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氏沼蝦

羅氏沼蝦

羅氏沼蝦(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又名馬來西亞大蝦、淡水長臂大蝦,是一種大型淡水蝦,原產於東南亞。它具有生長快、食性廣、肉質營養成份好,以及養殖周期短等優點。自本世紀60年代開始人工養殖羅氏沼蝦以來,發展迅速,現東南亞國家和其他一些地區養殖此蝦比較普遍。我國自1976年引進此蝦,現已在廣東、廣西、湖南、湖北、江蘇、上海、浙江等十多個省市自治區進行養殖,一般畝產可達70~100公斤,取得了明顯的經濟效益。

基本介紹

簡介,形態特徵,生長習性,食物,生存條件,產地產季,養殖方法,養殖條件,常規養殖,稻田養殖,池塘管理,常見病害,甲殼潰瘍病,肌肉白濁病,繁育技術,無病毒親蝦選育,越冬期培育,繁育技術,育苗注意事項,放大水注意事項,小結,捕撈,食用禁忌,相關新聞,

簡介

亦稱白腳蝦、馬來西亞大蝦、金錢蝦、萬氏對蝦等,素有淡水蝦王之稱。原產地集中在厄瓜多沿岸,是世界上養殖量最高的三大蝦種之一。其殼薄體肥,肉質鮮嫩,味道鮮美,營養豐富。除富有一般淡水蝦類的風味之外,成熟的羅氏沼蝦頭胸甲內充滿了生殖腺,具有近似於蟹黃的特殊鮮美之味。每百克蝦肉蝦肉含蛋白質20.6克,脂肪0.7克,並含有多種維生素及人體必須的微量元素,系高蛋白營養水產品。鮮食可烹調紅燜大蝦、煎白蝦、溜蝦段、琵琶大蝦、炒蝦仁等。加工可製成蝦乾、蝦米等海味品。

形態特徵

體肥大,青褐色。每節腹部有附肢1對,尾部附肢變化為尾扇。頭胸部粗大,腹部起向後逐漸變細。頭胸部包括頭部6節,胸部8節,由一個外殼包圍。腹部7節,每節各有一殼包圍。附肢每節1對,變化較大,由前向後分別為兩對觸角,3對顎,3對顎足,5對步足,5對游泳足,1對尾扇。成蝦個體一般雄性大於雌性,最大個體雄性體長可達40厘米,重600克;雌性體長可達25厘米,重200克。雄性第二步足特別大,呈蔚藍色。

生長習性

食物

羅氏沼蝦是一種生長速度快,食譜廣,營養豐富的經濟蝦類,體型大,最大可40厘米,重600克,原產東南亞一帶。池塘養殖蝦體多呈灰黃色,不耐低溫,生長適宜水溫為20~34℃,對水體溶氧量要求較高。 羅氏沼蝦為雜食性甲殼動物,偏愛動物性食物,人工飼養的飼料要求粗蛋白含量在37~38%左右,其中動物蛋白質含量約占20%,植物蛋白質占17~18%。剛孵出的羅氏沼蝦體長1.7~2.0毫米,經兩個月可長至3厘米左右的小蝦。放養3厘米左右的蝦種,經5個月飼養,平均體重可達30克左右。

生存條件

羅氏沼蝦原產於熱帶、亞熱帶水域中,其適應的生活水溫為24~30℃,當水溫下降到16℃時,行動遲緩,逐步死亡。因此在我國適宜的養殖時間只有4~5個月。
羅氏沼蝦營底棲生活,喜棲息在水草叢中。一般白天潛伏在水底或水草叢中,晚上出來覓食。攝食的方式主要用2對螯足來捕捉小動物和有機碎屑。羅氏沼蝦僅能作短距游泳,主要靠腹部的6對附肢和尾節划動。隨著不同的生長發育階段,它的棲息習性也有所不同,甚至是相反。幼體發育階段生活在具有一定鹽度的鹹淡水中,若放入純淡水中,不久就會死亡。幼體喜集群生活,經常密集於水的上層,有較強的趨光性,但又避開強光和直射光。

產地產季

原產於印度太平洋地區,生活在各種類型的淡水或鹹淡水水域,60年代以來,先後移養於亞洲、歐洲、美洲等一些國家和地區。1976年自日本引進我國,主要在南方l0多個省(市、區)推廣養殖,以廣東發展最快。
羅氏沼蝦羅氏沼蝦

養殖方法

養殖條件

1、池塘準備面積5-30畝,水深1.5m左右,水源無污染,進排水方便。通電和水陸交通便利。一個養殖周期結束後,排乾池水,剷除表層淤泥,曬至表面乾硬龜裂。放種前2周,用藥物消毒,放種前1周經過濾注水。2、配套設施每5畝水面配備3KWt曾氧機1台,進水口設定抽水機泵1台套,為了羅氏沼蝦二次淡化,用彩條布攔起蝦池一角作暫養池。3、時間銜接11月初至翌年4月底為青蝦飼養期;5月初清塘消毒,5月中旬至6月上旬投放南美白對蝦或羅氏沼蝦蝦苗,6月中旬至10月中旬為羅氏沼蝦成蝦養殖期,10月中旬開始捕撈至月底捕撈完畢,騰塘清整消毒作下一個周期使用。4、青蝦苗種準備青蝦苗種可從其它池塘中收購未達上市規格的幼蝦,為了有的放矢,可在大塘的一角或一端開挖占大塘面積3%左右的小塘,放養抱卵親蝦自繁自育青蝦苗種。二、養殖操作技術要點1、苗种放養羅氏沼蝦選購無病毒健康淡化蝦苗,規格1.2cm以上,畝放2.5-3.5萬尾。青蝦苗規格1-1.5cm或放每kg300尾以上的幼蝦,畝放蝦苗2--3萬尾或幼蝦3-5kg,同時每畝混養尾重100g左右的鱅魚種50---100尾。2、餌料投餵羅氏沼蝦飼料的蛋白質含量在20%-35%範圍內(幼蝦期35%-30%,中蝦期及商品蝦25%一20%),日投餌量為蝦體重的3%--7%,每天投餵2-3次,以傍晚投餵為主。餌料的顆粒前期2mm以下,中後期3--4mm,後期增餵一些小雜魚、肉等動物性鮮料。青蝦在冬春水溫低時,趁晴天在向陽處可幾天投餵1次,生長期按在池蝦體重的3%-5%的量投餵。為增殖池中天然生物餌料,主要以施肥為主,使水色呈黃綠色或茶褐色。3、水質調節水質指標:pH值保持在7.6-8.3之間,溶解氧在5mg/L以上,透明度保持在25-35em之間。根據池水的肥瘦、天氣情況適當施肥,採取量少、次多的施肥方法,並定期加注新水,必要時適當換水。生長旺季每天開增氧機2次,每次開機2小時左右。4、日常管理堅持早、晚巡塘,檢查觀察蝦池水環境變化、蝦活動及攝食、是否有蝦病發生、蝦塘滲漏和有否敵害等情況,發現問題及時採取相應對策。為預防羅氏沼蝦疾病,可採取以下措施:1、蝦苗放養時用福馬林液浸浴2-3分鐘。2、生長期間每隔15-20天使用1次溴氯海因全池潑灑消毒。3、養殖期間每20天左右使用1次光合細菌。4、在飼料中定期添加一定量的大蒜素、複合維生素、對蝦克菌王等藥物。5、成蝦收穫羅氏沼蝦使用拉網進行捕撈,少量收穫時,可用地籠、抄網等網具捕蝦,同時要捕、運、銷銜接。青蝦在春節後價格攀高時,使用甩籠、抄網、拖網等工具捕蝦上市,養殖期間多次輪捕上市。
羅氏沼蝦羅氏沼蝦

常規養殖

一、建好蝦池
蝦池應建在水源充足的地方,水深1~1.5米,池底要平坦,防滲性好,長方形,東西走向,1~3畝為佳。
二、做好準備工作
1.徹底清塘
蝦苗放養前用生石灰或漂白粉徹底清塘消毒,殺滅泥鰍、野雜魚、青蛙等。
2.設定附著物、隱蔽物
池中應放置樹枝、網片、瓦塊等,並種植水草,供蝦苗附著。附著、隱蔽物占池塘面積的20%以下。
3.培肥水質
蝦苗放養前3~5天,注水30~50厘米,施牛、羊、馬糞700~1000千克/畝,培育飼料生物。
三、蝦苗的放養
在4月底或5月份,當水溫穩定在20℃以上時放養蝦苗,放養的蝦苗應體質健壯、無病傷、規格整齊。單養羅氏沼蝦,每畝可放養2~3厘米的蝦苗10000~15000尾;魚蝦混養,以蝦為主,每畝可放養2~3厘米的羅氏沼蝦苗8000~10000尾,配養不與沼蝦爭食的鰱鱅魚50~120尾。
四、科學投飼
羅氏沼蝦屬雜食性,浮遊動物,水生昆蟲、水草、藻類;餅類、米糠、麩皮等都可攝食。一般放苗後20天內投餵蛋黃,豆渣、豆漿等。6~9月投餵人工配合顆粒飼料,飼料蛋白質含量要在30%以上,飼料的粒度和長度分別為0.3厘米和1~2厘米,一般不應投餵粉狀飼料,以利沼蝦攝食。可每日投餵2~3次,早、晚(或再加午夜)各1次,夜間投飼量可占全天投飼量的2/3。主要生長季節,日投飼量可占池塘蝦總重的5%~7%。要堅持定時、定量、定質投飼,沿池四周均勻潑灑,並根據天氣及蝦的攝食,活動等情況而靈活增減。
五、管理好水質
羅氏沼蝦對水質的要求較高,因而要加強水質的調節、控制。蝦苗入池後1個月保持水位在40~60厘米,以後逐漸加深水位,8~9月加至最深。注水時要用尼龍篩絹網袋嚴格過濾,嚴防敵害生物入池。在夏季,可每周換水2次,每次換去15~20厘米,並要安增氧機調節水質,一般池水呈淡綠、油綠為佳,發現水質不適,及時大量換水。生長季節水的透明度在25~35厘米即可。並要注意及時清除污物,嚴防污水、農藥水入池。
六、加強防病
每半月潑灑1次生石灰達20ppm,或潑灑漂白粉達1ppm,可起到預防疾病的目的。

稻田養殖

稻田的條件和建設
1、 條件:養蝦稻田靠近村莊,易看管,水源充足,水質清新無污染,排灌方便。
羅氏沼蝦的生活環境羅氏沼蝦的生活環境
2、 建造:在稻田中央沿稻田走向挖一條深0.8M寬6M的養蝦溝,約占稻田面積的20%。田埂加高至0.7M,建成上口寬 1M的外堤壩,進排水口設定篩絹網(50~80目)作攔蝦(魚)設施。
蝦苗的強化培育
購賣規格為0.8~1Cm的蝦苗,在放養蝦溝里經40天強化培育後才放入大田養殖。
羅氏沼蝦羅氏沼蝦
1、準備工作:蝦苗放養前15天,對養蝦溝進行消毒,每畝施生石灰78Kg。一周后施基肥,每畝施有機肥350Kg,無機肥10Kg,培植天然餌料。
2、蝦苗放養:5月放苗,每平方米放養150尾,蝦苗入池前,連同氧氣袋緩水10分鐘。
3、投餌:投餵羅氏沼蝦全價顆粒飼料,每6小時投餌一次,沿蝦溝四周多點投喂,初期每萬尾蝦苗日投餌0.5Kg。
4、水質管理:每2天換水一次,換水量為池水的1/5—1/3,池水透明度控制在30~35Cm。
水稻栽插
水稻品種選用抗倒伏的雜交稻。整田時,先沿養蝦溝兩側取土打壩,築成高25Cm寬30Cm的隔水嶺,使養蝦溝與大田暫時隔離,然後稻田用生石灰清田消毒,畝施25Kg。3天后施肥,畝施堆肥500Kg,無機肥50Kg。6月中下旬插秧,插秧方法同一般稻田。6月底,秧苗已返青,蝦苗經40天的強化培育個體已達到3~4Cm,成活率可達80%以上。此時,去除隔水嶺,使養蝦溝與大田連通,為蝦提供更廣闊的活動場所。
魚種投放
畝投放規格為150~250g/尾的白鰱60尾,下田時用3%食鹽水浸洗5~10分鐘。
飼養管理
1、投餌:幼蝦進入大田後鉺料以碎螺螄肉為主,每天投餌2次,黎明和傍晚各一次,日投餌量為蝦體重的10%,並搭配少量顆粒飼料(0.5Kg/天),每次投餌量以蝦在2~3小時吃光為宜。
2、水位控制和水質管理:蝦苗強化培育期水位保持在0.7M,幼蝦進入大田初期,稻田水深保持10Cm左右。水質清新,肥度適中,養蝦溝透明度在30~33Cm之間,水色為淡綠或褐綠色為好。每15天施生石灰一次,每畝用7Kg左右,調節水的酸鹼度,增加鈣質。高溫季節(8~9月份),每3天換水一次,換水量為稻田水的1/3,暴雨前夕定要進行灌排水,防止缺氧。

池塘管理

注重飼料投餵
溫度高,蝦生長速度快,蝦攝食量大,這一期間保證蝦吃飽是前提,但不能過剩,投餵太多,不但浪費而且蝦吃得太飽容易造成缺氧、浮頭。投飼須注意天氣的情況,在天氣晴朗、水質清爽時,適當多投點,一旦遇到陰雨天,尤其是悶熱,要減少投餵量或不投。要減少鮮活餌料(螺蜆肉)用量,因為鮮活餌料雜質大,味道濃,水份多,容易變質,投入蝦池後更易造成水質惡化,也容易帶進病菌滋生病毒。同時建議廣大養蝦戶在選用飼料時,不可盲目迷信過高蛋白的飼料,而一味追求蝦的生長速度,往往是得不償失,其實只需飼料蛋白適宜即可,這樣一方面可以降低成本,另一方面降低了蝦子營養代謝的失衡,減少病害的發生。
加強水質管理
高溫期間,首先蝦池要保持一定的水深,最好能達到1.5米以上,水體大,溶氧多,水溫與水質也相對穩定;蝦池要保持一定的肥度,如果蝦池過肥,透明度小於25cm時就要換水,適時排出適量的老水並注入新水,塘口的進排水系一定要分開,當然對水質過肥的塘口,可使用微生物製劑降解過多的有機質和有毒有害物質,養殖中後期最好選用硝化與反硝化菌為主的生物製劑使用,可分解有機質,一般只起絮凝作用的微生物製劑效果不夠明顯,但池水也不能太瘦,對於水質清瘦的蝦池即透明度大於40cm的須適當施肥。高溫期間投餌量大,蝦的代謝量也大,因此一般蝦池都不缺氮、磷,而是缺少微量元素或是池塘菌相、藻相不平衡,物質循環受阻,所以對水質清瘦的蝦池建議使用“生物專用肥”,以補充水體的益生菌和微量元素,總而言之,“養好一塘蝦,先要養好一塘水”,蝦池水質要求達到“肥、活、嫩、爽”。
防止浮頭、泛塘
巡塘工作是整個養蝦過程中不可缺少的,高溫期間巡塘更須認真仔細,具體應做到:1、觀察蝦在塘中的活動情況,一旦發現游邊或“轉池”時,要查找原因,是否水體PH過高、水體變化太大、溶氧不足、有寄生蟲附著、病害發生等等;2、觀察蝦的吃食情況,定期查看食台,根據蝦的吃食狀況而決定投餵量,一旦發現吃食突然劇變,需分析原因,是否溶氧過低、飼料變質、病害發生等等;3、觀察蝦池的水質變化情況,經常觀察水體的顏色變化和檢查蝦池的透明度等,一旦發現池水不清爽,須分析原因,是否施肥過多、投餌過量、有機質或有毒有害物質過高等等。通過巡塘,如發現異常,及早防範,採取相應措施,減少不必要的損失。特別是在高溫期間,常常伴有雷陣雨,要加強巡塘,根據情況適當增加巡塘次數,謹防浮頭、泛塘,具體措施:1、晴天中午開增氧機2小時左右,給下層水增氧,不僅能防止夜間浮頭,而且能降低餌料係數,促進生長。2、高溫天氣要每天半夜開機防止浮頭,特別是凌晨太陽出來之前也須開增氧機。3、要儲備足量的化學增氧劑,作應急之用。4、雨天不需要開增氧機,但陰天要整天開機。5、晴天傍晚禁止開增氧機,禁止給池塘注水。

常見病害

羅氏沼蝦病害較少,但是因生活在水中,發生蝦病不易察覺,所以首先要做好預防工作,常用生石灰、漂白粉、高錳酸鉀、福馬林等藥物對蝦體、場所、工具、水體進行消毒,殺滅病原體。平時注意觀察蝦在水中的活動情況,發現蝦病要及時治療,常見的蝦病主要有以下幾種:
病蝦體表寄生大量纖毛蟲(鐘形蟲、累枝蟲、聚縮蟲等),體表呈棕黃色絨毛狀,影響病蝦攝食和蛻殼,嚴重時可致蝦死亡。主要原因是水質過肥,鐘形蟲、枝蟲、聚縮蟲等大量繁殖。
防治方法:定期換水,保持水質清新;用0.4毫升/千克溴氯海因進行水體消毒;用硫酸銅、硫酸亞鐵(5:2)合劑潑灑,濃度為0.7毫克/千克。
病蝦體表有斑點狀黃褐色的潰瘍,潰瘍的中部凹陷,在頭胸部和腹部發生較多,有時觸角、尾扇及其他附肢也有,嚴重影響蝦的生長蛻殼。主要由起捕及運輸過程中機械損傷引起的。
防治方法:注意操作,防止蝦體受機械損傷;用0.3毫克/千克氯殺王潑灑;每千克飼料拌0.5-1克土黴素或拌1-2克蝦糠投喂,5-7天為1個療程。
病蝦鰓部顏色由紅色轉變成黑色,最後因呼吸困難窒息而死亡。此病由水質老化、真菌感染、水中重金屬離子含量過高、長期缺乏維生素C等原因引起。
防治方法:改善水質,定期用15毫克/千克生石灰消毒;用2-3毫克/千克的呋喃唑酮浸洗2次,每次5-10分鐘。在飼料中適當添加維生素C。
病蝦甲殼明顯變軟,體形消瘦,活動減弱,生長緩慢,嚴重時可致死亡。此病可能由水中有機質過多、pH值較低及長期營養不足等引起。
防治方法:加注新水,改善水質;用15毫克/千克石灰水潑灑,提高水的pH值;加餵優質全價飼料。
5、硬殼病
病蝦全身甲殼變硬,有明顯粗糙感,蝦殼呈黑褐色,無光澤,攝食減少。此病由水中鈣離子含量過高、水質老化等引起。
防治方法:用5毫克/千克茶粕浸洗10-15分鐘;飼料中添加蛻殼素促進蝦的蛻殼。

甲殼潰瘍病

病原:
關於羅氏沼蝦甲殼潰瘍病的病因,說法不一。一些人認為甲殼潰瘍病由溶藻弧菌、副溶血弧菌氣單胞菌等多種病菌引起,具傳染性;另一些人則認為甲殼潰瘍病是由環境中的某些化學物質如重金屬鹽類等引起。
症狀及病理變化:
患病初期,病蝦的甲殼表面有黑褐色斑塊。以後,隨著病情的發展,黑褐色斑塊逐漸擴大,並形成邊緣淺、中央凹陷的潰瘍灶,甚至侵蝕到幾丁質以下的組織。 [流行情況]甲殼潰瘍病流行於世界各地。多見於在水泥池中越冬的親蝦和親蟹。該病發病率、死亡率均很高,是親蝦、蟹越冬期危害較為嚴重的疾病之一。
防治方法:
預防 1.水泥越冬池要洗刷乾淨,並用濃度為15毫克/千克的漂白粉或生石灰浸泡消毒。 2.為預防親蝦在越冬池中碰傷,最好在離池壁5~10厘米處設定一圈攔網。 3.要選擇體格健壯,體色正常,無傷、無附著物的親蝦、蟹入池越冬。 4.親蝦、蟹飼養期間,要保持水質、飼料優良穩定。 5.每隔100天左右,全池潑灑1次濃度為3~5毫克/千克的土黴素進行預防。 6.室外土池飼養,經常換水可避免發生此病。 治療 1.每天全池潑灑濃度為3~5毫克/千克的土黴素1次,連潑3~5天。 2.若養殖池水重金屬離子含量超標,可在蓄水池中遍灑濃度為2~10毫克/千克的己二胺四乙酸鈉鹽。 3.同時,每天按每千克飼料用5克魚泰8號的量,拌餌投喂,連餵5~7天。

肌肉白濁病

羅氏沼蝦肌肉白濁病是新出現的疾病,有的地方又稱白體病、白尾病等。主要危害羅氏沼蝦苗種,發生於蝦苗淡化後至放養到池塘3~5周內。病蝦表現為肌肉出現白斑或呈白濁狀,可在較短時間內大量死亡,特別是高密度育苗池內,死亡率高達40%~90%。該病最早於1996年前後出現在廣東、廣西一帶,以後迅速傳播到江蘇、浙江等地。2001年起,該病在各主要羅氏沼蝦苗種場廣泛流行,2002年更是呈蔓延趨勢,成為羅氏沼蝦養殖業的主要威脅。
羅氏沼蝦羅氏沼蝦
1、羅氏沼蝦肌肉白濁病的診斷由於該病近幾年剛剛在中國流行,病原的研究雖已取得一定進展,但還沒有商品性診斷試劑盒供應。生產上主要根據經驗及觀察發現疾病,通常在苗種池裡發生白濁病的蝦苗與池底形成明顯的對比而較易發現。但水質、藥物及細菌感染也可引起蝦苗出現類似的白濁症狀,只有確認病毒才能作出診斷。浙江省淡水水產研究所已建立了酶聯免疫測定法,可用於羅氏沼蝦肌肉白濁病病毒的診斷。該方法的檢測上限可達到10ng的病毒,不需要特殊的設備,費時約4~5h,肉眼即可判斷結果,適合各苗種場用於病毒的確診該方法還在實驗室進一步完善中,不久有望研製出診斷試劑盒供應各養殖場。從實驗室結果來看,通常僅需要數隻病蝦即可檢出病毒。
羅氏沼蝦羅氏沼蝦
2、羅氏沼蝦肌肉白濁病的防治從該病的流行規律看,帶毒親蝦是病原的主要來源。因此選用不帶病毒的種蝦,再輔以嚴格的消毒措施是切斷病毒傳播途徑的有效的手段。雖然暫時還沒有可供生產單位用於親蝦病毒檢測的有效方法,但各地還是建立了一些有效預防疾病的方法。
總結起來,主要有以下措施:
⑴無毒親蝦的選擇 選擇沒有發病史的養殖地區的羅氏沼蝦作為親蝦,收購後精心培育。由於目許多地方帶病仔蝦廣泛養殖,親蝦很難判斷是否帶毒,因此有些苗場選擇無發病史的地區,自行培育親蝦,以確保親蝦不帶病毒。這種方法在廣西部分養殖場採用,成功地控制了疾病的發生。
羅氏沼蝦羅氏沼蝦
⑵親蝦的培育 提高親蝦的體質和免疫力可減少疾病的發生機會,成功的苗種場都有一系列自己的技術保證親蝦的體質和免疫力。還沒有商品化的免疫增強劑用於羅氏沼蝦親蝦的培育,但複合維生素的添加可增強蝦的免疫力,特別是維生素C、維生素E等,研究已證明可增強動物的免疫力,且已有許多用於水產養殖的複合維生素製劑供應。
⑶嚴格的消毒措施 許多苗種場的經驗表明,嚴格的消毒措施是預防疾病的重要保證,特別是在疾病流行嚴重的地區,這種措施是保證苗場不被鄰近發病場傳染的關鍵。育苗車間的所有用具都應嚴格消毒,同時對於購買蝦苗的客戶應採取必要的措施,防止病原的傳播。根據各地的實際情況,可採取生產區與供苗區分開,客戶只進供苗區,或要求客戶進生產區前進行必要的消毒,最簡單的是用含氯消毒劑浸洗手及鞋等。羅氏沼蝦肌肉白濁病在中國出現時間並不長,但已給各地的羅氏沼蝦養殖造成了極大的損失。自2002年來,有些苗種場通過切斷控制親蝦來源、嚴格消毒等措施,已經有效控制疾病。13年羅氏沼蝦肌肉白濁病的發病率可能比以前有所下降,造成的損失也有所減輕。從生產實踐看,無病原體的親蝦是預防肌肉白濁病的重要措施。隨著對該病發病機理、病毒傳播途徑研究的深入,生產套用的防病措施將逐步完善。
高溫季節是羅氏沼蝦生長的旺季,也是病害流行暴發的季節,尤其是拉網、暴雨後使池塘環境發生惡化更易導致羅氏沼蝦病害的發生,蝦病防治應做到“以防為主,防治結合,無病先防,有病早治”的原則。羅氏沼蝦主要預防細菌病如腸炎、黑鰓、紅體等,寄生蟲病暴發的“滴星”、“白蝦”病,積極採取相應措施來進行蝦病綜合預防。
防治辦法
定期使用微生物製劑,可以有效預防蝦病的發生。建議在預防蝦病的同時,一定要提高蝦的抗應激能力和抵抗力,一般定期投餵Vc,免疫多糖等來增強蝦體免疫力。如果已經發病,並且有蔓延趨勢,須正確診斷,要在早期進行治療,主要採取外用與內服相結合的治療方法,採取外用消毒或潑灑中藥(如甘草、板蘭根、三黃粉等),內服中西藥物進行控制,效果更佳。
蝦的養殖期間,每15天用藥消毒一次,交替使用漂白粉(1ppm)和生石灰(20ppm)。在飼料中添加蝦蟹蛻殼素,使蝦順利蛻殼。看管人員每天應巡塘多次,觀察魚蝦活動情況,驅趕敵害生物。
1.老蝦池生態修復一般利用冬、春的空閒期徹底清塘、曬塘。塘乾後清除過多淤泥,每畝施入100~150千克的生石灰,然後用拖拉機對池底翻耕、修整、壓實。還要完善水系配套,清除河道中過多的水草、淤泥和雜物。放苗前補充缺乏的營養元素和有益菌,修復生態環境。部分蝦池還利用冬春空閒期種植黑麥草等牧草養一季鵝,既增加了收入,又改善了蝦池環境。2.最佳化現有養殖模式由於部分蝦農片面追求高產、高效,羅氏沼蝦現有的養殖模式為一般畝放蝦苗10萬尾,其中早苗(3月份苗)、中苗(4月份苗)、晚苗(5月份苗)的比例為70∶20∶10。其弊端是放養密度過大,早苗的比例過大,導致生長高峰期蝦池載蝦量過大,蝦規格養不大,上市偏遲,維持性飼料消耗多。大量的糞便、殘餌污染水體,滋生病害,也是蝦病越來越多的原因之一。為此,在制定“羅氏沼蝦幼蝦增溫培育和食用蝦養殖技術規程”(江蘇省地方標準)時,將養殖模式最佳化為:畝放蝦苗5萬~7萬尾或2~4厘米的幼蝦3.5萬~4.5萬尾;早苗、中苗、晚苗的放養比例調整為50∶40∶10。實踐證明,最佳化後的養殖模式既能增收節支,更可以有效地減少、減輕病害發生。3.培育蝦池良好水質摸索出一套套用生物肥料、專用肥料和生物製劑培育良好水質的辦法。蝦池前期使用的有機肥一律經發酵熟化處理。中期追肥用無機肥,一般使用自主研發的羅氏沼蝦專用肥。後期由於大量糞便、殘餌進入水體,一般不缺肥,尤其是氮、磷往往超標。有的蝦池會缺乏微肥,可使用自主研發的“複合微肥”。一般 10~15天使用一次生物製劑,前期(大棚育幼蝦階段)一般選用以光合細菌為主的複合菌製劑;中期選用以芽孢桿菌為主的複合菌製劑或EM菌。後期蝦池氨氮亞硝酸鹽硫化氫普遍較高,宜選用以硝化細菌、反硝化細菌為主的複合菌製劑為好。蝦池要經常加水、換水,保持蝦池水相、菌相、藻相平衡。4.推廣套用免疫增強劑在飼料中適量添加免疫多糖、寡糖、維C、酶製劑、微生態製劑等免疫增強劑,具有一定的防病、促長效果。在實施項目過程中,還自主研發了以酪酸菌芽孢桿菌酵母菌乳酸菌等複合培育和微生態製劑“快康素”和以苦參鹼等中草藥提取合成的“草本魚蝦康”作為免疫增強劑,使用後具有較好的防病促長效果。
5.進行必要的藥物預防 每年春秋兩季發病高峰期進行必要的藥物預防。方法是對蝦池水體消毒一次,同時內服藥餌3~5天。為了方便蝦農和規範用藥,進行了統一預防,主要預防細菌性與病毒性疾病。
6.綜合預防的效果羅氏沼蝦養殖採取病害綜合預防措施後,取得了較好的效果。2006年2000畝項目試驗示範基地病害發生率31%,比2004年下降43%;2006年項目輻射區全市11.2萬畝羅氏沼蝦養殖池,病害發生率52%,比2004年下降21%。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近兩年部分養蝦區域流行“滴星病”(初步檢測是一種病毒性疾病)危害較大,2000畝項目基地至今未發生此病。由此可見;只要認真做好蝦病的綜合預防工作,就可以減少、減輕病害的發生,促進羅氏沼蝦產業穩定健康地發展。

繁育技術

羅氏沼蝦肌肉白濁病又稱為白體病、白尾病,是發生於羅氏沼蝦苗種階段的一種疾病,患病蝦體出現肌肉白濁、白斑或白尾症狀,可在數天內發生大量死亡,死亡率可高達60%以上,成為當前羅氏沼蝦育苗、養殖的主要危害。研究表明,羅氏沼蝦肌肉白濁病的病原為羅氏沼蝦諾達病毒,傳播途徑以垂直傳播為主,但其水平傳播也有極強的感染能力。2002年~2003年,筆者套用ELISA方法和RT-PCR方法的病毒診斷技術進行了羅氏沼蝦無病毒苗種繁育技術研究,成功地為我國主要育苗區及養殖區提供無病毒種蝦及無病毒苗種,並有效地預防羅氏沼蝦肌肉白濁病的流行。
羅氏沼蝦羅氏沼蝦

無病毒親蝦選育

1.苗種選擇 每年4月底~5月初,選用自繁或沒有發病史育苗場生產的優質健康淡化苗種,規格在體長0.8cm以上,個體均勻,體質健壯,且具有較強的逆游能力,並經過羅氏沼蝦諾達病毒TAS-ELISA方法檢測而呈陰性的蝦苗。
2.蝦苗暫養 選擇具有隔離措施以及經過嚴格消毒的水泥池或大棚內土池進行培育,水泥池中的放養密度為5000尾/平方米,大棚內土池中的放養密度為3000尾/平方米,水溫25℃,飼料採用具有較高營養價值的蛋羹、蝦片、羅氏沼蝦混合飼料等。暫養期間,每日仔細觀察蝦苗活動情況、攝食情況等,及時挑選可疑的蝦苗進行病毒檢測,在1個月的暫養期內至少經過 7次的病毒檢測且檢測結果呈陰性。5月20日以後,外塘水溫在22℃以上,將蝦苗放入具有隔離措施的池塘養殖,而該池塘應無發病史,並要求在蝦苗放養前經過嚴格消毒。
3.池塘養殖 6月~10月間進行池塘養殖,管理工作嚴格按照羅氏沼蝦養殖技術操作規範進行,並定期檢查蝦苗生長狀況,以及套用ELISA方法進行病毒檢測。
4.蝦苗培育期間的消毒隔離措施 蝦苗暫養、池塘養殖期間的培育用水均用蓄水池對水源進行沉澱和消毒處理,同時注意不使用來歷不明的冰凍野雜魚作為養殖飼料。
5.親蝦挑選 10月上旬即可進行親蝦挑選。應挑選體格健壯、附肢完整、全身無病灶的蝦體,且雌雄比例為2~3∶1。

越冬期培育

1.越冬池的預處理 越冬池在使用前用30ppm高錳酸鉀溶液浸泡1周以上,清塘後刷洗乾淨,待用。
羅氏沼蝦羅氏沼蝦
2.適宜環境條件的調控 越冬期間,水溫以控制在21℃~22℃為宜。在越冬初期,因蝦體剛剛進入溫室而機械損傷較重,可以將水溫適當提高1℃~2℃,待蝦體攝食量增加且恢復體質後再降為越冬水溫。
3.飼料投餵 飼料是親蝦性腺發育的基礎,飼料投餵即要保證親蝦的營養需求,又要保證其適口性。越冬期間,可採用以人工配合飼料為主,再補充以動物性餌料進行投喂,並定期在飼料中添加複合維生素、免疫多糖等強化親蝦營養,增強其免疫力,也避免了親蝦產生厭食情況。
4.加強管理 養殖用水的水源要確保未受病原污染,並定期對越冬水體進行消毒,每天對溫室內的工具及車間也應進行嚴格消毒。
5.定期對親蝦進行病毒檢測 每日觀察親蝦攝食情況、活動情況等,如發現可疑的親蝦要立即進行病毒檢測。越冬期間,每月至少保證有1次以上的病毒檢測記錄。

繁育技術

1.水源的預處理 在冬季水溫較低時池塘注水,並用生石灰對池水進行消毒。經過1個月~2個月的沉澱、消毒處理,池水的水質指標在育苗季節可以達到較好的狀態。
2.親蝦的強化培育 在整個育苗期內,應增加動物性餌料的投喂,並在飼料中添加複合維生素、免疫多糖等物質,日投餵量為蝦體體重的5%~7%,且根據蝦體攝食情況隨時調整投餵量,增加換水量和換水頻率以保持水質的清新,促使親蝦性腺快速成熟而在池中進行交配產卵。
3.病害防治 採用預防為主,防重於治的綜合防治措施。育苗池與育苗工具在使用前後要嚴格洗淨消毒。每次捕蝦操作後,用高濃度的高錳酸鉀徹底消毒親蝦池。育苗用水在進水時可用200目的紗絹對水源進行過濾。定期對幼體(特別是淡化後的仔蝦)進行病毒檢測。
4.制定嚴格的育苗區管理制度 為防止羅氏沼蝦肌肉白濁病的水平傳播,可以制定一套嚴格的育苗區管理制度。主要有以下內容:①育苗工作人員嚴格按羅氏沼蝦育苗操作規範進行操作,對育苗用的工具及時消毒。在車間門口處建消毒池,人員進出車間時隨時消毒。②買苗客戶進入車間前要先對鞋和手進行消毒,嚴禁買苗客戶接觸育苗水體及蝦苗,需要看苗時由車間管理人員代為操作。

育苗注意事項

切忌蜂擁搶購苗種,造成苗價飛漲,增加養殖成本,防止“價高、質次、量不足”的現象;
要固牢大棚,防止大風、暴雨帶來的損害;
選購優質蝦苗是關鍵。要選體格健壯、變態完整、淡化到位、價格合理的整齊蝦苗;
營造良好的蝦苗入棚環境。引進適量優質的水源、調節好水質、調控好水溫;
嚴格做好蝦苗試水工作。要用網袋直接放入池中,試水時間至少要達24小時以上;
掌握好蝦苗入棚溫差。要安全地在第一時間內將購入的蝦苗放入暫養棚,待袋內水溫與棚內水溫差在±2℃左右,方可及時放入棚內,放苗時要均勻地在大棚四周放養,不要單一的在一點放養;
全面做好放養後的日常管理工作;
掌握好棚內溫度。溫度早晚應控制在26℃左右,中午控制在30℃左右,同時注意晴好天氣中午通風透光,防止高溫燒苗。

放大水注意事項

注意溫度:羅氏沼蝦苗在池塘水溫連續3天在夜間達到22度以上時,方可進入大塘養殖。
氣候變化:注意天氣變化,如遇氣象預報連續陰雨和低溫的天氣時,要慎重放大水,最好是推遲放大水的時間,以防造成低溫損苗。
池塘注水:向大塘內注水時要注意敵害生物、野雜魚的進入,嚴格密網過濾。初次加水不宜過深過淺,水深控制在60cm左右,以後逐步加大水位。
施好基肥:在放苗前4—5天應施好基肥,有機肥必須經過發酵才能使用,用量不宜過大,使池水的透明度在35cm左右。如使用尿素,必須浸泡2天以上方可潑入大塘。
過數下塘:放大水時,要過數下塘,一般每畝放3cm左右的蝦苗4—5萬尾左右。

小結

1.無病毒親蝦選育是關鍵。羅氏沼蝦的無病毒苗種繁育技術能有效預防肌肉白濁病的發生,關鍵在於能否有效阻斷病原的傳播途徑。對於羅氏沼蝦肌肉白濁病病原的流行病學調查表明,其主要的傳播途徑是親蝦攜帶和傳播,通過對培育親蝦的苗種進行跟蹤檢測,對養殖全過程採取隔離措施,充分保證所選親蝦的無病毒狀態。
2.親蝦強化培育以及生產過程中的適宜環境條件是無病毒苗種培育的輔助措施。病原、蝦體、環境是一個相互作用、互相聯繫的體系,正常情況下三者處於一個平衡體系中,若其中的一項發生改變,則必然引起整個系統的失衡,導致疾病的發生。對羅氏沼蝦肌肉白濁病的流行病學調查也驗證了這一點,因此,在繁育全過程中加強親蝦營養,在飼料中添加複合維生素、免疫多糖等物質進行投喂,可有效提高親蝦的體質和免疫力。另外,在幼體培育過程中要保證適宜的環境條件。
3.預防羅氏沼蝦肌肉白濁病必須採取嚴格的消毒措施。嚴格的消毒措施是預防疾病的重要保證,所有的羅氏沼蝦育苗場都幾乎建在疫區,消毒措施是保證苗場不被鄰近發病場傳染的關鍵。育苗車間嚴格用具消毒制度,對買苗客戶採取必要措施且限制客戶進入生產區,而客戶只進入供苗區,進入生產區的所有人員的手及鞋均需嚴格消毒,可以確保無病毒攜帶進入生產區。

捕撈

羅氏沼蝦在18℃以下活動減少,攝食量也減少,生長緩慢,所以在10月下旬要及時起捕;如不起捕,在14℃以下即可發生死亡。捕撈方法:在蝦溝中安放地籠進行捕捉;適時將蝦溝水排去一半,採用網捕;排乾蝦溝水捕獲。

食用禁忌

1、蝦背上的蝦線,是蝦未排泄完的廢物,假如吃到口內有泥腥味,影響食慾,所以應除掉。
2、色發紅,身軟,掉頭的蝦不新鮮,儘量不買。腐敗變質的蝦一定不能吃。
3、蝦與部分水果同時吃時應注重,蝦含有比較豐富的蛋白質和鈣等營養物質,若與含有鞣酸的水果如柿子、山楂、石榴、葡萄等同吃,不僅會降低蛋白質的營養價值,而且鞣酸和鈣結合形成鞣酸鈣後刺激胃腸,惹起不適,出現嘔吐、頭暈、腹瀉腹痛等症狀。
4、食用海鮮時最好不要大量喝啤酒,因為那樣會產生過多的尿酸,而惹起痛風。吃海鮮時應配以乾白葡萄酒,因為其中的果酸具有殺菌與去腥的作用。
5、蝦的背部呈青黑色是新鮮的表現。一般蝦殼堅硬,頭部完整,體部硬朗、彎曲、個頭大的蝦味道比較鮮美。
6、對吃蝦過敏及患有過敏性疾病,如過敏性鼻炎過敏性皮炎、哮喘患著,應慎食。
7、要保存小乾蝦時,為防止蝦乾燥和氧化,儘量把蝦裝入黑色塑膠袋內或密封的容器內冷藏保鮮。

相關新聞

廈門海滄檢驗檢疫局連續銷毀171萬尾台灣“帶病”羅氏沼蝦
發稿時間:2015-06-26 16:51:59來源:新華網中國青年網
新華網廈門6月26日電(記者付敏 張逸之)記者從廈門海滄檢驗檢疫局獲悉,近日該局連續從台灣進口的3批次羅氏沼蝦蝦苗中檢出白尾病。這是廈門海滄檢驗檢疫局近年來首次連續截獲該類病毒。
據悉,這3批次總計171萬尾的羅氏沼蝦蝦苗分裝在158個紙箱中,在隔離檢疫期間被檢驗檢疫工作人員檢出白尾病陽性。
白尾病又叫羅氏沼蝦苗種肌肉白濁病、白體病,該病於1999年出現一個明顯的暴發期。患病蝦主要症狀為腹節肌肉呈現乳白色的混濁狀,嚴重時病蝦除頭胸部和尾節外,腹節的肌肉全呈乳白色混濁狀。主要危害體長0.8-3厘米的幼蝦,當蝦苗孵出第14-15天即可發生幼體大量死亡,死亡率達50%-90%。
對於上述3批貨物,海滄局採取有效措施,按照相關規定加強隔離期間的管理,檢測出陽性後立即要求進口企業對蝦苗進行封存,嚴格按照相關要求對其進行銷毀處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