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密畫

細密畫

細密畫(miniature),是波斯藝術的重要門類,一種精細刻畫的小型繪畫。主要作書籍的插圖和封面、扉頁徽章、盒子、鏡框等物件上和寶石、象牙首飾上的裝飾圖案。畫於羊皮紙、紙或書籍封面的象牙板或木板上。題材多為人物肖像、圖案或風景,也有風俗故事。多採用礦物質顏料,甚至以珍珠、藍寶石磨粉作顏料。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細密畫
  • 外文名:miniature
  • 屬於:一種精細刻畫的小型繪畫
  • 主要用途:作書籍的插圖封面扉頁徽章盒子等
介紹,歷史,分類,著作,發展,

介紹

插畫最早出現於兩千年前埃及的卷物上,古代希臘、羅馬已經很流行,中世紀歐洲基督教的物件上也鑲有插畫,十六世紀以後更普遍出現在聖經和祈禱書《古蘭經》的邊飾圖案。文藝復興時期的德國畫家賀爾開因是傑出的肖像插畫家。是波斯藝術的重要門類,一種精細刻畫的小型繪畫。主要作書籍的插圖和封面、扉頁徽章、盒子、鏡框等物件上和寶石、象牙首飾上的裝飾圖案。畫於羊皮紙、紙或書籍封面的象牙板或木板上。題材多為人物肖像、圖案或風景,也有風俗故事。多採用礦物質顏料,甚至以珍珠、藍寶石磨粉作顏料。

歷史

細密畫始於《古蘭經》的邊飾圖案。它是一種用來裝飾書籍的精緻小型繪畫,一般認為起源於歐洲的手抄本和小型木板蛋膠畫。它在帖木兒王朝(約公元1369~1500)達到鼎盛,18世紀後因歐洲殖民者入侵而幾乎消亡。
《古蘭經》的邊飾圖案《古蘭經》的邊飾圖案
公元前16世紀埃及新王朝法老陪葬品中發現的插圖卷物被認為是最早的細密畫。留存的古希臘羅馬時代細密畫很少。目前所存大多為拜占庭、波斯、加洛林尼德蘭的手抄和小型木板蛋膠畫。
林堡兄弟所作10幅《祈禱文插圖》(1409-1416)最為著名(三兄弟一直致力於創作這一系列作品直至相繼逝世),它用珍貴顏料畫於羊皮紙上,極精美。
波斯細密畫亦頗負盛名,它盛行於阿爾-卡尼德時期、薩非時期和後薩非時期,每個時期內又分為各種不同派別。14~16世紀間有一支龐大的細密畫隊伍,在宮廷、貴族中廣為流傳,它代表伊朗美術的一個高峰。細密畫是為少數人服務的藝術,並未在民間流行,本質是貴族藝術,在中世紀的歐洲上流社會和波斯伊斯蘭教哈里發宮廷中,細密畫被視為珍品而互相贈送、收藏和玩賞。細密畫的畫師多數集聚在宮廷中。隨著活字印刷術照相術發明與普及,細密畫形式也逐漸消失,但細密畫的藝術風格仍對現代的藝術繼續產生影響。
奧斯坦.穆罕默德.法爾希奇揚(Ostad Mahmoud Farshchian)是伊朗細密畫的傑出代表,1930年生於伊朗伊斯法罕,師從於另一位伊朗繪畫大師伊瑪米。他對詩歌有著天賦的靈感,並成功地將之體現在作品中。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幹事馬約爾稱讚他為“一位屬於全人類的畫家”。
隨著時代的變化,它們有的畫在羊皮紙上,有的畫在紙上,也有的畫在書籍封面的象牙板或木板上,形式不一。多數採用礦物質顏料繪製,甚至把珍珠、藍寶石磨成粉當顏料。埃及新王朝(公元前16世紀)法老陪葬品中曾發現過插圖卷物,人們認為這是最早的細密畫。以後細密畫曾在希臘和羅馬廣泛流行,但倖存下來的實物很少。目前世界各國博物館、圖書館、私人收藏的細密畫絕大多數是拜占庭、波斯、加洛林、 奧托、 尼德蘭的手抄和小型木板蛋膠畫。
我國的細密畫,主要畫於瓷器,燈彩、和書籤等上面,不但有繪畫,而且有刻、鑲等多種形式。

分類

伊斯蘭早期的繪畫主要分為兩類:一類是我們馬賽克鑲嵌畫和壁畫藝術,另一類則是用做文稿、書籍插圖的細密畫。穆斯林在歷史上一直非常重視文字和書籍,因此,裝飾書籍的書法和插圖在伊斯蘭藝術中也就顯得十分重要。雖然從10世紀起穆斯林就懂得了印刷術,但是他們依然固守著對手抄本的偏愛;又由於伊斯蘭教禁止偶像崇拜,《古蘭經》里是不會配有插圖的,所以大量裝飾封面和插圖出現在供上層權貴和富裕市民消遣及欣賞的手抄本書籍中。這些插圖通常描繪非宗教的波斯或印度的寓言、傳說、愛情詩篇及帝王、英雄的傳記,塑造出豐富的動物和人物的形象。
細密畫
13世紀至17世紀間在波斯文化影響範圍內發展起來的波斯細密畫,是伊斯蘭細密畫的主要代表。細密畫的歷史淵源可以追溯到公元3世紀至7世紀波斯帝國薩珊王朝時期。薩珊波斯藝術中用自然主義手法描繪動物形象和變形手法創作裝飾及抽象圖案的雙重傾向,也作為波斯細密畫的傳統保持下來。細密畫發展過程中又分別受到西方和中國繪畫的影響,這些因素被波斯文化同化和吸收,形成了不同的階段和流派。波斯細密畫追求平面空間的視覺享受,運用阿拉伯幾何和植物紋飾,並結合了中國的傳統山水畫技法,極具裝飾性,也營造出一種“精神啟示的氛圍”。在空間表現上,細密畫不囿於焦點透視,突出平面的超自然構圖,藝術家的想像力充分得以施展。

著作

傳世最古老的阿拉伯語插圖寫本是一部天文學著作《星座圖說》,成書於10世紀末11世紀初,作者名為蘇菲。書中將所有星座描寫為人物的形象,多半是模仿拜占庭的畫風。真正的波斯細密畫開始於12世紀的阿拔斯王朝。在阿拔斯王朝和賽爾柱王朝統治時期的摩蘇爾巴格達,形成了最早的細密畫中心,出現了一個巴格達畫派,而且還有很重要的一點是,細密畫受到了統治階層的喜愛和大力支持。最初的插圖本是一些學術論文,後來插圖也用於故事和寓言的書籍中,從而為細密畫的發展提供了更廣闊的天地。傳世作品有《解毒藥典》、《卡里萊和迪木奈》,哈里利的《麥卡麥》和《樂書》等為數不多的幾種。我們以《麥卡麥》為例,此書又稱為《哈里利集會詩》。“麥卡麥”是指阿拉伯敘事詩中一種有韻的散文詩體,作者哈里利是阿拉伯詩人、語言學家,他曾經當過伊拉克巴斯拉城的警察首腦,深入體察過社會現實,然後在其作品中淋漓盡致地將社會各階層的奇聞軼事反映出來。《麥卡麥》涉及的人物從王侯到乞丐、從工匠到學者,地域上則幾乎覆蓋了整個伊斯蘭世界,其內容之豐富吸引了無數藝術家前來大顯身手。《麥卡麥》成書於1237年,現存有聖彼得堡圖書館和巴黎國立圖書館的兩個藏本。書中插圖作者一方面吸收拜占庭的美術樣式,又熟練地掌握了薩珊波斯的細密畫技法,從而形成自己的風格。無論是騎駱駝的商隊還是結婚行列中的人物,都具有豐富的表情和鮮明的個性,對動物的刻畫則在寫實之外不乏漫畫風趣。巴格達畫派受到外來藝術和本地傳統的雙重影響,因此更接近阿拉伯和拜占庭的繪畫,人物的臉形橢圓,鬍鬚連鬢,姿態粗獷有生氣,與後期波斯細密畫中人物的文弱和秀麗形成對比。《麥卡麥》插圖畫就是巴格達畫派的代表作品。
細密畫
細密畫
細密畫
13世紀蒙古人占領巴格達後,在巴格達、大不里士等地區出現了一批波斯風格與中國畫畫風相混合的細密畫作品;15世紀帖木兒王朝時期,波斯細密畫又以赫拉特、撒馬爾罕為中心進一步得以發展,為薩非王朝時期細密畫的大繁榮作了鋪墊。薩非王朝(1502~1736)15世紀初興起於亞塞拜然東北部,後逐漸統治伊朗地區,並成為奧斯曼帝國爭霸歐亞大陸時惟一能與之抗衡的一支力量。第一任國王伊斯瑪爾於1501年繼位,建都大不里士,他政治上聯合埃及馬木路克王朝對抗奧斯曼土耳其人的威脅,宗教上則推崇伊斯蘭教什葉派為正統。伊斯瑪爾慣於徵戰,同時也熱衷藝術,他對中亞和波斯的文化傳統充滿敬意。大不里士曾是蒙古人伊兒汗王朝的都城,具有豐厚的文化基礎,伊斯瑪爾將它進一步發展成為當時的文化藝術中心,而最突出地代表了繪畫成就的則是一位偉大的畫家畢扎德和他帶領下的大不里士畫派。
薩非細密畫的繁榮是與一批傑出的畫家和有影響力的畫派不可分的。大不里士畫派的奠基人畢扎德,原是帖木兒王朝末代蘇丹的宮廷畫師,伊斯瑪爾攻陷赫拉特城後,畢扎德與該城的詩人、音樂家一起來到大不里士,擔任了薩非王朝的宮廷畫師和皇家圖書館館長。在傳世的手抄本插圖中,有畢扎德親筆簽名的作品,如薩迪《果園》的插圖,線條細密,著色豐富而典雅,人物服飾、表情及動態刻畫生動,畫面還常常配有規整的裝飾紋樣。又如作品《優素福從佐萊哈閨房中逃走》,人物被安排在迴廊式建築的一隅,構圖奇特,色彩金碧輝煌。畢扎德對大不里士宮廷最大的貢獻是主持描繪了菲杜希的大型民族史詩《列王傳》。菲杜希(941~1020)的《列王傳》結構宏大,人物眾多,從開天闢地、文明初始到伊朗薩珊王朝被信仰伊斯蘭教的阿拉伯人所滅,貫穿上下四千餘年,歷經五十位國王的統治,書中再現了各歷史時期伊朗人民的勞動生活、社會鬥爭和精神風貌,被認做古波斯人政治、文化生活的百科全書。全書分作三大部分,分別講述波斯遠古的神話傳說、英雄故事和中古時的歷史大事紀。1010年該書問世以來,曾在民間廣為流傳。伊斯瑪爾稱王之後,為了借鑑先史,永固王業,特命畢扎德主持《列王傳》的抄繪。完成後的《列王傳》是當時宮廷藏書中裝幀最豪華的圖書。畢扎德也藉機搜羅人材,培養學生,由此出於他門下的一批有成就的畫家,如阿卡·米拉克、米爾扎·阿里、米爾·賽義德·阿里等人,他們成了大不里士畫派的中堅。1539年到1543年間,宮廷組織繪製豪華插圖本尼扎米的《五卷詩》,大不里士派很多畫家成為其中的主力。
伊斯瑪爾的繼承人塔赫瑪斯普是位疏於政治卻勤於藝術的統治者。他自幼成長於藝術氛圍濃厚的赫拉特城,在加茲溫繼承王位。塔赫瑪斯普統治的五十二年間,是薩非王朝細密畫的黃金時期。這時的繪畫將早期大不里士派粗放的風格與赫拉特畫派的優雅相調和,出現了一批優秀的畫家和傑出的作品。塔赫瑪斯普時期的宮廷畫師蘇旦·穆漢默德無疑是當時畫壇的魁首。他先是塔赫瑪斯普的繪畫老師,又在畢扎德之後出任加茲溫皇家圖書館館長,除負責圖書和繪畫之外,還監管皇家的織造。蘇旦的繪畫最初受到畢扎德一派畫風的影響,後來逐漸變化形成自己精細典雅、富有裝飾意味的風格。他的作品《情人》描繪了一對男女戀人,優雅的色調、秀美的風景和裝飾化的處理,呈現出一種唯美情調。蘇旦·穆漢默德的藝術影響到整個加茲溫宮廷的趣味。在他倡導下,一批著名的波斯詩集都配上了精美插圖,一批優秀的畫家集合在他的周圍而形成加茲溫畫派,直到他去世,繪畫局面都興盛不衰。
隨著蘇旦·穆漢默德的去世,加茲溫畫派很快衰落,塔赫瑪斯普也放棄了對藝術的熱情,而成為一個離群索居的禁慾主義者。不過,一位新的藝術保護人出現了,他就是治理馬什哈德的蘇丹易卜拉欣·米爾扎。他極力贊助文藝,扶植畫家,馬什哈德於是成了藝術家新的聚集地。1556年由他贊助繪製波斯著名蘇非派詩人賈米(Jami,1444~1492)的代表作品《七寶座》。這部詩集是賈米仿照尼扎米的《五卷詩》而寫成,書中不乏諷喻現實、歌頌生活、讚美愛情的優美詩句。《七寶座》的繪製成為薩非藝術史上的一件盛事。

發展

塔赫瑪斯普死後,在十多年的王位爭奪鬥爭中,薩非細密畫藝術一度停滯。1587年“阿拔斯大帝”在政治傾軋中登上王位,他將都城遷往伊斯法罕,採取加強中央集權的政治措施。在他統治的43年間,國力達到鼎盛,伊斯法罕成為政治、經濟和文化的中心。這時細密畫也出現了復興的跡象。但是從傳世作品來看,伊斯法罕時期的作品過分追求優雅,筆力柔弱,人物造型也有媚而無骨之感,故有“波斯的樣式主義”之稱。伊斯法罕畫派最有代表性的人物是雷扎·阿拔斯,其作品如《賈汗吉爾的相逢》、《年輕的司酒官》等都給人清雅的視覺效果。雷扎·阿拔斯主要活動於宮廷,其畫風整整影響了一代人。阿拔斯大帝之後的薩非王朝在與土耳其人的征戰中接觸到西方文明,尤其受到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藝術的吸引,以後的細密畫發展加入了西法的改良意識。這雖然在一段時間內使薩非細密畫呈現出新鮮的感覺,卻不可挽回細密畫衰頹之大勢,輝煌一度的波斯細密畫逐漸退出歷史的舞台。但是作為藝術靈魂之延續,波斯細密畫的風格被印度莫臥兒王朝(1526~1858)繼承下來,而發展為又一個細密畫的盛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