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哲學(從哲學角度考察科學的一門學科)

科學哲學(從哲學角度考察科學的一門學科)

科學哲學(Philosophy of science):哲學的分支學科,關注科學基礎,方法和意義。科學哲學研究的核心問題是什麼是科學,科學理論的可靠性以及科學的終極目標。科學哲學這一學科與形上學,本體論,認識論相互交叉,例如,對科學和真理之間關係的探索。

有關科學的哲學思考至少可以追溯到亞里士多德時代,但是科學哲學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是在20世紀邏輯實證主義運動之後出現的。邏輯實證主義運動的目的是為了制定標準,賦予所有的哲學論斷以意義,可以對其客觀評價。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科學哲學
  • 外文名:Philosophy of science
  • 相關著作:《科學革命的結構》《自然辯證法》
  • 類型:文化術語
概述,主要觀點,起源,主要流派,邏輯經驗主義,批判理性主義,歷史主義,科學實在論,系統哲學,學科分支,

概述

廣義地說,科學哲學是分析哲學的一個支派或者說變種,因為其所用的方法主要是對語言進行邏輯分析。現代科學哲學的形成可以溯源到J.赫爾1833年出版的《自然哲學研究序論》,早期的重要人物有W.休厄爾、J.S.密爾等人,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E.馬赫、K.畢爾生(Karl Pearson,又譯為卡爾·皮爾遜)、J.彭加萊、P.杜恆(Pierre Duhem,又譯為皮埃爾·迪昂)等都在各自的著作中闡述了科學哲學的觀點,20世紀20~30年代B.羅索和L.維根斯坦等人所開創的邏輯實證主義運動,促進了科學哲學的蓬勃興起。20世紀40年代以後,科學哲學在反對和批評邏輯經驗主義的過程中得到進一步發展,使有關科學活動的研究獲得了驚人的發展。代表人物有H.賴興巴赫、K.波普爾、W.奎因、N.漢森、T.S.庫恩、P.費耶爾阿本德、I.拉卡托斯、S.圖爾敏、D.夏皮爾等。
科學哲學

主要觀點

“科學哲學”在英語中可以有兩種表達方式:philosophy of science和scientific philosophy。雖然它們在漢語中都可以譯作“科學哲學”,不過還是有區別的。前者指的是“關於科學的哲學理論”,後者所說的則是“具有科學性質的哲學”,所以亦譯作“科學的哲學”。一般所討論的是“科學哲學”,即關於科學的哲學理論,而不是“科學的哲學”。所謂“科學哲學”是哲學對科學這一現象的研究或反思,這裡所說的“科學”主要指的是自然科學(波普爾、拉卡托斯以及庫恩等人的作品都對社會科學的諸種研究有所涉及)。
西方哲學關於科學的哲學研究由來已久,可以說自從有科學以來就已經存在了,但是真正成熟的科學哲學卻是20世紀的產物。籠統地講,科學哲學是研究科學的,而我們通常所說的科學始自近代科學,它形成於16世紀左右,至今不過400多年的歷史。由於只有當科學成熟到了一定的程度,研究它的科學哲學才會出現,所以直到20世紀,研究科學的科學哲學才成為一門相對獨立的學科。由此可見,雖然科學哲學的產生可以追溯到亞里士多德,但是當我們一說到科學哲學,首先想到的是現代科學哲學。而科學哲學正是以自然規律的行成而帶給人類求生的觀念。
一般說來,科學哲學研究的是科學的本質、科學的合理性、科學的研究活動、科學方法論、科學認識論、科學的邏輯結構、科學發展的規律等等,因而它與哲學的許多學科例如形上學、認識論和邏輯學有著密切的關係。傳統的科學哲學是形上學的一部分,而現代科學哲學則是從反形上學起家的,它在20世紀的第一個系統形態就是邏輯實證主義。在某種意義上說,邏輯實證主義的科學哲學兼具“科學哲學”和“科學的哲學”兩重性質,因為它不僅以科學作為哲學的研究對象,而且試圖使哲學具有“科學性”,當然不是科學理論,而是科學的工具。不過,此後科學哲學的發展肯定出乎邏輯實證主義的意料:科學哲學家們不再關注科學的瞄問題,而是科學的“證偽”(波普爾)、科學的歷史性(庫恩),甚至科學的多元化問題(費耶阿本德)。
就此而論,20世紀的科學哲學具有與20世紀的西方哲學一樣的基本特徵。

起源

科學哲學的萌芽可追溯到亞里士多德,他對歸納和演繹方法的分析、對科學好所名的經驗要求和對科學理論的結構、科學知識增長的規律所作的研究,可被視作科學哲學的濫觴。其後,以伽利略培根笛卡爾牛頓為代表的對經典科學的哲學探索,豐富了科學認識論和方法論的研究,獨立的科學哲學學科開始逐步形成。
科學哲學(從哲學角度考察科學的一門學科)
培根提出科學認識應以實驗為基礎,通過逐步的漸進的歸納方法獲取一般性原理;笛卡爾認為科學的理論是從先驗的一般性原理出發演繹出具體定律的命題等級體系;而牛頓則提倡運用分析綜合法和公理法從事研究。穆勒和休厄爾對科學方法論、科學理論的結構及科學發展模式等問題的研究,奠定了作為獨立學科的科學哲學的基石。他們各自強調的歸納主義邏輯分析的觀點和立足科學史實從事科學哲學研究的觀點,分別成為現代西方科學哲學中邏輯經驗主義歷史主義兩學派的前身。

主要流派

邏輯經驗主義

興起於20世紀20年代。以馬赫彭加勒為思想先驅,藉助於當時物理學革命的推動,由羅素維根斯坦等人開創。以維也納學派為中心的邏輯經驗主義運動,作為第一個完整的科學哲學體系,標誌著現代科學哲學的誕生。邏輯經驗主義以可證實性原則作為意義標準來排除形上學,把科學哲學歸結為以數理邏輯的方法對科學理論的結構作靜態的邏輯分析,並致力於邏輯重建,在數十年內成為科學哲學中公認的正統觀點。主要代表人物有石里克卡爾納普亨普爾賴辛巴赫等。
維根斯坦維根斯坦

批判理性主義

20世紀40年代後,科學哲學在批評和反對邏輯經驗主義的過程中得到進一步發展。波普提出批判理性主義(又稱偽證主義),反對建立在歸納主義方法論基礎上的可證實性原則,代之以可證偽性原則,提出以知識增長的動態模式為研究中心,認為科學進步的主要機制是批判,但仍致力於追求普遍有效的方法論原則。主要代表除波普外,有拉卡托斯沃金斯(J.Watkins)等。

歷史主義

20世紀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以漢森、Th.庫恩費耶阿本德和圖爾明等為代表的歷史主義思潮,揭露了邏輯經驗主義的根本缺陷。認為它嚴格區分發現的範圍和辯護的範圍,單純研究科學活動的成果——科學理論,置科學活動的研究於不顧,不符合科學的歷史和實際。批判理性主義可證偽性為分界標準,完全否認歸納的作用,並提倡不斷革命,否認了科學傳統及發展中的連續性等,也難以與科學實際相一致。歷史主義的產生,形成了對邏輯經驗主義的最大衝擊,標誌著現代科學哲學從邏輯主義轉向歷史主義的發展趨勢。

科學實在論

科學哲學發展中反實證主義趨向使邏輯實證主義自身的演變日益遠離實證主義傳統,使作為實證主義對立面之一的實在論再次成為爭論的熱點。爭論的分歧點主要在於,科學理論的對象是否獨立於對它們的認識而客觀存在和起作用?科學能否向我們提供關於客觀世界的認識?科學理論的目的是否是揭示自然界的本質,即獲得真理?科學實在論的代表人物有夏皮爾普特南克里普克、W.塞拉斯邦格等。反科學實在論的代表人物有范弗拉森。

系統哲學

美籍奧地利生物學家貝塔朗菲提出一般系統論系統科學系統哲學等體系,布達佩斯俱樂部的創始人歐文·拉茲洛提出廣義進化理論發展了系統哲學中科院曾邦哲闡述結構論並提出系統遺傳學系統醫學系統生物工程等學科概念、原理與方法。

學科分支

中國的學科分類中,沒有單獨的科學哲學這么一個學科,只有科學技術哲學這么一個獨立的學科。科學技術哲學以自然觀認識論與方法論、科學觀、科學技術與社會等為研究領域。人類對自然的認識過程、對自然規律的認識過程和思維方法、對科學發展規律的認識過程、對科學技術與社會發展的相互關係和互動作用、以及科學技術思想、文化、政策、管理等領域之間的相互關係及其作用和影響等等,均為其研究的範圍。
科學技術哲學屬於哲學的重要分支學科,主要研究自然界的一般規律、科學技術活動的基本方法、科學技術及其發展中的哲學問題、科學技術與社會的相互作用等內容。科學技術哲學的歷史很長,中國古代和古希臘時代的思想家就開始研究自然哲學方面的問題,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科學技術方法論的研究開始出現,科學技術對科學影響日益明顯的現代,科學技術與社會關係成為科學技術哲學研究的重點。科技哲學研究也日益受到重視。馬克思主義對科技哲學的發展有重要的貢獻。恩格斯《自然辯證法》一書奠定了馬克思主義在科學技術哲學的歷史地位。
科學技術哲學正是以辯證唯物主義為指導,研究自然界的辯證本性,研究科學技術思維的辯證法、研究科學技術與社會的辯證關係等內容。由於科學技術活動已成為獨立的社會活動,因此,將科學技術作為一個單獨對象考察和研究無論對科技發展還是對社會發展都具有重要的作用。科學哲學研究實際上涉及到馬克思主義哲學、科學技術發展史、自然哲學、科學哲學、技術哲學、思維科學、科技社會學、科技方法學、科技倫理學、科技心理學、技術經濟學、科技政策、科技管理科技傳播等多個分支學科,具有明顯的交叉和前沿學科的性質。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