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古斯托·皮諾切特(皮諾切特)

奧古斯托·皮諾切特

皮諾切特一般指本詞條

奧古斯托·何塞·拉蒙·皮諾切特·烏加特(英語:Augusto José Ramón Pinochet Ugarte,西班牙語:Augusto José Ramón Pinochet Ugarte)(1915年11月25日—2006年12月10日)智利政治家、軍人、總統。

皮諾切特1915年11月25日出生於智利瓦爾帕萊索,1933年前往貝爾納多·奧希金斯陸軍學校學習。1937年畢業後獲少尉軍銜,1939年獲中尉軍銜,1945年獲上尉軍銜,1948年前往陸軍戰爭學院學習,1951年在戰爭學院完成學業並返回陸軍學校教學,1953年獲得少校軍銜,1956年前往厄瓜多與該國的戰爭研究院進行合作項目研究,1959年末返回智利,1960年出任智利陸軍第七團團長,1966年獲上校軍銜,1968年出任陸軍第二師參謀長,同年年底獲準將軍銜並出任第六師師長,1971年出任第二師師長並獲得少將軍銜,1972年出任陸軍總參謀長。1973年8月起出任智利陸軍總司令,獲上將軍銜,同年9月11日發動軍事政變,推翻民選總統薩爾瓦多·阿連德,成立軍事執政委員會並出任委員會主席,1974年12月出任智利總統,同時晉升大元帥軍銜。皮諾切特掌權期間,實施大規模新自由主義經濟改革並取得顯著成效,創造了智利經濟奇蹟,對智利的行政區划進行改革,制定1980年憲法。

皮諾切特1981年3月卸任軍事執政委員會主席職務,1990年3月將總統職位交給民選總統帕特里西奧·艾爾文,繼續擔任陸軍總司令,1998年3月卸任陸軍總司令職務,之後依照憲法規定獲得終身參議員職務,2002年辭去參議員職務,2006年12月10日在聖地亞哥逝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奧古斯托·何塞·拉蒙·皮諾切特·烏加特
  • 外文名:Augusto José Ramón Pinochet Ugarte
  • 國籍智利
  • 民族:布列塔尼人與巴斯克人混血
  • 出生地:智利 瓦爾帕萊索省 瓦爾帕萊索
  • 出生日期1915年11月25日
  • 逝世日期2006年12月10日
  • 職業:政治家 軍人 總統
  • 畢業院校:貝爾納多·奧希金斯陸軍學校、陸軍戰爭學院、智利大學
  • 信仰:羅馬天主教
  • 主要成就:擔任智利陸軍總司令
    領導軍隊發動政變推翻阿連德政權
    擔任智利軍事執政委員會主席和總統
    任內創造智利經濟奇蹟,制定1980年新憲法
    總統任內對智利進行行政區劃改革
  • 代表作品:《智利地理大綱》《地緣政治學雜文集》《1879年太平洋戰爭》
  • 軍銜:大元帥
早年經歷,軍旅生涯,政變奪權,九一一政變,集權統治,鎮壓異己,為政舉措,制定新憲法,發展軍事,發展教育,經濟政策,私有化政策,稅制改革,吸引外資,發展外貿,社會改革,應對困難,農業發展,工業發展,交通發展,評價和成果,外交政策,還政於民,退位之後,梟雄逝世,軼事典故,爭取支持,死裡逃生,死亡天使,皮諾切特與卡斯楚,個人生活,家庭成員,個人生活,人物評價,榮譽,個人語錄,著作,

早年經歷

奧古斯托·何塞·拉蒙·皮諾切特·烏加特,1915年11月25日出生於智利瓦爾帕萊索省瓦爾帕萊索市的一個中產階級家庭,他的父親奧古斯托·亞歷杭德羅·皮諾切特·維拉(1891年出生在瓦爾帕萊索)是來自法國朗巴勒的布列塔尼人移民的後裔,是一位海關工作人員,母親艾維莉娜·烏加特·馬丁內斯是西班牙巴斯克人移民後裔,出生在聖地亞哥,是一位精明賢惠的家庭婦女,對子女要求嚴格。奧古斯托·皮諾切特·烏加特是家中六個孩子中的長子,受到父母的格外寵愛和五個弟妹的敬重。
奧古斯托·皮諾切特(1933年)奧古斯托·皮諾切特(1933年)
奧古斯托·皮諾切特在瓦爾帕萊索市的聖拉斐爾學院和聖心神學院完成國小和中學學業,他幼年性格倔強,自信。皮諾切特少年時期就立志當軍人,一個重要的原因是他在學校里學習成績不好,他的數學物理化學外語等主課學習都很吃力,曾兩次留級,但他對體育、宗教、手工課感興趣。父親希望他學醫,而母親比較實際,支持他報考陸軍學校。

軍旅生涯

皮諾切特在中學畢業後三次報考軍校,但他前兩次均因年幼體弱而未被錄取,1933年,皮諾切特第三次報考軍事學校,這回皮諾切特如願以償,被以智利民族英雄貝爾納多·奧希金斯命名的軍事學院貝爾納多·奧希金斯陸軍學校錄取,在軍校期間,皮諾切特主修軍事地理學,1937年他從軍事學校畢業,成為一名步兵,獲得少尉軍銜,並前往駐守康塞普西翁的陸軍第六團(“查卡布科”團)服役;1939年前往駐守瓦爾帕萊索的陸軍第二團(“邁波”團)服役,同時獲得中尉軍銜;皮諾切特1940年返回陸軍學校學習,1945年前往駐守在伊基克的陸軍第五團(“卡拉潘戈”團)服役,同時獲上尉軍銜,1948年他開始負責比薩瓜集中營的守衛工作,擔任守衛士兵的指揮官。
皮諾切特在軍校學習期間與同學的合影皮諾切特在軍校學習期間與同學的合影
1948年,皮諾切特前往智利陸軍戰爭學院學習,作為該學院最年輕的軍官,他尚有前往康塞普西翁省洛塔進行煤炭勘探工作的任務需要執行,1949年皮諾切特完成煤炭勘探任務後才真正開始在陸軍戰爭學院學習,1951年,皮諾切特完成陸軍戰爭學院學業,獲得學校授予的參謀長職位,之後他返回貝爾納多·奧希金斯陸軍學校擔任教師,同時擔任陸軍戰爭學院助教,教授軍事地理學和地緣政治學的課程,期間皮諾切特積極參與學術刊物《百鷹》的編輯工作,並在駐守阿里卡的陸軍第四團(“蘭卡瓜”團)服役,1953年,皮諾切特獲得少校軍銜,隨後他返回聖地亞哥,接受了陸軍戰爭學院委任教官的邀請,在陸軍戰爭學院擔任教官。由於皮諾切特當時只有高中學歷,為獲得更多的知識,他前往智利大學法學院學習法律。
奧古斯托·皮諾切特(1971年)奧古斯托·皮諾切特(1971年)
1956年,皮諾切特與一群年輕軍官被智利政府選中,代表智利陸軍戰爭學院前往厄瓜多,與位於厄瓜多首都基多厄瓜多戰爭研究院進行合作項目研究,皮諾切特因此不得不放棄在智利大學的法學學業;在與厄瓜多戰爭研究院進行合作項目研究期間,皮諾切特致力於地緣政治學、軍事地理學和情報學的研究工作,還擔任過厄瓜多埃洛伊·阿爾法羅軍事學校的教官,因工作出色,他獲得厄瓜多政府授予的榮譽少校軍銜,研究工作結束後,皮諾切特和其他年輕軍官獲得厄瓜多政府授予的亞頓·卡爾德龍榮譽勳章。
1959年末,皮諾切特返回智利,前往駐守安托法加斯塔的智利陸軍第一師總部服役,1960年他開始出任駐守安托法加斯塔的智利陸軍第七團(“埃斯梅拉達”團)團長,由於任上工作出色,1963年,皮諾切特被任命為陸軍戰爭學院副校長兼軍事地理學教授,同時教授地緣政治學,1966年,皮諾切特獲得陸軍上校軍銜,1968年他出任駐守聖地亞哥的智利陸軍第二師參謀長,當年年底他獲得陸軍準將軍銜並出任駐守伊基克的智利陸軍第六師師長,同時擔任塔拉帕卡軍區總司令,1971年1月,皮諾切特出任智利陸軍第二師師長兼首都聖地亞哥衛戍區司令,同時獲得陸軍少將軍銜,當年11月,他作為智利陸軍代表負責接待訪問智利的古巴領導人菲德爾·卡斯楚,1972年皮諾切特出任智利陸軍總參謀長,成為智利陸軍中的二把手。皮諾切特還曾先後出任智利駐厄瓜多和美國大使館的武官,並在1965年、1968年和1972年三次前往美國接受反游擊戰的訓練,得到美國軍隊方面的賞識。
皮諾切特和薩爾瓦多·阿連德總統皮諾切特和薩爾瓦多·阿連德總統
1973年6月29日,羅伯托·索帕中校率領部分下級軍官起事,試圖發動政變奪取政權,皮諾切特以陸軍總參謀長身份率領一個步兵團參與平定叛亂的軍事行動,當年8月23日,卡洛斯·普拉茨·岡薩雷斯將軍辭去國防部長和陸軍總司令職務後,皮諾切特被薩爾瓦多·阿連德·戈森斯總統任命為智利陸軍總司令,同時皮諾切特獲得陸軍上將軍銜,而此時正是智利國內政治鬥爭風起雲湧之際。

政變奪權

九一一政變

1973年9月11日,皮諾切特聯合海軍、空軍和國民警衛隊總司令發動了政變,政變當日凌晨,全國各地的軍隊開出兵營,之後軍隊占領了大部分電台,開始廣播進行曲,並不時插播新聞說軍隊正在控制國家局勢。8點30分,以皮諾切特為首的三軍司令和警察部隊總司令組成的軍政府委員會發表公告,勒令薩爾瓦多·阿連德·戈森斯立即辭去總統職務,並把政權交給軍警當局。而阿連德在總統府兩次向全國發表廣播講話,強烈譴責軍事政變,斷然拒絕辭職。11點30分,皮諾切特向阿連德發出最後通牒,如不投降就轟炸莫內達宮。阿連德拒不投降。12點,政變部隊的飛機向總統府投擲炸彈,建築物頓時濃煙滾滾,火光沖天。13點45分,政變部隊攻占總統府,阿連德總統以身殉職,人民團結政府垮台。

集權統治

1973年9月11日政變後,軍警當局成立了由陸軍、海軍、空軍和國民警衛隊各一名代表組成的軍事執政委員會(皮諾切特為陸軍代表、何塞·特雷波·梅里諾為海軍代表、古斯塔沃·雷·古斯曼為空軍代表、塞薩爾·門多薩為國民警衛隊代表),智利陸軍總司令皮諾切特擔任軍事執政委員會主席,原本計畫由這四人輪流領導執政委員會,但之後皮諾切特的地位得到了鞏固,皮諾切特1974年6月17日~12月16日擔任智利國家元首兼陸軍總司令,同年12月16日起出任智利總統兼陸軍總司令,並將自己的軍銜晉升至大元帥。1981年3月11日,皮諾切特將軍事執政委員會主席職務交給何塞·特雷波·梅里諾,同時離開軍事執政委員會,之後皮諾切特本人繼續擔任智利總統。
皮諾切特執政後,在全國範圍內實行戒嚴和宵禁,終止實施憲法,解散議會,禁止政黨活動,限制集會與新聞自由,並對持不同政見者嚴加鎮壓,消除國內毒品貿易,嚴厲打擊毒販。1974年7月,政府頒布575號法令,對行政區划進行改革,決定將智利全國劃分為12個大區和一個首都聯邦區,1978年頒布2339號法令,根據各大區的地理、文化、民族和歷史特點對大區加以正式命名。1976年頒布的《制度法》,規定在國家遭遇潛在顛覆活動的時期,總統有權控制新聞、沒收財產、審查信件以及禁止集會。憑藉此法,皮諾切特獲得獨斷專行之權。1978年3月,頒布《大赦令》:赦免從1973年到大赦令頒布之日這段時間內所犯的罪行;1980年頒布新憲法,規定皮諾切特執政到1988年,屆時舉行公民投票,如獲得多數支持,可繼續執政到1997年;如得不到多數支持,則於1989年12月舉行總統和議會選舉。
皮諾切特出席紀念智利獨立的活動皮諾切特出席紀念智利獨立的活動

鎮壓異己

皮諾切特掌權後,組建了一支特別警察部隊,專門從事被稱為“骯髒戰爭”的鎮壓行動。1974年皮諾切特組建國家情報局(DINA),對前政府的殘餘支持者進行了殘酷的鎮壓。軍政權上台後立即取締了所有左翼政黨。對被視為社會主義和馬克思主義的同情者則採用暴力鎮壓,約1.35萬名公民遭逮捕,一些公開反對政府的人士也遭到迫害。嚴刑拷打也是軍政府鎮壓異己的常用手段,一些異議人士被捕後遭嚴刑拷打致死,被用直升機運到太平洋上空拋下去,從此消失無蹤。而協助皮諾切特發動軍事政變的24名將軍,在政變成功之後的4年內,有19人突然死亡或失蹤。軍政府中的空軍代表古斯塔沃·雷·古斯曼曾多次表示反對皮諾切特擴充個人權勢,並表示出對皮諾切特政策的不滿,因此遭到了皮諾切特的報復,1978年7月24日,他被逐出軍政府
皮諾切特和海軍總司令梅里諾將軍皮諾切特和海軍總司令梅里諾將軍
1976年9月,智利形勢引起了國際關注。前智利駐美國大使,阿連德政府內閣成員馬科斯·奧蘭多·勒特里爾在美國首都華盛頓遭汽車炸彈襲擊身亡。而在此之前2年,前任陸軍總司令卡洛斯·普拉茨也在阿根廷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遇刺身亡。前總統愛德華多·弗雷·蒙塔爾瓦在1976年宣布反對軍政府侵犯人權的行為,但六年後弗雷在一次常規手術後神秘死亡,有人推測他死於軍政府之手。
軍政府會議上的皮諾切特軍政府會議上的皮諾切特
皮諾切特當政17年間遇難人士的具體數目至今不詳。智利“真相與和解”國家委員會1991年發布的報告認為,有2095人遇害,1102人失蹤。還有統計數據顯示有13萬人遭到逮捕,6.5萬名政治犯失蹤,上萬人流亡國外。
2004年,”政治犯與酷刑”國家委員會發布報告稱,大約有35000人聲稱遭到了軍政權的酷刑折磨。其中有28000份證詞被認為是合法的。該報告同時認為,超過半數的逮捕行動發生於軍人執政後數月內(大約有18000人稱他們是在1973年9月~12月間遭到拘禁的)。

為政舉措

制定新憲法

皮諾切特執政期間領導軍政府主持制定了新的憲法——《智利1980年憲法》。1973年9月11日皮諾切特奪取政權後,便廢除了1925年智利憲法,之後他任命了一個“新憲法研究委員會”,負責新憲法的制定工作,1976年1月9日成立軍政府國務委員會,這是專屬總統的高級顧問機構,同時也參與新憲法的制定,1978年1月4日智利舉行全民投票,確任了軍政府的合法性,新憲法的制定進程加快,1978年~1980年,國務委員會對新憲法研究委員會制定的憲法草案作出了一些修改,軍方人士也提出了修改意見;1980年8月12日,《智利共和國官方日報》公布了憲法草案,當年9月11日憲法經由全民投票得以通過,1981年2月設立憲法法院,3月11日憲法正式生效。該憲法共有14章120條,另有29條臨時條款。憲法繼承了1925年憲法的基本原則和內容,同時也反映了軍政府領導集團的某些意志。憲法規定,智利是一個民主共和國,主權為全民族所有;其權力由人民通過定期公民投票和選舉以及本憲法確定的當局來行使。人民中的任何一個階層或個人都不能獨攬行政權;在憲法面前人人平等,憲法保障公民的基本自由,每個人都享有同樣的尊嚴和權利,任何個人或集團都不得享有憲法或法律規定以外的權力或權利;公民享有人身自由和個人安全的權利,有居住、遷徙、出入國境、受教育、獲得醫療保健和社會保險、勞動及生活在沒有污染環境下的權利,有不攜帶武器舉行和平集會、結社、請願的權利,有思想、言論、出版和表達各種信仰及依法建立和參加工會的自由,有在不影響社會公德、公共秩序或國家安全,遵守法律有關的情況下,開展任何經濟活動的權利,但個人或集團宣揚破壞家庭、鼓動暴力,或鼓吹專制主義和階級鬥爭的行為都是非法的,都是違背共和國的體制原則的;反對任何形式的恐怖主義,這類罪行一律被視為普通刑事犯罪而非政治犯罪,對恐怖分子不大赦,不免罪,不減刑,將制定特別法來對他們嚴加制裁;禁止國家和市政機關官員以及國營企業工作人員罷工,公民應尊重國家及國家象徵物,要為保衛國家主權,維護國家安全及智利傳統價值做貢獻;每個人必須按照法律確定的條件和方式服兵役及承擔法律規定的其他個人義務,憲法載入軍隊有保護國家的神聖職責,成立國家安全委員會協助軍隊確認國家是否存在威脅,規定國家如果面臨威脅,軍隊有權為了國家利益對國家事務進行干預。憲法規定,年滿18歲的公民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年滿21歲的公民有資格當選為議員;總統由直接選舉產生,任期8年,不得連任。憲法還規定皮諾切特執政到1988年,屆時舉行公民投票,如獲得多數支持,可繼續執政到1997年;如得不到多數支持,則於1989年12月舉行總統和議會選舉。
皮諾切特總統的親筆簽名皮諾切特總統的親筆簽名
智利總統——皮諾切特將軍智利總統——皮諾切特將軍

發展軍事

皮諾切特軍政府上台後,大力加強智利軍隊建設,不斷擴充兵源,更新武器裝備,提高部隊的機動作戰能力。1978年頒布兵役法規定,年滿18~45歲的男性公民必須服兵役;女性公民平時自願服兵役,戰時必須服兵役。軍政府時期非常重視軍火工業,在向國外購買先進裝備的同時,積極發展智利本國的國防工業。80年代後,陸軍軍工軍械總廠與外國軍工企業進行合作,生產水平有了較大提高。除製造輕武器和彈藥外,還生產坦克、火炮、機槍、地雷、深水水雷、航空炸彈、迫擊炮炮彈、多管火箭炮、集束炸彈、防爆器材、催淚彈等。1984年政府在聖地亞哥組建國家航空公司,負責對飛機系統進行現代化改裝,還生產干擾雷達系統、電子情報系統、警報系統、航空通信器材、電子戰設備和飛機零件等。三軍總兵力由1973年的6萬人增加到1989年的10.1萬人,其中陸軍增加2.5萬人,海軍1.1萬人,空軍增加0.5萬人。在武器裝備方面,據不完全統計,1973年~1989年陸軍購買了約100輛坦克,150餘輛裝甲車和裝甲運輸車;海軍購買了4艘潛艇、4艘驅逐艦、4艘飛彈巡洋艦、4艘飛彈護衛艦,以及幾十艘小型艦艇;空軍購買了約70餘架作戰飛機、90架直升機和運輸機。

發展教育

1973年軍人執政後,把大批教授、教師投入監獄或流放。軍政府派軍隊代表進駐學校和教育機構,嚴格限制教師和學生的活動,監視學校各方面工作,更換了各級學校的所有校長等。同時,學校的教材、教學大綱和教授內容都受軍代表監督,教師的任期也由軍代表掌握,一時智利教育出現大倒退。隨後,軍政府在對經濟進行深刻改革的同時,也在教育方面開始了相應的改革,旨在使教育面向實際,面向自由市場經濟。1974年,軍政府成立了“教育工作者商議會”,以此作為完善教育的基本機構。1979年,軍政府提出要在智利實行勞工、福利、教育、衛生、司法、農業和行政管理等7個部門的現代化,並把教育現代化列為國家的首要任務。同時允許部分流亡的學者和教授回國。為了實現上述目標,1980年,軍政府頒布了“補貼法”,規定給私立學校提供資助;決定教育行政管理權和財政權下放,發揮地方辦教育的積極性;加強對教師的培訓,提高教師的地位和增加教育經費等。同時,政府特別提出鼓勵私人辦學,減少國家負擔。隨著時間的推移,大量私立中等學校應運而生,隨之而來的是大量私立高等院校紛紛開辦。10餘年內便新成立了35所私立大學、57所私立專業學院,一些新的科學研究機構紛紛成立;1981年頒布《新大學法》,推動科學研究,為貧困學生設立獎學金等。
奧古斯托·皮諾切特奧古斯托·皮諾切特
為了進一步提高智利全體居民的文化水平,1980年政府成立了掃盲專門機構——全國協調委員會,負責領導和實施教育部制定的掃盲計畫。1980年~1984年,智利又開展了一個為期五年的全國掃盲運動,在全國範圍內掃除文盲40萬人。在全國13個大區中,有6個大區的文盲率已降至5%,提前達到掃盲計畫的目標。1984年,智利還實施了成人基礎教育計畫,目的是幫助那些處於社會、經濟底層的人們,獲得道德、文化、職業方面的基礎教育。

經濟政策

皮諾切特上台執政後,為了克服國內面臨的嚴重經濟危機,他邀請了一百多名經濟學家組成顧問班子,這些經濟學家深受“芝加哥學派”影響。他們對智利經濟進行了精心研究。認為20世紀60年代中期以後,由於“進口替代”發展模式失去活力和阿連德政府經濟政策的失誤,使智利經濟滑到崩潰的邊緣,建議採用“芝加哥學派”的理論,實行出口導向的發展模式和對外開放的自由市場經濟政策。同時他們提議邀請他們的導師米爾頓·弗里德曼到智利為決策者和工商企業巨頭舉辦講座。1975年3月,弗里德曼抵達智利,受到了皮諾切特總統的接見和熱烈歡迎。弗里德曼在三天的講座中,扼要講述了發展市場經濟的方法,即使大多數政府下屬機構私有化,大幅度削減政府開支,鼓勵對外貿易和外國資本的投入。要實施如此重大的變革,弗里德曼建議不要拖泥帶水延緩時間,要大刀闊斧立即行動,他稱之為“休克療法”。弗里德曼承認這一做法短期內要付出高昂的社會代價,銀根緊縮將使需求下降、使失業率上升、使貧困加劇。然而弗德里曼預告,經濟將徹底好轉,惠及每個人。根據這一觀點,智利長期的發展問題就能最終獲得解決了,皮諾切特認為弗里德曼的方法可行,據此在智利實行了一系列新自由主義改革措施。
皮諾切特和米爾頓·弗里德曼皮諾切特和米爾頓·弗里德曼

私有化政策

第一,實行私有化政策。把阿連德政府徵收的私人企業和銀行全部交還原主,將絕大部分國營企業拍賣給私人;將前兩屆政府在土改中徵收的土地歸還原主,或加以拍賣。智利政府於1974年開始大力推行國有企業私有化。1973年智利有596家國有企業,到1989年對其中的551家實現了私有化,只剩下銅、石油、自來水、核基礎設施等具有戰略意義的45家企業留在國家手中。
奧古斯托·皮諾切特奧古斯托·皮諾切特
為了減少國家對經濟的直接干預,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軍政府採取了以下措施:第一,減少國家定價範圍,取消價格控制。為了通過市場價格對資源進行重新配置,提高生產效率,以使價格能夠正確反映市場的動態,智利取消了長期以來國家對物價的補貼和對國內市場大部分物價的控制。軍人執政後的一個月內,就開放了3000多種商品的價格。到1978年,國家由原來控制兩萬多種商品的價格變為只控制8種商品的價格。第二,放寬對金融部門的管制。針對阿連德執政時期國內大部分商業銀行和金融市場由國家控制的狀況,軍政府對金融體制進行了深刻的改革,以建立一個不受國家直接干預的、自由化的資本市場,使之與現行的經濟體制相適應。智利金融體制改革分三步進行。第一步是實行私人金融機構利率自由化。1974年政府頒布法令,允許成立私人金融公司,經營存款和貸款業務,利率自由。而對國有銀行和金融公司的營業活動,包括利率和儲備金比例加以控制,只能實行法令的最高利率。在這種情況下,大量資本紛紛流入利率高的私人金融機構。第二步是實行銀行私有化。1975年,國家開始把大部分由國營生產開發公司掌管的銀行,以優惠價格拍賣給私人財團。同時,政府取消了對銀行利率的管制,並實行統一的儲備金比例。到1978年底,智利只剩下一家國有銀行。此外,原來的“人民儲蓄”體系和信用合作社的業務受到了嚴格控制。第三步是放寬國內金融機構獲得外國貸款的條件。智利金融體制的改革壯大了本國私人金融財團的力量。他們利用當時智利銀行的高利率,在金融貿易中獲得了極為豐厚的利潤。此外,智利政府還健全服務市場的法律體系,為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調節作用創造條件。

稅制改革

第二,降低關稅。長期以來,智利是個高關稅保護國家,1973年智利平均關稅率為94%,最高關稅率為500%。1974年,智利放棄了長達40年的高關稅保護政策,用5年半的時間大幅度地下調了關稅,完成了稅制改革的計畫。1979年6月,智利採用10%的統一關稅(汽車除外)。同時,取消優惠兌換率、進口限制、進口預付款等措施。至此,智利成了拉美關稅最低的國家。
奧古斯托·皮諾切特奧古斯托·皮諾切特
軍政府實行稅制改革時,設立了增值稅,增加了直接稅收,加強了反偷、漏稅的措施,使國家收入得到改善。與此同時,採取了一系列壓縮財政開支的措施,使有的年份出現了財政盈餘。80年代末期,由於政府及時採取針對性的措施,經濟得到較快的恢復和發展,國家財政也隨之扭虧為盈。

吸引外資

第三,吸引外資。1973年軍人執政後,推行以貿易自由化和開放國內市場為基礎的新的發展模式,積極鼓勵私人企業的發展。在此種情況下,智利率先在拉美地區對外資政策進行大幅度調整,把引進和利用外資提到了發展經濟的戰略高度,大大放寬了原來從民族主義角度對外資的種種限制。1974年,軍政府頒布了以對外資開放和非歧視政策為特點的《外國投資法》,即“600號法令”。對外資實行一系列優惠政策,給外資更多的優惠、投資領域與機會,積極主動的吸引外資。以後又不斷修改外資法,規定對外國資本與本國資本一視同仁。同時成立了“外國投資委員會”。1976年10月,智利退出了安第斯集團,從而可以不執行該集團關於限制外資的“第24號決議”。1977年10月,智利政府修改《國際兌換法》,允許商業銀行對外負債額可相當於自身資產和儲備的50%,並由國家擔保用於還本付息的外匯自由匯出。
奧古斯托·皮諾切特奧古斯托·皮諾切特
20世紀80年代初,智利面對債務危機和經濟困境,軍政府及時對外資政策進行了調整和補充。1982年,把外資徵收的附加稅從40%減至33%;為了減少債務負擔,1985年5月智利政府頒布了關於外債資本化的“第19號條款”,鼓勵通過外債資本化途徑吸引外國投資和減少債務。同時修訂了公司稅法,做出了一系列旨在減稅、方便資本抽回和利潤匯出的規定。通過債務資本化把債權人的債劵轉化為直接投資,並對他們匯出利潤和抽回資本給予優惠。結果既減少了債務額,又吸收了外國投資。80年代末期以來,智利由於巨觀經濟形勢日益穩定,經濟成長速度加快,成為拉美國家中最受外國者青睞的國家之一,被標準普爾公司評為投資風險A級。

發展外貿

第四,實行對外開放的“貿易自由化政策”。軍政府賦予對外貿易以戰略性地位,大力鼓勵出口特別是非傳統產品的出口,並對關稅制度、外貿體制等進行了一系列重大改革。對關稅、稅收、金融政策等方面提供各種優惠。1975年成立智利促進出口局,這是智利專門支持中小企業出口的國家機構,負責幫助出口企業制定生產計畫,進行人員培訓,提供技術援助和財政資助,開拓市場,擴大出口。同年設立伊基克自由貿易區,通過進出口免稅,使對外貿易更為靈活,降低商品價格,增加工業和商業部門的就業,吸收外國的先進技術,鼓勵私人投資,以推動伊基克所在的塔拉帕卡大區經濟的發展。在出口商品多樣化和貿易方向多邊化的方針指導下,智利的出口大幅度增長。
奧古斯托·皮諾切特奧古斯托·皮諾切特

社會改革

第五,進行社會改革。頒布勞工政策,軍政府要求工會完全脫離黨和政治,解散了一批具有馬克思主義傾向的工會組織。1979年1月頒布新的勞工政策,規定只允許以企業為單位組織工會,勞工契約談判只能在本企業內進行,政府有權用強制仲裁解決勞資糾紛;企業主在工人罷工超過60天的情況下有權僱人頂替罷工工人,還撤銷了勞工法院,允許僱主隨意解僱工人,只給那些連續勞動12小時或超過12小時的工人支付加班費,這些措施削弱了工人的合法權利。為了緩解“休克療法”時期的就業困難,政府實施“最低報酬就業計畫”,提供大量的公共服務就業崗位。
皮諾切特與民眾熱情握手皮諾切特與民眾熱情握手
軍政府上台後,對養老金制度進行了重大改革,1980年11月軍政府頒布了第3500號法令,正式設計出一種新的養老金制度,該制度將養老金私營化管理,個人養老金資本化,設立個人賬戶,強調勞動者自我積累、自我保障原則。同時對醫療保障制度進行改革,增加一種由私人機構管理的醫療保障制度,1979年確立了全國公共醫療體制和1981年成立了私人管理的醫療保障機構。該保障制度向許多人提供了較為完善的醫療保障,使婦女產前保健、產後保健和嬰兒保健得到了改善,使嬰兒死亡率從1970年的8.2%下降到1990年的1.5%,亦即下降了5倍,成人預期壽命從最初的65歲延長到71歲,城市飲用水覆蓋率從67%提高到98%。

應對困難

20世紀70年代初期,智利發生惡性通貨膨脹,軍人執政後把反通貨膨脹作為政府的首要任務,開始減少貨幣供應量,採取嚴厲的緊縮措施和貿易自由化,通過外部商品進入來抑制國內市場的商品價格,1979年6月放棄了浮動匯率政策,實行智利比索對美元的固定匯率制,企圖抑制住不斷加劇的通貨膨脹,當時的比價為39:1;但收效甚微,對智利出口極為不利,1982年6月取消固定匯率,重新實行浮動匯率政策,通貨膨脹率從600%下降到6%。總的來說,智利控制通貨膨脹的效果較好,通貨膨脹率始終處於較低水平。
皮諾切特將軍和智利兒童皮諾切特將軍和智利兒童

農業發展

皮諾切特執政期間,農業有了顯著發展,其中漁業和林業的增長尤為顯著。政府為資助植樹造林提供200萬英畝土地,1974年軍政府頒布了第一部林業法,規定自然人或法人在荒山野地植樹造林,由國家統一驗收,如符合標準,國家支付75%的植樹費用並一次償清;國家負責提供優良樹種,主要提供蒙特雷松和北美黃杉,前者適合造紙漿和紙,後者適合製作優質木材木料,國家為造林者發放為期15~20年的低息貸款;在人造林成材收益前25年中免徵土地稅,對已進入成材期的林區,國家仍減免50%的土地稅;鼓勵外國企業在林業部門投資;為保護現有林地,砍伐樹木必須及時補種;大力促進出口,引進外來品種。1980年,政府又頒布了關於合理開發和保護天然森林的規定,禁止在保護區內砍伐樹木,凡採伐天然林者在當年複種同等面積的人工林,同時推行家庭植樹計畫。上述措施使智利林業特別是個人和私人企業造林有了顯著發展,1989年林業出口達到7.84億美元,同時對恢復和保護林業資源,保護生態環境也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奧古斯托·皮諾切特奧古斯托·皮諾切特
軍政府執政期間,漁業得到較快發展,智利在1980年成為南美第一、世界第五位漁業大國,全世界捕撈量居第四位,1987年智利漁業出口總值近10億美元。1979年從國外引入了新的機器設備、先進的釀造技術和不鏽鋼桶,提高了產量,成為國際上公認的生產葡萄酒的領先國家。在增加非傳統產品出口的方針指導下,果園和葡萄園大量出現,1979年頒布法令允許出售土地,農產品加工業得以快速發展,到了80年代,出口農業已成為智利經濟最為活躍、發展最為強勁的部門。

工業發展

軍政府執政期間,積極發展民族工業,1976年4月成立智利國家銅礦公司,在實行國企私有化時把持了國家對銅礦生產的控制,1977年,銅產量相比1973年增長21%,達99萬噸,1982年智利成為世界第一大產銅國,在世界銅礦市場所占份額高達40%以上,在國際銅礦業中占有重要地位,1987年銅產量超過140萬噸,1990年達158.8萬噸。
軍政府積極發展石油工業,制定了多項計畫加強對本國石油資源的勘探和開採。1976年開始實施一項在麥哲倫海峽勘探和開採石油計畫;1979年制定了近海石油資源開採計畫;1981年智利國家石油公司開始實施一項十年計畫,爭取通過利用外資加速石油工業的發展。為此,智利國家石油公司於1982年與美國鑽石探測公司簽訂契約,共同完成在瓦爾帕萊索康塞普西翁沿海大陸架尋找石油的“太平洋計畫”。又與美國的大西洋富田石油公司和阿美拉達石油公司簽訂契約,共同勘探從查考海峽到佩拉斯的石油資源,由於外資的參與,智利石油工業有了一定的發展。
奧古斯托·皮諾切特奧古斯托·皮諾切特

交通發展

軍政府掌權期間,積極發展交通運輸。為了發展公路運輸,軍政府採取了交通自由化政策,鼓勵私人經營公路交通運輸業和購買私人汽車。從此,智利的私營汽車運輸業有了較大的發展,私人小汽車大量增加。智利的鐵路曾因長期經營不善,虧損嚴重。20世紀70年代末期起,政府逐漸將部分線路交給私人經營,鐵路運輸和經營狀況有所好轉。20世紀70年代末期,智利政府實行以自由競爭為基礎的“天空開放”政策,其內容包括自由定價、自由選擇飛行距離、飛行次數和飛行路線等,國家的任務就是對航空運輸中的安全條例和對等條件等做出規定。同時政府還開展一系列的促銷活動。大大推動了智利航空運輸業的發展。同時,智利的電話和無線電通訊設施正在迅速發展和現代化,旅遊業也因政府的重視而快速發展。
奧古斯托·皮諾切特奧古斯托·皮諾切特

評價和成果

軍政府的經濟改革力度大、涉及面廣,在執行中往往顧此失彼,經濟運行幾度大起大落,加上20世紀80年代初期,智利又陷入債務危機之中,廣大中下層人民付出了很大的代價。儘管如此,這次改革為以後智利經濟的穩定增長和更有效地參與國際競爭奠定了基礎。
時代周刊上的皮諾切特時代周刊上的皮諾切特
從1977年起,智利開始了經濟起飛,失業率下降,進口、信貸增多。建築業大有發展,首都聖地亞哥面貌大有改觀,居住區高層公寓樓林立。首都郊區向安第斯山擴展,中產階級上層居住的富人區空地上都建滿了房。人們貸款到郊區買房,貸款購車上下班來往於郊區和市區。到1984年有40%以上的聖地亞哥居民利用了消費貸款。1975年至1981年,全國汽車擁有量增加了一倍。軍政府為中產階級帶來了一場消費革命,軍政府深得人心。1989年出口總值達81億美元,比1974年增加了近60億美元。智利軍政府也因為堅持新自由主義改革方向,使智利成為拉美債務危機中最先擺脫危機、恢復經濟穩定增長的國家,智利在1978~1981年經濟成長20%,1984~1989年經濟高速增長,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5%以上,1989年高達10%。在20世紀80年代中期人均GDP超過7000美元,成為拉美經濟發展最為穩定、最富裕的國家,同時智利出口也變得多樣化,被譽為“智利經濟奇蹟”。
皮諾切特執政期間的聖地亞哥皮諾切特執政期間的聖地亞哥

外交政策

軍政府上台後,宣布恢復同西方的“傳統聯繫”和“拉美民族主義”,公開宣稱智利屬於第三世界,系不結盟國家。軍政權在建立之初便立即與古巴斷絕了自阿連德時期建立起的外交關係,蘇聯朝鮮越南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波蘭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保加利亞南斯拉夫等大多數社會主義國家和墨西哥等一些拉美國家在智利發生政變後同智利中止外交關係(社會主義國家中,只有中華人民共和國羅馬尼亞沒有中斷同智利的外交關係),其他也大多停止了同智利的高級官方往來。當時拉丁美洲的玻利維亞巴西巴拉圭烏拉圭阿根廷、智利均先後進入軍事獨裁統治,六國共同制定了“禿鷹計畫”,旨在打擊同盟國中的馬克思主義“顛覆分子”,游擊隊和他們的同情者。1975年11月20日,西班牙獨裁者弗朗西斯科·佛朗哥逝世,隨後西班牙為佛朗哥舉行葬禮,皮諾切特是唯一出席佛朗哥葬禮的外國元首。
皮諾切特發動軍事政變後,美國立即向智利提供2400萬美元信貸,以購買小麥、同時支付2800萬美元用於購買玉米。理察·米爾豪斯·尼克森傑拉爾德·魯道夫·福特擔任美國總統期間,智利軍政府與美國政府保持著良好的關係,1974年,美國向智利提供了2500萬美元的援助;美國根據“糧食用於和平計畫”撥給拉美的糧食,有一半給了智利軍政府。1977年9月,皮諾切特訪問美國首都華盛頓,會見了美國總統詹姆斯·厄爾·卡特詹姆斯·厄爾·卡特出任美國總統後,美國在外交上轉向強調維護西方民主價值觀和捍衛人權,並公開支持拉美國家軍人還政於民的政治民主化浪潮,智美關係逐漸出現衝突與裂痕,美國在人權問題上施加壓力,停止對智利的軍事援助,實行武器禁運並撤回三軍使團,智美關係處於低谷,1981年2月,羅納德·威爾遜·里根出任美國總統後,美國政府改變立場,不再以侵犯人權為由反對國際金融機構向智利等國家提供援助,同時重新提供軍火物資援助,但到了1985年,里根開始第二屆總統任期時,美國開始不斷向智利施加壓力,逐步停止軍援,減少財政支持,並在聯合國大會上指名批評軍政府,軍政府後期,智美兩國關係實際上已處於一種不正常狀態。
20世紀70年代,玻利維亞總統烏戈·班塞爾·蘇亞雷斯向皮諾切特提出歸還原屬玻利維亞出海口的要求(位於智利阿塔卡馬省,南美太平洋戰爭後,玻利維亞被迫將其割讓給智利),皮諾切特對於玻利維亞的要求表示理解,表示願意解決。1975年2月8日,皮諾切特與班塞爾在玻利維亞的查拉尼亞進行了會晤,同意就解決玻利維亞出海口問題舉行談判,並恢復了中斷多年的兩國外交關係,8月,玻利維亞政府正式提出解決出海口問題的方案,該方案建議智利沿智利、秘魯邊界出讓一條“主權走廊”到阿里卡港,並在智利的皮薩瓜、伊基克安托法加斯塔之間的沿海地區讓出一個35千米、50千米長的地帶。對此,智利政府並未斷然拒絕,而是於同年12月提出了一個新方案,同意在阿里卡以北海域給玻利維亞一個出海口,並給予一條在沿海一端寬5000米、到玻邊界一端寬15千米、總面積為3000平方千米的“走廊”,作為交換條件、玻利維亞必須在與智利交界、礦產豐富的邊境地區割讓一塊或數塊面積相等的領土給智利。由於智利建議的“走廊”原屬秘魯領土,秘魯不願接受,秘魯總統弗朗西斯科·莫拉萊斯·貝穆德斯在1976年11月提出了一個不同的方案,建議在“走廊”的沿海一端劃出一塊面積66平方千米的梯形地區,作為秘魯、玻利維亞和智利三國共享主權的共管區,允許玻利維亞在共管區內建設一個擁有專屬權的港口,同時在智利阿里卡成立一個三國港務管理局,秘魯的方案智利不願接受,智利的方案遭到玻利維亞民眾反對,出海口問題陷入了僵局,1977年,智利軍政府得到國際社會普遍承認後,皮諾切特拋棄了解決出海口問題的方案,並不再與玻利維亞就出海口問題進行談判,1978年,玻智兩國斷交,之後玻利維亞的歷屆政府都向皮諾切特軍政府提出了解決出海口問題的方案,要求智利歸還原屬玻利維亞的出海口,但皮諾切特始終不接受玻利維亞政府提出的任何方案,並表示會堅決維護智利領土主權完整。
奧古斯托·皮諾切特奧古斯托·皮諾切特
1977年至1978年間,智利與同處於軍事獨裁下的阿根廷瀕臨戰爭邊緣,起因是對於美洲大陸南端的三個小島的歸屬。天主教羅馬教皇約翰·保羅二世派出特使,成功避免了兩國間的全面戰爭。這一爭議最終於1984年以和平友好條約的形式獲得解決。智利獲得了對系爭島嶼的主權。1982年英阿馬島戰爭爆發,智利是拉丁美洲唯一不支持阿根廷的國家,1987年4月,羅馬教皇約翰·保羅二世訪問智利,與皮諾切特總統舉行會晤。
奧古斯托·皮諾切特奧古斯托·皮諾切特
在20世紀70年代中期,軍政府開始關注亞洲市場,提出“立足拉美,面向亞太”的方針。1980年智利提出“向太平洋開放”的新方針,智利在注意繼續改善同美國、西歐關係的同時,重視發展同亞洲太平洋地區國家的關係。1973年10月,智利同恢復了同韓國朴正熙政府的外交關係,1979年5月22日,智利同馬來西亞建立了外交關係。軍政府時期,智利與中國的關係有了長足的發展,在各個領域的互利合作不斷深化。1979年智中兩國互設武官處,1980年中智簽署政府間科技合作協定,建立雙邊科技混委會機制,1981年兩國簽署了文化交流與合作換文,1982年簽署1983年~1984年度文化交流執行計畫,此後每兩年續簽一次。兩國外交部於1988年建立政治磋商制度,1989年智中兩國開始進行經濟合作。在軍政府時期,赫爾曼·庫維略斯、海梅·德爾·巴列兩任智利外交部長先後來華訪問,智利空軍司令費爾南多·馬泰也訪問過中國。
在皮諾切特軍政府時期,智利和中國簽署的重要雙邊協定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智利共和國政府科學技術合作協定》(1980年10月14日)、《互設總領館協定》(1985年4月29日)、《互免外交公務簽證協定》(1986年4月8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智利共和國政府文化協定》(1987年6月17日)、《外交部間建立政治磋商制度協定》(1988年8月19日)。
1980年皮諾切特擬應邀對菲律賓進行國事訪問,但當其專機飛至中途,菲律賓在內外壓力下,突然以費迪南德·馬科斯總統因事不在首都為託詞,把皮諾切特拒之門外。皮諾切特只得半途返航,返航途中在斐濟停靠加油,成為國際關係史上一大笑話。他一怒之下,回國後撤了外交部長和智利駐菲律賓大使的職務,並將菲律賓駐智利大使驅逐出境,直到1986年2月科拉松·阿基諾出任菲律賓總統後,兩國才恢復了外交關係。

還政於民

20世紀80年代,美國和西方主要資本主義國家轉而強調資產階級多元民主的價值觀,拉美地區出現了一股民主化的潮流。許多國家當政的軍人“還政於民”,維持軍人統治的只剩智利巴拉圭等國家。在這種形勢下,智利人民民眾要求民主的呼聲日益高漲,反政府的鬥爭不斷深入,軍政府在國內外的處境日益孤立。進入80年代後,智利各黨派積極消除積怨和分歧,在反對軍政府的旗幟下團結起來。1983年8月,基督教民主黨、社會民主黨、激進黨和社會黨等黨派成立了民主聯盟,發表《民主宣言》,動員智利各階層人民為爭取恢復民主制度而鬥爭。1985年,包括全國絕大多數反對黨在內的11個政黨第一次採取聯合行動,簽署了“全國協定”,要求軍政府取消非常狀態,恢復政黨活動和制定選舉法。
奧古斯托·皮諾切特奧古斯托·皮諾切特
從70年代後期開始,美國轉而採取支持智利民主化進程的策略,不斷向皮諾切特施加壓力,停止軍援,減少財政支持,甚至指名批評軍政府,督促皮諾切特建立代議制民主政體。1985年12月,美國負責美洲事務的助理國務卿埃利奧特·艾拉姆斯表示,美國政府希望皮諾切特下台,由一個民主政府取而代之。他還支持11個反對黨簽署的全國協定。美國駐智利大使哈里·巴恩斯加強同政府反對派的接觸和聯繫,公開放棄對智利軍政府的支持。1986年3月在瑞士日內瓦召開的聯合國人權會議上,美國一改常態,反對智利軍人破壞人權的做法,提出一項呼籲智利軍政府結束“一切形式的肉體和精神折磨”的決議草案。
皮諾切特與智利參議員(1990年)皮諾切特與智利參議員(1990年)
在智利民主化運動高漲的形勢下,西歐國家也逐漸轉變對智利軍政府的態度。1983年9月,智利軍政府舉行紀念政變10周年大會時,法國、聯邦德國、英國等10個歐洲國家的使節拒絕出席。
在智利人民爭取民主鬥爭和國際輿論的壓力下,皮諾切特不得不做出加速國內“民主化進程”的姿態。他在1986年底發表的除夕文告中,宣布允許大部分政治流亡者回國,取消國內戒嚴狀態;1987年1月,下令釋放大批政治犯,三月又宣布開放黨禁,恢復中斷了13年的政黨活動,但仍禁止馬克思主義政黨的活動。
1988年10月舉行全國公民投票前,軍政府宣布皮諾切特是唯一的總統候選人。智利反對派原想抵制公民投票,但在權衡利弊後,決定採取動員民眾投反對票的策略。包括基民黨和共產黨在內的共17個政黨組成了“爭取投反對票全國指揮部”,提出21點綱領,為協調各反對黨的行動提供了組織上和思想上的保證。在投票前夕,反對黨組織了全國“希望大進軍”,在首都舉行了百萬人參加的集會,顯示了反對派的強大力量。在反對派和軍政府的緊張角逐中,迎來了10月5日的公民投票。智利約750萬選民在全國2萬多個投票站參加投票。世界各國約200多名議員實地觀察了解投票情況。10月6日投票結果揭曉,在7086679張有效選票中,有55.99%的人(3967569人)反對皮諾切特繼續執政,而贊成票為44.01%(3119110人)。皮諾切特接受了表決結果,他知道,憲法將保證他繼續擔任陸軍總司令直到1998年。1989年12月,政府依照憲法規定組織新的總統選舉,智利基督教民主黨領導人帕特里西奧·艾爾文·阿索卡爾在選舉中獲勝,次年三月正式就職。
1990年3月11日,皮諾切特與新總統艾爾文1990年3月11日,皮諾切特與新總統艾爾文

退位之後

1990年3月11日,皮諾切特卸任總統職務,將總統職務交給在去年總統大選中當選的帕特里西奧·艾爾文,卸任總統職務後的皮諾切特繼續擔任智利陸軍總司令一職。1992年和1997年,皮諾切特兩度訪問厄瓜多,1993年4月21日至27日,皮諾切特應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部的邀請,以智利陸軍總司令身份對中華人民共和國進行了友好訪問。訪華期間他參觀了中國的一些軍工企業,探討了兩國軍工合作的可能性,遊覽了名勝古蹟,瞻仰了毛澤東主席遺容。1994年3月,皮諾切特會見了在智利首都聖地亞哥的英國大使館發表演講的英國前首相瑪格麗特·柴契爾,1997年10月皮諾切特以智利陸軍總司令身份再度訪華,皮諾切特對中國的訪問促進和加強了中智兩國軍隊之間的友誼和合作。1998年3月11日,皮諾切特卸任智利陸軍總司令職務,他在含淚做完告別演講後把象徵陸軍最高指揮權的權杖和佩劍交給了里卡多·伊蘇列塔將軍,宣布退役,從而結束了他的65年軍旅生涯。皮諾切特退役後根據《智利1980年憲法》的規定,獲得終身參議員身份,擁有司法豁免權
皮諾切特將軍和民選總統艾爾文皮諾切特將軍和民選總統艾爾文
1998年9月,皮諾切特以私人身份訪問英國,期間他在倫敦與柴契爾夫人再次會晤,在英期間皮諾切特椎間盤突然不適,前往倫敦一家私人診所治療,10月16日夜間,手術後正在休養的皮諾切特突然被英國警方拘禁。起因是西班牙法官巴爾塔薩·加爾松指控他在執政期間涉嫌殺害西班牙人和西班牙人後裔。西班牙法庭發出傳票,擬將皮諾切特引渡至西班牙受審,皮諾切特被軟禁在倫敦附近的一個寓所里。智利政府以皮諾切特手持外交護照應享有外交豁免權為由,要求英方立即放皮諾切特。而反對皮諾切特的一些英國和其他歐洲國家人士,堅持認為皮諾切特不享有豁免權,智利國內對此也有不同看法。智利堅持維護國家司法主權、反對外來干涉的立場,要求英國釋放皮諾切特回國,後經有關方面激烈、反覆的爭論,英國政府權衡利弊,終於在2000年1月宣布“皮諾切特因健康原因不宜被引渡受審”,3月2日將皮諾切特釋放回國。
奧古斯托·皮諾切特(1995年)奧古斯托·皮諾切特(1995年)
皮諾切特返回智利後,先後受到300多次起訴,一再被剝奪作為智利前總統和終身參議員的豁免權,並一度被軟禁。2002年7月1日,智利最高法院裁定皮諾切特的老年痴呆症已經無法醫治,不適宜出庭接受侵犯人權的指控,因此終止了對皮諾切特的審判。皮諾切特隨即於7月4日辭去終身參議員職務,退出了智利的政治舞台。2004年5月,智利最高法院又裁定他具有接受審判的能力,當年12月他遭到多項罪名的起訴。2005年12月,智利最高法院裁定皮諾切特的健康適合接受1975年哥倫布行動中六名政治反對者失蹤案件的審訊。由於皮諾切特患有多種疾病,對他的審判一再拖延,實際審判並沒有真正進行。
2006年11月25日,皮諾切特度過自己91歲生日時,他才通過妻子宣讀一份聲明,表示願意承擔在執政17年中所發生事件的政治責任。不過,他還為自己辯護,聲稱1973年的軍事政變的惟一目的是“使智利變得強大起來,避免走向分裂”。
奧古斯托·皮諾切特奧古斯托·皮諾切特

梟雄逝世

2006年12月3日,皮諾切特因突發嚴重心肌梗塞和肺氣腫,被送入聖地亞哥軍事醫院接受緊急治療。此後,皮諾切特的身體情況一度出現好轉,12月10日,皮諾切特的病情突然惡化,當天14點15分,皮諾切特因病在聖地亞哥軍醫院逝世,終年91歲。
12月12日,智利政府按照前陸軍總司令的待遇在聖地亞哥的貝爾納多·奧希金斯陸軍學校為皮諾切特舉行了葬禮,軍事區域降半旗以示對皮諾切特的哀悼,數萬人參加了葬禮。國防部長維維安·布蘭洛特代表政府出席了皮諾切特的葬禮,智利陸軍總司令奧斯卡·伊蘇列塔也在葬禮上發表講話,皮諾切特的家人為他沒能享受國葬待遇表示不滿,但是智利總統米歇爾·巴切萊特表示,這是出於國家利益的決定。

軼事典故

爭取支持

皮諾切特掌權後,為換取民眾對他的支持,皮諾切特聲稱武裝部隊的行動完全是出於愛國情懷,強調了武裝部隊的團結一致,他將1972年~1973年的政治經濟危機歸咎於政治家,說政治家們將自己的利益凌駕於國家之上,是政治家們害了智利,皮諾切特將政治家同軍人作了對比,說前者“謀取私利”、後者富有愛國心。皮諾切特根據這一邏輯中止一起政治活動,他說這一措施是國家重建的先決條件。
奧古斯托·皮諾切特奧古斯托·皮諾切特

死裡逃生

1986年9月7日,皮諾切特帶著小孫女到離首都聖地亞哥不遠的桃園別墅,度過了一個愉快的周末。7日下午6時許乘車返回首都,途經一個峽谷時,突然槍聲四起,從路邊開出一輛麵包車擋住去路。車上幾名狙擊手和埋伏在峽谷左右兩邊的人,用火箭筒、輕機槍和手榴彈同時向總統車隊猛烈襲擊,皮諾切特的衛兵們跳車還擊。第一輛警車被火箭筒擊中,燃起大火。第二輛是賓士350型,狙擊手認定是總統座車,於是集中火力射擊,車立刻被炸得粉碎,車上的人血肉橫飛。接著第三輛車也被擊中起火。第四輛是賓士500型,一名火箭炮手瞄準它開炮,沒想到這是一枚啞彈,車身只留下指甲大的疤痕,玻璃窗上裂開一層冰凌花。這是用20萬美元從聯邦德國進口的高級防彈車。皮諾切特及其小孫女正是坐在這輛車上。機靈而有經驗的司機,沒等皮諾切特下令,便當機立斷,和後面第五輛車掉頭奪路而走,駛回桃園別墅。皮諾切特當時用身子把小孫女壓在車座下,只是手被劃破,有驚無險。皮諾切特每次外出,車隊都由五輛高級賓士車組成,坐第幾輛車不固定,都是臨時決定。正是這一巧妙的安全措施救了他的命。在這次事件中,共死了九名安全保衛人員。為了紀念他們,皮諾切特決定把他們的屍體就安葬在出事地點的路邊,每人墓前立了一塊石碑,上面刻著他們的名字和出生日期。每年9月7日皮諾切特都要派人去掃墓獻花。皮諾切特還特別讚揚和獎賞了他的司機和警衛人員。
奧古斯托·皮諾切特奧古斯托·皮諾切特
伏擊事件發生後,皮諾切特宣布在全國戒嚴90天,並逮捕了大批嫌疑人。皮諾切特的行動招致了在智利有強大影響力的天主教會抗議,教會多次發表聲明,要求取消戒嚴,停止鎮壓。迫於壓力,皮諾切特不得不表態,將在全國取消戒嚴,並允許流亡者歸國。1987年1月,皮諾切特下令釋放2534名政治犯,隨後又宣布恢復中斷了13年的政黨活動,但仍然禁止馬克思主義政黨的活動。

死亡天使

皮諾切特對自己的所作所為從未有過反思。88歲生日前一天,他在接受採訪時稱:“對以往的殺戮我毫無悔意,因為我從來沒有命令任何人去殺戮。我是一個虔誠的天主教徒,毫無仇恨和怨氣,是個好人,就像一個‘天使’。”對於皮諾切特面不改色地稱自己為“天使”,人權活動家洛雷娜·皮薩羅憤憤地說:“有一個稱呼更適合皮諾切特,那就是死亡天使。”
皮諾切特將軍被描繪成上帝皮諾切特將軍被描繪成上帝

皮諾切特與卡斯楚

1971年11月,皮諾切特作為智利陸軍代表負責接待訪問智利的古巴領導人菲德爾·卡斯楚,後來皮諾切特這樣評價卡斯楚:“卡斯楚是一個勇敢、有魅力的領導人。作為政治家,他有著鐵一般的手腕,例如對他的密友阿納爾多·奧喬亞·桑切斯(古巴革命元勛,後來從事販毒),1989年7月以叛國罪被槍決——如果是我的話,只會判他終身監禁或驅逐出境。”
皮諾切特和古巴領導人卡斯楚(1971年)皮諾切特和古巴領導人卡斯楚(1971年)

個人生活

家庭成員

皮諾切特1943年1月30日與與智利內政部長奧斯瓦爾多·伊里亞特的女兒露西亞·伊里亞特結婚,兩人共有三女兩子,分別是:長女露西亞·皮諾切特·伊里亞特(1943年生)、次女瑪麗亞·維羅妮卡·皮諾切特·伊里亞特、三女傑奎琳·瑪麗·皮諾切特·伊里亞特、長子奧古斯托·奧斯瓦爾多·皮諾切特·伊里亞特、次子馬爾科·安東尼奧·皮諾切特·伊里亞特。

個人生活

皮諾切特一生金戈鐵馬,是地道的職業軍人,以鐵腕和行事果敢著稱。但也是位儒將。他勤奮好學,特別喜歡有關軍事、地理、歷史等方面的書。他最愛讀的三本軍事著作是:義大利尼可羅·馬基亞維利的《君主論》、德國軍事理論家卡爾·馮·克勞塞維茨的《戰爭論》和中國春秋時代的偉大軍事家孫武的《孫子兵法》。他佩服克勞塞維茨提出的“用戰爭戰略統治文人社會”的思想,對《孫子兵法》中關於將軍應具有哪些品質的論述十分讚賞,甚至能背誦有關章節。在他的建議下,該書被指定為軍隊高級將領的必讀書。
奧古斯托·皮諾切特奧古斯托·皮諾切特
皮諾切特身體好,精力充沛,工作勤奮。任總統期間,每天早上6點起床鍛鍊身體,7點吃早餐,8時準點到總統府上班,處理公務,直到晚上7點,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他待人和藹可親,性格倔強,認準的事一乾到底,決不後悔。但在家裡對妻子露西亞卻百依百順,有時在公開場合也掩蓋不住對她的溫情。
皮諾切特喜愛收藏圖書,他的私人圖書館內收藏了許多關於拿破崙的書籍和智利殖民地時代及獨立初期的書籍。他的私人交往圖書館擁有藏書約5萬冊,總價值約為300萬美元。當前他的私人圖書館由皮諾切特總統基金會這一組織管理。
皮諾切特自稱是一個堅定的反共分子,但他認為中國同蘇聯不同,中國不干涉別國內政,尊重別國的主權和獨立,因此他願同中國交朋友。皮諾切特執政期間,對中國友好,積極推動中智關係的發展,並且一直嚮往中國。1993年和1997年以陸軍總司令身份兩度訪華。皮諾切特和英國前首相柴契爾夫人交往甚密,皮諾切特受審期間,柴契爾夫人一度為皮諾切特辯護。
奧古斯托·皮諾切特奧古斯托·皮諾切特

人物評價

皮諾切特是當代一個有爭議的人物,在智利和國際上對他都有截然不同的評價。擁護他的人,讚揚他是個熱烈的愛國者、盡忠職守的真正軍人,是拯救國家於危難之中的英雄和卓越的國家領導人;反對他的人,罵他是個權欲薰心、心狠手辣、作惡多端的暴君和獨裁者;也有人認為他功過兼而有之。
皮諾切特的支持者認為他的主要功績是:阻止了共產主義的蔓延,同左翼革命運動之類的激進組織的恐怖活動作了鬥爭,執行了新自由主義的經濟政策,為1990年代智利經濟的快速發展奠定了基礎。他的反對者則認為,皮諾切特破壞了智利的民主政治,實行了導致數千名反對者死傷的國家恐怖主義政策,攫取個人利益,經濟政策迎合富人而中下階層利益受損。
從皮諾切特的軍人生涯可以看出,他並非一介武夫而且經歷豐富,他從少尉乾起,多次在一線部隊和軍事學府間轉換崗位,對地緣戰略、情報分析造詣頗深。早年在軍隊中打拚積攢的豐富人脈、自幼養成的自信堅強果斷的個性、以及長期治學形成的視野,對皮諾切特今後執掌智利最高權力能一路闖過激流暗礁、識別各種危險,起到了一定作用。
皮諾切特在其回憶錄里稱自己為政變領導者,是他作為陸軍總司令牽頭與海軍、空軍、警察部隊達成了政變計畫。但近年來有退役的高級軍官指出,皮諾切特只是在政變發動前幾天才勉強介入其中,且他在政變過程中接受了其他軍種(尤其是海軍)的領導。
皮諾切特同巴西的埃米利奧·加拉斯塔蘇·梅迪西、巴拉圭的阿爾弗雷多·斯特羅斯納·馬蒂奧達、玻利維亞的烏戈·班塞爾·蘇亞雷斯和阿根廷的豪爾赫·拉斐爾·魏地拉羅伯托·愛德華多·比奧拉列奧波爾多·福圖納托·加爾鐵里·卡斯特利等軍事獨裁者一樣,是冷戰時期拉丁美洲右翼獨裁者的標本式人物。
皮諾切特在執政期間,開始了大膽的經濟改革,推行自由經濟政策,使智利經濟飛速發展,從1984年以後,智利經濟實現每年5%至7%的高速增長,在拉美國家中脫穎而出。而在某種意義上,皮諾切特被認為是智利現代市場經濟的奠基人。華盛頓卡托研究所的全球經濟自由項目主任伊恩·巴斯克斯說,“皮諾切特的政策非常成功,成為世界其它國家發展的楷模,其中也包括美國。美國對改革社會保障的討論就是基於智利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成功經驗。”·
時任智利陸軍總司令奧斯卡·伊蘇列塔在皮諾切特的葬禮上發表講話說時這樣評價皮諾切特:“皮諾切特是在國家處於最嚴重危機的時候承擔起領導國家的職責,他當時確信沒有其他辦法能使國家擺脫危機。
2017年11月19日,智利總統大選前進行的民調顯示,在結束軍政府統治27年之後,有12%的智利人覺得皮諾切特將軍是最好的領導人之一。

榮譽

皮諾切特獲得的國內榮譽包括:軍事明星(服役10年時)、軍事明星勳章(服役20年時)、軍事明星大勳章(服役30年時)、密涅瓦獎章(陸軍戰爭學院授予)、密涅瓦女神獎章(教授資格,陸軍戰爭學院授予)、智利共和國總統勳章、智利紅十字會名譽主席和貝爾納多·奧希金斯勳章等。
奧古斯托·皮諾切特奧古斯托·皮諾切特
國際榮譽包括:厄瓜多共和國亞頓·卡爾德龍榮譽勳章、哥倫比亞共和國何塞·馬里亞·科爾多瓦大十字勳章、巴拉圭共和國弗朗西斯科·索拉諾·洛佩斯國家功績勳章、瓜地馬拉共和國格查爾騎士勳章和阿根廷共和國五月勳章等。

個人語錄

———“如果你們都說我是強硬的鷹的話,我也是一隻好鷹!”
———“如果沒有我的允許,這個國家的一片葉子也不能動。”
———“你們真正擁有土地和財產時,自由就不言而喻了,民主也就不遠了。”
———“人權?那只是左翼的發明。”
———“我接手的是一個滿目瘡痍的國家,而移交的是一個具有堅實基礎、旺盛未來的國家。”
紀念皮諾切特政變的紀念幣紀念皮諾切特政變的紀念幣
———“對以往的殺戮我毫無悔意,因為我從來沒有命令任何人去殺戮。我是一個虔誠的天主教徒,毫無仇恨和怨氣,是個好人,就像一個‘天使’。”
———“我不是獨裁者,因為獨裁者都不能善終,而我現在卻過得很好。如果上帝再給我一次機會,我依然會選擇像從前那么做!”

著作

皮諾切特著有《智利、阿根廷、玻利維亞和秘魯地理綜述》(1953年)、《軍事地理學》(1957年)、《智利地理大綱》(1965年)、《地緣政治學雜文集》(1968年)、《1879年太平洋戰爭》(1972年)、《決定性的一天》(1979年)、《皮諾切特:祖國和民主》(1983年)、《政治、政策和煽動》(1984年)、《過度和鞏固民主,1984年—1989年》(1989年)、《軍隊指揮官的演講》(1995年)等。1990年~1994年,皮諾切特撰寫了回憶錄《走過的路,一個士兵的回憶》,並將該著作分多次出版,1990年出版第一冊、1991年出版第二冊、1993年出版第三冊第一卷、1994年出版第三冊第二卷。
皮諾切特將軍的塑像皮諾切特將軍的塑像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