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勝

股勝

北京股勝資產管理有限責任公司自2000年以來長期活躍在中國資本市場,在金融投資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股勝
  • 地點:北京
  • 時間:2000年
  • 企業精神:追求卓越,永保激情
簡介,大盤即將暴跌,創業板制度批判,起義推翻創業板,理財陷阱如何迴避,創業板摻假,股民需謹慎,中信證券重大內幕交易,新股破發實是巧取豪奪,將黑嘴清出股市,基金巨額縮水,新股高價發行利益鏈,內幕交易的影響,中投的悲劇,信任導航,地下炒金公司的內幕,警惕創業板公司退市風險,

簡介

公司從剛起步開始,就把"追求卓越,永保激情"作為自己的企業精神,並要求每一位員工在日常的工作中把這種精神潛移默化,變成自己的自覺行動, 使公司大踏步的發展。
公司從資產管理服務、獨立理財顧問(個人、家庭)、銀行私人財富管理中心顧問、政府、上市公司金融顧問、 投資信息諮詢、企業管理諮詢、私募股權投資、企業各項投融資、項目對接服務等各項金融服務著手,旨在為客戶創造更多價值。
公司的長期發展戰略是:立足於中國的資本市場,積極整合各種優質資源,不斷為投資者帶來豐厚回報,力爭建立“股勝公司”中國投資第一品牌的行業地位和領先優勢,以此來幫助更多中國人的成就財富夢想。

大盤即將暴跌

最近幾個交易日主力機構反覆位抬有色、煤炭,並用銀行股護盤,目的是讓有色和煤炭股高位出貨.例如:包鋼稀土泡沫大.包鋼稀土最高價96.30元,離100元目標位近在咫尺。隨著資源股行情告一段落。
券商的高位推薦,表明了主力是在出貨,券高低位不推薦,股價從6元漲到100元時出來推薦目的何在是一目了然.
金元證券推薦:稀土價格仍有120%上漲空間提升包鋼稀土目標價至150元
宏源證券推薦:包鋼稀土業績大幅增長符合預期
前三季度實現EPS0.75元。公司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36.7億元,同比增長134.5%;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6.05億元,對應EPS 0.75元,稀土價格的持續高漲確保業績大幅提升。繼續看好稀土行業未來的整合和發展前景。預計公司10/11/12年每股收益分別為0.96 /1.17 /1.43元,對應PE為97 /81 /66。
長城證券推薦:包鋼稀土行業龍頭盡享稀土盛宴
1-9月份公司銷售收入 36.7億元,實現歸屬於母公司淨利潤6億元,每股收益0.749元;第三季度實現淨利潤2.51億元,同比大幅增長368.67%,每股收益0.311元,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每股收益0.308元,同比增長394.38%。業績增幅來自稀土價格高漲。預計2010年-2011年EPS分別為1.2元和1.93元,對應目前股價的市盈率為79倍和48倍。
多家券商向投資者推薦包鋼稀土,說明包鋼稀土的泡沫大。90%多不值,必定會跌,股價漲20倍,吹漲150元。所以投資應謹慎,不要被眼前的利益迷惑。
目前的情況下,在有色和煤炭這兩個熱點板塊炒作結束後,一時還很難找到新的熱點板塊,大盤指數在3000點上方再向上漲的空間非常有限,而向下跌是必然的選擇,投資者在這種情況應該以迴避風險為主,不要被主力的誘多假像所迷惑.

創業板制度批判

創業板的推出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人們都熱切盼望,通過降低上市門檻,能夠讓眾多為資金短缺而困擾的中小企業獲得有效的融資渠道, 進而加速我國科技創新商業模式創新。  但創業板開板後,高股價、高市盈率、高超募率的出現讓股東們身價陡增,這也讓一些人產生了套現的衝動,各創業板上市公司的重要成員開始出現大面積集中辭職的現象,截至今年9月7日一共有30家公司的總計61名高管離職。在這些離職的高管中,有14人為換屆離職,其餘均為主動辭職。61人中,持股高管人數為28人,按9月7日收盤價,他們的總持股市值達到16.4億元,每名高管的平均持股市值達到5857萬元。有人驚呼:創業板要變身“套現板”了。但也有人認為高管的套現行為並不值得擔憂,這只是公司上市後管理人員重新選擇生活方式的正常現象。
深交所的安排用心良苦,這也充分體現了中國股市全心全意為融資服務的宗旨。面對新股次新股接連破發,投資者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價。作為監管部門來說,除了走過場似地提醒投資者注意投資風險之外,並沒有採取任何實質性措施來化解這種投資風險。而當新股上市首日破發出現、創業板新股上市首日破發臨近的時候,卻馬上拉來投資基金當救兵,試圖挽救創業板新股上市首日破發的命運。這是中國股市融資高於一切的最好表現。
而且,從深交所的安排來看,允許基金在創業板新股上市首日買進股票,名義上是把投資基金當成了“救世主”,實際上是把投資基金當成了“替死鬼”。新股上市要破發了,就讓基金來接盤,然後把基金套牢,如此一來,這基金豈不成了犧牲品,基金持有人的利益又如何來保護?一直以來,投資基金常常扮演為管理層衝鋒陷陣的角色,而置基民的利益於不顧。深交所的此次安排,再一次證明了這一點。
問題是,基金能改變創業板股票破發、尤其是上市首日破發的命運嗎?當然不能。因為創業板新股的高價發行,其發行價格嚴重透支了公司未來的發展。尤其是創業板公司“包裝上市”成風,“高成長”成了最大的謊言,在這種情況下,高估值的創業板公司股票被市場拋棄是一種必然。作為投資基金來說,如果在上市首日大量買進創業板新股,這固然可以延緩創業板新股的破發進程,但這種做法害人害己。畢竟投資基金的投資是要接受公眾監管的,投資基金的投資行為如果明顯損害了基金持有人的利益,那么,基民們就可以用腳投票,贖回基金份額。因此,就算投資基金願意被深交所當槍使,但也不能玩得太出格。所以,在新股破發成為一種潮流的情況下,投資基金也只能順勢而為。創業板新股上市首日破發的命運不會因為深交所允許基金在新股上市首日買進而改變。實際上,5月20日當天,創業板就有4隻新股上市,結果其中兩隻新股開盤就破發,奧克股份當天的跌幅達到9.91% 成為A股市場近15年來表現最差新股。此舉足以表現,基金並不能改變創業板股票破發的命運。
而能改變創業板新股破發命運的只有管理層自己。通過對新股發行制度的改革,降低新股發行價格,告別當前的“三高”發行。否則,創業板股票破發的命運誰也難以改變,投資者應該在三年內遠離創業板的股票才是上策.

起義推翻創業板

之前大家對部分創業板企業“南郭先生”濫竽充數現象很是不滿,現在部分創業板企業持股高管紛紛離職,這不是“圈錢”嗎?一塊臭肉會把整個創業板毀了,我們不能相信創業板了。 持股高管紛紛離職,舉例如下:
同花順(31.000,-0.60,-1.90%)是創業板公司高管辭職第一家,該公司去年12月25日掛牌,今年1月18日,該公司董秘方超和監事易曉梅就雙雙辭職,距公司上市僅15個交易日。
銀江股份(22.360,-0.62,-2.70%)和華測檢測(26.000,-0.46,-1.74%)也成為第一批高管辭職的公司,在今年1月底,相繼有獨立董事和副總經理辭職。2月份,又有華力創通(33.050,-0.35,-1.05%)、朗科科技(28.440,-0.76,-2.60%)、大禹節水(15.910,-0.36,-2.21%)和梅泰諾(21.670,0.01,0.05%)幾家公司的高管辭職。隨後,每月均有創業板高管宣布離職。
2009年10月23日創業板開板有28家高管持股公司,到今年3月份到4月份,共有12家公司持股高管提出了辭呈。甚至出現了1公司高管集中辭職的現象。3月10日,網宿科技(15.380,-0.47,-2.97%)便公告稱公司董事、總經理和獨董辭職,3月25日和3月30日,前後相隔僅5天,矽寶科技(18.000,-0.51,-2.76%)便相繼公告監事和財務負責人辭職。
高管辭職的原因很可笑,大多是因為“個人原因”,包括“夫妻兩地分居”、“身體健康堪憂”等等,說出來誰會信?依我看:他們是想提前兌現巨額財富,傷害大家的利益,謀取個人暴利。
根據《公司法》第142條規定:上市公司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在任職期間每年轉讓的股份不得超過其所持有本公司股份總數的25%;所持本公司股份自公司股票上市交易之日起1年內不得轉讓。上述人員離職後半年內,不得轉讓其所持有的本公司股份
同時,深交所規定,上市公司高管每年減持公司股份數量不能超過自身持有數量的25%;在高管申報離任6個月後的12個月內,減持公司股份數量不得超過自身持有該股份總量的50%;12個月期滿後,將全部解鎖。
原來高管辭職的目的就在這:作為創業板上市公司的高管,如果想要賣出所持股票的話,其所在的公司必須上市滿1年,才可以賣出,而且每年不能超過25%;如果辭職的話,半年後就可以賣掉50%,一年半以後可全部賣出。
持股高管辭職已經表明了企業的態度,已經把“高科技”“高成長”變成“害大家謀私利”“圈錢的工具” 。創業板退市制度遲遲不出,深圳證券交易所總經理表示政策下半年也很難出台,沒有退市制度就是沒有標準,因為這種害群之馬,誰還會相信創業板,退席制度必須馬上出台。創業板只有實現有進有出,讓經營不善和不符合要求的公司退出,讓新鮮血液進來,才能保持市場的活力,也讓更多中小企業能夠得到資本市場的支持,這樣才能存活下去,才能崛起!

理財陷阱如何迴避

很多投資者在參與股票投資後,面對交易制度感覺受到束縛,於是面對各種期貨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什麼槓桿交易,誘惑之下,很多投資者拋棄掉股票,踏入期貨這個新的交易模式下!
什麼期貨行業發展比證券行業差距如此之大?主要原因就是期貨行業客戶的虧損面積和機率太大,那么被市場消滅的客戶主要原因是什麼呢?
一般散戶在高槓桿交易中,賠錢比例高達95%,只有5%是賺錢的。股指期貨是一個小眾市場,散戶資金有限,即便投資方向看對了,但因為高槓桿的緣故,很可能因資金不足而被迫止損出局,以後即便價格回歸之前趨勢,也已經與自己無緣了。
還有一些地下期貨公司,客戶的單子根本就沒有進交易所,完全是有一家較大的公司和客戶在對賭,大家都知道,一般交易雙方虧損的機率遠比盈利一方大,於是有些人就統統接下所有客戶的多單和空單,最終一定是輸家多,那么這些開設公司的人利潤會滾滾而來!
現在的市場震盪加劇,散戶很難再這個市場賺到錢.一些基金公司,股票分析師也很難去駕馭;投資者選擇理財時,不管是找任何機構:基金公司、私募基金、證券公司、銀行、投資諮詢公司等等;如果沒有一流的投資專家,最後的結果都是賠錢;投資理財是專家理財,只有找到一流的投資專家才能保障您的財富一生穩步增長.對於投資者來說,不想掉進理財陷阱,只有找到中國水平最高的一流投資專家,才能徹底解決問題。

創業板摻假,股民需謹慎

創業板的定位是“高科技”、“高成長” ,但創業板無高科技也無高成長,而是以高科技、高成長為名進行“圈錢”,那么設立創業板的初衷也就打了水漂,還可能讓創業板陷入“萬劫不復”的境地。南郭先生濫竽充數混在300人的吹竽樂隊中,獲得高待遇的現象,在今天創業板中被發現的不只一個人。
嘉寓股份(300117) 、新寧物流(300013)、恆信移動(300081)就是“南郭先生”幾個典型的例子。
嘉寓股份(300117)所屬行業:建築業主要從事建築節能門窗、幕牆的研發設計、生產加工與安裝業務的嘉寓股份,也看不出有什麼高新的技術含量。從2007-2009年三年複合增長率11.61%來看,高成長似乎也與公司扯不上關係。然而,就是這樣的一家公司,竟然也能順利通過各“難關”,在創業板掛牌。
新寧物流(300013)所屬行業:交通運輸、倉儲業經營狀況:上半年歸屬母公司股東的淨利同比下降17.91%公司主營業務是以電子元器件保稅倉儲為核心,並為電子信息產業供應鏈中的原料供應、採購與生產環節提供第三方綜合物流服務,包括進出口貨物保稅倉儲管理、配送方案設計與實施,及與之相關的貨運代理、進出口通關等的新寧物流。可以想像,公司明顯不是依靠所謂的“高新技術”擠進創業板的首批上市公司。
恆信移動(300081)所屬行業:信息技術業經營狀況:上半年歸屬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同比下降23.82%按證監會行業劃分,恆信移動屬信息技術行業,事實上卻是一隻不折不扣的寄生在中國移動上的一隻“零售業”公司(按Wind資訊行業劃分),公司近八成的收入來源來自於移動信息產品的銷售和服務,面向個人客戶和行業客戶,個人移動信息終端銷售(主要為手機)和配套的軟體與移動代理業務銷售為公司主要收入來源。無論如何也當不起“高科技”這3個字。
“南郭先生”不止以上三家,統計顯示,有可比數據今年105家創業板上市公司中,有23家上半年業績出現了“變臉”。其中,首批上市的寶德股份(300023)是“變臉”最利害的,上半年淨利潤下降幅度分別高達82.07%。此外,華平股份(300074)、南都電源(300068)等2家公司淨利潤下降幅度也超過50%。
去年10月首批上市的28家創業板公司中,有7家中期業績同比下滑。除寶德股份外,漢威電子(300007)淨利潤下降49.78%,網宿科技(300017)淨利潤下滑29.97%;而華誼兄弟(300027)、中元華電(300018)和特銳德(300001)淨利潤也分別下滑了17.91%、11.71%、7.10%和5.63%。
以上這些公司中業績變臉讓我們看到了假成長、濫竽充數的因素必定存在。高成長沒有高體現 高成長性應該是創業板之魂。但隨著中報的一份份披露,創業板高增長的光環卻在不斷褪色。人們恍然大悟,傳說中的“兩高六新”(高科技、高成長,新經濟、新服務、新農業、新材料、新能源和新商業模式)其實也不過如此,大部分創業板公司的成長性甚至不如中小板,這讓估值高高在上的中國創業板頗為尷尬。
針對創業板現象,目前深交所已經向證監會上交了關於創業板直接退市制度的正式報告,建議及早明確地建立創業板不同於主機板的退市制度。分析人士指出,投資者在投資創業板時,要注意區別那些是真正有高新技術、有較高成長性的公司,因為,一旦直接退市制度付諸實施,一些沒有核心技術及成長性不好的公司將會率先進入到被強制退市的行列,這一風險應當引高度重視。
多數人分析認為,部分公司是由於運營受到季節性因素影響,也有公司是受到行業波動、原材料價格上漲、公司全年產品生產計畫調整等因素影響。如果再考慮到中小型企業抗風險能力弱的特徵,這種“變臉”在未來或將會是一種常態。在這種特徵之下,理性看待企業的業績波動更有益於投資者正確認識創業板。作為經濟結構調整的重要推手,創業板可以被看作優秀企業成長的搖籃,但並不直接等同於上市就必定帶來高增長。
我個人的觀點是,創業板股票風險相對要大很多,要了解創業板公司的行業性質,是不是“南郭先生”,有沒有發生過變臉,如果都沒有我就可以賭一下。否則那我就放棄,以免看中的創業板退市,給自己造成嚴重的損失;權重板塊又比較平穩,出現黑馬股的機率很小,對於小資金量的散戶不大適用;我寧願關注中小板塊,炒股一定要把心態放好,福中有禍,禍中有福,沒有不敗的將軍,不可能一路盈下去,凡事往好處想,積極面對人生。
重點提醒選擇創業板需謹慎。

中信證券重大內幕交易

興業證券“老鼠倉”事件餘溫尚存,券商“潛規則”的接力棒又傳到了中信證券手裡。本次被曝光的“老鼠”是中信證券投資銀行部執行總經理謝風華。
謝風華2009年2月,從國信證券投行部副總裁的職位上跳槽來到中信證券投行部。作為中信證券引入的人才,領銜企業發展融資部的併購、重組業務。在ST興業股權爭奪戰的關鍵時點,廈門大洲集團董事長陳鐵銘先生甚至以 “致ST興業全體股東的公開信”的方式在媒體上刊登大幅廣告徵集ST興業中小股東的委託投票權。而此時的ST興業股票更是瘋狂的連續出現了六個漲停板。在網上很多投資者在這樣的背景下也喊出“沒有最高,只有更高”。2009年4月26日,ST興業召開臨時股東大會,選舉產生的新一屆董事會董事、獨立董事、監事中,由上海北孚提名的全部落選,廈門大洲全面掌控局面。“作為廈門大洲的重組顧問,謝風華將一些上市公司未來的重組細節透露給許多機構和個人,目的是讓這些機構在股東大會前進入並投票給大洲方面的董監事,而另一方面也可能打算從中獲得股票差價的分紅。
2008年11月ST興業股價最低為2.43元,此時大洲集團準備舉牌,開始持續買入,到2009年4月17日股價漲到8.46元。在重組事件不斷地推動下,2009年12月14日,ST興業股價已高達10.47元,一年漲幅高達330%。 全盤掌握著ST興業重組事宜的謝風華利用內幕交易的獲利可想而知。自今年年初開始,ST興業股價一路下跌,6月25日以5.45元收盤。一位投資者在股吧上留言感嘆道 “有誰比我慘,成本10元左右,這輩子估計都難解套了”。
券商屢屢爆出違規內幕交易,低位建倉,讓廣大股民的信心受損。也許,在這個行業乾的年頭多了,誰也抵不住誘惑,像此類違規違法的內幕交易,已經成為券商行業的“潛規則”,並且這種行為通常運作極為隱秘,很難被外人或監管部門發現,這就導致了為滿足自身的利益,不顧一切。這些人是不知足的,利益巨大使其無法自拔,鋌而走險,在“刀刃上舔血”,就不難理解了。
李紹武案的舉報人很可能是謝風華,而李紹武方面的人為了報復,就舉報了謝風華。這些特殊人群的利益是互相勾結的,當利益發生衝突時就會出現矛盾。有這些特殊的利益集團,股市難以實現公平、公開和公正的監管。特殊利益集團利用資源優勢操控股市,內部人建“老鼠倉”和接受輸送利益,特殊利益集團和內部人大量掠奪社會財富,股市成了內部人貪腐洗錢的天堂,而中、小投資者遭受嚴重的財產損失,嚴重威脅社會的和諧與安定。
無論監管多么到位,還是會有人鋌而走險。所以管理層不應該在發現此類案件時簡單罰款了事,而應該是重罰甚至直接讓其退市,也只有這樣,才能減少此類案件的發生。以後還要出台相關的檔案制度來規範這些行為,在條件成熟時出台配套的規則,建立完備的規範和處罰制度,增大PE腐敗的違規成本,加強處罰力度,出現此類案件就要嚴懲,殺一儆百。

新股破發實是巧取豪奪

“大潮退去的時候,才知道誰在裸泳。”隨著二級市場近期的持續低迷,一級市場虛高的定價“泡沫”也紛紛破裂。截止6月份,發行的157隻新股中,已有61隻跌破發行價,破發比例接近4成。另外,還有2隻新股的價格和發行價持平,16隻新股首日破發,自1995年來滬深兩市僅有22隻新股首日破發。
可以肯定的是,破發潮並不能單純地歸咎為市場低迷,更主要的原因還在於新股發行估值過高,有的嚴重透支未來的發展業績。就拿珠江啤酒為例,預計募集10.6億元資金,發行股數為7000萬股。即珠啤IPO發行價至少需要在15.14元以上,才能募集到10.6億元左右的資金。而珠啤2009年EPS僅為0.14元,也就是說,詢價時券商必須給予100倍以上的PE,珠啤發行價才能達到15元附近。但是,現在食品飲料行業的平均市盈率僅38倍,國內的啤酒龍頭—青島啤酒的市盈率也不過41倍。珠啤如此高的發行PE,上市後想不破發也難。
在高價發行破發之後,都有哪些裸泳者擱淺在沙灘上了呢?保薦機構無疑是第一個裸泳者,某些機構對一些擬上市公司的包裝已經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保薦人推高發行價的動機高,因為回報與募集資金直接掛鈎。如果按照一家公司稅後4500萬元利潤計算,40倍PE發行,融資4.5億元,發行費用1500萬元也只有3%的比例。這1500萬元要養保薦人還有投行工作人員,有的券商還要算上其他部門的費用分攤,總體測算下來,如果中小板項目沒有1500萬元實在不划算。但問題是,現在許多首發項目,達不到4500萬元的利潤,那么保薦人就收不到1500萬元,所以,水漲船高,發行價高上漲,保薦費用也要漲。5%的平均發行費用水平,算是衡量投行能力的一個標準了。像東興證券那樣低的收費,恐怕有為業績而不計成本的深層次原因。曾經面對海普瑞的天價發行,其董事長李鋰侃侃而談,稱自己趕上了一個“偉大時代”。然而,對投資者而言,他們趕上的只有海普瑞的“套牢時代”。
新股上市,然後再跌破發行價,實在是一種巧妙地掠奪財富的手段。隨著新股“三高”、“破發”的不斷出現,發行人、保薦人、詢價機構,由於各種利益交織在一起,如何從制度上進行約束理清各方利益主體責任,是無論如何必須要解決的根本性問題。中國目前大量的創業板和中小板有股票高價發行, 投資銀行,上市公司,發行人、保薦人等機構一次就把上市公司未來10年的成長業績都透支了;對於投資者來說簡直是災難; 比如像創業板這樣發行的股票,投資者10年內就沒有參與的價值和意義了。我們呼籲完善新股發行機制,如果這種新股發行機制不改變的話,對中國證券市場的破壞性是不可估量的。

將黑嘴清出股市

股市黑嘴一直是市場頑疾,敢於“踩紅線越界”的股評類節目之所以不能有效懲治,主要在於其背後利益鏈漫長、誘惑巨大,這導致監管政策執行不力,給“擦邊球”釋放了空間。
股市黑嘴就像球場黑哨一樣,這個夏天再度成為眾矢之的。國家廣電總局近日下發通知,禁止各類電台、電視台與證券諮詢機構的商業化合作,尤其要求不得對具體證券產品的價格漲跌和走勢做出確定性判斷。廣電總局政策出台的同時,中國首例由操縱證券市場引發的“洗錢案”在合肥市中級人民法院開庭審理。著名的股市“黑嘴”汪建中被檢方以涉嫌洗錢罪起訴。這位前北京首放執行董事利用其個人影響,借向社會公眾推薦股票之機,以“先行買入證券、後向公眾推薦、再賣出證券”的手法操縱市場,非法獲利累計超過1.25億元。
一些出名的“黑嘴”,在市場上買入某隻股票,然後利用廣播、電視、網路等各種傳播手段,強力推薦該股,等其上漲後賣出,自己贏得巨額利潤,而跟隨的散戶則被“曬在沙灘上”。這種典型的薦股利益鏈條中有兩個要害點:其一是股評人的影響力;其二是言論傳播渠道。
其實,股票分析有錯誤是正常的,只有那些“所有預測都百分之百準確的宣傳”才是不正常的。而相比於市場上捕風捉影、各種來路不明的傳言,大眾傳媒尤其是電視和廣播這兩種傳播工具更有放大效應。因為,這些公共媒體更容易讓普通人相信,“股評家”們在螢屏上往往口稱中立、客觀,把個人言論偽裝成“公共的聲音”,進而放大其影響力,影響投資者的心態,進而左右其投資行為。
必須承認,這種個股漲跌的投機騙局,往往是黑嘴和投機者共同製造的,許多有經驗的“散戶”其實也明白這些人的話並不完全屬實,而他們的心理是——我比別人先一步進入,那么後來者只要大批跟進,我就能掙錢。毫無疑問,這是典型的搏傻心理。
事實上,黑嘴、“帶頭大哥”的興起,多少反映了中國股市中散戶的弱勢心態。在股市的叢林中,散戶通常孤立無援,其表現出的追漲殺跌就是恐慌心理的表現,而股評家們的諄諄教導一呼百應,恰恰迎合了散戶的心理需求,他們似乎為散戶指出了一條擺脫恐懼、走向勝利的股市制勝捷徑。因而,欺騙也被罩上了神奇的光環。
筆者認為:面對莫測的股市,缺乏信息優勢、資金優勢和技術優勢的“三無”散戶,習慣把希望寄托在專家、股神身上,希望通過他們的“指引”,實現自己的股市“財富夢”。這是電視台、電台、網路上各種股評類欄目大受追捧、黑嘴泛濫的深厚土壤。在股市當下這種投資者強弱分化嚴重的格局中,一方面,應該懲治黑嘴,嚴管證券業內的“股評家”,從“治人”角度發力;另一方面,還要清理電台、電視台同證券機構的利益捆綁,從傳播渠道上入手,期待多管齊下,才能將股市黑嘴清理出市場。

基金巨額縮水

中國人民大學金融研究所所長吳曉求在指出,除了股票基金管理費大多按1.5%的年費率提取外,開放式基金還要加1.5%的申購費和0.5%的贖回費,這樣投資者承擔的成本要達到3.5%。如果算上1年期銀行定期儲蓄近2%的利率,投資者的機會成本要上升到5.5%。更重要的是,開放式基金與封閉式基金都是風險資產,雖然這個風險溢價成本很難確定,但大致在3%左右。而基民只能“靠天吃飯”、贏虧波動巨大相比,各大基金公司則無論股市漲跌,都能通過固定比例的管理費提成,旱澇保收,財源滾滾。
“以持有人利益為核心”在基金業似乎已淪為一句口號。近一年來,基金公司犯低級錯誤導致投資者利益受損的現象幾乎月月都有。據不完全統計,自去年7月份起,60家基金公司中就有至少15家犯過不同的低級錯誤。
“分紅門”:基民現金紅利被投資
虎年伊始,寶盈資源優選基金的系統默認方式出錯,有近4000名持有人的分紅款被“強迫”紅利再投資。據市場人士計算, 3月3日,寶盈資源單位淨值為1.0292元。如果持有人購買1000份該基金,到3月3日,按現金分紅計算,其資產總值為1199.2元;按紅利再投資計算,資產總值為1189.2元,兩者相比較,持有人的資產縮水10元。 事後,寶盈基金不得不為自擺的“烏龍”全權買單,“買單”金額為30餘萬元。然而,數千持有人現金分紅被莫名再投資所造成的時間成本無法量化也無從追討。
“偏差門”:小散損失補償無交代
去年12月30日,交銀“上證180公司治理ETF”開盤時,淨值較其交易價格出現了約50%左右的溢價,當天交易價格被迅速推高至漲停,該基金旋即停牌。據該基金公司當晚發布的公告,造成淨值與交易價格偏差的原因是,公司當日對申購贖回清單進行調整時出現“技術錯誤”。 據測算,這次事件給基金造成的損失在1億元左右。其後,依照治理ETF招募說明書的約定,交銀合法地追回了套利收益,但公司對錯誤造成散戶的利益損失補償卻並沒有給出最終的交代。
爽約門”:打新無效 新股暴利打水漂
打新爽約絕對損人不利己,不少基金因此錯過了新股所帶來的收益,基金持有人也在無形中蒙受了難以量化的損失。
如去年10月27日,四川成渝網下1.25億股限售股解禁。當日該股下跌3.31%,收於7.02元。即便如此,較之3.6元的發行價仍有95%的漲幅。如果當日參與網下申購的基金以收盤價拋售該股,便可獲得不菲的收益。
分析箇中原因,不難發現相關基金只要有足夠的規模,即使在持有人利益受損條件下,機構也能從中有所得益。而這樣的利益衝突關係,或許就是造成相關投資機構一再出現低級錯誤、並使投資人權利受損的制度成因。
基金巨額虧損,買單者卻是基民,亦即基民在承擔著損失,與基金幾乎不相關。而與之對應的是,基金公司的管理費收入並未與基民的財富一樣出現縮水,相反還呈現出大幅增收的狀況。股市暴跌,基民損失慘重,基金公司因為旱澇保收同樣成為其中的大贏家。如此格局,也引發了市場對於基金公司提取管理費的爭論。基金不能為投資者帶來回報,卻只知道以擴張的模式創收,已經打破了市場的公平原則。
標榜專業的基金公司低級錯誤頻犯,基民卻要為此“買單”並且追償無門。由於基金產品的高度專業性和信息不對稱性,侵權事件更易發生,可基民卻沒有“3·15”,既不能像普通的消費者一樣得到《消法》保護,又沒法像股民借力《公司法》直接訴訟上市公司維權。基民只能默默的承受著。

新股高價發行利益鏈

新股高定價發行的背後,是包括發行人、保薦人承銷商、詢價機構及股權投資者等在內的一條長長的“利益鏈條”。
IPO(首次公開募股)重啟一年來,眾多新股的高價、高市盈率發行,不僅使新股發行成為上市公司大肆“圈錢”的工具,也在近期市場下跌時令新股破發呈現蔓延之勢。破發潮背後,在中小投資者深度套牢時,哪些機構卻在新股發行中獲取暴利引發關注?新股高定價發行的背後,是包括發行人、保薦人承銷商、詢價機構及股權投資者等在內的一條長長的“利益鏈條”。而要實現新股發行真正市場化,體制的再改革已然箭在弦上。
在5月20日,4隻新股亮相創業板,而創業板“新股不敗”的神話也旋即告破。其中,最受市場看好的奧克股份開盤即跌破發行價,並以暴跌9.91%收盤,成為A股市場上新股上市首日最差表現的代表;另一新股勁勝股份,也是開盤即破發,首日收跌5.67%。事實上,除了新股上市首日破發現象突出外,近半年上市的新股也頻頻遭遇破發。截至2010年5月23日,首發募資的254家公司中,有88隻嘗到了破發滋味。破淨、破增的情形也在“跌跌不休”的A股市場中不斷湧現。
在這場破發潮中,高價、高市盈率發行成為了“千夫所指”。破發現象的蔓延,除受大盤連續下挫的影響之外,高價、高市盈率發行是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之一。高價已經成為新股發行的一個重要標誌,這在創業板中演繹得最為鮮活。即便今年初以來市場開始低迷,但新股的高估值依然存在。
在像A股市場這樣的賣方市場裡,發行失敗的可能性幾乎為零,市場對於新股發行價格的約束大大減弱,發行人(上市公司, PE等機構在上市公司也持有股權)和承銷商的這種擔心也就不存在了。不論是發行人還是承銷商,它們從發行中獲得收益只和募集資金的規模相關,在發行股本一定的條件下,如何實現更高的發行價格成為其最為關注的問題。多數情況下保薦人承銷商都是由一家投行或券商機構擔當, 除了保薦收入外,承銷商的承銷費用多為承銷金額的一定比例,通常是1.5%到3%之間,所以保薦人、承銷商為攫取更多的承銷費用,希望新股發行的價格越高越好。與保薦人、承銷商對新股高定價訴求相契合的是,眾多詢價機構為分享新股籌碼也在哄抬價格。此外,除了上市公司通過高定價“圈錢”的先天動機之外,很多創投基金(VC)和私募股權投資基金(PE)也往往占有公司的原始股權,這些機構也追求儘量高的發行價,以獲取退出時的較高上市溢價
這種高價發行引發的圈錢行為,不光刺激了發行人和保薦人的冒險行動,包裝上市、造假上市、虛假陳述,為的就是能夠騙取上市資格,騙取高價發行以及由此帶來的巨大利益。更值得注意的是,也正是由於高價發行所帶來的利益誘惑,各方面的有權有勢者,千方百計在新股公開發行前突擊入股,成為新形勢下腐敗的滋生場所。高價發行成了中國股市的百惡之首。

內幕交易的影響

牛市之中,任何風吹草動都會引發小道訊息漫天飛舞,利用內幕交易獲取不當得利,危害個人股民利益。沒關係,沒技術,沒訊息,沒老鼠倉的股民最終變成任機構、主力、私募、這些地主老財宰殺的“楊白勞”。這些所謂的楊白勞把那些莊家、私募、做老鼠的,餵得膘肥體壯,油光滿面,到現在確仍用百姓、用股民的錢去砸盤,繼續去榨早已乾癟了的股民,直到擠出他們的最後一滴血、最後一點籌碼,再來拉出一波行情,如此反覆!
舉些例子吧!在2007年,上投摩根原經理助理唐建被查實有“老鼠倉”行為。經查,唐建曾利用自己父親和第三人賬戶在基金建倉前買入新疆眾和股票26多萬股,總共獲利逾150萬元。7月28日,山西證券IPO異常蹊蹺地被證監會一紙公告緊急叫停,這家原本在7月30日就要上會的公司成為IPO中首個被臨時取消審核的券商。據《第一財經日報》報導,山西證券IPO被緊急叫停的原因很可能是在上市前夕遭遇舉報,被舉報的問題是“老鼠倉”事件。 今年以來,內地基金公司相繼查出四例“老鼠倉”,分別是融通基金張野、長城基金劉海和韓剛,海通證券分析師葉志剛也被曝出違規代客理財醜聞,另外明星股神也難以迴避“老鼠倉”的疑問,女明星陳好創出3年潛伏ST黑龍一朝獲利十倍的神話至今沒有得到澄清。一時間,整個證券業被信任危機所困擾。
這些行為嚴重擾亂了證券市場,乃至整個金融市場的運行秩序,阻礙了證券市場的良性發展。毫無疑問,這種以非正常交易而換取不當利益的人必然受到社會輿論的譴責和法律的制裁。這些莊家,老鼠倉的行為利用了最基本股民的辛苦錢來換取自己的利益,這些行為難道不使人民“痛心”嗎?不管怎樣,股市要以民為本,就是以中小股民為本。廣大中小投資者的利益不能被漠視,只有這樣才能更有利於證券市場的發展。
說是這樣,但是好像多年來,這些“黃世仁”真正受到查處的只是極少數,往往導致“不了了之”的情況出現。倘若沒有更好的預防辦法和嚴厲的懲罰措施,這些就會屢禁不止,不要怕那些取證和調查序繁瑣、複雜,雖然我們不可能盡除,但是發現一家、打擊一家,只要大家團結,就一定有肅清的一天!在此,也呼籲司法機關能對從嚴量刑,以起到有效的震懾效果。但願這些股市中的“噪音”能被早日清除乾淨,更好的保護中小投資者的利益。

中投的悲劇

作為肩負著國家外匯儲備投資任務的中投公司為何總是境內賺錢境外虧?
成立於2007年9月的中投公司,註冊資本金擁有2000億美元,其中,用於境外投資的部分超過50%,其餘部分則用於通過中央匯金公司來投資境內金融機構。
可是,對於肩負著國家外匯儲備投資任務,帶有濃厚官方背景的中投公司的業績來講,中投並沒有沾沾自喜的資格,其境外投資業績也並沒有什麼值得誇耀的地方。中投之所以全年能夠實現近7%的資本回報率,最主要的原因就在於通過中央匯金公司持有國內多家金融機構股權、行使國家出資人的職責,獲取了可觀的分紅。然而在國外的投資,只是充當了冤大頭的角色而已。
2007年5月,中投公司斥資約30億美元以29.605美元/股的價格購買黑石近10%的股票。隨後,黑石集團股價連續下跌導致中投公司投資大幅縮水。2007年年底,就在人們以為中投公司應該“學聰明的時候”,中投公司購買了摩根史坦利56億美元面值的到期強制轉股債券,占摩根史坦利當時股本的約9.86%。隨後,這筆投資因金融危機的爆發而大幅縮水。
“從這兩個典型的海外投資案來看,中投出手投資的時點恰恰選在了金融危機爆發前和危機初期的泡沫最高峰,事實上成了泡沫的‘接盤者’,也就是所謂的‘冤大頭’。
如果說投資黑石集團和摩根史坦利失手,尚可以歸結為全球金融危機中股票市場的劇烈波動,那么2009年中投在美國斥資54億美元買入的一隻貨幣基金也因為跌破淨值而最終清盤,實在讓人難以理解,三年連戰連敗,這不得不讓我們懷疑中投否是在糟踐中國老百姓的養命錢。中投到底是為美國人民服務還是為中國人民做主?
很明顯,這些投資過於集中在美國,投資領域也過於集中於金融機構,這使得投資無法有效地分散風險。由於中投內部有相當數量的人員來自政府部門,行政氣息濃厚,工作效率受到嚴重的影響,一個急等著簽字的檔案,可能會被拖上好幾天。而境內投資獲益主要以此前國家的政策安排為主要原因,中投在2008年的境外投資業績中基本上無所作為。這種情況,多少給人一種“內戰內行,外戰外行”的感覺。
近年來,由於中國對大宗商品的需求日益提升,國際炒家對中國操盤手進行“圍追堵截”,常常是中國要什麼,什麼就大漲;想賣什麼,什麼就大跌。就像當年狙擊港幣的索羅斯,國際炒家們未必都有抵制華企華資的企圖,他們大部分行為只有一個目的,就是逐利。面目稚嫩的中國企業,在他們眼中就是菜鳥級的玩家,不宰一刀就對不起股東。所謂蒼蠅不叮無縫的蛋,“中國式虧損”的要害就在於中方企業、機構自身各式各樣的缺陷,其中利益的服務重心定位不準確,是一個重要因素。
當然,這種主權基金類的投資機構、類似於官僚機構作為其管理模式,讓我們不得不承認內控機制及其投資策略的缺陷和弊端。總之,只有在減少“天災”損失和避免“人禍”危害兩方面都做到位,以真正為中國老百姓的財產保值增值為出發點,以一個中國投資代表的角色來定位,中投投資海外才能讓大家放心。 當然,說到底,中投海外投資的失敗是沒有自已的投資理論和評估標準,中投本來是金融機構,投資專家,卻像散戶一樣到國外去買基金,入別人的私募;到底是中投弱智還是中國真的沒有真正的投資專家;中國人要到國際金融通市場去必須用好自已的投資專家和理論才是正道.

信任導航

我們日常的財經、理財信息都是來自哪裡?毫無疑問,電視、網路媒體是主要渠道。可是,一些利慾薰心的人正是利用了普通老百姓共同的弱點,來成就一己私利。
從汪建中開始的這場“股評黑嘴狙擊戰”,風聲再起。
這次,證監會的主戰場從資本市場監管轉到了證券類媒體內容傳播上,它多了一個戰友—廣電總局。
近兩年來,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廣播電視證券節目開展非法證券活動,進行“搶帽子”交易操縱股票價格,詐欺投資者錢財,利用虛假誇大信息違規開展行銷活動。個別廣播電台、電視台出租轉讓節目時段,對參與證券節目的機構和人員資格把關不嚴,節目內容存在片面、誇大、虛假內容,證券信息類產品廣告以誤導方式招攬客戶,廣播電視證券節目的商業色彩愈演愈濃。
那些,無證券投資諮詢相關資格的機構和人員以“資深人士”、“薦股高手”、“投資專家”、“操盤手”、“薦股大賽”等名義或形式變相參與證券節目,對具體證券的價格走勢、分析預測作出錯誤的評論或投資建議,變相招攬客戶,非法從事證券業務,操縱證券價格,給廣大投資者造成一種輿論假象,帶來了不可挽回的損失。
據證監會公布,自去年3月截至今年6月底,關閉非法網站1565個,清理網路非法證券活動信息4390餘條,叫停涉及非法機構和人員的廣播電視違規證券節目123個,叫停報刊違規證券廣告欄目36個,稱:媒體淨化效果顯現。
是的,如果效果不顯現,又怎會公布於眾呢?先不說這樣的做法是否是杯水車薪,如果這樣的檢查、治理只是在輿論的強烈譴責下才偶爾發揮一下作用,那么,從長期來看,中國證券市場的秩序永遠是混亂一團。
當金錢、權利、名譽相互利用、彼此追捧的時候,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就必然受到損害,在風險叢生、陷阱重重、機遇與挑戰並從的金融時代,在理財投資已成為21世紀必須面對的事實面前,我們應該相信誰?
當“專家”的言論變得不堪一擊,當媒體報導的商業色彩越來越濃,當謊言開始變得流行,誰又能為我們的信任導航?

地下炒金公司的內幕

今年以來,國際黃金價格迭創新高,而A股市場震盪下挫,迄今已下跌20%左右。一熱一冷之間,一度沉寂的地下炒金活動借勢再度活躍,一些地下炒金公司甚至一改以往簡單的“廣撒網”拉客模式,把目光盯向了在股票投資中失意,但有一定資金實力和投資經驗的股民群體。
地下炒金公司口中的國際黃金投資,實則是地下炒金公司自己開設的一個"賭博盤",它的行情參照國際黃金價格走勢,地下炒金公司和所有客戶做對手交易,利用大多數客戶虧損大於盈利的規律獲利。然而地下炒金公司就是參照倫敦現貨黃金價格走勢,開出很高的槓桿,和客戶進行對賭的各類或明或暗的黃金投資公司。在這些公司主導的"炒金遊戲"中,炒金公司自身不但充當"交易所"、經紀公司,而且還和客戶做對賭交易。一份期貨行業內部報告估算,全國以黃金投資公司名義經營的炒金公司保守估計有1000家左右,代理商5000家左右。以一家代理商100個客戶、每個客戶5萬元資金來計算,整個地下炒金市場的總資金可達250億元,可見規模的龐大。
地下炒金公司的 “誘惑”之一:炒外盤。地下炒金公司往往以“炒外盤”為幌子,聲稱直接參與國際黃金市場。這類公司一般在香港設有皮包公司及網站,對外宣傳是香港公司駐內地的總代理,抓住內地客戶一般不會去香港考察的心理。伺服器架設在香港,萬一出事能更及時銷毀證據。其實地下炒金公司與合法的黃金交易所根本沒有聯繫,他們只是在自己設定的一個內部交易系統里買進賣出。客戶進行的一切交易均為虛假,無論贏利還是虧損,都只體現在炒金公司自己設計的軟體系統中。同時,這些地下炒金公司還在交易系統上做手腳,如果投資者做錯方向,交易會立刻成交;如果方向正確,則會因為種種原因無法成交。因此投資者最終都是賠錢。
誘惑”之二:高槓桿。地下炒金,都會制定保證金交易的規則,與國內正規的黃金期貨黃金現貨延期等保證金交易相比,地下炒金的槓桿高得匪夷所思,正規交易的槓桿最多不超過13倍,而地下炒金槓桿100倍司空見慣,甚至高達200倍以上。一旦投資者方向出錯,價格微小的變動就會令投資者血本無歸。
“誘惑”之三:低門檻,高回報。相比國內正規黃金投資渠道,地下炒金由於槓桿極高,導致了表面來看投資門檻極低,仿佛10美元就能炒1盎司黃金,而百倍高槓桿也造成了一本萬利的假象。客戶交易帳戶上的資金其實都是虛擬的,和我們做模擬交易一樣,客戶投入資金多少,他們就在交易系統後台上給客戶的交易帳戶上輸入相應的資金額度。客戶資金一到公司指定銀行帳戶上,馬上就會被轉走,挪做他用。
“誘惑”之四:超低成本。許多地下炒金公司制定的交易手續費率往往很低,造成交易成本極低的假象,從而鼓動投資者不斷交易。地下炒金公司往往與投資者互為交易對手,在實時價格信息上“滲水”,通過不利於投資者的價格完成交易賺取價差,這也是地下炒金渠道能夠以極低的手續費招徠投資者的憑藉。這類公司同樣是採取與客戶進行"對賭"的手法,利用大多數客戶虧損大於盈利的規律獲利。只要客戶做多,它的系統就自動做空;客戶做空,它則做多,扎差部分並沒有接入更大的交易所或坐市商,當客戶的頭寸整體是盈利的,公司就要虧損,公司因沒有承接能力去外面做對沖,於是就耍無賴,謊稱電腦故障,不讓客戶交易,甚至直接捲款走人,這類炒金公司對社會危害更大。
以上現象表明地下炒金公司一般只宣傳賺錢效應,不提示風險,投資者一般都是賺錢趕快平倉,虧錢不願意止損,所以客戶很容易爆倉。這些炒金公司的交易系統極不穩定,客戶極可能在此情況下虧損。
可是一些投資者一旦虧損,普遍有“願賭服輸”心理,再加上沒有意識到自己的權利受到了侵害,很少有人報案。地下炒金公司對鬧事的“不良客戶”一般會出錢解決,其餘的也就是不了了之。
目前我國與黃金市場相關的法規,只有早在1983年出台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金銀管理條例》,此後沒有出台過任何法規,我國的黃金投資市場長期處於一種無法可循的狀態下。正是由於資本主義市場制度的不完善,國家政策的缺陷,導致地下炒金乘虛而入。在這個動盪的股市中,失意的股民不要盲目的去接觸那些陌生人的電話來防,應該找到正規的投資專家。希望合法投資渠道得到規範發展,股民才不會被"忽悠"。

警惕創業板公司退市風險

質量不合格的商品應當撤櫃,同樣,不符合標準的上市公司也應當退市,這種強制退市制度有助於維護證券市場優勝劣汰的競爭秩序,充分保護投資者的合法權益。提醒投資者,應全面認識創業板的有關規定,牢固樹立審慎投資的理念,警惕創業板的退市風險。
嚴格的退市制度是創業板的特殊需要
和主機板上市公司不同,創業板上市公司平均規模較小,經營也尚不穩定,在具有較大成長潛力的同時也蘊含著較高的風險。因此,適用嚴格的退市標準是保證創業板上市公司質量、發揮資源最佳化配置的必要“過濾閥”。這點既是對海外創業板成熟做法的借鑑,也是對A股市場以往經驗的總結。
在海外創業板市場上,公司退市是一種十分普遍和正常的市場行為,其退市率(退市公司數/當年年末上市公司總數)明顯高於主機板市場。例如,美國納斯達克每年大約8%的公司退市,而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的退市率為6%;英國AIM的退市率更高,大約12%,每年超過200家公司由該市場退市。
通過較高的退市率,海外創業板市場形成了良好的信號傳遞效應,逐步建立起對上市公司嚴格的約束機制,保證了市場形象和整體質量。同樣,嚴格的退市制度也有助於防止過去主機板市場上對“殼資源”的炒作和對“垃圾股”的吹捧。由此可見,實行嚴格的退市制度是為了切實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的基礎性制度安排,也是創業板的特殊需要。
審慎投資 警惕退市風險
一方面,優勝劣汰的充分競爭將有助於保證創業板上市公司的質量,為投資者提供更多優質的上市資源;但另一方面,投資者也將會面臨更多的公司退市風險。上市公司如果被強制退市,其股票的流動性和價值都將急劇降低甚至歸零,這一風險應當引起投資者的高度重視。
深交所投資者教育中心有關人士表示,“股市有風險,投資須謹慎”!由於創業板上市公司成長和經營中的不確定性,公司退市是投資者在投資時必須自行承擔的市場風險之一。因此,投資者參與創業板投資時,應當重點關注以下內容:
一是上市公司的技術風險。部分科技型公司對核心技術的依賴程度較高,其所面臨的技術風險也較為突出。一般而言,將高科技轉化為現實的產品具有較高的不確定性,將受到多種可變因素以及事先難以估測的不確定性因素影響,存在出現技術失敗而造成損失的風險。
二是上市公司的經營風險。處於成長型的創業期企業,盈利模式、市場開拓都處於初級階段,經營穩定性整體上低於主機板上市公司,一些上市公司經營可能大起大落甚至經營失敗,上市公司因此退市的風險較大。
三是創業板退市風險警示。一旦上市公司出現財務狀況或者其他狀況異常,導致其股票存在終止上市風險,或者投資者難以判斷公司前景,其投資權益可能受到損害的,深交所將會對該公司股票交易實行風險警示處理。
對於那些因上市公司大股東或管理層違法違規造成的公司退市,投資者還可以積極行使股東的權利,利用法律賦予的手段,對責任方提出索賠,最大限度地彌補損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