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唐朝李嶠)

舟(唐朝李嶠)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5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舟,唐朝李嶠作品。李嶠(644-713年)唐代詩人。字巨山,唐代贊皇縣人。今屬河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舟
  • 創作年代:唐朝
  • 作者姓名:李嶠
  • 作品體裁:五律
基本信息,作品原文,注釋譯文,作者簡介,

基本信息

【作品名稱】舟
【創作年代】唐朝
【作者姓名】李嶠
【作品體裁】五律

作品原文

征棹三江暮,連檣萬里回。
相烏風際轉,畫鷁浪前開。
羽客乘霞至,仙人弄月來。
何當同傳說,特展巨川材
烏鵲填應滿,黃公去不歸。勢疑虹始見,形似雁初飛。
妙應七星制,高分半月輝。秦王空構石,仙島遠難依。

注釋譯文

①棹zhào,借指船。
②檣qiáng,船桅桿。
③傅說,《書-說命上》:“高宗夢得說(傅說〕,使百工營求諸野,得諸傅岩……命之曰‘朝夕納誨,以輔台德。若金,用汝作礪;若濟巨川,用汝作舟楫;若歲大旱,用汝作霖雨。’
④巨川材:謂濟世大才。

作者簡介

李嶠(644-713年)唐代詩人。字巨山,唐代贊皇縣人。隋內史侍郎李元操曾孫,少有才志,20歲舉進士。初為安定縣尉,累遷給事中、吏部尚書、中書令。李嶠剛直廉正,因觸忤武后,貶為潤州司馬。後召為鳳閣舍人。一生崇尚節儉,反對鋪張。曾反對武則天在洛陽白司馬坂建造大佛像,但未被武后採納。李嶠在文學上造詣很深,詩文為當時人所稱道。前與唐初四傑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相接,中與崔融、蘇味道齊名,和蘇味道、崔融、杜審言合稱“文章四友”。晚年,被尊為“文章宿老”。李嶠是武則天至唐中宗時期最著名的御用文人,其詩多為詠風頌物之作,詞新典麗,而內容較為貧乏。代表作“汾陰行”頗為時人推崇。有集五十卷,已散失,明人輯有《李嶠集》;全唐詩中有其作五卷。
李嶠,少有才名。20歲時,進士第,調安定尉。舉制策甲科,遷長安。後,累官監察御史
邕、嚴二州僚族起義,他受命監軍進討,親入僚洞勸降,罷兵而返。遷給事中。武后、中宗朝,屢居相位,封趙國公。睿宗時,左遷懷州刺史。開元二年三月,特進致仕李嶠先隨子在袁州,又貶滁州別駕,改廬州別駕。
李嶠的生卒年,新舊《唐書》均無記載,根據《通鑑》推斷,生年應在貞觀十八年(644)。
李嶠對唐代律詩和歌行的發展有一定的作用與影響。他前與王勃楊炯相接,又和杜審言崔融蘇味道並稱“文章四友”。諸人死後,他成了文壇老宿,為時人所宗仰。其詩絕大部分為五言近體,風格近似蘇味道而詞採過之。唐代曾以漢代蘇武李陵比蘇味道、李嶠,亦稱“蘇李”。明代胡震亨認為:“巨山五言,概多典麗,將味道難為蘇”(《唐音癸簽》)。他寫有詠物詩120首,自風雲月露,飛動植礦,乃至服章器用之類,無所不包。雖刻意描繪,以工致貼切見長,但略無興寄。王夫之《天堂永日地域一日論》說他“裁剪整齊,而生意索然”,切中其病。七言歌行現存《汾陰行》一首,詠漢武帝祀汾陰后土賦《秋風辭》事,寫盛衰興亡之感,最為當時傳誦。據說唐玄宗於安史亂起逃離長安前,登花萼樓,聽到歌者唱這首詩的結尾四句時,引起了情感上強烈的共鳴,悲慨多時,並讚嘆作者是“天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