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學歷

第一學歷

所謂“第一學歷”原本是指由各省市第一教育局頒發的學歷,現今通常是指國民教育系列的普通全日制教育的最高學歷。以前(計畫經濟背景下)普通國中、普通高中、普通高校(含普通中等專業學校)的上級是各省市第一教育局,畢業時頒發的學歷是由第一教育局頒發,稱之為第一學歷

其實1999年中國大陸大學擴招後,並無第一學歷的說法,“第一學歷”為計畫經濟時代的產物,但是第一學歷的稱呼沿用至今。

畢業證書上表述為“普通高等學校(普通中等專業學校)畢業證書”的專業教育學歷為第一學歷。第一學歷的非定向畢業生(即非定向統招生)持有《普通高等(中等專業)學校畢業生、畢業研究生就業協定書》(簡稱三方協定)和“全國普通高等學校本專科畢業生就業報到證”、“全國畢業生研究生報到證”、“全國普通中等專業學畢業生就業報到證”。(簡稱報到證)。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就業促進法的規定,用人單位招用人員、職業中介機構從事職業中介活動,應當向勞動者提供平等的就業機會和公平的就業條件,不得實施就業歧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第一學歷
  • 定義:普通全日制教育學歷
  • 證書表述:普通高等學校、普通中等專業學校
  • 實質:普通全日制教育的最高學歷
歷史,現狀,根源,僅可作為參考,危害,消除歧視,學歷類別,

歷史

第一、第二學歷的區分原為計畫經濟時代的產物。以前(計畫經濟背景下)普通國中、普通高中、普通高校(含普通中等專業學校)的上級是各省市第一教育局,畢業時頒發的學歷是由第一教育局頒發,稱之為第一學歷;成人高中、高等教育自學考試、成人高考等其它繼續教育形式則是由各省市第二教育局負責,頒發的學歷則稱為第二學歷,第二學歷指的是這種非脫產學習形式獲取的學歷。第一學歷與第二學歷是同一層次的二種類型的學歷。
第一學歷可以說是計畫經濟的產物,當時的學歷可以分清楚出身,例如一個接受了高等教育的人,一定是有幹部身份的人。而當前的社會環境而言,特別是以崗定薪、企事業單位聘任制度改革的逐步開展以來,這個幹部身份越來越不重要。市場經濟條件下,私營企業、外資企業、三資企業都強調畢業生的專業能力,而部分國企事業單位都強調第一學歷,這是由於兩者的體制背景不同導致的。

現狀

所謂“第一學歷”原本是指由第一教育局頒發的學歷,現今通常是指國民教育系列的普通全日制教育的學歷。
凡是教育行政部門和高校舉辦的高校畢業生就業招聘活動,要做到“三個嚴禁”:嚴禁發布含有限定985高校、211高校等字樣的招聘信息,嚴禁發布違反國家規定的有關性別、戶籍、學歷等歧視性條款的需求信息,嚴禁發布虛假和欺詐等非法就業信息,堅決反對任何形式的就業歧視。實施就業歧視的,勞動者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現階段,因教育體制高等院校及學生自身等諸多方面存在眾多問題,致使“第一學歷”情節依舊存在,並產生眾多誤區。部分用人單位選聘人才將“第一學歷”出身作為標準,由此,亦產生諸多錯誤觀念及不平等甚至是歧視現象,有違國民教育之基本理念。

根源

計畫經濟時期,作為計畫經濟產物的“第一學歷”是為了分清階級出身(如接受了高等教育的人,一定是有幹部身份的人)或者在一定程度上是身份的象徵,這為“第一學歷”情節的滋長提供了土壤。如今計畫經濟時代早已過去,為何“第一學歷”情節尚存而且更多時候有過之而無不及?
究其原因,與我國的教育現狀有著必然的聯繫。由於目前高校連年擴招影響,以及上級監管不嚴,造成證書濫發等諸多原因,學歷在不斷的貶值之中。客觀來講,我國的本科教育還存在相當大的問題,很多學生經過了高考,考上了理想的大學,開始顯現出自身的惰性,入學之後,缺乏自控能力,對專業知識不能較好的學習,而學校的教育方向也有問題,仍停留在最初的學術上,照本宣科,使得畢業生缺乏實踐能力,以致於畢業之初在社會上很難找到適合的工作。這個問題在我國的許多高校普遍存在。另外,現在的研究生教育,也缺乏一定過的培養體系與目標要求,過於強調學術研究性,所研究方向與社會需要脫節,一旦不能夠在體制內工作,社會上的其他企業很難認可。

僅可作為參考

全民學習、終身學習要鼓勵人們通過多種形式和渠道參與繼續教育。若在晉職條件上過於強調“第一學歷”而將非全日制教育文憑一棍打死,嚴重挫傷幹部接受繼續教育的積極性。學歷有差別,是靠支撐它、與它相應的能力、素質來體現。鼓勵人們提高能力、素質的積極性,摒棄“只見文憑不見能力”。
不少優秀人才沒有經過全日制(第一學歷)的高等教育,但是科研素質、工作能力出類拔萃,如著名的華羅庚先生,沒有上過大學的人,卻能夠成為大學的教授,自學成才並不妨礙他成為世界級的數學家。
我們要質疑的是是否獲取了“第一學歷”的學生所獲得的知識就比非全日制教育的學生更多,水平就更高?這也未必,一些學校對全日制教育進行“牧羊式”的教學,鬆散的管理,其真正學到的知識可能要比一個勤奮的自考生更少的多
強調“第一學歷”,不如真正做到對非全日制教育的“正本清源”,下大力氣去清理非全日制教育中出現的種種問題,讓非全日制教育規範起來,提高非全日制教育文憑的公信力。同時,即使強調“第一學歷”在現階段有一定的合理性,也不宜過份排斥非全日制教育的文憑,如不以“第一學歷”為晉職的絕對要求但第一學歷”僅作為參考,或以“第一學歷”為晉職的要求但如獲得非全日制教育文憑,其獲得的程式公正、能力確實優秀者也可納入晉職的候選人等等。

危害

第一學歷歧視是指用人單位不根據應聘者的能力和崗位需求,而是根據應聘者高考後取得的所謂第一學歷,對應聘者進行的不科學評價和不合理篩選。
“第一學歷”歧視會造成一種惡性循環。我國高等教育自身發育不良,教育同質化問題突出,高等教育院校在人才培養、專業設定、課程內容、評價方式等方面趨同。學歷歧視會成為考生擇校的風向標,造成高校實力排位上的“馬太效應”,既不利於高等教育的發展,也不利於擴寬進賢之路。
國家反覆強調廣開賢路的重要性,將人才作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性資源,提出要以識才的慧眼、愛才的誠意、用才的膽識、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廣開進賢之路。張斌馳的遭遇看似個案,但若任由這樣不公與歧視的雜草在社會中野蠻生長,戕害的必將是國家人才培養的良田,阻礙國家與社會前行的腳步。
專家認為:無論是以前的強調學歷還是現在的強調“第一學歷”,其本質還是對學歷的崇拜,這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真正的人才的脫穎而出。
“第一學歷”歧視是“家庭出身”這把枷鎖在今天的翻版。“家庭出身”和“原始(第一)學歷”在某種意義上都表明的是“過去時”,過去無法改變,但後來可以改變。青島港橋吊專家許振超只有國中文憑,他刻苦鑽研技術,一年內兩次刷新世界貨櫃裝卸紀錄。比爾·蓋茨的原始學歷連大學也沒畢業,成了世界著名軟體公司的老闆。不少沒有受過全日制高等教育(第一學歷)的人在全國各項大考中多人成為“狀元”。深圳市一名勤雜工,在公務員考試中成為“狀元”;廣東省惠州市一名受過函授教育的人,通過自學成才,在全國司法考試中成為惠州市“狀元”,等等。一個人的綜合能力,學歷並不是最重要的因素,後天的勤奮與努力才是重要因素。
對選拔人才設定過多限制(第一學歷)不是真正的競爭,是一種自我封閉,堵塞人才成長之路,其危害不可小覷。打破人才身份、學歷類別的歧視,只要有才華有能力,就要大膽起用,發揮他們的聰明才幹造福社會。

消除歧視

當前,我國高等教育已經被分為三六九等,有本科與專科之分,“211”與“985”之分,還有重點與非重點之分。各種隱性的學歷歧視目前並不少見。比起大學本科生的“零淘汰率”,一門門考的自學考試可就難多了,能拿下自學考試本科文憑的人,其學識並不比一般本科生差。教育部門強調成才有多種途徑,世人不必都盯著高考這座獨木橋,但“第一學歷”歧視、“原始學歷”歧視、“高考定終身”、查三代仍有發生。國家承認“專升本”、自學考試和成人高考, 就該對這些學歷一視同仁,不分什麼“專科起點”、“高中起點”或是全日制、非全日制。
根據我國“就業促進法”規定,用人單位招用人員,應當向勞動者提供平等的就業機會和公平的就業條件,不得實施就業歧視。少數用人單位守法意識不夠,侵權成本低;應聘者維權意識不足,維權成本高,進一步縱容了用人單位的歧視行為。
共青團中國人才棟樑工程的羅琳認為,即使本科不是重點院校,但如果通過自身努力獲得研究生學歷,說明其在學習能力專業水平方面與其他同學沒有什麼差別,不應區別對待。而且社會上很多成功人士“第一學歷”也不是很有優勢。
把品德、知識、能力和業績作為衡量人才的主要標準,不唯學歷、職稱、資歷、身份,不拘一格選人才。鼓勵人人作貢獻,人人能成才。黨政人才要重在民眾認可;企業經營管理人才要重在市場和出資人認可;專業技術人才要重在社會和業內認可。
人才的核心在於“掌握知識和技能進行創造性勞動並作出貢獻”,給非全日制畢業生與全日制畢業生(第一學歷)公平競爭的“起點”,能不能勝出,看具體能力。真正的公平,是騾子是馬,跑一跑就知道了。

學歷類別

就現階段我國的教育體制而言,我國的學歷類別可以劃分為:
  1. 國小、國中,屬義務教育基礎教育階段,高中(隨著中國發展水平的提高,預計到2020年,會基本普及高中階段教育);
  2. 技工學校職業高中高等職業學校,屬於職業教育;對受教育者實施可從事某種職業或生產勞動所必須的職業知識、技能和職業道德的教育。
  3. 中等專業學校中等師範學校高等專科學校(大學專科)、大學本科,屬於專業教育。接受的教育是以其教授專業知識為主,入學需統招,畢業辦理派遣證報到證)。
  4. 研究生,包括: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
其中高等教育大概可以分為兩個層次:
第一層次:大學專科、大學本科
第二層次: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是以科學研究為主要方向。
其中,高等教育又分為普通高等教育成人高等教育(脫產、業餘、函授)、高等教育自學考試電大開放教育、遠程網路教育等。
畢業證書上表述為“普通高等學校(普通中等專業學校)畢業證書”的專業教育學歷為第一學歷。第一學歷畢業生(即統招生)持有《普通高等(中等專業)學校畢業生、畢業研究生就業協定書》(簡稱三方協定)和“全國普通高等學校本專科畢業生就業報到證”、“全國畢業生研究生報到證”、“全國普通中等專業學畢業生就業報到證”。(簡稱報到證)。
通過普通高考或高校自主招生考試進入普通高校本科、普通高校專科、中等專業學校學習獲得本科、大專、中專(也可通過中考進入)的第一學歷。其他獲得方式還有天才兒童進入如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少年班、部分優秀高中畢業生每年保送進大學、普通高校專升本(國家計畫內的統招本科)。
關於專升本的“第一學歷”問題
普通專升本納入當年國家教育部全國普通高校招生計畫,被錄取的學生享受與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高考)統招四年制本科生同等待遇,學生學習期滿,各科成績合格,由本科院校按照教育部[2002]15號檔案要求頒發本科畢業證書(即畢業證書註明專科起點,2年制本科)。普通高校專升本還是按照第一學歷或者初始學歷為全日制本科來對待。專升本一般有以下幾種情況:
  1. 通過各省普通高校專升本考試(國家計畫內統招):在大學專科三年級學生中通過參加當年畢業學校所在省份統一組織的普通高校專升本選拔考試,經選拔達到一定要求的優秀專科畢業生接入本科教育,普高專升本相當一種插班的形式(一般插入大學大三進行學習,也有單獨編班的),通過這種方式取得的為第一學歷為本科。
  2. 為解決西部法律人才缺失的問題,現在實行的政法幹警定向考試,基本上是退伍的高中生銜接專科,專科畢業生銜接本科,本科畢業生銜接法律碩士。
  3. 大學生參加基層志願者項目(村官,三支一扶,農村教師,西部志願者等)在服務期滿後,參加戶口所在地或者服役地的教育部門所組織的普通高校專升本考試,但是機會現在基本上只給了退役的士兵(以大學生身份去參軍的),政策上說的是單列,但是現在不少地方都沒單列,只是優先錄取。
國家統招的專升本即選拔優秀專科生到本科學習考試,這類專升本是國家計畫內的統招本科,第一學歷為本科。。
“專科起點”本科和“高中起點”本科到底有什麼不同?只要拿到了畢業證,就證明已經掌握了本科層次的專業知識。
區別最高學歷
事實上“第一學歷”現在沒有一個確切的概念,因為很多地方是這樣進行組合的“第一學歷為全日制本科”如果把“第一學歷”理解成“全日制”的話無疑是概念上的重複,“第一學歷”在很多場合似乎偏向於第一個取得的非基礎教育的學歷。當然我們這裡都是推測研究,教育主管部門沒有做明確定義自然是不確切的,也很容易造成誤導。
所謂“最高學歷”即一個人在國民教育體系中最後也即最高層次的一段學習經歷,以經教育行政部門批准、實施學歷教育、有國家認可的文憑頒發權力的學校及其它教育機構所頒發的學歷證書為憑證,最高學歷是博士研究生學歷。
問:本科畢業之後工作了兩年後在職攻讀碩士,那第一學歷算普通高校全日制本科嗎?最高學歷又是什麼呢?答:對於在職的碩士,你的第一學歷為普通高校全日制本科,最高學歷為普通高校全日制本科。對於全日制的碩士,你的第一學歷為普通高校全日制碩士研究生,最高學歷為普通高校全日制碩士研究生。
問:那我之後再讀博士呢?答:攻讀博士也分為有學歷和沒有學歷兩種,所以情況同上。
問:有人普通高校專科畢業之後工作了兩年後在職攻讀成人高考本科畢業,那他的第一學歷算普通高校全日制專科嗎?那最高學歷又是什麼呢?答:那么他的第一學歷為普通高校全日制專科,最高學歷為成人教育本科。
問:斯坦福,耶魯,賓大碩士學歷算哪一級?答:首先,這既是你的最高學歷,也是你的第一學歷。
對“最高學歷”認識的誤區:社會上有不少人,會誤認為:最高學歷應該是“博士後”。其實博士後都不是一種學歷。所謂“博士後”是指在取得博士學位之後,以取得科研經驗、提高科研能力為目的、繼續從事一定時間的科研活動的教學制度。嚴格來講,博士後是一種制度。 在我國“博士後”是指獲準進入博士後科研流動站從事科學研究工作的博士學位獲得者在達到出站條件後,準予出站並頒發《博士後證書》,不是學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