皺葉酸模

皺葉酸模

皺葉酸模(拉丁學名:Rumex crispus L.),蓼科酸模屬多年生草本植物。高可達100厘米。根粗壯。莖直立,葉片披針形或長圓狀披針形,兩面無毛,花序由數個腋生的總狀花序組成圓錐狀,頂生狹長,花兩性,瘦果橢圓形,褐色,有光澤。6–7月開花,7–8月結果。

該種藥用名稱為牛耳大黃,有清熱解毒,止血,通便,殺蟲之功效。主治鼻出血子宮出血,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大便秘結等;外用治外痔急性乳腺炎,黃大瘡,癤腫,皮癬等。

北方通常將其種子塞入枕頭, 作為枕芯填充物。

(概述圖片參考資料來源:中國植物圖像庫)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地理分布,栽培技術,種植要點,愈傷研究,藥用價值,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高50–100厘米。直根,粗壯。莖直立,有淺溝槽,通常不分枝,無毛。根生葉有長柄;葉片披針形或長圓狀披針形,長15–25厘米,寬1.5–4厘米,兩面無毛,頂端和基部都漸狹,邊緣有波狀皺褶;莖上部葉小,有短柄;托葉鞘,銅狀,膜質。花序由數個腋生的總狀花序組成圓錐狀,頂生狹長,長達60厘米;花兩性,多數;花被片6,排成2輪,內輪花被片在果時增大,寬,頂端鈍或急尖,基部心形,全緣或有不明顯的齒,有網紋,長達5毫米,通常都有瘤狀突起為卵形,大小水一;雄蕊6;柱頭3,畫筆狀。瘦果橢圓形,有3棱,頂端尖,稜角銳利,長2毫米,褐色,有光澤。花期6–7月,果期7–8月。

生長環境

生河灘、溝邊濕地,海拔30-2500米。

地理分布

產中國東北、華北、西北、山東、河南、湖北、四川、貴州及雲南。高加索、哈薩克斯坦、俄羅斯(西伯利亞、遠東)、蒙古、朝鮮、日本、歐洲及北美也有。

栽培技術

種植要點

喜冷涼濕潤氣候。土壤以排水良好的砂質壤土為宜。用種子或分株繁殖。種子春播。分株於9~10月結合採收,切取附帶隱芽的根頭作為繁殖材料,按穴距27~30cm分株栽培。

愈傷研究

生長點的分化:生長點分化的最佳分化方式是先進行生根培養,再向培養基中假如液態的培養基;分化的最佳培養基是MS+6-BA2.0mg/l+NAA0.05mg/l+蔗糖30g/l。
愈傷組織的誘導、繼代及分化:愈傷誘導的最佳愈傷組織誘導材料為葉柄;最佳培養基為MS+6-BA2.0mg/l+2.4-D0.2mg/l+NAA0.2mg/l+蔗糖30g/l;二最佳的愈傷組織繼代培養基為:MS+6-BA2.0mg/l+2.4-D0.4mg/l+蔗糖30g/l;愈傷組織分化的最佳培養基為:MS+ZT0.6mg/l+NAA0.4mg/l+AgNO30.6mg/l+蔗糖30g/l。
分化芽的生根:分化芽生根結果證明:MS+IAA0.2mg/l+蔗糖30g/l是皺葉酸模分化生根的理想培養基,在恆溫光照條件下其生根效果最好,生根率高達100%,每株試管苗的平均生根數為6.35條、每條根的平均長度為10.54厘米。
試管苗的移栽和定植:許多植物進行組織培養的最終目的是將在試管中生長的試管苗成功的移植到土地中生長。由於試管苗是在營養較全面、光照和溫度都適宜的環境中生長,在這個環境中的植物可以利用異養進行生長發育,許多植物在試管苗的培養時生長旺盛,而移栽後因為不能適應新的環境進行正常的自養生長,從而很難成活或成活率很低,試管苗的移栽成活率低成為阻礙植物組織培養研究試管苗用於生產實踐的主要原因。通過植物組織培養已經成功的得到了上千種植物的試管苗,但是由於許多試管苗無法在移栽時存活或移栽的存活率很低。所以真正將試管苗利用到生產中的有香蕉、蘭花等少數植物。
皺葉酸模研究得到的試管苗在移植到花盆和室外的試管苗沒有經過煉苗的過程,直接移植到土中的試管苗在一周內能恢復正常的生長,且生長旺盛,可能由於以下幾點原因:一是在選擇移植的試管苗時,首先選擇的是生長較為旺盛,根系發達的試管苗;二是在生根和分化培養的時候加入了許多生長素,在試管苗移植之後,仍然有一部分生長素殘留在植物內部或根部,這些生長素可以對植物的進一步生長發揮作用;三是無論是皺葉酸模的試管苗還是野生苗都有很強的抗性和對新環境的適應能力。這些都使得皺葉酸模的試管苗不用經過煉苗,直接移植就能很旺盛的生長。

藥用價值

出處:出自《草木便方》
皺葉酸模
來源:蓼科植物皺葉酸模的根。
採收和儲藏:4~5月采其根,洗淨,曬乾或鮮用。
性味:苦;性寒
歸經:心;肝;大腸經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涼血止血;通便殺蟲。主急慢性肝炎;腸炎;痢疾慢性氣管炎;吐血;衄血;便血;崩漏熱結便秘;癰疽腫毒;疥癬;禿瘡
用法用量:內服:煎場,10-15g。外用:適量,搗敷;或研末調搽。
用藥宜忌:《四川中藥志》:脾虛泄瀉者忌用。
各家論述
  1. 《草木便方》:活血,補精,壯力。能走表。搗爛合稠靛缸水,搽疥癬禿癩。
  2. 《四川中藥志》:解毒,清熱,消瘡癬。治大便燥結。
  3. 《重慶草藥》:清火,解毒,清血熱,利便。治吐血諸症。酒炒能調氣斂血,治紅崩。
  4. 《閩東本草》:除熱,殺蟲,排膿拔毒。治白禿瘡,癬,疔,癤。
  5. 《齊齊哈爾中草藥》:治出血性紫斑血小板減少和內出血。
  6. 《高原中草藥治療手冊》:清熱涼血,潤腸通使。治急性肝炎,經閉腹脹,無名腫毒
  7. 《陝甘寧青中草藥選》:清熱解毒,消炎退腫,止血。
化學成份: 根含大黃酚(Chrysophanol)、大黃素(Emodin)、色素、有機酸、草酸鈣、鞣質、樹脂、糖類、澱粉、黏液質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