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道息肉病

大腸息肉是所有向腸腔突出的贅生物總稱,包括腫瘤性和非腫瘤性。腫瘤性息肉是大腸黏膜上皮細胞增生的真性腫瘤,其單發者統稱為腺瘤,根據其組織學特徵和生物學行為的不同又可分為腺管狀、絨毛狀和混合性3類;它們與癌發生關係密切,存在不同程度的惡變率,是癌前期病變或狀態。而非腫瘤性息肉與癌發生關係較少。由於這兩種息肉在臨床上並不容易區分,臨床上所謂的大腸息肉並沒有說明息肉的病理性質,通常臨床醫生所說的息肉多為非腫瘤性息肉,因此常以息肉作為初步診斷,待病理學檢查明確診斷後再進一步分類,對腺瘤的診斷具有更重要的臨床意義。

基本介紹

  • 就診科室:肛腸科,普外科
  • 常見發病部位:腸道
  • 常見症狀:可無任何臨床症狀,便血,稀便等
  • 傳染性:無
分類,臨床表現,檢查,診斷,治療,

分類

大腸息肉的分類方法很多,根據息肉數目可分為單發和多發,但目前國內外較廣泛套用的是以Morson的組織學分類法為基礎,即將大腸息肉分成腫瘤性、錯構瘤性、炎症性和增生性(表1)。此分類法的最大優點在於將大腸息肉統稱為腺瘤,而其他非腫瘤性息肉則統稱為息肉。演變為腺瘤。這種分類能明確區分大腸息肉的病理性質,對治療具有更大的指導意義。
腸道息肉病

臨床表現

多數大腸腺瘤性息肉起病隱匿,無任何臨床症狀,少數表現為大便習慣改變、大便帶血和黏液,稀便,次數增多,還有不同程度的腹部不適,偶有腹痛、消瘦、貧血等全身症狀,極少數大便時有腫物自肛門脫出。有家族史的病例往往對息肉的診斷有提示作用。有些典型的腸道外症狀常提示有息肉病的可能,一些患者常因腸道外症狀就診,切不可忽視。由於本病臨床症狀少,容易忽視或漏診,因此,結腸息肉的診斷首先要提高對本病的認識,凡原因未明的便血或消化道症狀者,尤其是40歲以上的中老年男性,應注意作進一步檢查,以提高大腸息肉的發現率和確診率。

檢查

1.實驗室檢查
糞便潛血試驗:其診斷意義有限,假陰性較多,陽性者可提供進一步檢查的線索。
2.輔助檢查
(1)X線檢查X線鋇劑灌腸雖能通過鋇劑的充盈缺損敏感地發現大腸息肉,但對病變常常不能正確分類和定性。
(2)內鏡檢查不僅可直視下觀察大腸黏膜的微細病變,而且可通過組織活檢和細胞學刷片檢查而確定病變的性質,因此是發現和確診大腸息肉的最重要手段。

診斷

依據臨床表現、X線檢查、內鏡檢查,息肉的檢出有3種途徑。最常見者是患者因腸道功能不良(如腸易激綜合徵等)或直腸出血來就診而偶然發現;第2種是在無症狀人群普查中發現;第3種是息肉較大,患者因便血或息肉本身的症狀來就診而檢出息肉。由於息肉多無臨床徵象,因此通過第3種途徑發現息肉十分有限。

治療

1.一般治療
主要是內鏡下高頻電凝息肉切除術,或雷射或微波切除術。
2.外科治療
息肉病患者可採取內鏡、外科手術聯合治療法,這樣既可達到治療目的,又可維持大腸正常功能。
3.定期隨訪
由於大腸息肉,特別是腺瘤性息肉已被學者公認為癌前期病變或狀態,所以,對腸息肉患者的定期隨訪。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