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谷(地貌特徵)

盲谷(地貌特徵)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是指地表河流流至石灰岩地區水流流進落水洞而形成的沒有谷口的死胡同或河谷。由喀斯特陡壁下流出的喀斯特泉或地下河,在地表出露形成的河流,俗稱為斷頭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盲谷
  • 外文名:blind valley
  • 又稱:斷尾河
  • 特點風景區地貌奇特的旅遊資源
簡介,特點,

簡介

blind valley
喀斯特區的地表河下游消失於落水洞溶洞中形成的無出口的河谷。又稱斷尾河。常發育於地下水水力坡降變陡處,是地下河襲奪地表河所致,因此,在地表水沒入落水洞的上方為一陡壁。由喀斯特陡壁下流出的喀斯特泉或地下河,在地表出露形成的河流,稱為斷頭河。
位於廣西河池市鳳山縣城的陰陽山腳下,就有一段盲谷,是一個最佳的盲谷地形“教學點”,它可以讓我們完整地看到河道和伏流洞口,能清晰地看到盲谷到底是如何變“盲”的。

特點

盲谷也可一說是一種風景區地貌奇特的旅遊資源。是由古地下河遺址發育演變而成,可通過約20米高的豎井洞進入,長約1.8公里,分為三段,寬30—150米,岩壁高200—400米不等。盲谷內原始森林茂密,喬木、灌木、藤本等植物種類眾多,是罕見的生態、生物多樣性與環境所在地。
喀斯特區無出口的谷地。谷中地表河至谷地末端進入落水洞而成斷頭河。是地下河襲奪地表河的結果。其末端水流消水點,往往正是地下水力坡降的轉折點。有時盲谷內擁有一系列封閉窪地。盲谷形態除隨沖積性質而變外,還與河水碳酸鹽含量有關,高濃度地方的盲谷窄而短,低濃度處谷長而寬;且與發育時間有關,發育時間愈長,盲谷愈大。盲谷體積是襲奪後地表河段侵蝕的總量。盲谷規模與潛入河侵蝕力間存在一定程度的動力平衡關係。因襲奪事件發生後,襲奪點以上水系河谷形態必然逐漸自動調整,故愈老的盲谷這種動力平衡也愈明顯。從動力學角度研究盲谷形態正成為一種趨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