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漢語漢字)

秋(漢語漢字)

秋,漢語漢字,音qiu一聲,秋季是四季之一,是莊稼成熟的季節。中國自古以農業立國,迄今為止經歷了約5000個春秋。中國人的生活史就是春播秋收的歷史。中國的歷史上發生過許多重大事件,每個事件都有其因果,古代學者認為事件的因都是人為的,相當於農夫的春播,而事件的果自然就相當於秋天的收穫物了。所以,中國的史冊可以命名為“《春秋》”。在中國秋季從立秋開始,到立冬結束。秋季的時候、自然景觀最明顯的變化在樹木上面,紅彤彤的楓葉和金燦燦的稻田,都是只有在秋天才能見到的美景。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秋
  • 外文名:autumn
  • 拼音:qiū
  • 部首
  • 筆畫:9
漢字簡介,基本信息,漢字演變,字義,季節簡介,物候,節氣,氣象,天文,意象,傷別,嘆時,思鄉,懷人,相關作品,古詩詞,文學作品,相關諺語,

漢字簡介

基本信息

漢字:秋 
拼音:qiū
秋字骨刻文演變
引自,丁再獻、丁蕾《東夷文化與山東·骨刻文釋讀》十九章第二節,中國文史出版社2012年2月版
英語:autumn,fall
楷體楷體
隸書--小篆--籀文--甲骨文--骨刻文隸書--小篆--籀文--甲骨文--骨刻文
小篆小篆

漢字演變

字義

別寫:秌、穐、龝
qiū
<名>
  1. 借聲字,甲金文象一隻蟋蟀。她們在秋季鳴叫,聲啾啾。因此,用蟋蟀之形來表示秋天(郭沫若),蟋蟀鳴叫的季節,就是秋季。鼎堂又指出古幽州人稱「蟋蟀」為「趨織」,北京人稱之為「趨趨」,皆由啾啾之聲轉變而得。有的甲骨文從火(指灶台)表示天氣轉涼之後,喜歡藏身於散發熱氣的灶台縫隙的蟋蟀。籀文訛為從禾從火從龜(龜與蟋蟀像),小篆省龜。
  2. 同本義 [harvest;mature]
    秋,禾穀熟也。——東漢·許慎《說文
    秋為白藏。又,秋為收成。——《爾雅
    秋者,少陰之選也。——《春秋繁露·官制象無篇》
    百穀名以其初生為春,熟為秋,故麥以孟夏為秋。——《月令章句》
    處處田疇盡有秋。——宋·范成大《顏橋道中》
    收過了秋,天氣一涼,病就重起來。——趙樹理《福貴》
    又如:麥秋(秋天收割麥子的時候);秋麥(成熟的禾稼);秋禾(秋熟的穀物);秋成(指秋天成熟的莊稼);秋苗(也稱秋稅。官府徵收的秋熟穀物賦稅);秋實(秋季成熟的穀物及果實);秋登(秋季穀物成熟)
  3. 秋季。四季中的第三季,即八月、九月和十月這三個月
    秋以為期。——《詩·衛風·氓》
    發跡入四明,梯空上秋旻。——韓愈《送惠師》
    又如:秋場(秋試。明清科舉考試制度,每三年的秋季,在各省及省城舉行鄉試,中試者為舉人);秋獮冬狩(秋天打獵稱“秋獮”,冬天打獵叫“冬狩”);秋糧(秋季徵收的田賦);秋薦(秋場);秋零(秋氣肅殺,景物凋零);秋葉(秋天的落葉);秋嚴(秋氣肅殺);秋黃(草木至秋而枯黃,亦指秋天枯黃的草木)

  4. 上與梁王燕飲,嘗從容言曰:“千秋萬歲後將傳於王。”——《史記》
  5. 指某一時期、某一時刻、是......的時候了
    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諸葛亮《出師表》
    效命之秋。——《史記·魏公子列傳》
    不問之秋。——明·李漁《閒情偶寄·種植部》
    又如:千秋(很長久的時間);秋丁(舊時農曆八月第一個丁日是祭祀孔子的日子)
  6. 姓氏。
  7. 倉頡是造字,人手拉肩扛禾。千禾果實豐收歸倉。

季節簡介

秋是四季之一,是夏季與冬季之間的一個季節;在我國習慣上按農曆劃分四季,秋季是指從立秋開始到立冬結束這中間的一個時間段。
秋季具體表現:氣溫會從高慢慢降低,樹木的葉子從繁茂的綠色到發黃,有的變紅,開始落葉,草也從繁茂濃綠漸漸枯萎發黃,莊稼則開始成熟,並且被收穫。

物候

秋季是收穫的季節,很多植物的果實在秋季成熟。在北半球亞熱帶地區相對於夏季,秋季的氣溫明顯下降。隨著氣溫的下降,許多多年生植物的葉子會漸漸變色、枯萎,最後飄落,只留下枝幹度過冬天。而一年生的草本植物將會步入它們生命的終結,整個枯萎死去。
秋

節氣

立秋太陽位於黃經135度,8月7-9日交節
秋(漢語漢字)
處暑太陽位於黃經150度,8月22-24日交節
白露太陽位於黃經165度,9月7-9日交節
秋分太陽位於黃經180度,9月23-24日交節
寒露太陽位於黃經195度,10月8-9日交節
霜降太陽位於黃經210度,10月23-24日交節

氣象

秋季的氣溫會逐漸下降,但是一般較冬季緩慢。由於乾濕狀況的差異,不同地區會出現陰冷多雨,或乾燥涼爽的氣象狀況。在較冷的深秋,由於晝夜溫差大,白天蒸騰的水汽會在夜間凝結,或為露,或為霜。

天文

秋季太陽直射點從北半球逐漸南移,秋分之後越過赤道,太陽直射南半球。從北半球看來,太陽的角度漸漸變低,晝夜長短差距變小。在秋分時,晝、夜等長。在秋季,地球與太陽的距離由遠漸近。從黃道平面看來,太陽位於獅子座、室女座、天秤座的背景上。
在以秋為題材的藝術作品中,具有代表性的有美術家朱宣鹹創作的《秋郊傍晚》,《知秋》,白庚延作品《燕塞秋》,何家英作品《十九秋》和巴金的激流三部曲之一《秋》。

意象

古詩詞是我國文壇上的兩顆璀璨的明珠,不僅在當時大放異彩,就是在如今也依然有獨特的審美價值。因其具有短小精悍易記易誦的特點而廣為流傳,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愛文為文之人。就其價值,評論家早就有“詩言志”一說,“志”即詩人的思想、追求、情趣,此乃詩之靈魂,吟詩填詞均是為了表達作者自己的心志,只是表達方式因人而異罷了。縱觀文壇,“眼望蒼穹,右手按胸”式的抒情為數甚少,大概是文人較鐘情於委婉含蓄的表達方式吧,詩人詞家大多擅長藉助各種豐富的意象來映射自己的心情及思想,故而賞析作品多由意象入手。在諸多的意象當中,“秋”是出現頻率較高的一個。筆者擷取了一些飽含“秋”意的名章佳句,試圖從表達效果入手來探求“秋”之意蘊。
今天,人們往往以“金色”綴之於“秋”,它給予人的往往是豐收的期盼。但在古文人眼裡,卻似乎很少有這份喜悅,有的只是秋風的蕭瑟、草木的枯敗,一片肅殺的景象。所以當他們需要表達悲傷的心情時往往就會藉助“秋”這一透著涼意的意象。

傷別

“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離愁別恨,自古就是詩人詞家難以割捨的情懷,因而也是他們常詠的對象。如:
  • 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白居易《琵琶行》)
  •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柳永《雨霖鈴》)
以上兩例都是以種種淒涼、冷落的秋天景象襯托和渲染離情別緒,活生生的刻畫出了兩幅秋江離別圖。

嘆時

多愁善感似乎是詩人的本性,就是極平常的秋景也時常引發他們對時光易逝的感嘆。如:
  • 常恐秋節至,焜黃華葉衰。(漢樂府《長歌行》)
  • 晚雨未摧宮樹,可憐閒葉,猶抱涼蟬。短景歸秋,吟思又接愁邊。(史達祖《玉蝴蝶》)
  • 草木凋零,落葉歸根,好景不再,逝者如斯,排遣不成,淒涼頓生。

思鄉

漂泊異鄉的遊子,“離愁漸遠漸無窮。”家是他們永遠的牽掛。“何處合成愁?離人心上秋。”(吳文英《唐多令》)即是最直白的訴說。
還有馬致遠的名曲被譽為“秋思之祖”的[天淨沙]:“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它借描寫旅途中秋天傍晚的景物,烘托出一個蕭瑟蒼涼的意境,並以小橋流水人家的幽靜氣氛,反襯出淪落天涯者的彷徨愁苦,道出了多少天涯遊子的酸楚啊!又如:
  • 古台搖落後,秋入望鄉心。(劉長卿《秋日登吳公台上寺遠眺》)
  •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台。(杜甫《登高》)
  • 三湘秋鬢逢秋色,萬里歸心對月明。(盧綸《晚次鄂州》)
  • 海畔尖山似劍芒,秋來處處割愁腸。若為化得身千億,散向峰頭望故鄉。(柳宗元《與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華親故》)
  • 碧雲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范仲淹《蘇幕遮》)
秋入鄉心愁割腸,以上五例均是以秋色來托引鄉愁,是悲秋思鄉望歸的典範。

懷人

“睹物”易惹人相思,而古人“目秋”也常常撩撥起對親故或所敬仰之人的懷戀。如:
  • 懷君屬秋夜,散步詠涼天。(韋應物《秋夜寄丘員外》)
  • 秋草獨尋人去後,寒林空見日斜時。(劉長卿《長沙過賈誼宅》)
  • 鄂王墳上草離離,秋日荒涼石獸危。(趙孟 《岳鄂王墓》)
親友離去之後,形單影隻,相伴的唯有落寞與孤寂,加之現於眼前的又是荒涼的秋景,此情此景怎一個“愁”字了得?賈誼、岳飛本是人臣之楷模,卻落得個遭貶、被殺的下場,詩人蘊憑弔之情於秋景,深沉而悲涼,字裡行間溢出作者無比的痛苦感、不平感,足以催人淚下。
以上四類皆為“悲秋”之作,但“秋”與“悲”並沒有必然的聯繫,事實上“悲”“喜”本似一個硬幣的兩面,有“悲”亦應有“喜”,劉禹錫就曾彈出“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秋詞》)的反調。又如:
  • 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王績《野望》)
  • 相逢秋月滿,更值夜螢飛。(王績《秋夜喜遇王處士》)
  •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劉禹錫《秋詞》)
  •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王維《山居秋暝》)
以上各句可謂是喜形於色,展現的是一幅幅優美的秋景圖,流露出詩人意欲忘絕塵俗、懷慕隱逸的思想。
綜上所述,一方面是“悲秋”,另一方面是“喜秋”,反差如此之大,何哉?並非“秋”在作祟,乃人心使然,“秋”不過是一個觸媒而已。古語有云:“一切景語皆情語。”這就告誡我們,在欣賞文學作品中的景物時,應努力揣想主人公的心境,如此方不致產生誤解。

相關作品

古詩詞

  1. 秋風蕭瑟,洪波湧起。(曹操:《觀滄海》)
  2. 解落三秋葉,能開二月花。(李嶠:《風》)
  3.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李紳:《憫農》)
  4. 常恐秋節至,焜黃華葉衰。(《漢樂府·長歌行》)
  5. 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劉禹錫:《望洞庭》)
  6.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劉禹錫:《秋詞》)
  7.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杜牧:《秋夕》)
  8.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李煜:《虞美人》)
  9. 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辛棄疾:《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

文學作品

比較有名的關於秋的文學作品有郁達夫的《故都的秋》,史鐵生的《秋天的懷念》等,另還有巴金的《激流三部曲之三》的長篇敘述性小說《秋》。

相關諺語

  • 秋後的瓜棚———空架子
  • 秋後的狐狸———變了樣
  • 秋後的芭蕉———一串一串的
  • 秋後蟬鳴———聲嘶力竭
  • 秋後的棒子地———好硬的碴(茬)子
  • 秋後的黃瓜———大肚兒
  • 秋後的高粱———從頭紅到腳
  • 秋後的絲瓜———一肚子私(絲)
  • 秋後的蚊子———沒幾天嗡嗡了
  • 秋後的黃蜂———欲凶無力
  • 秋後刮西風———一天涼過一天
  • 秋天剝黃麻———淨是扯皮事
  • 秋後的螞蚱———蹦躂不了幾天
  • 秋後的蟈蟈———沒幾天吱吱頭了
  • 秋後的蛤蟆———沒幾天叫頭
  • 秋後的樹葉———黃了
  • 秋後的扇子———無人過問
  • 秋風打落葉———一吹一大片
  • 秋後的柿子———越老越紅
  • 秋天的花椒———黑心腸
  • 秋後望田頭———找岔(茬)
  • 秋天的鯉魚———可肥了
  • 秋後的露水———早晨的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