臍帶(中藥)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4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臍帶,中藥名。為人科初生健康嬰兒的臍帶具有益腎,納氣之功效。常用於腎虛喘咳,虛勞羸弱,氣血不足,盜汗,久瘧。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臍帶
  • 別稱:坎氣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哺乳綱
  • :靈長目
  • :人科
  • :智人屬
  • :人
入藥部位,性味,歸經,功效,主治,相關配伍,用法用量,炮製,貯藏,鑑別,藥理作用,相關論述,

入藥部位

臍帶。

性味

味甘、鹹,性溫。

歸經

歸心、肺、腎經。

功效

益腎,納氣。

主治

用於腎虛喘咳,虛勞羸弱,氣血不足,盜汗,久瘧。

相關配伍

1、治陰陽兩虛,精神氣血皆傷,虛危之候:坎氣(炙末)一兩,人參一兩,熟地二兩,枸杞二兩,人乳粉二兩。上為末,酒釀白蜜煉作丸,桐子大。每服二錢,末飲下。(《醫級》坎氣丹)
2、治三陰久瘧:臍帶九枚(燒存性),於白朮二兩,人參五錢。焙乾俱為末,入童便煮附子一兩,搗膏和丸梧子大。每早服三錢。(《本草匯言》)
3、治臍汁不乾:綿裹落下臍帶(燒研)一錢,當歸頭(末)一錢,麝香一字。摻之。(《全幼心鑒》)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2條;入丸、散,1-3g。

炮製

將臍帶洗漂乾淨。用銀花、甘草煎汁加黃酒和臍帶同煮,沸後取出,烘乾。每20條臍帶用銀花、甘草各3g,清水500ml煎汁,入黃酒50g。

貯藏

貯乾燥容器內,密閉,置陰涼乾燥處,防蛀。

鑑別

本品呈細長條狀,長10-15cm,直徑約0.5cm,淡黃色或黑棕色,半透明,對光視之,內有2根動脈管和1根靜脈管。質堅韌,不易折斷。氣微腥。

藥理作用

1、性激素樣作用;
2、其他作用:血管有擴張作用。

相關論述

論臍帶有補益真元血氣之功。①繆希雍:“臍者,命蒂也,當心腎之中,為真元歸宿之處。胎在母腹,臍連於胞,喘息呼吸滋養之妙從此而通,胎出母腹,臍帶剪斷,則一點真元之氣從此而歸入命門、丹田,故臍為命蒂,臍帶亦真氣會聚之所也。《本經》以之治瘧,應是久瘧虛寒之甚,藉其氣以補不足也。今世以小兒脫下臍帶,燒灰與服,可解胎中一切毒,及免驚風痘患,亦取裨補真元耳。”(《本草經疏》)②王遜:“臍帶補益血氣,得人氣之餘故也。小兒羸弱及痘疹不起,用此煎湯服之,亦頗見效。”(《藥性纂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