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間詞人

花間詞人

花間詞人是晚唐五代詞人合稱。後蜀趙崇祚選編《花間集》,選錄了18位詞人的詞作,“花間詞人”由此得名。其中作者中溫庭筠皇甫松生活於晚唐,未入五代。孫光憲仕於荊南,和凝仕於後晉,其餘仕於西蜀。代表詞人有溫庭筠,韋莊等。他們的詞作在選材上,把視野完全轉向裙裾脂粉,花柳風月;在內容上,言情不離傷春傷別,場景無非洞房密室、歌筵酒席、芳園曲徑;在藝術上,則是文采繁華,輕柔艷麗。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花間詞人
  • 作品別名:花間集
  • 創作年代:五代時
  • 文學體裁:詞
  • 作者:趙崇祚
花間集,作者,作品,代表詞人,溫庭筠,韋莊,其他花間詞人,牛希濟,李珣,鹿虔扆,薛昭蘊,

花間集

作者

趙崇祚,字弘基。生平事跡不詳, 五代後蜀人。是我國歷史上第一部詞選集的編者,於五代時後蜀廣政三年(941年)編集《花間集》。

作品

《花間集》包括自晚唐溫庭筠等十八人的作品五百首,共十卷。作品的年代大概從唐開成元年(836年)至歐陽炯作序的廣政三年,大約有一個世紀。其中收得最多的是溫庭筠,共六十六首、孫光憲共六十一首、顧敻共五十五首、韋莊共四十七首,最少的是鹿虔扆尹鶚,人各六首。編者趙崇祚自己一首也沒有,序者歐陽炯只有十七首。這也可見選者趙崇祚的態度客觀,毫無私心。
歐陽炯在《花間詞序》中描述西蜀詞人的創作背景:“綺筵公子,繡幌佳人,遞葉葉之花箋文抽麗錦;舉纖纖之玉指,拍按香檀。不無清絕之詞,用助嬌嬈之態。子南朝之宮體,扇北里之唱風。”在這種生活背景和文藝風氣下從事創作,所寫的是供歌筵酒席演唱的側艷之詞,自然是縟采輕艷,綺靡溫馥
花間詞把視野完全轉向裙裾脂粉,花柳風月,寫女性的姿色和生活情狀,特別是他們的內心生活。言情不離傷春傷別,場景無非洞房密室、歌筵酒席、芳園曲徑。此外,雖也寫郊遊中的男女邂逅,女道士的春懷,宮女的幽怨等等,但心中仍然是男女情愛。與這種情調相適應,在藝術上則是文采繁華,輕柔艷麗。所謂“鏤玉雕瓊,擬化工而迥巧;裁花剪葉,奪春艷以爭鮮”(《花間詞序》)。崇尚雕飾,追求婉媚,充溢著脂香膩粉的氣味。儘管花間詞的具體作家之間互有差異,但在總體上具有一致性。

代表詞人

溫庭筠

溫庭筠(約812—866),唐代詩人、詞人。本名岐,字飛卿。太原祁(今山西祁縣)人。
溫庭筠在《花間集》中被列於首位,入選作品66首。他是第一個努力作詞的人,長期出入秦樓楚館,“能逐弦吹之音,為側艷之詞”(《舊唐書溫庭筠傳》),把詞痛南朝宮體與北里倡風結合起來,成為花間派的鼻祖。溫詞風格並不單一,有一些境界闊大的描寫,如“江上柳如煙雁飛殘月天”(《菩薩蠻》);也有一些較為清新疏朗,甚至通俗明快之所,如《夢江南》:“梳洗罷,獨倚望江樓。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斷腸白苹洲。”但就總體而言,溫詞主人公的活動範圍一般不出閨閣,作品風貌多數表現為穠艷細膩,綿密隱約。
溫庭筠放浪形骸,為當時士大夫所不齒,終身困頓,到晚年才任方城尉和國子監助教。他的詩和李商隱齊名,但更多表現個人的淪落不偶,而較少傷時感事之作。就是他的愛情詩,雖文采絢爛,而雕琢過甚,帶有濃厚的唯美主義傾向,實際是齊梁綺艷詩風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的產物。溫庭筠的詩雖不能和李商隱相比;由於他精通音律,熟悉詞調,他在詞創作的藝術成就上卻在晚唐其他詞人之上。溫詞現傳六十多首,比之他的詩,這些詞的題材更狹窄,絕大多數是描寫婦女的容貌、服飾和情態的。如下面的〈菩薩蠻〉:
小山重疊金明滅,鬢雲欲度香腮雪;懶起畫蛾眉,弄妝梳洗遲。照花前後鏡,花面交相映;新貼繡羅襦,雙雙金鷓鴣。
相傳唐宣宗愛聽〈菩薩蠻〉詞,溫庭筠為宰相令狐綯代寫了好多首,這是其中的一首。他在詞里把婦女的服飾寫得如此華貴,容貌寫得如此艷麗,體態寫得如此嬌弱,是為了適應那些唱詞的宮妓的聲口,也為了點綴當時沒落王朝醉生夢死的生活。它上承南朝宮體的詩風,下替花間詞人開了道路。從敦煌詞里的十五首〈菩薩蠻〉看,題材相當廣泛;可是在溫庭筠以後,晚唐五代詞人填這個調子的不少,風格上就一脈相傳,離不了紅香翠軟那一套,可想見他影響的深遠。
由於溫庭筠在仕途上屢遭挫折,對於那些不幸婦女的處境還有所同情,通過這些不幸婦女的描繪就流露了他在統治集團里被排擠的心情。他在詞的意境的創造上又有特殊成就,因此這些詞在過去時代曾贏得某些不幸婦女和懷才不遇的文人的愛好。
溫庭筠在創造詞的意境上表現了傑出的才能。他善於選擇富有特徵的景物構成藝術境界,表現人物的情思。如“照花前後鏡,花面交相映”是一個色彩鮮明的小鏡頭,它不僅襯托出人物的如花美貌,也暗示她的命薄如花。又如“斜暉脈脈水悠悠”的淒清景象,也暗示行人的悠悠不返,辜負了閨中人的脈脈多情。此外如“江上柳如煙雁飛殘月天”、“楊柳又如絲,驛橋春雨時”等,是同樣的例子。和上面的藝術特徵相聯繫,他在表現上總是那么含蓄。這比較適合於篇幅短小的詞調,也耐人尋味;但往往不夠明朗,甚至詞不達意。最後是字句的修飾和聲律諧協,加強了詞的文采和聲情。溫庭筠在詞藝術方面這些探索,有助於詞的藝術特徵的形成,對詞的發展有一定的推動作用。但溫詞題材的偏於閨情,表現的傷於柔弱,詞句的過於雕琢,也帶給後來詞人以消極的影響,所謂花間詞派正是在這種影響下形成的。
五代後蜀趙崇祚選錄了溫庭筠、皇甫松韋莊等十八家的詞為《花間集》,其中除溫庭筠、皇甫松、孫光憲外,都是集中在西蜀的文人。他們在詞風上大體一致,後世因稱為花間詞人。西蜀依恃山川的險固,受戰禍較少,那些割據軍閥和官僚地主就弦歌飲宴,晝夜不休。歐陽炯《花間集序》說:
楊柳大堤之句,樂府相傳;芙蓉曲渚之篇,豪家自製。莫不爭高門下,三千玳瑁之簪;競富尊前,數十珊瑚之樹。則有綺筵公子,繡幌佳人,遞葉葉之花箋,文抽麗錦;舉纖纖之玉指,拍按香檀。不無清絕之詞,用助嬌嬈之態。自南朝之宮體,扇北里之娼風。何止言之不文,所謂秀而不實。
花間詞人的作品就是在這樣的社會風氣和文藝風尚里產生的。陸游《花間集跋》說:“斯時天下岌岌,士大夫乃流宕至此。”是對他們的反現實主義創作傾向一針見血的批評。他們奉溫庭筠為鼻祖,絕大多數作品都只能堆砌華艷的詞藻來形容婦女的服飾和體態,題材比溫詞更狹窄,內容也更空虛。在藝術上他們片面發展了溫詞雕琢字句的一面,而缺乏意境的創造。花間詞人這種作風在詞的發展史上形成一股濁流,一直影響到清代的常州詞派

韋莊

韋莊(836年─910年),唐朝詩人、花間派代表詞人之一,與溫庭筠並稱“溫韋”。字端己,杜陵(今中國陝西省長安區韋曲鎮)人
韋莊與溫庭筠齊名,《花間集》收其詞48首。溫、韋二人同時擅長寫詩,韋莊受白居易影響較深,與溫庭筠遠紹齊梁,近師李賀不同。韋莊有花間詞共同的婉媚、柔麗、輕艷的特徵。如:“紅樓別夜堪惆悵,香燈半卷流蘇帳。殘月出門時,美人和淚辭”(《菩薩蠻》其一),清麗秀艷,溫柔纏綿,即是較為典型的花間作風。但韋詞又常常以其清疏的筆法和顯直明朗的抒情,異於溫庭筠等人。溫詞是客觀描繪,雖可能時或寓有淪落失意的苦悶,卻非常隱約,只是喚起人一種深美的聯想而已。韋詞則直抒胸臆,顯而易見。溫詞意象迭出,一兩句能包含多層意蘊,韋詞則一首詞圍繞一件事從容展開。溫詞綿密而韋詞疏朗,溫詞雕飾而韋詞自然。韋詞的抒情,同時又具有深婉低回之致。
韋莊詞風清麗,有《浣花詞》流傳。曾任前蜀宰相,諡文靖。韋莊在唐末詩壇上有重要地位。清代翁方綱稱他“勝於鹹通十哲(指方乾、羅隱杜荀鶴等人)多矣”(《石洲詩話》),鄭方坤把他與韓偓、羅隱並稱為“華岳三峰”(《五代詩話·例言》)。
韋莊與溫庭筠又是花間派中成就較高的詞人,與溫庭筠並稱溫韋。溫、韋詞在內容上並無多大差別,不外是男歡女愛、離愁別恨、流連光景。韋詞注重作者情感的抒發,如《菩薩蠻》“人人盡說江南好”五首,追憶往昔在江南、洛陽的遊歷,把平生漂泊之感、飽經離亂之痛和思鄉懷舊之情融注在一起,情蘊深至。其中第一首寫江南春色,“春水碧於天,畫船聽雨”更兼有“壚邊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此情此景足使將欲遠行的遊子痛斷人腸,由此詞人有“未老莫還鄉,還鄉須斷腸”之勸詞。此詞情致纏綿,意象鮮明,堪稱詠“江南春色”的諸多詩作中罕見之佳作。
風格上,韋詞善於用清新流暢的白描筆調,表達比較真摯、深沉的感情,如〔浣溪沙〕“夜夜相思更漏殘”、〔女冠子〕“四月十七”、“昨夜夜半”等。他有些詞還接受了民間詞的影響,用直截決絕之語,或寫一往情深,或寫一腔愁緒。如〔思帝鄉〕“春日游”的“妾擬將身嫁與,一生休。縱被無情棄,不能羞”,於率直中見鬱結;〔菩薩蠻〕“如今卻憶江南樂”的“此度見花枝,白頭誓不歸”,以終老異鄉之“誓”,更深一層地抒發思鄉之苦。陳廷焯白雨齋詞話》說“韋端己詞,似直而紆,似達而郁,最為詞中勝境”,許昂霄《詞綜偶評》評韋詞“語淡而悲,不堪多讀”,都指明這一特點。王國維人間詞話》認為韋詞高於溫詞,指出“端己詞情深語秀”,“要在飛卿之上”;“溫飛卿之詞,句秀也。韋端己之詞,骨秀也”,也是從這點著眼的。但韋詞偶有艷褻語,為其不足處。
韋莊的閨情詞亦寫得非常出色,詞語與閨中之美人渾然融於一體,見詞尤見人,詞音即人語,可謂風韻臻於極致矣。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談到:“‘弦上黃鶯語’(見《菩薩蠻》),端己語也,其詞品亦似之。”稱其詞“骨秀”,評價他說“端己詞情深語秀,雖規模不及後主、正中,要在飛卿之上。觀昔人顏、謝優劣論可知矣。”

其他花間詞人

牛希濟

韋莊外,牛希濟的〈生查子〉:
春山煙欲收,天澹星低小。殘月臉邊明,別淚臨清曉。語已多,情未了,回首猶重道。——記得綠羅裙,處處憐芳草。
新月曲如眉,未有團欒意。紅豆不堪看,滿眼相思淚。終日劈桃瓤,人在心兒里;兩朵隔牆花,早晚成連理。
饒有南朝樂府民歌情味。

李珣

李珣的〈南鄉子〉:
乘彩舫,過蓮塘,棹歌驚起睡鴛鴦。帶香游女偎伴笑,爭窈窕,競折團荷遮晚照。
相見處,晚晴天,刺桐花下越台前。暗裡回眸深屬意,遺雙翠,騎象背人先過水。
南國水鄉風光和勞動婦女的生活氣息帶到詞里來,給人以清新開朗的感覺。然而這些作品卻正是那些用詞來點綴紙醉金迷生活的人們所不能欣賞的;因此他們的成就在後來崇拜花間派的詞家裡反而沒有得到繼承.

鹿虔扆

鹿虔扆 ( yǐ ),五代詞人,生卒年、籍貫、字號均不詳。早年讀書古詩,看到畫壁有周公輔成王圖,即以此立志。後蜀進士。累官學士,廣政間曾任永泰軍節度使、進檢校太尉、加太保,人稱鹿太保。與歐陽炯韓琮閻選毛文錫等俱以工小詞供奉後主孟昶,忌者號之為“五鬼”。蜀亡不仕。其詞今存6首,收於《花間集》,其詞含思悽惋,秀美疏朗,較少浮艷之習,風格近於韋莊,代表作《臨江仙》。今有王國維輯《鹿太保詞》一卷。
另據當代知名學者考證,鹿虔扆曾在前蜀做官,而所謂“五鬼”之說,純屬虛構。
花間詞》中鹿虔扆的《臨江仙》可與其後出現的李後主詞相媲美,是花間詞中難得的暗傷亡國的佳作:
金鎖重門荒苑靜,綺窗愁對秋空。翠華一去寂無蹤。玉樓歌吹,聲斷已隨風。
煙月不知人事改,夜闌還照深宮。藕花相向野塘中,暗傷亡國,清露泣香紅。

薛昭蘊

薛昭蘊,唐末或五代詞人。《花間集》稱為“薛侍郎”,列於韋莊之後,即當為前蜀時人。王國維認為即薛昭緯(《庚辛之間讀書記》),是唐直臣薛存誠後裔薛保遜之子。昭宗乾寧中官至禮部侍郎。性輕率,恃才傲物,“每入朝省,弄芴而行,旁若無人,好唱〔浣溪沙〕詞”(《北夢瑣言》)。後因事獲罪,貶為刺史
薛昭蘊現存詞19首,8首為(浣溪沙),內容多寫閨情宮怨,友情離思以及女道士清冷生涯,文人及第得意情景。其詞較少艷情縟文,風格比較清麗委婉,接近韋莊。其佳作如(浣溪沙)“江館清秋攬客船”,寫秋夜江館餞別:“正是斷魂迷楚雨,不堪離恨咽湘,月高霜白水連天。”融情於景,以景見情。又同調“傾國傾城恨有餘”,寫游姑蘇台憑弔西施:“吳主山河空落日,越王宮殿半平蕪,藕花菱蔓滿重湖。”弔古傷今,蒼涼感傷。在《花間集》中也是為數不多,比較難得的。余則多流於膚淺,缺少新意。
其詞收於《花間集》。事跡見新、舊《唐書》,《北夢瑣言》及王國維《庚辛之間讀書記·跋覆宋本〈花間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