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魚

田魚

田魚,鯉魚的一個變種,分部在浙南青田縣一帶,在青田縣現有小舟山“中國田魚村”和方山龍現“中國田魚村”。 田魚是淡水魚中的一絕,由鯉科魚類深化而來,是一種水稻與養魚共存的模式。小舟山稻田魚通體鮮紅,外形美觀,雖出自稻田而無泥腥味,肉嫩味可口,魚鱗片柔軟可食,營養十分豐富,深受人們的喜愛。田魚可以用糯米和少量辣椒醃,製作成醃魚非常香而且美味。田魚也可以製作成田魚乾食用,非常的香脆可口,是當地人的送禮佳品。

另外還有一種田魚,就是丘陵地帶稻田裡自然成長的魚,產量甚少。一般是市場價格都比飼料魚高2到3倍左右。嘗過自然生長的田魚,保準你不想再試其他魚。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田魚
  • 外文名:tripod fish
  • 正式名甌江彩鯉
  • 產地:浙江甌江全流域
  • 營養成分:蛋白質
  • 俗稱:田魚,田鯉,田鯉魚
歷史,食用特性,營養成分,功效,產地,養殖特色,

歷史

據記載,早在宋朝青田方山等地稻田養魚就比較普遍。清光緒青田縣誌》曾記載“青田田魚”:“田魚,有紅、黑、駁數色,土人在稻田及圩池中養之”。
說到田魚即甌江彩鯉就要從稻田養魚開始,甌江稻田養魚已有1200多年歷史。而貴州的侗族苗族等少數民族地區,也都同樣有悠久的稻田養魚歷史。侗、苗族的稻田養魚和甌江流域的稻田養魚還有著歷史的淵源關係,說來話長。
美味的田魚美味的田魚
醃魚醃魚
江浙一帶在歷史上屬春秋時期的吳越國,吳越兩國的語言風俗相同。後來楚滅吳,接著秦滅楚及越,秦又被漢所滅。在這些戰亂過程中,秦及西漢曾數次強迫越人大規模北遷至黃淮海一帶,同漢人合居,以防止越人的反抗,他們慢慢地和漢族融合了。
留下的越人,分散往東部遷徙,或向西南內地遷徙,或進入山區,脫離了與漢族的來往。 往東逃到沿海島嶼的越人,被稱為外越;外越的一部分更繼續渡海去了日本,同時把水稻種植也帶了過去,從此日本有了水稻。古越人同日本的原住民蝦夷人通婚,世代繁衍,成為日本民族。原來的蝦夷人遭到不斷排擠,遷往今北海道和琉球群島,成為日本的少數民族。外越人渡海到日本後,個別的古越語還保留在日語裡,典型的如日語的“依緩”,即古越語的“稻”詞。同樣,日語的船、鹽、豬肉等詞的發音,也都是古越語的殘存。
留下來的部分越人,陸續向內地遷移,抵達今西南廣西、貴州一帶,定居下來,被稱為百越的後裔。在吳越原地未遷移的越人,因不願受漢族統治,紛紛逃到江、浙、皖一帶的深山裡,被稱為山越。山越經過與漢族的不斷鬥爭(從略),最後與漢族完全融合,到了唐宋的文獻里已不再見有山越的記載了。
越族與漢族完全融合後,古越語消失了,變成流行至今的吳方言,通行於蘇南、上海、浙江、江西東北、皖南和閩西北,約有110多個縣市,使用人口7000萬左右。著名的古越女子所唱的《越人歌》:“今夕何夕兮,搴舟中流。今日何日兮,得與王子同舟……”。是古漢語對古越語的翻譯,《越人歌》的原音已無法聽到。但是現今的壯語含有古越語的成分,所以今天的壯族知識分子能破解《越人歌》的大部分內容。
古越族是個沿海以種植水稻及漁獵為生的民族,所以司馬遷形容“江南之地,地廣人稀,飯稻羹魚,或火耕而水耨。”所謂“火耕水耨”是形容稻作技術較粗放,“飯稻羹魚”是對古越人生活方式極好的概括。漁獵需要熟練的駕駛能力,古越人最善於駕駛獨木舟,古籍上說越人“是以剪鬟文身,爛然成章,以象龍子者,將以避水神也。”所謂水神,是一種魚類~鮫的圖騰信仰。古越人捕魚為生,對魚有一種天然的崇敬意識。認為是上天的恩賜,所以在水稻收穫後,舉行嘗新谷和吃魚之前,必需舉行祭祀的儀式。
回顧了吳越的“飯稻羹魚”歷史,就可以理解,當山越被迫逃進山區後,他們原先“飯稻羹魚”生活中的河海魚食,完全斷了來源,原有的生活方式不能繼續了。“稻田養魚”可說是山越對“飯稻羹魚”的應變和創新。在山區種植水稻,可以利用山間的泉水和自然降雨獲得保證,但魚食只限于山溪水澗里的少量魚類,實在無法滿足需要。因而想到將它們放養於稻田裡繁殖,經過反覆的試養和馴化,終於從鯉魚中選擇出一種適宜於稻田飼養的“田魚”來,最後成為今天著名的“甌江彩鯉”。甌江流域的老農常說,“三國孫權坐天下時,我們的祖先就開始在稻田養魚了。”這個口述歷史是符合歷史事實的。山越是到三國孫權時才與漢族發生密切的交往。孫權建立吳國之初,國力弱小,要抵擋曹操大軍的南下,兵力遠遠不夠,於是設法從山越中徵兵,山越又勇敢善戰,從而促進了山越和漢族進一步的融合。 這1200年歷史還是推遲了。應該說有不少於兩千年的歷史
山越中另一部分向西南內遷的,把稻田養魚也帶到新居住地,保留著更原始的稻田養魚文化內含。貴州的侗族,稻田養魚就非常普遍而隆重,侗族人民的稻田養魚還保留同祭祀的密切關係,每逢水稻收穫,必須用新谷和田魚祭祀祖先。侗族鼓樓里陳列的龍,龍身是魚身,龍頭是魚頭,不象漢族龍頭的大眼睛、長狀兩支大角、下巴有龍鬚的形象,還保留著古越族信仰鮫(龍)的形象。

食用特性

淡水魚中上品。味美、性和、肉細、鱗片軟,鱗可食,無泥腥味。特別是魚肝,味美肥糯,堪稱一絕。味道和普通鯉魚有天壤之別。

營養成分

富含粗蛋白、微量元素和15種人體必需胺基酸。

功效

有利於健腦、提高智力,具有健體、防衰老、防弱智、防病、美容等功能。

產地

浙江甌江全流域:包括浙江龍泉雲和松陽景寧麗水青田永嘉、溫州等地。該魚在浙江省全境全面推廣。
浙江境內尤以青田方山龍現村的“中國田魚村”最為正宗,2005年5月16日,聯合國糧農組織來到龍現村,他們在世界範圍內評選出了5個古老而瀕危的農業系統。按照糧農組織的解釋,世界農業遺產屬於世界文化遺產的一部分,在概念上等同於世界文化遺產。世界農業遺產保護項目將對全球重要的受到威脅的傳統農業文化與技術遺產進行保護。中國作為一個農業古國和大國,在此次“稻魚共生系統”的申報中,代表亞洲躋身全球農業文化遺產,成為世界農業遺產在全球第一個掛牌的保護區。
小舟山村口,費孝通題字!小舟山村口,費孝通題字!

養殖特色

田魚是鯉魚的一個地方性養殖品種,因為習慣於稻田中生活,故俗稱“田魚”。田魚經過長期在稻田中養殖,較普通鯉魚性呆馴,不愛跳躍,不易逃逸,是稻田養殖和網箱養殖的理想優良魚種。網箱養殖時密度可比一般的魚類大。
田魚從體色上可分為有全紅、大花、麻花、粉玉、粉花五種基本體色,具有食用和觀賞的雙重價值,因此是研究魚類體色遺傳和育種的好材料。從鱗片上可分為大鱗田魚和細鱗田魚兩種。田魚具有食性雜,適應性廣,繁殖力強,成活率高,生長迅速,肉質細嫩鮮美和營養豐富等優點。田魚還屬藥用魚類,它的肉有利尿、消腫等藥效。習性與鯉魚相仿。田魚不是觀賞魚,但觀賞品位並不低。田魚作為雜食性、廣食性魚類,對飼料適應範圍廣,對其他生活條件要求也不嚴格,即使水淺,露出半個魚背在水面上,它也能以腹貼泥,用兩個胸鰭在田面“爬行”自如。
稻田裡抓田魚稻田裡抓田魚
田魚生長較快,當年魚苗最大個體可達500克。田魚的肉味鮮美,且大魚小魚其肉味均好,50-100克重的魚就可達食用規格,所以很符合在稻田養殖短周期的小規格食用魚的要求,其色、香、味倶佳,向為待客之佳肴。
稻田養魚好處頗多。田魚能吃掉害蟲,鬆土增氧,保肥增肥,改善水稻的生長發育,促進水稻的鬀分櫱。一般說,養魚的比不養魚的稻田可以增收稻穀一成左右。稻盛稻花多,田魚得到豐盛的飼料,長得特別肥壯。所以人們常說:“稻田養魚魚養稻,稻穀增產魚豐收。”
特色:此魚價格比一般的鯉魚高上不少,價格比齊鯽魚。稻田養殖的話不使用農藥和化肥,稻穀產量略低,有機稻米,價貴。同時由於此魚觀賞性特佳,尤其適合農家樂模式的旅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