。荀氏後來又分為荀氏、中行氏、程氏和智氏四支。荀子,名況,戰國時期思想家、教育家,趙國人。他提出了人定勝天思想,同時還認定人性生來是“惡”的,要有“師法之化、禮義之道”才可以為善,因此教育不可或缺,《荀子》第一篇就是《勸學》;在經濟上他提出強本節用、開源節流等主張。他的散文說理透闢,結構謹嚴,著有《荀子》。戰國時期的著名人物韓非李斯都是他的學生。

郡望堂號

郡望

河南郡漢高帝時置,治所在今河南省洛陽市

堂號

作冠堂:黃帝有臣子叫荀始,創作冠(帽子)。
蘭令堂:戰國時荀卿是起襄王的老師,後來有人在襄王面前說他的壞話,他就跑到楚國做樂蘭陵令。他厭惡當時政治污濁,遂研究孔子、墨子等學問,創性惡之說。著有《荀子》一書傳世。

荀氏名人

荀況:戰國時思想家,當時人們尊稱他為荀卿,著有《荀子》32篇,歷史上十分著名的思想家韓非李斯都是他的學生。他提出了“性惡”論和“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勝天的思想,反對迷信,是儒家學說的繼續隊和發展者。
荀爽:字慈明,東漢經學家,潁陰(今河南省許昌市)人。荀氏為潁陰望族。爽父荀淑(83——149年)為戰國荀卿第十一世孫,品行高潔,博學多識,有“神君”之稱。荀爽兄弟八人俱有才名,當時被人稱為“荀氏八龍”。荀爽是“荀氏八龍”中的第六位,若論才學,則數第一。當時有“荀氏八龍,慈明無雙”的評贊。他自幼聰敏好學,潛心經籍,刻苦勤奮。漢桓帝延熹九年(166年),太常趙典荀爽至孝,拜郎中,對策上奏見解後,棄官離去。為了躲避黨錮之禍,他隱遁漢水濱達十餘年,專以著述為事,先後著《》、《易傳》、《傳》、《尚書正經》、《春秋條例》、《漢語》、《新書》等,號為碩儒。黨錮解除,司空袁逢薦荀爽為官,不就。獻帝即位,爽避而不及,遂為平原相。行至宛陵(今安徽宣城)追為光祿勛。任職三天,又遷司空。荀爽見董卓殘暴,參與司徒王允謀除董卓之義舉,舉事前病卒。
荀悅:字仲豫(148-209),東漢史學家、文學家。潁川潁陰(今河南許昌)人。幼時聰慧好學,因家貧無書,每到人家,遇書即讀,過目成誦。12歲時,能說《春秋》,尤好著述。靈帝時,因見閹官用權,託疾隱於家中。獻帝時,應曹操徵召,歷任黃門侍郎秘書監等職。荀悅見當時曹操專權,漢獻帝僅存虛名,因作《申鑒》5篇。其中對現實政治的評論,對讖諱符瑞的譏刺,都切中時弊,是西漢以來政論文傳統的繼承和發展。明代何孟春稱“其論政體,無賈誼之經制而近於醇,無劉向之憤激而長於諷”(《申鑒注序》),從中可以窺見荀悅文章風格的特點。《後漢書·荀悅傳》稱其另著《崇德》、《正論》及諸論數十篇,多佚。明代輯有《荀侍中集》,收入《漢魏六朝百三家集》中。《申鑒》有明黃省曾所作注,《四庫全書總目》稱其“引據博洽,多得悅旨”。有四部叢刊影印明文始堂刊本。
荀彧:三國時曹操謀士。官至尚書令,參與軍國大事。此人極為出名,詳見相關百科辭條。
荀攸:字公達,豫州潁川潁陰縣(今河南許昌)人,荀彧的從子。荀攸祖父曇,官至廣陵太守。外戚何進總政時,征拜攸黃門侍郎董卓亂起,荀攸與議郎鄭泰何顒等謀除董卓,事泄而被收系獄。董卓被誅後,獲釋歸鄉。後被曹操征為汝南太守,入為尚書。以功封陵樹亭侯建安十二年,轉為中軍師。魏國初建,為尚書令。建安十九年病逝,年五十八歲。魏正始年間,追謚敬侯。
荀勖:字公曾(?-289年),西晉政治家、音律學家,潁川潁陰(今河南省許昌市)人,荀爽曾孫。早慧好學。初仕魏,為大將軍營爽掾。曹爽被誅,勖遷安陽令、驃騎從事中郎、廷尉正。後為大將軍司馬昭記室,數進策謀,深見信任。與裴秀、羊祜共掌機密。司馬炎代魏後,封濟北郡公,拜中書監、加侍中、領著作。累遷光祿大夫儀同三司,守尚書令。荀勖博學多才,入晉後曾和賈充一起修訂法令。掌管樂事,又修正律呂。領秘書監事,曾和張華一起,按劉向《別錄》整理典籍。荀勖又有治理之才。任尚書令時,曾下令罷除官吏中不稱職的。
荀淑: 字季和(83-149年),潁川郡人。桓帝朗陵侯相,事明理,有“神君”之稱。有八子(、汪、),並有才名,時謂八龍
荀雍:南朝宋國人,與謝惠連何長瑜、羊璇之等四人跟謝靈運以文章賞會,作山澤之游,時人謂之四友。
荀蕤:字令遠,其弟荀羨,字令則,兄弟二人為晉代潁川郡潁陰人。荀蕤有儀操風望,雅為簡文帝為重。官至建威將軍、吳國內史。
荀羨:少有大志,後尚公主,拜駙馬都督,至徐州刺史,累立戰功,撫納降附,甚得眾心。時稱二玉。
荀菘:字景猷,晉代潁陰人。志操清純,雅好文學。官襄城太守,被社會所圍。其女荀灌,率勇士數十人突圍,乞師求援,平南將軍石覽至,遂解圍。太寧年間(323-325年)荀菘任右光祿大夫
荀粲:字奉倩,三國時魏國潁陰人,荀彧少子。獨好道。曹洪女有美色,粲聘之,專房歡宴歷年。後婦得熱病,粲取冷熨其身,不愈而亡。粲痛悼不能已,歲余亦卒,時年二十九歲。
荀士遜:北齊時廣平人,好學有思想,文章清致典雅。武定末年選為司州秀才,至天保十年(560年)下調,皇建中,馬敬德推薦為主書。世祖時轉中書舍人。士遜狀貌很醜,以文筆見長被重用。曾有事須奏請皇上,時世祖在後宮,因左右傳稟人不知士遜姓名,只說是醜舍人,世祖說必定是荀士遜無疑。及看題奏,果然不錯,宮內莫不欣笑。後主即位,累遷中書侍郎,號為稱職。與李若等著《典言》一書傳世,齊末去世。
荀廷詔:明代有崇禎進士,著有《蜀國春稱》。
荀慧生:藝名白牡丹,現代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民國16年《順天時報》舉行首屆旦角名伶評選,他以《丹青引》一劇獲選為前四名,與梅蘭芳程硯秋尚小雲並稱中國四大名旦

家譜文獻

山東曲阜荀氏宗譜,著者待考,清朝年間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山東省曲阜市圖書館。
荀氏族譜,著者待考,民國六年(公元1917年)木刻活字印本。註:先祖為荀澄、荀仲智。現被收藏在上海市圖書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字輩排行

遼寧蓋縣荀氏字輩:“吉泰井生潤陽春”。
遼寧葫蘆島荀氏字輩:“海慶九廣……”
重慶巫溪荀氏字輩:“文章照世強行蘭家澤勇松治起齊黃”。
重慶忠縣拔山鎮荀氏字輩:“文光正大,世澤永傳,家有誠德,士必多顯,仕邦運泰,立品學全,福如宇遠,天興自然”。
安徽蚌埠荀氏字輩:“山志文學敬守傳之孔長成家開國永克恆昌”。
河北東光荀氏字輩:“學寶雲普(鳳)慧(照)”。
寧夏荀氏一支字輩:“海正光……”
山東萊陽荀氏字輩:“鳳維生曉……”
貴州興義、雲南富源荀氏字輩:“富有開義明世(仕)代祖文興榮華克昌顯德則紹忠禎”。
荀氏一支字輩:“尊儒良佐正大澤榮德從月廣仁雲長存”。
江蘇荀氏九里四支:積中為本,春江書啟,文章道德,三思以慶---
更多訪問尋荀文化。

通用聯

四言通用聯

學行共仰;
二李宗師。
——佚名撰荀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荀子(名況)事典。(參見上題頭《二、遷徙分布》末段內容和《三、歷史名人·荀況》介紹)下聯兼指荀淑,參下第二條上聯(“八龍並俊”)注。
六經羽翼;
衣缽相傳。
——佚名撰荀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戰時思想家、教育家荀卿,名況,趙國人。曾任齊祭酒、楚蘭陵令。他批判和總結了先秦諸子的學術思想,對古代唯物主義有所發展。認為“人定勝天”。有《荀子》。其學說為漢代名賢李固李膺等人所宗。下聯典指漢代名人儒、荀卿二十一世孫荀淑的事典。荀淑,博學高行,舉賢良方正。
八龍並俊;
二玉齊芳。
——佚名撰荀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東漢潁川潁陰人荀淑,字季和,操行高尚,當時名士李固、李膺都曾拜他為師。舉賢良方正,官朗陵侯相,辦事明理,人稱為"神君"。有八個兒子(儉、緄、靖、燾、汪、爽、肅、敷),並有才名,當時人稱“八龍”。下聯典指西晉潁川潁陰人荀崧(東漢荀淑的六世孫)的兩個兒子荀蕤荀羨。荀蕤,字令遠,歷官秘書郎、尚書左丞建威將軍、吳國內史,深為文帝倚重。荀羨,字令則,少年時有殺賊之志,後娶了公主,官駙馬都尉。後任徐州刺史,監徐、兗諸軍事。當時人稱他兄弟二人為“二玉”。
八龍垂譽;
四友會文。
——佚名撰荀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漢·荀淑八子並有才名,時號“八龍”。下聯典指漢·荀雍有知友四人,皆有文名,時以文章交會。
司空注易
祭酒正名。
——李文鄭撰荀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東漢經學家荀爽,字慈明荀淑的兒子,歷官郎中、光祿勛、司空,曾參與王允等人謀劃除掉董卓。少年時就通《春秋》、《論語》,後研究古文費氏(直)《易》,注《周易》十一卷。下聯典指戰國末思想家、教育家荀子,名況,趙國人,遊學到齊國,三次任祭酒。後到楚國,由春申君任為蘭陵令,在那裡講學、著書終生,韓非李斯都是他的學生。他批判和總結了先秦諸子的學術思想,對古代唯物主義有所發展。政治上主張禮法兼治,堅持“正名”學說,有《正名》篇,其中包含著豐富的邏輯理論,對古代名學作出了貢獻。所作散文說理透闢,結構謹嚴。著作有《荀子》三十二篇。
突圍請援;
熨體情鐘。
——佚名撰荀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晉·荀崧為襄城太守,被社會所圍,其女灌突圍乞援,解城之圍。下聯典指三國魏·荀粲娶曹洪女,病熱,粲取冰熨婦身,無益而卒,粲亦神傷而死。

七言通用聯

八龍子弟聲威遠;
三州都督德望高。
——佚名撰荀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東漢賢良方正荀淑有八子,並有名,時稱“八龍”。
下聯典指五代陳名宦荀朗,都督霍、晉、合三州諸軍事,功績卓著。
且將清酒酬佳節;
莫遣風塵化素衣。
——清·荀北山撰荀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清·荀北山撰書春聯。見《中國對聯大辭典》。
未卜此身老驥櫪;
可知何事困鹽車。
——清·荀北山撰荀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清·荀北山撰題馬號,見《中國對聯大辭典》。
〖荀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聯〗
熨體徒勞,神傷奉情;
突圍求救,功共女郎。
——佚名撰荀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三國魏·荀粲事典。下聯典指晉·荀崧事典。
香藹三朝,文若丰姿獨異;
義全一郡,巨伯德望尤彰。
——佚名撰荀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三國時曹操謀士荀彧,字文若,潁陰人。官至尚書令,參與軍國大事。曹操將他比作漢代張良。曹操的功業,大多出自荀彧的謀略。下聯典指漢代名士荀巨伯的事典。

八言通用聯

熨體徒勞,神傷奉情;突圍求救,功共女郎:上聯典指三國時期曹魏國的荀粲事典。下聯典指晉朝時期的荀崧事典。
玉潤霜青,渾映程門三尺雪;
硯池秋水,平添荀令一分香。
——佚名撰程玉霜、荀令香師徒聯
此聯清新淡雅,用典精妙,不僅對仗工整,文辭雅致,而且巧妙地將程玉霜,荀令香師徒二人的姓名嵌鑲進去而不露斧鑿痕跡,讓人拍案叫絕,引來一陣陣讚嘆。上聯包含三層意思:一是嵌入程師的字號“玉霜”;二是嵌入程派名劇《青霜劍》和《碧玉簪》;三是用“程門立雪”的典故點明拜師之題。下聯包含兩層意思:一是嵌入程師之名“硯秋”;二是嵌入徒弟之名“令香”。再者,上聯嵌入了程姓,下聯嵌入了荀姓。上下聯顯得十分巧妙,自然天成。成為程荀兩大京劇名旦相互信任、友好合作的寫照,一時傳為梨園佳話。

苟姓改荀

墓誌解讀

因為讀音難聽,全國各地許多“苟”姓後人,向公安機關提出改姓申請。無獨有偶,改姓行為,早在唐朝就已經有了。西安市考古研究院公布的一方墓誌,就記錄了這一過程。
為配合清涼山森林公園建設項目,2012年9月至11月,西安市文物保護在上塔坡村北清理髮掘了148座墓葬,時代從戰國一直延續到明朝。在其中一座唐墓中,出土了一方墓志銘——主人名叫荀曾,最高官至大理寺正,職能相當於如今最高人民法院審判監督庭。

以苟改荀

荀曾一生“歷官十任”,歷經唐代宗唐德宗兩朝。按照墓誌的記載,他本姓”,某年皇帝選拔出使少數民族的使者,他因為“賢”而入選。但他的“苟”姓容易在少數民族中引起爭議,為了照顧民族風俗,故而在“苟”字上多加一橫,該姓為“荀”。
中華姓氏文化博大精深,而墓誌的發現,則對姓氏的發展變遷,提供了重要的依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