儉

【字形】儉(儉),左右結構。

【字音】jiǎn

【字義】①節省;不浪費。②貧乏,歉收。

【組詞】~朴 (儉省樸素)|~省(愛惜物力;不浪費財物)|勤~|省吃~用|~腹(腹中空虛,喻知識貧乏)。

【例句】靜以修身,儉以養德。——諸葛亮《誡子書》

他雖然是富翁,但生活卻比普通人更加儉樸。

【文字流源】儉是形聲字,亻為形,僉( qiān)為聲。儉的本義是指在思想行為等方面對自己加以約束,特指生活樸素、不浪費。還指貧乏,歉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儉
  • 外文名:frugal
  • 釋義:節省;不浪費
  • 讀音:jiǎn
  • 出處:《說文
  • 繁體:儉
  • 結構:左右
  • 筆畫:9畫
  • 部首:亻
  • 五筆:WWGI
  • 四角:28219
  • 倉頡:OOMM
  • 鄭碼:NOBV
  • 異體
簡介,同本義,古籍解釋,

簡介

〖例句〗他過日子很儉省,從不亂花一分錢。
儉 <形>
(形聲。從人,從僉,僉亦聲。“僉”意為“兩邊”、“兩面”。“人”與“僉”聯合起來表示“在人前人後都言行一致、厲行節約的人”。本義:生活上自我約束,從不放縱的人。引申義:節省、節約。說明:當著眾人的面節約財物,背著眾人卻鋪張浪費,這就不叫“儉”。所謂“儉”,一定是人前人後都能做到節約的人)

同本義

儉,約也。――《說文
君子以儉德避難。――《易·否象傳
儉德之共也。――《左傳·莊公二十四年》
嚴公子廣而儉,文而有禮。――《左傳·僖公二十三年》
恭儉下人。――司馬遷報任安書
又如:儉貌(態度謙遜);儉退(儉約謙讓);儉然(自謙的樣子)
節儉,節省
儉於財用,節於衣食。――《韓非子·難二》
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左傳·莊公二十四年》
今先君儉而君侈,令德替矣。――《國語·魯語》
(1)儉(儉)jiǎn
⒈節省,不浪費:~省。衣著~朴。勤~辦一切事業。
⒉約束,不放縱:恭~。
⒊貧乏,歉收。舊時稱青黃不接之時為"儉月",荒年為"儉歲"。
(2)儉 jiě
用於地名:前路儉,在中牟縣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古文〕𠈏《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巨險切,箝上聲。《說文》約也。《禮·檀弓》國奢示之以儉,國儉示之以禮。
《王制》祭,豐年不奢,凶年不儉。《左傳·莊二十四年》儉德之共也。
少也,歲歉也。
姓。
《正韻》詰念切,箝去聲。義同。
與險同。《荀子·富國篇》下疑俗儉。《注》儉讀為險。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