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軍請纓

終軍請纓

終軍請纓,中國古代典故。出自東漢班固《漢書·終軍傳》,西漢武帝朝,南越(今廣東、廣西及越南北部)割據政權尚未完全歸附,他又自請出使南越,表示“願受長纓,必羈南越王而致之闕下。”(“請纓”一詞即典出於此)。至南越後,他說服南越王臣服漢朝,但南越丞相呂嘉極力反對,發兵攻殺南越王及漢使者,終軍亦被殺。死時年僅20餘歲,世人稱之為“終童”。後以此典故指主動擔當重任,建功報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終軍請纓
  • 作者:班固
  • 出自:《漢書·終軍傳》
  • 含義:指降服強敵,建功報國。
典故簡介,歷史縱橫,終軍請纓,原文,注釋,譯文,後人引用,

典故簡介

西漢武帝朝,南越尚未平復,動亂不堪,故出使十分危險。漢武帝欲令南越歸順,想派使節出訪南越讓其國王、太后入漢為人質,此次出訪的威脅性可想而知,極易被對方認為是故意挑釁而喪命。為了國家的安定和平,終軍主動挺身而出,表示願意擔當重任,為國獻身。他豪情萬丈地對漢武帝說:“請給我一根長繩子,一定捆住南越王把他送到朝廷來。”終軍成功說服南越王,但但南越丞相呂嘉極力反對,發兵攻殺南越王及漢使者,終軍亦被殺。死時年僅20餘歲,世人稱之為“終童”。

歷史縱橫

南越是居住在今西廣一帶的少數民族建立的國家,秦時已置郡,歸附內地,而秦龍川令、真定(今屬河北)人趙陀乘秦末戰亂,自立為王。漢初,趙陀表示臣服;漢也以之比為諸侯國加以對待。而後,由於漢的政策有不當之處,趙陀宣布脫離漢,並自稱皇帝,發兵攻略漢邊地。文帝時,曾派陸賈出使南越,說服趙陀帝號,恢復與漢的關係。武帝為加強與南越的關係,召南越王及王太后入朝,以絕邊患。

終軍請纓

原文

終軍,字子云,濟南人也。少好學,以辨博能屬文聞於郡中。年十八,選為博士弟子。至府受遺,太守聞其有異材,召見軍。甚奇之,與交結,軍揖太守而去。至長安上書言事,武帝異其文,拜軍為謁者給事中。
元鼎中,博士徐偃使行風俗。偃矯制①,使膠東、魯國鼓鑄鹽鐵。還,奏事,徙為太常丞。御史大夫張湯劾偃矯制大害,法至死。偃以為春秋之義,大夫出疆,有可以安社稷存萬民,專之可也。湯以致其法,不能詘其義。有詔下軍問狀,軍詰偃日:“古者諸侯國異俗分,百里不通,時有聘會之事,安危之勢,呼吸成變,故有不受辭造命專己之宜;今天下為一,萬里同風。偃巡封域之中;稱以出疆,何也?且鹽鐵,郡有餘臧,國家不足以為利害,而以安社稷存萬民為辭,何也?”,又詰偃:“膠東南近琅邪,北接北海,魯國西枕泰山,東有東海,受其鐵鹽。偃度四郡口數田地,率其用器食鹽,不足以並給二郡也?而直矯作威福,以從民望,乾名采譽,此明聖所必加誅也。”偃窮詘,服罪當死。上善其詰。
初,軍從濟南步入關,關吏予軍繻②。軍問:“以此何為?”吏曰:“為復傳③,還當以合符。”軍曰:“大丈夫西遊,終不復傳還。”棄繻而去。軍行郡國,所見便宜④以聞,還奏事。上甚悅。
當發使匈奴,軍自請曰:“軍無橫草⑤之功,得列宿衛,食祿五年。邊境時有風塵之警,臣宜被堅執銳,當矢石,啟前行。駑下不習金革之事,今聞將遣匈奴使者,臣願盡精厲氣,奉佐明使,畫吉凶於單于之前。臣年少材下,孤於外官⑥,不足以亢一方之任,竊不勝憤懣。”上奇軍對,擢為諫大夫。南越與漢和親,乃遣軍使南越,說其王,欲令入朝,比內諸侯。軍自請:“願受長纓,必羈南越王而致之闕下。”?軍遂往說越王,越王聽許,請舉國內屬。越相呂嘉不欲內屬,發兵攻殺其王及漢使者,皆死。軍死時年二十餘,故世謂之“終童”。

注釋

①制,帝王的命令。②繻,用作通行證的帛。③傳,憑證。④便宜,利益、好處。⑤橫草,使草倒下。⑥孤於外官。孤,遠;外官,指使者之職。

譯文

終軍,字子云,是濟南人。年少好學,因為有口才博學擅長寫文章在郡中聞名,他十八歲時,就被選為博士弟子。太守聽說他有特殊的才能,招他到郡府接受遣送,非常驚奇他的才能,想與他結交,終軍給太守行了拱手禮後就離開了。終軍到長安上書談論國家大事,漢武帝認為他的文章與眾不同,任命他為謁者給事中。
元鼎年間,博士徐偃被派出巡視風俗民情,他假託皇帝的命令,在臆東、魯國一帶熬鹽煉鐵。回到朝中上奏,調任太常丞。御史大夫張湯彈劾徐偃假託皇帝的命令,危害極大,依法應判死罪。徐偃認為按照春秋大義,大夫出疆公幹,有關國家安定,萬民生存的事情,可以獨斷專行。張湯能施加法律,卻無法駁倒他。皇帝下詔讓終軍審問,終軍責問徐偃:‘“古時候諸侯各國,國情民情不同,百里之間就不通訊息.時常有訪問會盟的事情,國家的安危,瞬息萬變,所以可以不受君令而便宜行事;現在天下統一。各地風習都一樣。你在國家疆域之內巡視,反而說是出疆,這是為什麼?況且鹽鐵。那些郡都有積蓄,(熬鹽煉鐵)國家:也不能靠它得到好處,你卻拿可讓國家安定萬民生存為藉口,這更是為什麼?又質問他:“膠東南近琅琊,北接北海,魯國西靠泰山,東有東海,從四郡得到鹽鐵。徐偃估計四郡的人口數目,田地數目,日常用具器物食鹽,不夠用來同時供給二郡嗎?你竟然假託皇帝的命令作威作福,來迎合百姓的心意,求取個人名譽。對這樣的作為,皇上一定要加以懲罰。”徐偃理屈詞窮,承認有罪該死。皇上十分高興。
當初,終軍從濟南步行進函谷關,守關官吏給他一塊布帛憑證。終軍問:“拿這東西有什麼用?”那個官吏說:“這是返回的憑證,回來時應該拿它合符。”終軍說::“大丈夫到國都遊歷,決不返回。”丟下憑證就走了。終軍巡視郡國,把他見到的對國家有利的事記錄下來,返回後上奏皇上,皇上十分高興。
當委派使者前往匈奴時,終軍主動請求說:“我沒有馳騁疆場的功勞,卻能擔任宮中侍衛,白吃了五年俸祿。邊境時常有警報,我應該穿上堅甲拿起利器,冒著流箭飛石,衝鋒在前。我愚鈍不熟悉軍事,今天聽說要派遣赴匈奴的使者,我願意振作精神全力以赴,輔佐使者,在單于面前講明是非利害。我年輕才能低下,不熟悉位臣之職,不足以勝任使者之職,自己心中有難以承受的鬱悶怨恨(對自己)。”皇帝覺得他的話很不一般,就升為諫議大夫。南越與漢朝和親,皇帝就派終軍出使南越,去說服南越王,想讓南越王來朝拜,作漢王朝的諸侯國。終軍主動請求說:“我希望得到一根長繩子,一定捆住南越王把他弄到朝廷來。”於是終軍前往遊說南越王。南越王聽信了終軍的話,並且答應舉國附屬漢朝。南越宰相呂嘉不願歸順漢朝,便發兵攻擊南越王以及出使南越的漢朝使者,南越王和漢朝使者都被殺了。終年死時年僅二十多歲,所以世人稱他為“終童”。

後人引用

滕王閣序》(唐 王勃):
勃,三尺微命,一介書生。無路請纓,等終軍之弱冠;有懷投筆,慕宗愨之長風。
無路請纓,等終軍之弱冠:意思是說,自己(王勃)和終軍年齡相同,卻沒有請纓報國的機會。請纓,請求皇帝賜給長纓(長繩)。《漢書·終軍傳》記載,漢武帝想讓南越(今廣東、廣西一帶)王歸順,派終軍前往勸說,終軍請求給他長纓,必縛住南越王,帶回到皇宮門前(意思是一定完成使命)。後來用“請纓”指投軍報國。
龔自珍 《己亥雜詩》
終賈華年氣不平,官書許讀興縱橫。荷衣便識西華路,至竟蟲魚了一生。
注釋:官書:官府收藏、編撰或刊行的書籍。
荷衣:hè yī,名詞,荷葉般的衣裳。自屈子有“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離騷》)的比
擬後,後世常借“荷衣”以指隱者的服裝,而“荷衣”這個語碼符號也就具有隱者的含義。
西華路:成仙了道之路。
蟲魚:孔子認為讀《詩》可以多識草木鳥獸蟲魚之名;漢代古文經學家注釋儒家經典﹐注重典章制度
及名物的訓釋﹑考據。後遂以"蟲魚"泛指名物和典章制度。有時含譏其繁瑣之意。
譯文:看到終軍,賈誼青春華年,建功立業,不禁心中豪氣難平;緩緩地讀著官方正書心中意興縱橫。身穿荷葉衣,心懷出世意,像我這樣閒適瀟灑的人,現在竟然在考據、訓詁這一類繁瑣的事情上了此殘生,何等可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