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恩(美國科學史家)

庫恩(美國科學史家)

托馬斯·塞繆爾·庫恩(Thomas Sammual Kuhn,1922年7月18日——1996年6月17日),男,美國科學史家。科學哲學中的歷史主義創始人。1943年畢業於哈佛大學物理系,1949年獲得哈佛大學物理學博士學位。1952年開始講授科學史,先後任教於普林斯頓大學和麻薩諸塞理工學院。著有《科學革命的結構》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托馬斯·塞繆爾·庫恩
  • 外文名:Thomas Sammual Kuhn
  • 國籍:美國
  • 出生地:美國辛辛那提市
  • 出生日期:1922年7月18日
  • 逝世日期:1996年6月17日
  • 職業:科學哲學家
  • 畢業院校:哈佛大學
  • 主要成就:提出“範式”的概念等
  • 代表作品:《科學革命的結構》,《哥白尼:西方思想發展史中的行星天文學》,論文集《必要的張力》等
  • 性別:男
  • 學歷:博士
簡介,貢獻,

簡介

托馬斯·塞繆爾·庫恩,出生於美國俄亥俄州的辛辛那提市的一個殷實的實業家家庭里。17歲進入哈佛大學學習,專業是物理學。本世紀初的物理學革命在物理理論上引起的變革,經常使年輕的庫恩激動不已。他刻苦地學習物理學理論,始終保持著優異的學習成績。1943年,年僅21歲的庫恩獲物理學學士學位,從而開始了他的研究生階段的學習。當時在庫恩的心目中只有一個目標:當一名理論物理學家,完全沒有想到要成為一名科學史家或科學哲學家。1946年,庫恩獲理學碩士學位,成為一名物理學家的理想只差一個台階要攀登了,他已開始著手準備物理學博士學位論文了。
然而,在1947年,發生了一件十分尋常,但是卻對庫恩一生的學術生涯產生決定性影響的事情。當時庫恩被邀請參加一期為社會科學家舉辦的講述物理學發展的講座,他暫時中斷了正在進行的博士論文的準備工作,轉而仔細地研究了伽利略牛頓,乃至亞里士多德等人的力學理論。這使他第一次對科學史有所了解,然而出乎意料的是,這種對過時的理論和實踐的了解,竟徹底推翻了他以前對科學的本質和獲得成就的某些基本想法。因為在科學史的研究中,庫恩發現,無論是新的,還是舊的力學理論體系,在它們的那些歷史時期,都能解決一些實際的問題。但是,它們對相同的觀察事實的解釋竟沒有相似之處。亞里士多德的力學體系與牛頓的體系的關係是這樣,牛頓體系同愛因斯坦的體系的關係也是如此。所以庫恩認為,傳統的關於科學本質的進步性質以及知識的不斷積累增長的觀點,不管怎樣的言之成理,卻不能說明歷史研究中所呈現出來的實際情況。但是,這些觀點歷來都是許多科學問題討論中的基本原則,因此庫恩強烈地感到,有必要徹底揭穿它們貌似有理的假象。這樣一來,庫恩的專業計畫就必須改變,從理論物理轉到科學史。當時哈佛大學的校長,著名科學史家J.B.柯特南對庫恩的這一發現和研究興趣給予了熱忱的指導和鼓勵,使得庫恩更加相信自己發現的意義和專業的抉擇。
此後,庫恩一方面繼續準備博士論文,另一方面把相當一部分時間用到了科學史的研究上。1949年,他在哈佛大學獲理學博士學位。
1948年庫恩取得哈佛學會初級會員資格,這使他能有一個為期三年的自由學習時期。在此期間他讀了法國著名科學史家A.柯依列(Koyre)、美國邏輯學家W.V.O.蒯因、瑞士心理學家讓·皮亞傑等人的著作。這種多學科的豐饒的土壤促使他那顆探索科學知識增長規律的種子破土而出。
1951年波士頓洛厄爾研究所邀他演講,他在演講中表述了其正在形成之中的科學觀。
自1951年起到1956年,庫恩留在哈佛大學任助理教授,講授普通教育和科學史。1957年發表了他的第一部主要著作《哥白尼:西方思想發展史中的行星天文學》。在這本著作中,庫恩較為詳細地分析了哥白尼提出“日心說”這一科學史事件對於力學和科學思想史所產生的變革性作用,說明了這一變革能夠發生的科學史內在和外在的必備條件。
1958—1959年間庫恩應邀去加利福尼亞州的一個行為科學高級研究中心工作。在這裡他有機會同許多社會科學學者交流思想.在這種交流和溝通之中他終於認清了以後被他稱為“範式”的東西在科學研究中的作用。
1958—1964年,庫恩在加州大學柏克利分校任教,並於1961年成為該校科學史專業的正教授,講授科學史。在1962年;發表了他的最重要的科學哲學著作《科學革命的結構》。這本書的出版引起了科學哲學界的震動,一時間,自然科學界和社會科學界都形成了研究、討論此書的熱潮,從而為庫恩贏得了世界性的聲譽。這本書也是科學哲學的歷史學派的奠基著作,原書只有180頁,譯成中文也只有12.7萬字,但西方不少人卻把它稱之為一部“極其嚴謹的箴言錄”。在這本書中,庫恩反對那種把科學知識的增長看成直線似的積累,或者不斷推翻的增長的觀點,反對把科學和科學思想的歷史發展過程看成邏輯或邏輯方法的過程。他依據科學史材料,提出了科學和科學思想發展的動態結構理論,第一次明確地使用了這個理論的核心概念“範式”。在這個動態結構理論中,庫恩認為科學的實際發展是種受範式制約的常規科學以及突破舊範式的科學革命的交替過程。

貢獻

這些思想使庫恩從專門科學史家轉變為科學哲學家。1964年到1968年,庫恩在普林斯頓大學任科學史和科學哲學教授,1968—1979年任派恩(M.T.Pyne)講座科學史教授。這期間,庫恩的德文,英文版的論文集《必要的張力》(1977)以及論文《黑體理論的量子不連續性》(1978)發表。在這些文章里,庫恩通過一系列的科學史事件分析,進一步補充了他在《科學革命的結構》一書中對科學革命和範式所下的定義。
1979年以後,庫恩應邀去麻省理工學院進行教學研究工作。一方面他在麻省理工學院所設立的“科學,技術和社會發展中心”講授“科學知識的增長”等課程;另一方面,在語言和哲學系裡為進一步擴展和深化《科學革命的結構》一書的思想而從事科學哲學的研究工作。
庫恩在1968-1970年間任美國科學史學會主席,是美國科學院院士。1982年10月,在美國費城,美國科學史學會,科學哲學學會,技術史學會和科學的社會研究學會四個學會共同召開的年會上,庫恩被授予薩頓勳章。
庫恩因患支氣管和喉癌於1996 年6 月17 日卒於麻省康橋家中,享年73 歲。其父老庫恩是美國的實業家。他生前與妻子珍妮共同生活。庫恩有兩個女兒,她們分別是住在麻省弗萊明漢的薩拉和洛杉磯的伊利莎白;一個兒子,即家住麻省阿靈頓的納撒尼爾。他們是庫恩與其前妻穆斯女士的孩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