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養魚

稻田養魚

利用稻田水面養魚,既可獲得魚產品,又可利用魚吃掉稻田中的害蟲和雜草,排泄糞肥,翻動泥土促進肥料分解,為水稻生長創造良好條件 , 一般可使水稻增產一成左右 。1990年中國稻田養魚面積達67多萬公頃,平均畝產魚50千克左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稻田養魚
  • 面積:67多萬公頃
  • 種類草魚鯉魚
  • 地區:浙、、贛、、鄂、蜀
基本簡介,實用技術,作用,飼養,管理,農田建設,好處,養殖方法,苗种放養,飼養管理,稻魚矛盾,淺灌、曬田,施肥,施農藥,技術細則,操作要點,注意事項,

基本簡介

稻田養魚
paddy field,fish culturein
浙、閩、、黔、湘、、蜀等省的山區稻田養魚較普遍,養殖魚類以草魚、鯉魚為主,也養殖鯽、鰱、鱅、鯪等魚。養魚前須將稻田堤埂加寬、加高,並拍打結實;同時挖魚溝、魚溜或魚坑,並設定魚柵。放養時間一般在插秧後7~10天為宜,每畝可養殖魚種1000尾左右。稻田養魚後應保持較高水層,關鍵是防止大雨時逃魚 。此外,在施用化肥、 農藥和烤田、耘時,應充分考慮到魚類生長的要求,可分片間隔施放,以免影響魚類生長。

實用技術

稻田養魚應以水稻為主,兼顧養魚。這一指導思想是根據稻魚共生理論,利用人工新建的稻魚共生關係,將原有的稻田生態向更加有利的方向轉化,達到水稻增產魚豐收的目的。根據促進水稻增產兼顧養魚的指導思想,我們認為稻田養魚應以草魚為主(50%-70%),因地制宜搭配一些鯉和尼羅羅非魚等。
草魚是典型的草食性魚類,又是典型的雜食性魚類,在有適口的動物性食料時,它先吃動物性的後吃草料,如蕪萍與孑孓—起放入水中,草魚先吃孑孓後吃蕪萍。體長10cm以後,轉入以食高等水生植物為主。目前稻田裡所知的常見雜草有30-50種,其中輪葉黑藻苦草小茨藻菹草眼子菜聚合草、嫩蘆葦和禾本科植物以及淹沒在水中的陸生高等植物的莖葉都是草魚最喜吃的天然餌料。可是在沒有喜食型的草料時,其他水生植物也都可攝食,即所謂迫食型草料。此外,商品飼料草魚也很喜食。
草魚在幼魚階段,完全以動物食料為生,體長1cm左右的魚苗,食物主要還是以小型浮遊動物以及小型水生昆蟲的幼蟲為食,長達夏花魚種時,就逐步轉入草食性了。
草魚種,其腸內主要食物組成為水生植物占40%-50%,水生動物和昆蟲占20%-40%。據報導,取食紅蟲(枝角類)的夏花草魚生長甚快,其日增重率為11.55-14.3%;取食浮萍次之,為7.3%-8.2%;取食豆餅的最慢,為4.9%。隨著時間的推移,草魚長大,雜草長出來,即被草魚吃掉,其除草既經常又徹底。每平方米麵積放2條草魚就能控制住雜草生長,故不用人工除草和投餵任何飼料。據試驗得知,草魚的回收率為94.77%,畝產35.73kg,草魚的成活率和畝產量均高於其他魚類。

作用

稻田裡的草魚不易生病稻田養魚對養殖魚類的防病具有重要意義,尤其對多病難養的草魚意義更大。
稻田環境為草魚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環境。草魚在稻田這塊透明淺薄的水層中,吃食豐富而新鮮的活餌料;水稻吸收肥料,淨化水質,加上稻田灌水,使水質得到更新,有機質含量低,溶氧較穩定;放魚密度較稀(每平方米最多放2尾)。草魚生活在這種自然環境中,病原體相互感染的機會較少,因而體質健壯,抗病力強。稻田中所養的草魚種即使帶有病毒,發病率也只有3%,死亡率為2%,而池塘養草魚種發病率高達85%,死亡率為75%。在一般情況下,池塘細菌數為稻田的2.6倍。

飼養

傳統的池塘飼養魚種都是草魚、、鱅混養在一起,實行肥水下塘。因為最初食性是一致的,各種魚類於一池,相安無事。但日後草魚從食性轉化起就喜歡在清爽透明的水質中生活,而實際上混養的水體則日漸轉濃變不斷地長大,吃食量和排糞量也逐日遞增,1尾春片草魚,排糞量為吃草量的72%,如稻田養魚90天飼養期,按50尾魚計算,每畝稻田的魚糞量在38.25kg以上。據測定,養草魚的稻田磷含量為3.6mg/L,為不養魚田的2倍。所以,稻田養草魚的稻穀增產比養其他魚類品種的增產幅度要高。

管理

稻田養草魚的優越性超過養其他魚,但管理得不好,會造成草魚吃掉稻苗,影響水稻產量。為了確保水稻正常生長,又使草魚長得好,達到稻魚雙豐收的目的,必須在放養技術上注意以下幾點:
1.要給草魚一定的水體活動空間養魚的田間工程必須達到標準,決不能搞平板式的放養。集魚溝、坑應占稻田面積的10%左右。坑深1-1.5m,溝寬X溝深為0.3m×0.4m,溝坑聯通,便於魚的活動,來去自由,不得受阻。曬田時,也要保證溝、坑裡的水常注常新常滿。在不影響水稻正常生長的前提下,隨著稻苗的生長,逐步加深水位,保持足夠的養魚水量。水量不夠,魚的產量就會受影響。
2.搞好集魚坑周圍的攔魚設備水稻前期,因秧苗嫩弱正是草魚喜吃的好飼料。所以在放養的前期,應將大規格的草魚種控制在集魚坑內,用竹條、柳條、木棍兒或鐵絲網、紗窗等,在魚坑的周圍製成攔魚柵,攔魚柵的縫寬或孔隙以草魚種不能進入稻田為準,其他小規(3.3cm以內)魚種可以自由進出。攔魚柵要牢固,高出水面40cm左右。
待水稻稻葉挺直遠離水面後,稻秧就不如青飼料嫩,草魚只要吃飽就不會跳高去吃稻苗了。這時就要及時將集魚坑周圍的攔魚設備拆掉,讓魚能夠到田中活動覓食。
3.加強餵養投餵飼料要充足,堅持每天上、下午2次投喂,浮萍、青草或糠均可。草料要新鮮可口。

農田建設

選好水田
要選擇水源充足,水質好無污染,灌排方便,耕作層深厚不漏水的田。
加高加固田埂
養魚稻田四周田埂在春耕前用開挖魚溝的下層硬土進行加高、加寬、加固。
開好魚溝、魚坑
在養魚稻田四周田埂80-100公分的地方開挖環田魚溝,並根據田塊大小再開挖“十”字、“井”字形中心魚溝,魚溝深30公分,寬40公分,同時在靠近進水口的田角或田中心挖一個深一米,面積約3-5平方米大的魚坑,以備魚棲息。
魚溝、魚溜示意圖魚溝、魚溜示意圖
做欄魚柵
為防止逃魚,在魚种放養前,須在進、出水口設定較牢固魚鑽不出去的欄魚柵。
消毒和施肥
在冬季開挖魚溝、魚坑或舊的魚溝、魚坑修整時,每畝要用60斤以上的生石灰撒施消毒,撒石灰時田中應無積水,撒施後一星期再灌水,並畝施600斤腐熟糞肥培肥水質,再過4-5天后放養魚種。

好處

首先,稻田養魚可以促進水稻增產。稻田養魚是一種內涵擴大再生產,是對國土資源的再利用,不需額外占用耕地就可以生產水產品。各地經驗表明,發展稻田養魚不僅不會影響水稻產量,還會促進水稻增產。養魚的稻田一般可增加水稻產量5—10%,較高的增產14-24%。
其次,稻田養魚可為社會增加水產品供應,豐富人們的“菜籃子”。近幾年在江蘇、四川、貴州等地,稻田養魚已成為當地水產養殖的主要方式之一。稻田養魚可以做到均衡上市,對於穩定水產品供應,平抑市場價格,滿足“菜籃子”需求,改善人們膳食結構起了重要作用。尤其是在一些水資源缺乏且交通閉塞地區,發展稻田養魚,就地生產,就地銷售,有效地解決了這些地區長期“吃魚難”問題。
第三,稻田養魚可以使農民收入有顯著增長。稻田養魚既增糧又增魚,而且可使稻田少施化肥、少噴農藥,節約勞力,增收節支,一般養魚稻田每畝可使農戶增加收入220元。實施高標準的稻魚工程進行稻田養魚,每畝可增加350元。利用稻田養殖名特優水產品及進行稻—魚—菇三元複合養殖,每畝稻田增收可超過千元。
第四、稻田養魚促進了生態環境的最佳化,增強了抵禦自然災害能力。由於稻田養魚,相應加高加固田埂,開挖溝凼,大大增加了蓄水能力,有利於防洪抗旱。在一些丘陵地區,實施稻魚工程,每畝稻田蓄水量可增加200立方米,大大增強了抗旱能力。對一些乾旱較多的缺水地區,養魚的稻田由於蓄水量大,可以有效地延緩旱情。稻田養魚對環境改善作用主要表現為其具有較好的滅蟲效果。據測驗,養魚的稻田比不養魚田蚊子幼蟲密度低80%,主要是稻田養的魚食用大量的蚊子幼蟲和螺類,可以降低瘧疾、絲蟲病及血吸蟲等嚴重疾病的發病率

養殖方法

苗种放養

放養種類有鯉魚、草魚、非鯽、鯽魚、鬍子鮎、泥鰍等。冬閒田水較深,也可養鰱魚鱅魚。可單養或混養。一般稻田水淺,混養時種類不宜過多,以鯉或草魚為主,搭配鯽或鬍子鮎等。魚种放養量隨稻魚結合方式、魚的種類和投餌與否等而有較大變化。例如以夏花培育魚種時,每公頃放魚種15000~30 000尾;飼養食用魚時,每公頃放魚種2250~6000尾; 投餌者取高限,粗放養殖取低限; 用大溝溜稻田養魚,放養密度可適當加大。利用冬閒田培育“夏花”,每公頃放魚苗30萬~60萬尾,放養前10~15天稻田要用生石灰消毒。

飼養管理

稻田養魚除攝食田中的天然餌料外,為提高魚產量,還需適當投餌。一般在插秧後20~30天開始投餌,如放養1齡魚種且密度較大時,放養後即投餌。將餌料投在魚溜或魚溝內,每天上午8~9時或下午3~4時投餵一次,投餌量視魚的攝食和生長情況而定。此外,也可施少量糞肥或混合堆肥,繁殖天然餌料。但施肥量要加以控制,以免引起水稻貪青倒伏,影響稻穀產量。
日常管理主要是經常巡視田埂及檢查攔魚網柵,防止漏水和溢水逃魚,特別是大雨天要及時排水,注意清除堵塞網柵的雜物,保持排水暢通; 發現田埂上的鼠洞和黃鱔洞,應隨時堵塞。並在可能情況下,儘量加深水位,以照顧魚類的需要。一般秧苗分櫱期淺灌,稻田中保持3~6厘米的水層,水稻孕穗後需水量大,同時魚種也已長大,水層保持8~12厘米或更深些。水稻收割後如繼續養魚,水位應再加深。捕撈時要在晚間放水,速度要慢。

稻魚矛盾

淺灌、曬田

水稻是一種沼澤植物,但其根不是水生根。為滿足稻根對氧氣的要求,在水稻生長期間須調節灌水深度及時間。例如在植株分櫱期宜淺灌,以利水稻生根分櫱; 當分櫱達一定數量時,應排乾田水和曬田,控制其繼續分櫱; 至伸長期和孕穗期均需較大水量。淺灌期魚種尚小,曬田時(約7~10天)魚類可在溝溜內棲息; 隨著魚體長大,田水也在逐步加深。因此,只要不是飼養較大的魚,稻魚矛盾不是很大。

施肥

稻田追肥主要使用銨態氮肥及醯銨態氮肥,施肥前通常要降低水位,而且施肥量較大,施肥後田水肥料濃度高,特別是銨態氮升高,對魚的安全有威脅。為解決這一矛盾,可採用分段間隔施肥的方法,一塊田分兩次施,每次在一半田塊施肥,兩次間隔1~2天,使魚在施肥時可以向另一半田塊迴避,也可先排去田水,使魚集中在溝溜中,然後施肥,施肥後1~2天注水入田,對魚即無影響。

施農藥

稻田養魚後害蟲大為減少,但不能完全消滅,有時仍需使用農藥殺蟲。多數農藥對魚有毒。解決的辦法一是選用低毒性農藥,例如井岡黴素、敵百蟲、敵敵畏、甲胺磷、樂果、殺蟲脒、稻瘟淨、4049等,按常規用量對魚是安全的。二是在施農藥前先疏通溝溜,加深田水水位或造成田水微流狀態,以便於魚類迴避和降低田水藥物濃度。三是選擇正確施藥方法。粉劑在早上有露水時噴撒,水劑在露水乾後噴灑,使農藥儘量少落入水中。

技術細則

稻田工程養魚技術是近年在傳統稻田養魚的基礎上,經過技術開發、試驗研究、完善和提高,逐步形成的水產養殖新技術。此項技術可有效地利用稻田生態條件發展水產養殖業,在不與種植業爭地的基礎上增產水產品。在稻田內養殖水產生物,還具有節水、節地、節肥(少施化肥)、除害、除蟲、疏鬆土壤、提高稻田蓄水灌溉和抗旱能力等多重作用,是一項生態農業生產技術。因此,稻魚工程技術在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增加農民收入中正發揮日益重要的作用。
(一)田塊選擇
選擇水質清潔、水源充足、排灌方便、保水保肥性能好,不受旱澇影響的田塊。
(二)田間工程設施
1、開挖魚溝、魚凼的必要性及技術要求。
水稻生長期必須經常調節水位,乾濕兼顧,稻田淺灌和曬田是水稻高產栽培的一項重要技術措施。為解決稻魚用水矛盾,必須在插秧前開挖魚溝、魚凼,增加稻田容水量,以利於魚類生長及種稻施肥、灑藥。
①魚溝:深度為50—80㎝,寬為50—100㎝為宜,魚溝要與魚凼相連,根據稻田形狀和大小,確定開挖魚溝的條數和排列形式,一般可呈“十”、“井”、“田”字形,每條溝要直,有利於排水、通風、透光。
②魚凼:可開挖在田角或田中央,深度為1—1.5米,面積占稻田面積的5—8%為宜,形狀可為長方形、正方形或圓形。
2、加高加固田埂。養魚稻田需在插秧前結合開挖魚溝、魚凼,將田埂加高至50—70㎝,加寬至40—50㎝,並捶打結實,確保不會發生滲漏或塌陷。
3、進、出水口設定攔魚設施。養魚稻田進、出水口應開設在稻田對應角,並設定欄魚柵,用竹篾或尼龍網等製作。
(三)魚種投放
稻田養魚一般在栽秧後7—15天,秧苗返青後開始投放魚種。以放養草魚、鯉魚和鯽魚為主。規格以50—100克/尾的大規格魚種為好,每畝投放10—20公斤為宜。魚種下田前可用濃度為3%—5%的食鹽水浸泡3—5分鐘進行魚體消毒。
(四)飼養管理
1、人工投餌的必要性。稻田水淺,天然餌料有限,為提高稻田養魚的產量,必須補充人工餌料,如菜籽枯、糠麩或配合飼料等。投餵人工餌料時應堅持做到“定時、定位、定質、定量”。
2、用水管理。水稻生長初期,水位保持3—5㎝,讓水稻儘早返青,水稻生長中後期,水位保持在15㎝左右。
3、日常管理。稻田養魚的日常管理關鍵是防漏和防溢逃魚。因此,必須經常巡視田埂及檢查攔魚網柵,特別是大雨天要及時排水,注意清除堵塞網柵的雜物,以利於排注水暢通。稻田中田鼠和黃鱔都會在田埂上打洞,造成漏水逃魚,應仔細檢查及時堵塞。
4、田間施肥管理。為解決降水施肥時對魚類造成的威脅,可採用段間隔施肥法。即一塊稻田分兩部分施肥,中間相隔2天左右。施肥原則一是以有機肥為主,化肥為輔;二是重施基肥,輕施追肥。
5、田間施放農藥管理。
選用高效、低毒、低殘留、廣譜性的農藥,禁用對魚類有劇毒的農藥。藥應儘量噴在禾苗上,選擇晴天施藥,切忌下雨前施藥。

操作要點

1、稻田工程建設
(1)魚函(魚溜)的建設:魚函約占總面積5-8%,可建在田中央或田邊或田角,開挖成方形或圓形魚函,魚函深80厘米,與魚溝中心相通,可在栽秧前30-40天挖魚函,挖成後每隔10天再整埋一次,連續整理3-4次,魚函成形較好。
(2)魚溝的建設:占總面積的3-5%。根據田塊大小、形狀開挖成“一”字形、“十”字形、‘井’字形或“田”字形,溝寬40-60厘米,深30-40厘米,使縱溝、橫溝、圍溝連通。中心魚溝順長田邊,在田中心開一條溝;圍邊魚溝,離田埂1.5米處開挖。
(3)加固田埂,加高加寬,在插秧前加高、加固田埂,經加固的田埂一般高80-120厘米,寬60-80厘米,並錘打結實以防大雨時垮埂或水漫出田埂逃魚。
(4)開好注、排水口、安裝攔魚柵:進排水口應開挖在稻田相對應的兩角田埂上,使水流暢通。排水口的大小.應根據田的大小和下暴雨時進水量的大小而定,以安全不逃魚為準。進、排水口安裝好攔魚柵,防止逃魚和野雜魚等敵害進入養魚稻田。攔魚柵可用鐵絲、竹篾等材料做,攔魚柵長度為排水口的3倍,使之成弧形,高度要超過田埂10-20厘米,底部插入硬泥土30厘米。
2、養殖種類的選擇、魚种放養規格、放養量等的確定
(1)稻田養魚:每畝可放體重50克的鯉魚種150尾,體重50克的草魚70尾或放養寸片魚種600-800尾,放養比例,鯉魚60%-80%、草魚20%、鯽魚10%。一般經8個月的養殖,可收穫成魚100公斤或大規格魚種80公斤左右。
(2)稻田養青蝦:通常每畝放規格1.5厘米以上的蝦種1.5-2萬尾,或抱卵親蝦0.3-0.5公斤,並可適當放養少量鰱鱅魚夏花,以充分利用稻田水域空間和調節水質。
(3)稻田養蟹:計畫畝產商品蟹20公斤以上的,每畝放規格為80-120隻/公斤的蟹種4-5公斤;計畫畝產商品蟹30公斤以上的,可放上述規格的蟹種6-7公斤。也可實行魚蟹混養,每畝放規格為80-120隻/公斤的蟹種2.5-3公廳,大規格魚種10-15公斤。
3、水質調控管理
養魚稻田水位水質的管理,既要服務於魚類的生長需要,又要服從於水稻生長要求乾乾濕濕的環境。因而在水質管理上要做好以下幾點:一是根據季節變化調整水位。4、5月放養之初,為提高水溫,溝內水深保持在0.6-0.8米即可。隨著氣溫升高,魚類長大,7月份水深可到1米,8、9月,可將水位提升到最大。二是根據天氣水質變化調整水位。通常4-6月份,每15-20天換一次水,每次換水1/5-1/4。7-9月份高溫季節,每周換水l-2次,每次換水1/3,以後隨氣溫下降,逐漸減少換水次數和換水量。三是根據水稻烤田治蟲要求調控水位。當水稻需曬田時,將水位降至田面露出水面即可,曬田時間要短,曬田結束隨即將水位加至原來水位。若水稻要噴藥治蟲,應儘量葉面噴灑,並根據情況更換新鮮水,保持良好的生態環境。
4、科學投餵管理
日投餌量應視水溫、水質、季節而定,一般日投餌量占池魚體重的3-5%或占池蝦、蟹體重的5-8%。每天上、下午各投餵一次,投餵的餌料種類由養殖品種決定。河蟹、青蝦為雜食性水生經濟動物.植物性餌料、動物性餌料皆喜歡吃,尤喜食動物性餌料,且有貪食的習性。因此,在河蟹、青蝦餌料的組合與統籌上,應堅持“葷素搭配,精育結合”的原則,在充分利用稻田天然餌料的同時,還應多餵些水草、菜葉、南瓜等青飼料,輔以小雜魚、螺絲等動物性餌料,實行科學投餌,使之吃飽吃好,促進生長。
5、日常管理
稻田養殖的日常管理,要求嚴格認真,堅持不懈,每天堅持早晚各巡田一次,注意查看水位變化情況、魚類攝食活動情況和防逃設施完好程度等,發現問題及時採取相應的技術措施,並做好病害防治工作。

注意事項

1、建設稻田工程,開廂挖溝時,應依水流或東西向開挖魚溝,以利排洪,有利稻田通風透光,增加稻穀產量。
2、水稻治蟲用藥要恰當,敵百蟲、敵敵畏等農藥不能用,其它低毒高效農藥的使用,要對魚類沒有危害,並採用噴霧的方法,用藥後要及時換水。
低洼兩用田種養新模式
低洼兩用田的養殖規模越來越大,發展勢頭較好。廣大民眾先後根據各自條件創造了許多種養模式。有的以種為主,有的以養為主,有的則種養結合,各種模式效益不等,現選擇兩種高效種養模式簡介如下。
(1)藕稻兩茬種植模式技術要點
該模式為上半年栽培早熟藕蓮,下半年種植晚稻。其優點在一年兩熟,提高了土地利用率,經作與糧食兼顧,巳投入較少,經濟效益較高。本模式適用於地勢較高體位很繞,耕作層在30cm左右,縣田塊較小的兩用農田。
①藕蓮栽培要點
該模式藕蓮栽培關鍵在於選好品種,重點在於早管促早發。藕蓮品種應選用淺水藕中的早熟品種,鄂蓮一號等,切忌中、晚熟品種。 3月下旬栽植,適當密植,畝用種量200kg,基肥用量均為早稻的兩倍。藕田管理要早抓促早發,追肥用量基本與早稻持平,科學控制水位,並加強病蟲害防治。小暑前後即可採取嫩藕,大署前後採挖完畢,畝產鮮藕的1000kg。
②晚稻種植要點
晚稻應選用中熟或早熟的優質晚雜優品種,按大暑前後插秧和品種特性要求,適時稀插有壯種,適當增加用種量。上蓮藕田芳施肥較多,本茬切忌多用追肥,以防發生病蟲及倒伏,適施鉀肥。晚稻產量一般可達500kg左右。
③經濟效益
本模式上半年畝產鮮藕1000kg,因上市早價格高,畝創產值約2000元。下半年畝產稻穀 500kg,創產值 620元。全年畝產值可達 2620元,一般藕農均會自留藕種,畝純收入在 2000元上下。藕田用肥量較大,若土壤不夠肥沃,必須具備充足肥源。同時,挖藕與早稻收割相遇,勞力比較集中,也須注意銷售市場。
(2)珍珠肉鴨綜合養殖
該模式為兩用田傍圈養肉鴨,水中育珠養魚;鴨糞及殘料肥水培養浮游生物,供育珠蚌及濾食性魚類攝食等;最終產品為珍珠、肉鴨和副產品魚類。其優點在水陸綜合養殖,自具穩定的肥源,飼料分兩個層次充分利用,產出大,經濟效益顯著;但投入較大,風險性也較大。本模式適用地勢較低和水位較深的兩用農田,直較長時間經營。
①珍珠養殖要點
有珠用蚌選用三角帆蚌,生產品種為片狀有核珍珠。切實抓好珍珠接種質量,按每畝水面吊養800隻育珠計算地總吊養量。鴨糞應強地漚發酵處理,不得直接施用鮮糞。池水透明度保持在20~25cm,並要求活、爽。切實搞好蚌病預防。有核珍珠培育一般1.5年為一個生產周期,每畝水面年均產有核珍珠2.6kg。
②肉鴨飼養要點
雛鴨(4周齡內)飼養條件要求較高,應另集中建舍飼養,他邊只圈養青年鴨。鴨種可選瘦肉型的法國番鴨或北京鴨,但北京鴨稍肥。每畝水田配養青年鴨100羽左右,分別按8隻/m2、6隻/m2和1隻/m2興建鴨舍、鴨灘、水囤。鴨舍最好座北朝南,若水面較大則分選舍址。鴨飼料可採用市售的配合飼料,也可根據肉鴨飼養標準自製混合飼料。要注意鴨病防治。一般每2-3個月可出舍肉鴨一批。
③副產品魚類養殖要點
為充分利用水體,本模式可搭養少量魚類,魚產量根據水深控制在100-150kg。品種直以中下屬吃食性魚類為主,自原則上不投放,視情況增投人工飼料。兩用田池塘用藥應兼顧河蚌和魚類,凡對類敏感的藥物應慎重使用。
④經濟效益
兩用田池塘配養的肉鴨以每年出舍3批計算,每畝水面年出舍肉鴨300羽,產值約8100元。每畝水面年平均產值產有核珍珠2.6kg,產值約3300元。副產品鮮魚畝產125kg,產值約800元。2個養殖項目合計每畝水面年產值達12200元。純收在2900元左右。
(3)飼養管理和病害防治
低洼兩用田水產養殖技術模式的飼養管理和病害防治方法同池塘養殖技術的方法,在此不敘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