碑誌

碑誌

碑誌,指鐫刻於石碑上的書法、文辭。為安葬設立的稱“墓碑”,也稱“墓表”、“墓碣”;列於墓道前者稱“神道碑”,入墓穴者稱“墓誌”,或稱“墓志銘”、“壙銘”。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碑誌
  • 外文名:a record of events inscribed on a tablet
  • 拼音:beī zhì
  • 注音:ㄅㄟ ㄓㄧˋ
基本資料,基本含義,引證解釋,

基本資料

詞目:碑誌
拼音:beī zhì
注音:ㄅㄟ ㄓㄧˋ
英文:a record of events inscribed on a tablet
詞義:碑文和墓誌。

基本含義

包括碑銘和墓志銘。碑銘的範圍很廣,有封禪和紀功的刻文,如秦始皇《泰山刻文》,韓愈《平淮西碑》等。有寺觀、橋樑等建築物的刻文,如韓愈《南海神廟碑》等。墓碑文則是記載死者生前事跡的,文章最後有韻文,稱作銘。在封建時代,人們的身份地位不同,死後的墓碑形制和名稱也不同,分別叫墓碑、墓碣、墓表。大官的墓碑是樹立在墓道上的,這種墓道稱神道,所以又叫“神道碑”。官階低的則樹“墓碣”。“墓表”則不論死者生前入仕與否都可樹立,也稱為“神道表”。墓表一般沒有銘(韻文)。墓志銘是墓碑文的一種。前有志(散文),後有銘,但後世也有變化。它一般是由兩塊方石組成,一底一蓋,底刻志銘,蓋刻標題(某朝、某官、某人墓誌),安葬時埋在墓壙里,

引證解釋

1. 亦作“ 碑誌 ”。碑記。刻在碑上的紀念文字。
北魏 酈道元水經注·汳水》:“城東百步有石室,刊雲‘ 漢 鴻臚 橋仁 祠’。城北五里有石虎、石柱,而無碑誌,不知何時建也。”《新唐書·張說傳》:“﹝ 說 ﹞為文屬思精壯,長於碑誌,世所不逮。” 宋 周煇 《清波別志》卷下:“﹝ 司馬光 ﹞嘗答 孫察 為其伯 之翰 求銘志書,歷敘多年不為人作碑誌,所辭拒者數十家。” 朱自清《序》:“試以 姚鼐 的十三類為準,如序跋、書牘、贈序、傳狀、碑誌、雜記、哀祭七類中,都有許多小品文字。”
2. 見“ 碑誌 ”。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