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世撫

程世撫

程世撫,園林專家、城市規劃專家。早年擔任教學工作時,便開始從事城市規劃、風景區、公園規劃的實踐。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他負責上海市人民公園、人民廣場、曹揚新村等工程的綠化規劃工作,成績顯著。他提出大環境的綠地系統、以植物造景為主發展園林等學術觀點以及探討把生態學、建築學、植物學和美學融為一體的新領域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程世撫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黑龍江省
  • 出生日期:1907年7月12日
  • 逝世日期:1988年8月6日
  • 職業:園林專家、城市規劃專家
  • 畢業院校:哈佛大學、康奈爾大學
簡介,人物生平,培育人才,執教生涯,學生評價,治學精神,個人經歷,求學生涯,考察研究,教書育人,城市規劃研究,社會職位,規劃名勝區,主要觀點,相關論著,主要論著,城市規劃,園林發展,綠地系統,

簡介

程世撫,高級工程師。上海市人。1929年畢業於金陵大學園藝系。1932年獲美國康奈爾大學風景建築及觀賞園藝碩士學校學位。同年回國。曾任廣西大學、浙江大學、福建農學院、金陵大學教授,上海市工務局處長。建國後,歷任上海市人民政府工務局園林管理處處長,上海市市政建設委員會規劃處處長,建築工程部城建局副總工程師,國家城市建設總局城市規劃研究所總工程師、高級工程師。是第五、六屆全國政協委員。對洛陽、包頭、上海、蘇州、北戴河等城市和風景區的規劃作出了貢獻。編著有《城市規劃》。
程世撫程世撫

人物生平

1907年7月12日 生於黑龍江省。
南京金陵大學南京金陵大學
1924—1929年 南京金陵大學園藝系讀書,獲學士學位。
1930年 美國哈佛大學研究院研究生。
1932年 獲美國康奈爾大學風景建築及觀賞園藝碩士。
1933年 任廣西大學園藝系副教授。
1933—1937年 任浙江大學園藝系副教授、教授、系主任。
1938—1939年 任廣西省建設廳技正。
1940—1942年 任福建省農學院和省研究院教授、教務主任、研究員。
1942—1944年 任廣西大學園藝系教授。
1944—1945年 任成都金陵大學園藝系和園藝研究部教授、研究部主任。
1945-1951年 任上海市工務局園場管理處處長、總技師,上海市都市計畫委員會、南京市都市計畫委員會技術委員,上海市兩路局沿線造林綠化顧問,南京金陵大學兼任教授。
1951—1954年 任上海市建設委員會委員兼規劃處處長。
1954—1965年 任國家建設工程部洛陽規劃組組長,城市設計院工程室、技術室、研究室主任。
1965年 任國家建設工程部城市建設局副總工程師。
1972—1979年 任國家建設委員會建研院顧問、總工程師。
1979年 任國家城市建設總局城市規劃設計所顧問、總工程師。
1988年8月6日 逝世於北京

培育人才

執教生涯

早在半個世紀前,程世撫已是國內學術界著名的教授。抗日戰爭時期執教於廣西大學、金陵大學及福建省農學院。開設花卉學及造園學兩門課程。抗日戰爭期間生活艱難困苦,這兩門課程當時被一些人視為“有閒階級”的享受品,但在他主持講授下,已成為學生們的兩門很嚴肅、很認真的必修課程。他講授的花卉學內容豐富,涉及到農學工程學生物學美學和藝術領域的多學科內容。如花卉分類不僅立足於植物分類學的基礎之上,並研討各主要花卉種類的特徵、特性,曾提出菊花品種分類體系。在50年前,就深入探討溫室的工程結構、熱能的供應和消耗,強調了設施園藝的計量系統。 程世撫講授“造園學”第一課時,就對“造園學”、“造庭學”、“庭園設計”等名詞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認為這些名詞的概念含義偏窄,最大範圍不超過城市公園,而綠地系統、風景區、大地景色都很難包括進去,他主張用“風景建築”一詞。認為風景建築概念準確,能表達出這個學科在設計、規劃上與建築和城市規劃有密切的關係,而不再限於花園本身。在半個世紀前,就提出這樣的觀點,證明了他的遠見卓識。對於造園他主張“師法自然”,時常對學生講要向大自然學習和探求,到大自然中索取園林素材。對風景名勝區的規劃設計他則主張:風景區設計切忌“人定勝天”。首先必須保護自然景觀,保護植被。過分施以人為手法,與天然競爭,必然遭到失敗。所以大自然中的建築,只能起點綴景觀的作用。
溫室溫室

學生評價

他主張把郊區的自然景色組織到城市結構中,以改善城市環境質量,為居民提供各種動靜遊憩場所。他的學生賀善文(原湖南省農科院院長、教授)在《憶世撫老師》一文中寫道:“美國園藝學會的榮譽主席在一次國際學術討論會上,闡述了綠化與城市生態條件改善的問題,就是幾十年前世撫老師已闡述過的觀點,更認識到世撫老師的治學,實際上是走在時代的前面,在祖國的大地上努力開創一個新的領域,把生態學、建築學、植物學和美學相互緊密結合起來的新領域。這一項新學科,隨著祖國現代化事業的發展,愈益顯示出它的重要性,數十年過去了,親愛的老師也完成他的歷史使命而去世了,對於這樣一位新領域的拓荒者和先驅,令人長久的懷念不已!”
唐天培(原廣東肇慶風景區高級工程師)在《憶先輩、念恩師》一文中寫道:“在抗日戰爭期間對離鄉背井的流亡學生十分愛護,我身受恩澤。如在湘桂撤退的大動盪中,他在經濟拮据,家累沉重的情況下,還帶領四個學生一同輾轉於桂川道上,直抵成都,且積極幫助我們轉金陵大學就讀。我們乍到一個新環境,生活難以安排,程先生無條件的收容在他家,這不是一般的惻隱之心,而是出自愛護青年的崇高品德,此恩此情,終生不忘。”

治學精神

程世撫在工作中精心培養後輩更是不遺餘力,晚年在與病魔作鬥爭的孤寂環境中,始終沒有停止筆耕和育人。1980年,他拖著半身不遂的病體,親自帶著北京林學院(現北京林業大學)研究生去天津、上海進行實地調查,使這位研究生成功地完成了碩士論文。他為自己能給國家培養了一個合格人才而感到欣慰。北京大學陳俊愉教授說:“程老之所為,令人感動!”
程世撫在抱病臥床期間,有時會突然要紙要筆,托著特製的小木板,顫抖著記下一個個新想法、新課題、新建議。 程世撫的奉獻、品德、學識、精神,令人感動,催人上進。老一輩知識分子飽經風雨而矢志不移,為祖國、為人民兢兢業業埋頭苦幹開拓進取的精神,一定能為新一代所繼承和發揚。

個人經歷

求學生涯

程世撫,字繼高,1907年7月12日,出生在黑龍江省晚清一個官僚家庭里,祖籍四川省雲陽縣。4歲入私塾,13歲考入上海青年會中學。青少年時代的程世撫受父親影響很大,要他報學墾荒專業,1924年考入金陵大學園藝系,於1929年獲學士學位。同年夏季隻身漂洋過海,自費進入美國哈佛大學研究院深造。從那時起,他就愛上了造園與城市規劃專業,他努力學習,為一生從事園林和城市規劃工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1930年,他轉入康奈爾大學。1932年,在該校畢業,獲風景建築及觀賞園藝系碩士學位。1933年1月,回到上海。1933年春,26歲的程世撫受聘為廣西大學園藝系副教授。1933-1945年,先後在浙江大學、福建省立農學院、金陵大學任教授、教務主任和研究部主任,並受聘為廣西建設廳技正、福建省研究院研究員。1945-1949年,任上海市工務局園場管理處處長、總技師,併兼任南京金陵大學農學院教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到1988年為止,程世撫在上海市人民政府、建工部、國家建委、建設總局任處長、主任、顧問、總工程師等職。
黑龍江省黑龍江省

考察研究

在美國獲得碩士學位後,於1932年初夏,赴歐洲考察城市建設和造園史,先後遊歷了英、法、荷蘭、比利時、德、奧地利、義大利、瑞士、捷克斯洛伐克等國。歸國途中經埃及、吉布地(當時為法屬索馬里蘭)、科倫坡、馬來西亞、新加坡、馬尼拉和香港。在幾個月的考察中,重點了解歐洲已開發國家的城市建設和造園史實例,併購買了大量的圖書資料,豐富了教學內容。

教書育人

程世撫踏上自己遍體鱗傷的國土,目睹破爛不堪的城市景象,他下決心教書育人,為我中華培育建設祖國的棟樑之材。
早在30年代從事教學工作的同時,他就開始了城市規劃、風景區、公園規劃的實踐。如浙江奉化溪口公園設計、浙江四明山風景區規劃、廣西大學校園總體規劃、成都市規劃方案的制定等並完成了成都少城公園設計。

城市規劃研究

抗日戰爭勝利後,他走出校門,到上海從事城市公園、廣場的規劃設計,編制了上海市、南京市綠地系統規劃,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的上海、南京兩大城市的建設打下了基礎。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他負責上海市公園綠地建設和城市規劃工作。完成了上海市人民公園和人民廣場的設計與施工、曹揚新村、控江新村居住區規劃建設。他精神振奮,默默耕耘。僅在1950年一年的時間裡,他就完成了天津、長沙兩個城市的綠地系統規劃和武漢東湖風景區的總體規劃。
1954年5月,調北京以後,幾十年來,參加無錫、杭州、溫州市的城市規劃,廣州、海南島的植物園規劃;完成了洛陽澗西工業區規劃,蘇州、韶山、廬山、九江以及大連市棒錘島的環境規劃等。他曾參與制訂《全國科學技術十二年規劃》,幾十年來,他走遍大江南北,黃河上下,到處凝聚著他辛勤勞動的結晶。
1978年冬天,程世撫以高度的工作熱情,趕寫了長沙市革命紀念點及綠地系統修改意見。1979年,他抱著病弱之軀親自趕往湖南,主持了岳陽市及南湖風景區規劃。1980年,73 歲高齡的程世撫還參加了天津市總體規劃的制定,並對井崗山革命紀念地、自然保護區及風景區規劃提出了書面報告。他沒有洋洋大觀的著述,沒有引人入勝的講話,他所有的就是這些融進綠色中的默默奉獻。

社會職位

程世撫是第三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五、六屆全國政協委員。曾任中國建築學會理事,聘為中國建築學會園林綠化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和中國園林學會顧問等職。
程世撫早年參加了黨領導的進步團體,曾以合法身份掩護並資助我黨的地下工作。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他衷心擁戴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制度,於1956年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程世撫是我國園林規劃工作的老前輩。從事城市園林規劃的教學與研究工作達50多年,碩果纍纍,在園林規劃方面有很高的造詣和豐富的實踐經驗,為創建和發展我國的園林規劃科學發揮了重大作用。

規劃名勝區

主要觀點

自古以來,自然環境是人類生存的空間,自然環境具有恢復和自我補償的能力,人類和一切生物才能和諧地生活在自然環境裡。程世撫認為建設風景區切忌“人定勝天”,應充分合理地利用寶貴資源,即對地形地貌植被、各類動物水土保持、積蓄水利資源等要加以保護,不得隨意破壞。根據實用性、科學性和經濟性,綜合開發,充分發揮資源價值,達到以最少投資,發揮最大的經濟效益,這就是規劃者的任務。 他主張以自然風貌為主,不可大興土木。保存天然風景的真面目,就是遵守自然發展規劃,促進生態平衡。自然環境中的建築物,是人為作品,應居次要地位,讓地形來表現它的粗壯線條。風景名勝區建築,以服務為主,點綴為輔,絕不可與自然氣勢爭長短。不能搞過多的建築,要從中國山水畫中找經驗,要學帝王離宮別苑,使建築與環境相融合。
用材植物用材植物

相關論著

他在為《岳陽風景城市規劃構想——為開放旅遊做準備》的一文中,闡述了自己的觀點:以生態學理論為指導思想,從綜合平衡用地計畫入手,要保護自然風景和土地資源,合理安排旅遊、城市建設、工農業用地統籌兼顧,各得其所。他建議風景區建設,要結合工農業生產,醫療衛生、體育活動、果樹試驗場、學術研究等都要密切結合當地生產,來開展旅遊事業的各項工作,可增加就業機會,安置農業現代化過程中多餘的勞動力。如開展多種經營、小型工廠、為旅遊服務的各種行業,儘量不打亂原來鄉、村生產計畫項目。要在原有基礎上發展果木、油料植物、用材植物、觀賞植物等,並以此作為背景,組成各種不同的植物群落,林下還可種耐蔭的中草藥。使既具有經濟價值,又有觀賞價值,四季季相分明。把旅遊事業與農民經濟利益緊密結合起來,相互扶持,並行不悖,在建設中做到少花錢、多辦事,這是規劃的原則。
油料植物油料植物

主要論著

1 程世撫.馮紀忠鐘耀華.綠地研究報告.上海市人民政府工務局都市計畫研究委員會出版,1951.
《建築學報》《建築學報》
2 程世撫.關於綠地系統的三個問題.建築學報,1957,(7).
3 程世撫.城市規劃管理的幾個問題.城市建設,1959,(12).
4 程世撫.城市建築藝術布局與園林化問題.建築學報,1960,(6).
5 程世撫.鄭孝燮,安永瑜,周乾峙.關於居住區規劃設計幾個問題的探討.建築學報,1962,(3).
6 程世撫.蘇州古典園林藝術古為今用的探討.建築學報,1980,(3).
7 程世撫.城郊園林空地與周圍環境的生態關係.建築學報,1982(2).
8 程世撫.園林科學發展趨向的初步探討.建築學報,1982(12)

城市規劃

城市規劃是一門政策性很強的綜合性科學,包括政治經濟與工程技術兩方面。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前,所謂都市規劃,只是仿效資本主義國家,做些點綴性紙上談兵的計畫。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又全面學習蘇聯城市規劃經驗。在長期實踐中,程世撫認為城市規劃工作必須貫徹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方針。學習外國,有助於我們看清前景,外國經驗里有些包含著客觀規律,可少走彎路。但外國經驗,並不一定完全適合中國的國情。1959年,蘇聯專家要把蘇州市區主要幹道拓寬、取直,拆除原路旁的所有建築,大興土木。他面對這種情況,堅持“經濟、實用、保留古城面貌”的觀點,主張隨形就勢,少拆建築,搞一條曲線幹道,在彎曲空地內見縫插針搞綠化。他認為這樣可以保持古城風貌,既可節約投資,又可利用空地進行綠化,改善環境,同時形成自然式街景特點。
程世撫在城市建設系統工作的幾十年里,他依靠黨的方針政策,依靠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完成了一個又一個城市規劃,走出了自己的道路。他的規劃思想反映了城市綜合性、空間形態和環境效益的觀點。風景城市規劃要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城市,要有地方風貌,避免到處一樣。城市建設和管理要貫徹節約精神。

園林發展

程世撫十分強調人與植物是魚水關係,植物直接提供氧氣和降低建築密度,人與植物不可須臾分離。使城市融化在樹木花草中,擺脫混凝土高大建築和瀝青、水泥鋪裝路面的枯燥鬱閉。發展植物造景是人類改善生存環境的最好辦法。建設公園時常把大部分投資用在土建上,忽視園林植物的設計。今天的城市裡,好不容易劃出一塊空地來作公園綠地,並不是為了再用建築把它塞滿。城市裡缺少的是綠色的空間。必須珍惜城市的大大小小的空地,運用鄉土植物材料造景,提高設計園林植物材料進行構圖的能力,是園林工作者義不容辭的任務。
對於中國園林的發展趨勢,從整體看,中國園林必須走以植物材料為主,以自然為主,為廣大人民服務,與生態保護相結合的道路。當然建築物在配景和服務等方面仍起到重要作用,這是不可抹煞的。而建築物只能作為裝飾物,也不能只以古典園林作為園林創作的藍本,不要搞許多非生命的東西。要發展自然之美,不要造成沒有亭、台、樓、閣、石就不成園林的固定觀念。
他強調各城市園林要有自己的地方特色,而不是依葫畫瓢一味模仿搬用。每個園林的大小、環境、條件各不相同,採用豐富多彩的植物,就提供了多種風格存在的可能性。用植物造景,為園林有連續性的活動畫面,顯示藝術的節奏和韻律,色彩繽紛,季相分明,以多樣的變化達到和諧,以組織個別特殊的大量悅目景色達到統一。

綠地系統

程世撫早在建國初期,就提出了綠地系統的連貫性、普遍性、整體性的問題。他認為老的公園系統過時了,已不能滿足需要,必須把綠地系統範圍擴大到遠、近郊區,把自然景色組織到城市結構中。城市與周圍環境十分和諧,融為一體。使園中之林和園外之林,並與四郊成片、成帶的林(包括森林果園桑園)形成有機的循環系統,把植物送到每一角落,遍布全市,為人民提供新鮮的空氣和優美的環境。為改善城市生態、增進人民身心健康服務。他在1956年主持編制《城市建設十二年科學規劃》時,把這些觀點寫進了檔案。 他認為綠地系統在城市規劃中是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是個新課題。綠地系統像人體的血液循環系統,必須合理的分布才能發揮其作用,不能單純用林蔭道一條綠線的辦法,來聯繫大塊綠地,好比細血管輸送不了大量鮮血一樣。綠地的分布原則是:環城林帶、大片林業、果園、大型公園、森林公園、防護林帶(用作防煙塵、防有害氣體的除外),動植物園都可作儲藏新鮮空氣之用。林蔭道公園路、森林帶楔入城市並分隔居住區,可輸送涼風與新鮮空氣到達居住區。居住區的小型公園、街坊綠地、公共建築的綠地都是儲備新鮮空氣的小倉庫,同時可供遊覽休憩之用。由此可見,綠地系統為的是達到淨化空氣改善小氣候,提高生態效益的總目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