碑記

碑記

碑記,指刻在碑上記錄人物生平事跡的文體。語出《南史·劉悛傳》:“ 悛父勔討殷琰,平壽陽,無所犯害,百姓德之,為立碑記。”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碑記
  • 基本解釋:刻在碑上的記事文章
  • 注音:ㄅㄟ ㄐㄧˋ
  • 拼音:bēi jì
基本解釋,引證解釋,其它相關,

基本解釋

[a record of events inscribed on a tablet] 刻在碑上的記事文章。
它是古代文體的一種。碑記又稱“碑誌”,刻在墓碑上,用於敘述死者生前的事跡,評價、歌頌死者功德。
碑指碑銘 志指墓誌銘 前者立於地上 後者則埋於地下 碑銘又分為三類 墓志銘 封禪銘 景勝銘。

引證解釋

指碑上所刻的記事文章。
南史·劉悛傳》:“ 悛父勔討殷琰,平壽陽,無所犯害,百姓德之,為立碑記。” 唐 張說過漢南城嘆古墳》詩:“松柏剪無餘,碑記滅罔傳。” 清 顧炎武 《北嶽辨》:“至 宋 之醮文碑記尤多,不勝錄也。”

其它相關

重修袁家山碑記
(清)署睢州事即補知州 范陽洵
戊申秋九月,余奉檄來守是州。越明年(春)二月,幕客陳雲槎,朱紫函、高蓬山偕游袁家山。歸,以所賦詩出以示余,餘明日即往登臨,見其祠宇蕭條,園林將頹。慨然,有興復之志,乃鳩工修葺,頓覺改觀。復於廟外依山傍水,植桃柳數百株,一時僚幕諸公各撰聯題額顏其殿,廟貌煥然一新。節於呂祖聖誕,寅劇賽,觀者森如堵牆,誠盛事也,爰為文以記之。
余嘗謂聖賢不必作神仙,而高過乎神仙,神仙雖不及聖賢,而斷不可不學聖賢。夫儒者得用於傳世,以行科道,而成為聖賢也,幸矣!如其不幸而至,逃入玄門遁世不悔。如唐典之隱,昆陵之休之治淶園,此豈其所甚願哉!誠以聖賢者,以身教一時,以名教萬古,雖死如生,固傳世之神仙也!神仙者以金丹永保性命,以寶筏普渡眾生,獨善兼善,亦出世之聖賢也。苟徒以煉神眠氣,脫殼飛升,逍遙間散於蓬萊弱水間,獨樂其樂,而無憂世憂民,則雖歷劫不壞,世又何貴有此神仙哉!歷考列仙傳中所載,中舉者十萬人,拔筆者八千餘處,但為身謀,無功德於世者,何可勝道?即有恩於世者,而進亦有之。立大功德者,如老子之為柱史,尹喜之為關、令仇生之仕殷,馬丹之仕晉,海蟾之仕燕,亦雖更仆,數求其名,昭史冊祀重典章者。
自有神仙以來,未有若呂祖也。呂祖固聖賢而神仙,神仙而聖賢也。方其初讀儒書,於唐會昌中兩舉進士不第,遇鐘離子得授金丹,夫道其非以世不見用,托於神仙以示隱耶,其自願混跡紅塵,廣行善事,以拯危救難,非即聖賢,悲天閔人之苦衷耶!逮我國朝劫靈效順,屢助天功,其平日忠君愛民之心,已昭然其若揭,此孚佑帝君之封號之所由加也。
余永乏茲土,有廢必與有興。已告成,而風景清幽,居然福地也。庶幾其式憑焉,從此春秋致祭,祀孔明俾,勿負我皇上酬德報功之至意,而官吏之竭誠,以將事者,可以為民祀福焉。後之官斯州者,與余同志必能力繼其盛,則此廟可以不衰矣!
爰從而歌曰:
“花明柳暗兮,恍是仙源;
吹笛鳴劍兮,鶴唳青天。
神其醉止兮,洞中高眠;
佑我蒼生兮,億萬斯年。”
是為記,與會題詠諸人及同城紳士會首姓名,鐫於碑陰,俾後之君子有所稽考雲。
署睢州事即補知州范陽洵撰並書
睢州學學訓正周志承
睢州學訓導 王汝舟
直隸州州判借補睢州州判沈人驛
代理睢州州判候補未入流沈貴春
睢州吏目姚嵩慶
清道光二十九年歲次已酋八月谷
(《睢陽尚書袁氏家譜·文物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