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姓(終(姓氏))

終姓(姓氏)

終(姓氏)一般指本詞條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終姓,中國的姓氏。源出有二個:一是出自高陽氏,是黃帝孫顓頊的後裔,以祖字為氏。據《元和姓纂》載,顓頊有子老童,老童生子吳回,吳回生子陸終,陸終的孫子以祖父的字為姓,稱為終姓。此支終氏望出濟南、南陽。二是出自妊姓,以祖字為氏。夏朝有太史令終古,他的後世子孫以其名字中的“終”字為姓,也稱終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終姓
  • 起源:終(Zhōng )姓,源出有:
  • 源流一:出自高陽氏,是黃帝孫
  • 源流二:出自任(妊)姓,以祖
起源,源流一,源流二,源流三,源流四,源流五,始祖,遷徙,分布,名人,終古,終軍,終帶,終郁,終其功,郡望,堂號,祠聯,四言,六言,

起源

終(Zhōng )姓,源出有:

源流一

出自高陽氏,是黃帝孫顓頊的後裔,以祖字為氏。據《元和姓纂》載,顓頊有子老童,老童生子吳回,吳回生子陸終,陸終的孫子以祖父的字為姓,稱為終姓。此支終氏望出濟南、南陽。

源流二

出自任(妊)姓,以祖字為氏。夏朝有太史令終古,他的後世子孫以其名字中的“終”字為姓,也稱終氏。
滕侯、薛侯爭長(隱公十一年)
十一年春,滕侯,薛侯來朝,爭長。
薛侯曰:“我先封。”
滕侯曰:“我,周之卜正也,薛,庶姓也,我不可以後之。”
公使羽父請於薛侯曰:“君為滕君辱在寡人。周諺有之曰:山有木,工則度之,賓有禮,主則擇之。周之宗盟,異姓為後。寡人若朝於薛,不敢與諸任齒。君若辱貺寡人,則願以滕君為請。”
薛侯許之。乃長滕侯。
--------------譯文-----------
魯隱公十一年春季,姬姓滕侯與任姓薛侯同去魯國朝見魯隱公,兩人爭奪席位的先後。薛侯說:“我先受封。”
滕侯說:“我是周朝的卜正官,薛姓是外姓,我不能落在後面。”
魯隱公派羽父和薛侯商量,說:“承蒙您和滕侯問候寡君,周的俗話說:‘山上有樹木,工匠就加以量測;賓客有禮貌,主人就加以選擇。’周的會盟,異姓在後面。寡人如果到薛國朝見,就不敢和任姓諸國並列。如果您加惠於我,那就希望您同意滕侯的請求。”
薛侯同意了。於是就讓滕侯在先。
--------------------------
不敢與諸任齒---不敢與任姓諸國爭論!
諸任-----在史籍《左傳》中疏云:“世本氏姓篇云:‘任姓,謝、章、薛、舒、呂、祝、終、泉、畢、過。’言此十國皆任姓也。”

源流三

源於姜姓,出自春秋時期魯國大夫富父終甥,屬於以先祖名字為氏。富父終甥,傳說其為炎帝之後,春秋時期為魯國公族大夫,是一員武將。

源流四

源於羋姓,出自春秋時期楚國大夫陽令終,屬於以先祖名字為氏。楚穆王熊商臣有個王子叫羋揚匄,字子瑕,因封於陽邑(今山東沂水),又名陽匄。陽匄精通占卜之術,因此後來的楚平王羋居(熊棄疾)拜陽匄為令尹(宰相),因此陽氏家族名顯當朝。

源流五

源於嬴姓,出自先秦時期終黎國,屬於以國名為氏。周郝王姬延五十九年(秦昭襄王贏則五十一年,公元前256年),秦昭襄王滅東周王朝,中國歷史進入先秦時期。之後,秦昭襄王將自己的一個兒子封於終黎(今山東濟南千佛山一帶),史稱終黎國,其後裔子孫以國名為姓氏,稱終黎氏,世為秦國、秦朝的貴族。
終黎氏家族後來有省文分衍為單姓終氏、黎氏者,亦有維繫複姓終黎氏至今者。

始祖

終古。終姓的歷史十分久遠,可以追溯到上古時期傳說的融氏的兒子陸終。據《元和姓纂》上說,終氏是陸終的後代,以王父字為氏的此姓,望出濟南、南陽。又一說法認為是出自夏代太史令終古,子孫以其名字中的“終”為姓。終古是後世終氏家族的始祖,在夏桀當政時官拜太史令,因勸諫夏桀不成而出奔商湯。從上述兩種說法可見,終氏不管是出自陸終之後,還是出自終古之後,都是以王父字為氏。望族居南陽郡(今河南省南陽縣)。終氏後人尊終古為終姓的始祖。

遷徙

終氏或是一個多源流的漢族姓氏,人口總數在中國的大陸和台灣省均未列入百家姓前三百位,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為第三百四十四位門閥。終姓在大陸和台灣都沒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終氏是黃帝的後代,屬正統華夏姓氏。遠古時有個首領叫陸終,陸終的孫子輩中有人以終字為姓相傳世代。而陸終的先人是黃帝。黃帝有個孫子叫顓頊的兒子叫老童,老童的兒子叫吳回,吳回的兒子就是陸終。終姓是黃帝後代,龍的傳人。另一支終氏是起源於夏朝太史令後為商臣的終古,他的後代中就以終古為姓。

分布

終氏族人早期居住地在河南、湖北、陝西一帶,漢朝以後在河南和山東有較大發展,以南陽郡、濟南郡為郡望。到了宋朝以後,在山東、河北、北京、安徽、浙江等地有少量分布。

名人

終古

夏朝的著名官員,那時夏桀執政,荒淫敗壞,終古多次勸諫,桀王不聽,終古知道夏朝將滅亡,就投奔向商湯去了。

終軍

西漢濟南人。少年勤奮讀書,以善於說理和寫文章出名,談吐間豪情壯志非常動人,18歲時即向漢武帝上書評論國事。以後又擔任諫議大夫。後來他奉命赴南越(今兩廣地區)王入朝,終軍自請“願受長纓,必羈南越王而致之闕下。”即至,南越王願舉國內屬。越相呂嘉不從,舉兵殺其王及漢使者,死時年僅20多歲,被人稱為“終童”。

終帶

漢代校尉史。王莽時,與陳良共殺校尉,自稱廢漢大將軍。

終郁

唐朝人,為人仁義,做縣官,杜甫和他很有交情,寫過不少詩贈送給終郁。

終其功

明代鴻臚寺主簿,永樂中,曾使朝鮮。

郡望

南陽郡:春秋戰國時期稱南陽的地區頗多。魯國的南陽指泰山以南、汶水以北地。晉國的南陽指太行以南、黃河以北地區。戰國時期魏國的南陽,一部分屬韓國,伏牛山以南、漢水以北地亦稱南陽,分屬韓、楚兩國。秦朝時期秦昭襄王三十五年(己丑,公元前272年),為秦國奪取楚國之地而設定南陽郡,治所在宛城(今河南南陽),後秦國大將白起在秦昭襄王四十四年(戊戌,公元前263年)進攻韓國克取了南陽,使韓國本土與上黨郡被分隔。兩漢之際,南陽郡轄二十六個縣,其時轄地在今河南熊耳山以南葉縣內鄉之間和湖北省大洪山以北應山鄖縣之間的大部分地區,後逐漸縮小。隋朝開皇三年(癸卯,公元583年)被廢黜,隋大業三年(丁卯,公元607年)復置。唐朝初期又被廢黜,到唐天寶初年(壬午,公元742年)曾改鄧州南陽郡為良穰縣(今河南鄧縣)治所。元、明、清諸朝,南陽府治皆在南陽,即漢朝的宛縣、今河南省南陽市。
濟南郡:漢朝時期高祖劉邦設有濟南國。荊楚七國亂政後改為濟南郡,治所在東平陵(今山東章丘),其時轄地在今山東省臨淄市一帶。晉朝時期移治歷城(今山東濟南)。北魏時期改為齊州。宋朝政和中期升為濟南府。元朝時期則為濟南路。明、清兩朝均為濟南府。民國時期廢府制,改為山東省省會城市。

堂號

南陽堂:以望立堂。
濟南堂:以望立堂。
奔商堂:夏桀無道,鑿池為夜宮,男女雜處,一月不朝。太史終古哭著勸諫,夏桀不聽,終古遂攜帶歷代史冊棄夏奔商。後人因以立堂紀念之。

祠聯

四言

返書歸璧;
弱冠請纓。
——佚名撰終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宋代人終慎思,有大志而苦學,朋友董儲以書信把他推薦給朝廷,未得任用。他取書信回家,寫信告訴董儲:“魯箭高飛,原以為聊城必下。誰知秦都不遇,我帶著趙璧回來了。”下聯典指西漢濟南人終軍,字子云,十八歲時人長安,官至諫議大夫。出使南越,自請“受長纓,一定捆住南越王的脖頸,把他帶到宮殿下”。死時年僅二十餘歲,世稱“終童”。
流聲高密;
彰德郡南。
——佚名撰終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漢·終萇事典。下聯典指漢·終龐事典。

六言

顯英名於弱冠;
比侯吏於掩關。
——佚名撰終姓宗祠通用聯
全聯典指西漢濟南人終軍,字子云,年十八當選為博士弟子,從濟南步行入關,關吏與繻為信,令其返還時驗合。終軍曰:“大丈夫西遊,終不復傳還!”棄繻而去。後果執節出關,行使郡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