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及眶區CT檢查

眼及眶區的CT檢查是通過CT對眼及眶區進行檢查的一種方法。   CT掃描可提供一種高分辨力、切面圖像及灰階眼部圖像,它以X線為能源而顯示人體的層面圖像。目前CT已很普及,從而為眼科疾病的診斷提供了一種優越的檢查方法。但由於種種原因,在眼部病變的CT分析和診斷上仍存在諸多問題。眼內疾病的診斷超聲優於CT,而在眼眶病變的診斷中,CT優於超聲。本文就眼眶病變CT診斷上的一些問題進行討論,並介紹與診斷有關CT的基礎知識,這對全面分析眼部CT片非常重要。   (1) 眼部CT掃描方法   ① 橫斷掃描:患者仰臥檢查床上,自眶耳線下方1cm頭顱頂側作連續掃描,直量軸5mm厚的層面檢查需要6-8個層面。作薄層掃描時(1mm層厚),全部眼眶需要近40個層面。   ② 冠狀掃描:患者仰臥或俯臥檢查台上,頭過伸,使頭矢狀線與床面一致,兩側眶耳線與掃描基線垂直,向外耳道前4cm處向前連續掃描,層厚4-5mm)。如作眼內病變CT掃描則自眼球開始向後掃描。   ③ 造影增強方法:靜脈給予造影劑的方法是在幾分鐘內將造影劑注射,全量注射完畢後再開始掃描。   ④ 壓頸檢查:眶內靜脈曲張常規CT掃描時多不顯影,或僅顯示小部分病變,欲觀察病變全部範圍可行頸部加壓檢查。將血壓計袋纏於患者頸部,擺好位置,加壓至5.33kPa(高於靜脈壓),再行掃描檢查,掃描完畢後立即將氣囊放鬆。   ⑤ 視神經和視神經掃描方法   有時為詳細觀察視神經病變(腫瘤、外傷等病變),需要特殊CT檢查方法。首先需要1mm薄層面,因為正常視神經約4mm粗,較厚的層面不利於分析。第二要特殊掃描角度,即作與眶耳線呈負15°的掃描線,再令病人眼向上視,這時視神經伸直,且與掃描線平行,CT即可在一個層面上觀察視神經眶內段甚至管內段的全長。   (2) 眼部CT掃描層面厚度   常規眼部CT掃描厚度為5mm,正常眼眶垂直高度在40mm左右,故一般水平掃描8個層面即可包括全部眼眶內結構。眶內病變體積較大,適合5mm厚度的掃描層面。但遇一些特殊情況或病變需較薄層面厚度掃描,如球內病變、眼外肌病變、視神經病變、或估計病變直徑小於5mm時,需要3mm或1mm層厚掃描,否則因層面厚,病變小,而只有一個層面顯示病變,不利於診斷和分析,甚至有可能遺漏病變的顯示。由於薄層斷面較少受體積平均影響,從而提高了圖像分辨力,顯示病變更加清楚。

基本介紹

  • 名稱:眼及眶區CT檢查
  • 所屬分類:計算機體層攝影CT檢查
正常值,臨床意義,注意事項,相關疾病,相關症狀,

正常值

可幫助檢出:   (1) 眶內腫瘤:  ① 眶內原發性(良、惡性)腫瘤   ② 眶內繼發性腫瘤   ③ 眼球腫瘤:包括原發性和轉移性腫瘤   (2) 眶內炎性病變:  ① 非特異性炎症  ② 眶內感染。   (3) 甲狀腺功能亢進性突眼。   (4) 血管性疾病。   (5) 損傷及異物。

臨床意義

(1) 可顯示各類腫瘤的部位、形態、大小及範圍,某些腫瘤還可確定其性質。   (2) 對金屬及非金屬異物可清晰顯示,並且能準確定位。   常見眶內病變CT徵象   (1) 良性腫瘤 眶內良性腫瘤CT掃描多顯示為圓形、類圓形、橢圓形高密度占位病變,邊界清楚,內密度均質(指腫瘤內密度在CT片上均勻一致),如海綿狀血管瘤、神經鞘瘤、淚腺良性多形性腺瘤。因腫瘤長期緩慢增長可引起眶內壓增高,CT可顯示眶腔普遍或局部擴大。   (2) 惡性腫瘤 惡性腫瘤呈浸潤性增長,CT掃描常顯示腫瘤邊界不清楚,形狀不規則,常合併骨破壞,如副鼻竇癌眶內侵犯。但有些眶內惡性腫瘤顯示類似良性腫瘤的CT征,如形狀類圓形、邊界清楚、內密度均質、無明顯骨破壞等,常見的包括橫紋肌肉瘤、淋巴瘤、淚腺腺樣囊性癌等。   (3) 炎性假瘤 炎性假瘤是常見的眶內占位病變,CT顯示病變多位於眶前部,並附於或包裹正常結構如眼球、眼外肌或視神經。病變形狀不規則,邊界不清楚。部分瀰漫性炎性假瘤可波及眶內所有結構,呈全眶腔瀰漫性密度增高,眶內正常結構均被遮蓋。   (4) 血管畸形 常見的眶內血管畸形是靜脈性血管畸形,也稱靜脈性血管瘤。因病變範圍常較廣泛,CT顯示眶內病變呈邊界清楚,形狀不規則,且範圍較廣泛的高密度占位病變,但也有單個的血管畸形性病變。病變內常合併有靜脈石,這對診斷非常有幫助。   (5) 骨增生 骨增生即骨肥厚。眶內能引起骨增生的病變主要包括蝶骨嵴腦膜瘤和骨纖維異常增生症。前者CT顯示蝶骨嵴(眶外壁)肥厚,鄰近的眶內或顱內有軟組織塊影。後者為廣泛骨增生,常累及額骨、眶外壁、篩骨、眶頂、上頜骨等,病變邊界不清楚,眶內或顱內無軟組織塊影。   (6) 骨破壞 一般見於惡性腫瘤、轉移癌,也見於肉芽腫性病變。CT顯示骨壁呈不規則骨缺損,或呈蟲蝕狀、蜂窩狀,骨破壞鄰近有軟組織塊影。   (7) 鈣化 鈣化在眶內腫瘤中雖不多見,但具有特徵性診斷意義。鈣化分兩種:一種為血管內鈣化,因其呈圓形,也稱靜脈石,主要見於靜脈血管瘤,靜脈曲張,少見於海綿狀血管瘤等病變。另一種是不規則鈣化,見於腦膜瘤、淚腺上皮性惡性腫瘤、神經鞘瘤等。   (8) 骨缺失 一般是某種先天性病變引起骨發育不良所致,如神經纖維瘤病的眶外壁或眶頂骨缺失、眶上裂明顯擴大。CT顯示骨缺失的邊界清楚,圓滑,周圍一般無軟組織塊影。   (9) 骨折 骨折CT較容易診斷。但注意有時篩骨紙板、眶下壁因骨壁菲簿,甚至無明顯線狀骨密度影,不要誤認為骨折。臨床上常見的包括各種眼眶底、眶內壁的爆裂性骨折,嚴重的還有眶外壁、顴弓、上頜骨骨折。分析眼眶爆裂性骨折時,應注意骨折面積大小(骨折面積愈大,眼球內陷機會愈多。骨折面積小,不易引起眼球內陷,但可導致復視)、有無眶內軟組織、眼外肌疝出或嵌塞。   (10) 甲狀腺相關眼病 甲狀腺相關眼病也稱Graves'病,這是最常見的單側和雙側眼球突出原因。臨床上有眼瞼退縮、上瞼遲落等一些典型體徵。而CT在疾病的不同時期顯示出不同的形態學的改變,主要CT征包括:眼球突出、眼外肌肥厚、脂肪墊擴大,其中以眼外肌肥厚最常見。其受累頻率依次是下直肌、內直肌、上直肌和外直肌,晚期提上瞼肌、上斜肌均肥厚。甲狀腺相關眼病的眼外肌肥厚特徵為以肌腹梭形肥厚為主,邊界清楚。但當下直肌肥厚做水平CT掃描時,易誤診為眶內腫瘤,此時應做冠狀CT鑑別。   (11) 其它繼發性改變   ① 眶腔擴大 任何長期眶內占位病變均可造成眶腔普遍或局部擴大。成年人病史多在一年以上,兒童眶內占位病變3個月即可出現眶腔擴大。  ② 眼球變形眶內硬性病變或生長較快的腫物可至病變接近的眼球壁變形,甚至呈“帳蓬狀”。  ③ 眶內正常結構移位 眶內膨脹性生長的腫瘤可致眼外肌、視神經發生移位。   (12) 眶內正常結構的增粗或腫大眶內一些正常結構可因某種原因致增粗或腫大,如眼外肌、視神經眼上靜脈、球後脂肪。這些病變也是眼球突出較常見的原因,但常被臨床醫生所忽視。   (13) 眼外肌肥厚 眼外肌肥厚在眼部CT中較常見,主要原因包括:甲狀腺相關眼病(Graves'病)、炎性假瘤、外傷、寄生蟲等病變。   (14) 視神經增粗 視神經可因腫瘤、炎症、壓迫等病因而增粗。   (15) 球後脂肪墊增厚 此征臨床易忽視,臨床常因眼球突出而作CT檢查。但CT僅顯示眼球突出,並無占位病變、肌肉增厚等其它徵象,實際這就是球後脂肪墊增厚。此征雖無特殊意義,但常見於甲狀腺相關眼病、眶內輕度慢性炎症等病變。

注意事項

(1) 眶內多數腫瘤的CT徵象缺乏特徵性,定性診斷的難度較大。眶內腫瘤與炎性假瘤及與甲狀腺功能亢進性突眼的鑑別診斷常有一定困難。   (2) 眼內及眶內血管性疾病的CT檢查不如眼靜脈造影和頸內動脈造影(眼動脈造影)的診斷價值大。

相關疾病

眼球突出症,成人類風濕性關節炎性鞏膜炎,眼眶血腫,眼眶黏液囊腫,淚囊炎,雪盲,中毒性弱視,腦膜瘤,青光眼,眼眶假瘤

相關症狀

疳眼,畏光流淚,白睛混赤,目珠脹痛,羞明,晶狀體鐵質沉著,眶周青紫,假性前房積膿,非玻璃體的病變眼前飛蚊,虹膜表面形成灰白色腫瘤結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