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家殼牌石油

皇家殼牌石油

皇家荷蘭/殼牌公司集團是世界著名的大型跨國石油公司,成立於1907年,一直由皇家荷蘭石油公司占60%股份,殼牌運輸和貿易公司(英國)占40%的股份。兩家母公司均為上市公司,皇家荷蘭石油公司的股票在阿姆斯特丹、倫敦、紐約、蘇黎世等9個城市掛牌上市,殼牌運輸和貿易公司在倫敦、紐約、巴黎等5個城市掛牌上市。 2013年皇家荷蘭/殼牌公司集團在全球500家大公司中排名第1位,在全球石油公司中排名第1位。該公司集團主要從事石油上下游及化工業務,在世界 100多個國家和地區擁有2000多個子公司,現有員工10.1萬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皇家殼牌石油
  • 成立於:1907年
  • 屬性:是世界著名的大型跨國石油公司
  • 所屬國家荷蘭/英國
公司簡介,發展簡史,組織機構,經營狀況,規模,業務分布,經營數據,經營戰略,資源及市場,反應能力,元化管理,發展新技術,發展現狀,技術介紹,對華關係,

公司簡介

所屬國家:荷蘭/英國
總部地址(荷蘭):P.0.box l62, The Hague,Netherlands
總部地址(英國):London SE I 7NA
主席:賀詩德(C.A.J.Herketroter)
資產總值(1996年底): 1243.73億美元
營業收入(2009年): 2851.29億美元
駐北京辦事處地址:北京市建國門外大街1號國貿大廈東樓3層,100004

發展簡史

皇家荷蘭/殼牌公司集團成立於1907年,它是由皇家荷蘭石油公司與殼牌運輸和貿易有限公司聯合組成的一家跨國石油公司集團。
公司集團總部分設在荷蘭海牙和英國倫敦,現任主席賀詩德 (C.A.J.Herketroter)。殼牌運輸和貿易股份有限公司(英國)正式成立於1897年,此前該公司在遠東各銷售中心建立了儲運點,並同洛希爾集團簽定了長期購油契約。皇家荷蘭石油公司(荷蘭)成立於1890年,此前是一家開設在荷屬東印度的小公司,為了同殼牌運輸和貿易公司競爭,該公司也建立了自己的船隊和銷售網。
皇家殼牌石油皇家殼牌石油
1903年,經過幾年談判後,兩家公司終於達成協定,同洛希爾集團(後來退出)一起組成了亞細亞石油公司,把各自在遠東的銷售網聯合起來,但兩家公司在其它方面的業務仍各自經營。
1907年,殼牌運輸和貿易公司在經營活動出現嚴重困難的情況下被迫同意與皇家荷蘭石油公司合併,並接受了自己在該集團中占40%股權的條件,正式成立了皇家荷蘭/殼牌公司集團。
1910~1915年,該公司集團相繼在英屬婆羅州、墨西哥、委內瑞拉找到石油並投入生產,同時從羅馬尼亞、俄羅斯、埃及和特立尼達先後購買了一些油田並建立了銷售業務網,在中東購買了土耳其石油公司(即後來的伊拉克石油公司)25%的股份。其間公司集團相繼在美國成立了洛克薩那石油公司(Roxana Petroleum Co.)和加利福尼亞殼牌公司。到1920年,該集團的儲油點和銷售網擴大到世界許多國家和地區。
1915年殼牌集團在美國的第一座煉廠投產。
1925年在加拿大組建加拿大殼牌公司(SheII Canada)。
1929年在中東伊拉克石油公司成立之際,殼牌集團參與了該公司23.75%的股份。同時,該集團的業務領域逐步從石油上游業務擴展到煉油和化工業,在世界許多國家興建了煉油廠和化工廠。1928年Mekog公司在荷蘭建成,採用焦爐氣生產氮肥,這是殼牌集團首次對化學品事業進行投資。1929年在美國殼牌化學公司成立,採用天然氣生產氮肥。
到1938年殼牌集團的原油年產量己達到2750萬噸,比1920年增長了34.8倍,占當年世界原油產量的10%左右。四十年代以來,皇家荷蘭/殼牌公司集團在世界各主要石油消費地區大規模興建煉廠,並積極擴大銷售網點,同時繼續尋找新的油氣資源,業務有了空前發展。
1954年皇家荷蘭石油公司在紐約股票交易所上市。
1959年該公司集團在荷蘭的格羅寧根發現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氣田;1962年在阿曼發現了具有商業開採價值的石油;1966年在北海北部發現利曼天然氣田(殼牌占50%股份);1970年在北海北部又發現大油田;在澳大利亞西北大陸架發現大型近海氣田。
1969年殼牌國際天然氣公司成立。
1974年,殼牌煤炭國際有限公司成立。
1975年殼牌國際貿易公司成立,與殼牌各公司和第三方進行石油貿易。
自1973年首次實現了汶萊至日本的液化天然氣大型運輸,1983年又開始由馬來西亞至日本船運液化天然氣,1989年澳大利亞至日本的船運液化天然氣也開始運營。
1989年,該公司集團在墨西哥灣1350英尺深海中建成了1615英尺高的鑽井平台;1991年殼牌石油公司運用衛星探測在該地區3100英尺的創記錄水深中,發現了潛在的大油藏。
21世紀,皇家荷蘭/殼牌公司集團已經成為世界規模最大的一家跨國石油公司。

組織機構

皇家荷蘭/殼牌公司集團的兩家母公司--皇家荷蘭石油公司和殼牌運輸和貿易有限公司分別在荷蘭和英國註冊。兩家母公司雖然按協定合併股份,但有各自的決策機構,向各自的股東負責。母公司並非集團的組成部分,且不直接參與經營,但有權任命集團各控股公司的董事會成員並從集團各控股公司收取利息。皇家荷蘭石油公司有股東29.5萬,主要來自美國(43%)、荷蘭(41%)和瑞士(9%):殼牌運輸貿易有限公司有股東27.0萬,主要來自英國(96%)和美國(4%)。兩家或其中一家的股票在歐洲的8個國家和美國的股票交易市場進行交易。
集團由3家控股公司--荷蘭殼牌石油有限公司、英國殼牌石油有限公司和美國殼牌石油股份有限公司--以及由它們直接或間接擁有股權的業務或服務公司組成。三家控股公司董事會的所有董事均由上述兩家母公司指定。除美國殼牌石油股份有限公司持有的股票外,另外兩家集團控股公司共同擁有服務公司的全部股份,並直接或間接擁有業務公司內的全部集團股。此外,荷蘭殼牌石油有限公司還持有美國殼牌石油股份有限公司的普通股票,但不控股,只分紅利。
皇家荷蘭石油公司管理機構董事成員和英國殼牌運輸和貿易公司的董事們同時也是殼牌荷蘭石油公司董事會主席團的成員和殼牌英國石油公司和殼牌美國石油公司(集團控股)的董事。因此他們被統稱為"集團董事"。同時由殼牌荷蘭石油公司和殼牌英國石油公司董事會任命,組成一個聯合委員會,即常務董事會,負責發展和策劃集團的目標和長遠計畫。該常務董事會的主席是賀詩德(C. A.J.Herketroter)先生,副主席約翰·吉寧斯(John Jennings)先生。
殼牌集團共有11家服務公司承擔著總部的管理和服務職能,主要任務是為集團的各業務公司和關聯公司(指集團持股<50%的公司)及其子公司(不包括美國殼牌石油股份有限公司及其子公司)提供諮詢服務。這11家服務公司分別設在英國和荷蘭,它們是:
·殼牌國際公司(SheII lntemationaI B.V.),設在荷蘭海牙
·殼牌國際有限公司(SheII lntemationaI Limited),設在英國倫敦
·殼牌國際勘探和開發公司(SheIl lnternationaI Exploration and Production B.V.),設在荷蘭海牙
·殼牌國際石油有限公司(SheII lntemationaI Petroleum Company Limited),設在英國倫敦
·殼牌國際化學公司(SheII lnternationaI ChemicaI B.J.),設在荷蘭海牙
·殼牌國際化學有限公司(SheII lntemationaI Chemicals Limited),設在英國倫敦
·殼牌國際研究公司(SheIl lntenlationaI Research Maatschappij B.V.),設在荷蘭海牙
· 殼牌國際石油產品公司(SheIl lntemationaI OiI Products B.V)設在荷蘭海牙
·殼牌國際貿易和船運有限公司(SheIl lntemationaI Trading and Shipping Company Limited),設在英國倫敦
·殼牌國際天然氣公司(ShelI lntemationaI Gas Limited),設在英國倫敦
·殼牌煤炭國際有限公司(SheII CoaI lntemationaI Limited),設在英國倫敦
這些服務公司既按業務劃分,又按地區與職能進行劃分,用矩陣式管理方法對全球業務進行組織管理。從功能來看,荷蘭海牙的服務公司側重技術性服務,英國倫敦的服務公司側重商業性服務。為了便於地區協調,服務公司還按地區劃分,設立了5個協調局,即亞太、西歐、獨立國協和東歐、西半球和非洲、遠東和南亞。
業務公司共有300餘家,遍布世界100多個國家,經營範圍包括石油、天然氣、煤炭、化學品、金屬及其它。每家業務公司均為獨立組織,而其中很多是聯營性質,並非完全由殼牌全資擁有,股東包括其它公司、政府或個別投資者。凡由殼牌集團持股51%以上的,稱為集團公司,其餘的稱為關聯公司。各業務公司的管理人員全權負責公司的經營業務和長期發展方針,並吸取服務公司的經驗,通過他們獲得其它業務公司的經驗。 業務公司的五年計畫和年度計畫要徵得服務公司的業務部門的意見後,和服務公司中的計畫、財務、人事等部門協商,然後報區域協調局;區域協調局從區域資源和市場條件及集團能提供多少支持等方面進行研究協調,同意後才能上報集團董事局審批。
殼牌公司集團在比利時、法國、德國、荷蘭、英國、日本、新加坡、美國、加拿大等地設有12個科研和技術支持中心
集團各成員機構都堅持同一套商業操作、會計程式、安全及環境保護標準。集團的運作以"經營總則"所載的經營方針為基礎。個別業務公司可因其所在地的情況,制定自己的嵌則,經營總則"是殼牌集團成員經營操作的總指導方針,它概括了殼牌各公司的主要目標和責任。
從上述組織機構看,殼牌公司集團過去的管理模式屬綜合型管理。最近,殼牌公司集團為了提高競爭能力,將按殼牌化學、殼牌煉油。勘探開採等專業業務劃分成全球性營業公司,並把研究機構也併入各相應公司。如:殼牌化工公司負責經營管理殼牌公司全球化工業務,從1998年1月1日起也負責美國殼牌原有的化工業務。

經營狀況

規模

皇家荷蘭/殼牌公司集團1996年取得了輝煌的業績。一方面由於原油價格大幅上漲,公司集團抓住機遇,多產多銷原油和油品;另一方面公司集團改組機構,加強管理,降低生產成本等措施也起了關鍵作用。 1996年殼牌集團銷售額為1281.74億美元,比上年增長了16.7%,在世界500家大公司中排名第6;實現淨利潤88.87億美元,比上年增長28.7%,在世界500家大公司中排名第1;至1996年底,公司資產總值1243.73億美元,比上年增長了5.39%:股東權益631.27億美元,比上年增長7.02%; 負債總額612.46億美元,資產負債率49.24%,比上年下降了0.78個百分點。
1997年上半年殼牌集團淨利潤為24.86億英鎊,比1996年同期下降了15.04%,主要是由於煉油和銷售部門的存貨損失造成的;至1997年6月30日的12個月平均運用資本收益率為11.5%,比1996年下降了1.7個百分點。
殼牌集團1996年分部門銷售情況和分地區銷售情況分別見表1和表2。
1996年殼牌集團銷售額大幅度上漲,比1995年增長了17.94%,比1992年增長了49.16%。其中煉油和銷售部門銷售額增長最多,1996年比1995年和1992年分別增長了21.25%和52.14%,勘探和開發部門則分別為25.73%和44.22%。同時,殼牌集團在油氣和化工以外的其他部門的銷售額在逐年下降。從地區看,美國地區銷售額增長最快,1996年比1992年增長了56.60%,其次是西半球地區。

業務分布

(1)石油勘探和開發:1996年該部門銷售額為70.22億英鎊,比1995年增長了27.84%:利潤(特殊項前)32.54億英鎊,比上年增長了73.90%;至1996年底,可識別資產221.58億英鎊。1996年,該部門資本支出為39.08億英鎊,比上年增長了15.31%,生產成本降低了0.82億英鎊。殼牌集團在世界45個國家進行勘探開發,在其中28個國家有油氣生產活動,其中美國、英國、阿曼奈及利亞是該集團最大的油氣生產基地。殼牌集團是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氣生產商,在17個國家進行大然氣生產。至1996年底,殼牌集團的原油(包括天然氣液體)儲量達到12.91億噸,比上年增長了6.66%;大然氣儲量為1.50萬億立方米,比上年增長了11.38%。1996殼牌集團生產原油1.15億噸,比上年增長了2.0%,銷售天然氣683.54億立方米,比上年增長了11.74%。1997年上半年原油產量為0.58億噸,比去年同期增長了l%;銷售天然氣434.1億立方米,比去年同期下降了5%。
(2)煉油和銷售:1996年該部門銷售額為655.58億英鎊,比上年增長21.10%;利潤20.36億英鎊,比上年增長了34 .21%,主要盈利歸功於存貨的增值:至1996年底可識別資產為309.41億英鎊,比上年增長了1 .16%。1996年該部門的資本支出為27 .66 億英鎊,比上年減少了11.3%。殼牌集團在世界33個國家擁有54座煉廠,其中2/3的加工能力集中在歐洲和北美。1996年該集團煉製原油1.89億噸,比上年增長了7 .93%,銷售油品3.66億立方米,比上年增長了6 .0%。殼牌集團的部分煉廠分布及裝置情況見表3。
殼牌汽油的銷售量居世界首位,其潤滑劑、液化石油氣和瀝青等也在全球市場占領先地位。該集團在全球擁有36艘用於原油和油品運輸的油輪和20艘用於液化天然氣液化石油氣運輸的油輪,在世界100多個國家擁有48000多個加油站。殼牌國際貿易和運輸公司在全球每天的原油和油品交易量為63.6萬立方米。
(3)化工:該部門1996年銷售額為89.78億英鎊,比上年減少了2.82%;利潤為7.62億英鎊,比上年下降30.22%,造成這一結果的原因主要是由於受貿易條件的制約;至1996年底可識別資產為105. 88 億英鎊,比上年降低5.74%;1996年該部門資本支出為9 .04億英鎊,比上年增長了14.72%。1996年殼牌集團化工產品銷售量為1976.8萬噸,比上年增長了11.20%,其中,基礎化學品797.5萬噸,工業化學品529.5萬噸,聚合物649.8萬噸。殼牌集團的化工廠及其產品分布情況見表4。

經營數據

殼牌集團1992~1996年的資產負債、損益及經營指標的簡況分別列於表5、表6和表7。
由表可見,殼牌集團近年來保持著良好的發展趨勢:銷售收入,經營利潤淨資產等逐年增加;流動比率、平均運用資本收益率淨利潤/平均猙資產等指標保持上升趨勢;總債務/運用資本則逐年降低。殼牌集團五年內員工人數減少了20.5%,人均工資福利則增加了24.2%.

經營戰略

加強集團管理,建立業務組織;保證同一地區內各種業務間的協調,發揮備經營公司的主動性
1959年殼牌集團公司通過在海牙和倫敦開設服務公司,最高層成立"常務董事會" 及通過地區監督在區域基礎上協調各項業務等措施邁向了真正的集團管理,而不是將集團視為一家擁有很多分公司的機構。常務董事會的六位董事處於公司管理的最高階層,管理著公司總體業務的拓展。他們每隔一周往返於倫敦和海牙之間,在絕對一致的基礎上作出所有重大構想,重要計畫與人事決定必須一致通過。這種體制為更好地進行集團管理起了很好的作用。如80年代使殼牌集團避免了象競爭對手那樣盲目收購其它公司,經營耗資巨大而又不很熟悉的行業。
70年代中期集團決定發展業務組織概念,以保證同一地區內各種業務間的協調,以一致的態度處理同政府及其它團體的往來。同時將集團的主要活動發展成獨立的業務,要求各營業公司就各項業務為金融機構提供業績報告。集團公司為每項業務制定發展策略,但允許營業公司保留日常決策權。
1978年集團公司將地區組織職責進一步擴展至包括區內所有集團的業務,並提出了在個別國家設立殼牌專員的概念,殼牌專員協調並統籌該國的各項業務,直接向地區監督負責。同時,集團鼓勵個人的主動性,在集團內部大約有260個重要經營公司被授予幾乎完全的自主權,它們能對經營作出自己的決定,並有一系列服務公司通過科技服務作其後盾。這種分散化及自主權使經理們能更好地融入社會,並能對新規定、用戶不斷變化的需求及任何危機迅速作出反應。
1996年初,殼牌公司集團對其運營結構進行了重組,以便更好地滿足客戶的需要以及商業挑戰。各業務公司以當地客戶為重,每家公司的管理層都對本公司的業績及長期發展負貢。集團設立12個研究開發中心和11個服務公司,以支持業務公司的發展。

資源及市場

兩次石油危機曾經給殼牌集團帶來很大損失,針對全球石油供求關係不太穩定的情況,集團採取了把其業務進一步向世界各地擴展、實現資源和市場的全球化開發和最佳化配置的策略。殼牌集團在全球45個國家有勘探活動,在28個國家有石油生產,是全球上游活動最廣泛的石油跨國公司。地理上的分散化使得某一地區的政治經濟風波不會對集團的其它部分造成重大影響。一方面殼牌集團在全球各地大力勘探開發油氣資源,增加投資,以保持並進一步提高其油氣探明儲量和產量及其分布地區的廣泛性。1997年公司集團的勘探費用計畫繼續增加。另一方面,殼牌集團也把大力開發全球市場作為自己經營戰略的又一重點。它通過建立和擁有龐大的油氣運輸船隊及數以萬計的加油站和零售點,在全球100多個國家建立了巨大的銷售網路:在全球33個國家建有54座煉廠和一批石化生產基地及相關經營公司,建立了規模很大的全球生產、銷售市場體系。在把握現有市場的同時,積極占領新的市場,打入東歐、拉美和亞太等地區,不斷改善其在全球範圍內的產銷銜接和市場體系。

反應能力

把握時機,保持穩定發展殼牌集團十分注意提高其對國際市場的反應速度。對看準了的市場,不借投入巨資,以把握時機,獲得最大利益。如1989年西班牙政府剛剛取消國家石油公司對國內加油站的壟斷經營後,殼牌集團立即打入這一市場,在短短的2年內就在西班牙建立起了殼牌的加油站網。再比如針對歐洲煉油業的過度飽和,集團及時採取相應措施,一方面壓縮其在該地區的煉油能力,另一方面在亞非拉地區新建和擴建了一批煉油裝置和石化裝置。針對近年來化工業獲利能力持續下降的情況,集團在近年陸續出售了一些精細化工部門。為了應付突然發生的情況,殼牌集團在各地的經營公司還通過場景式預測定期進行石油供?quot;中斷"或"有變故"的演習。由於這樣的努力,使得該集團能夠保持穩定發展,即使是海灣戰爭爆發時也做到了及時應變,沒有遭受大的損失。

元化管理

殼牌集團為了避免不必要的經營風險,注意將自己的多元化經營範圍集中在與石油勘探開發、石油煉製、化工緊密相關或協同的煤炭、有色金屬等行業,很少跨範圍去經營自己不熟悉的行業。這種組合有助於避免季節間的波動,同時上游(石油勘探和開發)與下游(煉油與銷售及相關化工產品)和相關的海運、煤炭等行業間取得了良好的平衡。在1992~1996年間,集團總資本支出中油氣(石油勘探開發和煉油與銷售)所占比例一直保持在75%~90%,保證了核心事業的發展;集團總銷售收入中油氣收入所占比例也一直保持在85%~90%的水平。同時集團十分注意加強石油煉製和化工的銜接和結合,在今後幾年將對下游業務加大投資力度(計畫今後5年投資47億英鎊)。該集團的煤炭、有色金屬業也保持了穩定的發展,1996年煤炭銷售量達到1850萬噸,比上一年增加5%。

發展新技術

不斷開發新技術和新產品是殼牌取得成功的一個重要原因。為此殼牌集團在通過有關服務公司加強對全集團科技的集中統一管理和搞好對經營公司的科技諮詢服務的同時,保證公司對科技的投入,1992~1996年間,公司集團用於科研和技術開發的投資始終保持在7億美元以上。近幾年來,集團的油氣勘探越來越多在深海和極地等水深、高寒條件下進行,投資和環境風險大大升級,殼牌集團依靠自己開發的新技術減少了這方面的風險。同時,集團依靠開發新工藝、新技術、新產品,促進了配套石化、化工事業的迅速發展。此外集團還注意利用其雄厚的資本,通過與其它公司的合資經營,分享合資對方的技術和生產經驗。

發展現狀

資金實力和投資情況
殼牌集團的資金實力雄厚,1992年以來各部門資本支出基本呈持續增加趨勢。1996年資本支出總額為77.55億英鎊,比上年增長了5000萬英鎊,比1992年增長了29.83%,表8、表9分別給出了1992~1996年殼牌集團分類資本支出和分地區資本支出情況。殼牌集團用在勘探和開發部門和化工部門的資本支出增加較多,五年來分別增長了58.22%和73.18%。
在勘探開發部門,殼牌集團近年來一直致力於在保持中短期合理利潤和現金流動的同時,爭取長期效益的不斷增長。其最基本的措施就是不斷提高集團擁有的原油儲量。1996年殼牌集團用於勘探開發的資本支出比1995年增長了15.31%,其中在美國的投資達到21.07億英鎊,比上年增長了14.02%,主要用於在墨西哥灣的勘探開採和建設與深水開採相匹配的天然氣管輸設備。1997年投資比1996年又增加了1/3,而且今後5年中每年的勘探開發投資計畫將比1996年提高50%。
1996年公司集團用於煉油銷售部門的資本支出減少的主要原因,是1995年殼牌在美國"投入資本加利福尼亞州馬丁內斯煉廠增設新的裝置,該工程已於1996年竣工,開始生產"符合新的環保要求的重整汽油。1996年殼牌集團在煉油業的投資主要用於提高資本利用率和減少環境污染。集團對煉廠致力於提高效益,進行結構合理化調整,1996年殼牌在美國以外的投資主要用於荷蘭波尼斯煉廠的現代化改建工程,同時集團對英國Helaveln煉廠也進行了工藝的合理化改進。針對歐洲地區煉油業過飽和的狀況,殼牌集團1996年11月宣布出售瑞士Cressier煉廠,1997年2月開始減少了法國東南部貝爾帛煉廠的加工能力。在亞洲地區,年加工能力為725萬噸、殼牌占64%股份的泰國羅勇煉廠1996年順利開工。1997年3月殼牌集團德士古公司簽署備忘錄,合併兩家公司在美國中西部和西部的煉油和銷售業務以及在全美的運輸、貿易和潤滑油業務;1997年7月,兩家公司又宣布簽署各忘錄,合併其在美國東部及墨西哥灣地區的煉油和銷售業務。
殼牌集團加強了潤滑劑和瀝青等產品的生產。在歐洲,1996年殼牌集團在德國的一家潤滑劑廠開始了正式生產,同時在法國的Nanterre潤滑劑廠即將進行一個再開發項目,在歐洲西南部的潤滑劑業合理化建設項目在1997年初完成,這樣公司集團獲得了更加集中統一的運作機制,形成了液化石油氣、潤滑劑和航煤的全歐業務結構。在菲律賓黎剎的Pilil1a瀝青生產廠投產;在委內瑞拉卡拉沃沃省的巴掄西亞投資新建一家潤滑油調合劑廠:1997年1月,在印度馬哈拉施特拉邦Taloja,殼牌印度有限公司投資的潤滑劑廠開工,該廠年產將達到11萬噸。
作為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氣生產商,殼牌集團在天然氣業中十分活躍。在天然氣加工業競爭越來越激烈的情況下,在馬來西亞的民都魯(Bintulu)成功地建設了大規模的中間餾分油生產廠,用於將天然氣轉化為汽油、煤油、石腦油及各種石蠟,提供了一條將遠距離天然氣資源工業化處理的替代途徑,使殼牌集團在氣體轉化為液體的工藝中處於世界領先的地位。1997年初,殼牌集團以7100萬美元獲得了巴西Bovespa的聖保羅Comgas公司20%的股份一巴西30%的天然氣是由該公司提供的,這一舉措使殼牌集團在巴西的工業中占據了重要的地位:1997年1月殼牌沙撈越公司與Petronas Carigaio Sdn Bdh簽署聯營協定,共同開發和開採Luconia的5箇中心氣田並為沙撈越民都魯的馬來西亞液化天然氣廠提供原料,有關方面已經同意興建第三家液化天然氣廠,這將在馬來西亞形成世界上最大的液化天然氣出口綜合基地。1997年7月,殼牌國際氣體有限公司與Bechtel企業有限公司協定各持50%的股份聯營國際電力公司。
在銷售方面,殼牌的投資重點在於加強零售業務。1996年殼牌集團開始投資在100多個國家的16000個加油站進行了新的"零售標誌(RetaiI VisuaI ldentity)"建設,增加便利店數量和高質量服務設備。1996年殼牌在智利新建了128個加油站;在匈牙利,殼牌的第100個加油站開業;在阿曼Sultana第一個零售卡加油站開業;在德國,作為交換,殼牌將其在西部地區的38個加油站轉讓給道達爾公司,獲得了東部地區的44個加油站;1997年殼牌保加利亞聯營公司收購阿莫科保加利亞石油控股公司的加油站業務。殼牌集團雪佛龍公司正在就收購其子公司海灣石油公司在英國的零售業務、燃料油業務和潤滑油添加劑業務進行談判。1994年殼牌集團已經收購了該公司倫敦地區的加油站,此次是英國其他地區的450多個加油站,如能達成協定,殼牌集團在英國將擁有1600多個加油站,成為英國最大的油品銷售商。鑒於原油和油品貿易的全球化趨勢,殼牌集團注重進一步提高運輸能力和油輪工作能力。1996年,在韓國殼牌集團五艘雙殼油輪中的最後一艘"Megara"交付使用,其最大裝載量為29.8萬噸;在新加坡建立一個新的國外運輸配備人員公司;在澳大利亞,西北岸液化大然氣項目啟動,開始為日本運送天然氣;在玻利維亞,殼牌取得了該國國家氣體運輸系統的股份,包括計畫中的從玻利維亞到巴西的部分輸氣管線;在高棉的磅遜一個新的大型瀝青倉庫已投入使用。
在化工部門,1996年殼牌集團繼續加強現有的領先業務,加大投資力度。1996年在該部門的資本支出比1992年增長了78.13%,今後五年將在該部門投資47億英鎊,比過去五年增加16億美元,其中包括在新加坡投資新的苯乙烯單體/環氧丙烷( SM/PO)廠及擴建穆爾代克SM/PO廠家的計畫。鑒於全球化工業不景氣的現狀,殼牌集團1996年繼續出售了部分精細化工業務,以2億英鎊以上的價格與英國Inspect Group達成轉讓協定。殼牌在化工業中十分注重建立全球業務,加強與其它公司的合作。1996年殼牌計畫與埃克森化學公司合併全球的油品添加劑部門,已與埃克森化學的Paramins業務部門就合併業務達成協定,新的公司於1997年成立,年銷售額目標15億英鎊,將占領世界市場的25%,成為僅次於Lubrizol公司的世界第二大廠商:與巴斯夫公司簽定了協定,建立歐洲聚乙烯聯營企業;己獲得批准在荷蘭投資與巴斯夫合建以生產苯乙烯單體和環氧丙烷為主的化工廠,並同時與BP公司簽定為其提供25萬噸/年苯乙烯的長期供貨契約:計畫與汽巴公司就環氧樹脂業務進行合作。1996年殼牌集團投資的幾家熱塑性材料生產廠分別投產,包括英國卡林頓的第一家殼牌新型高效能工程熱塑性材料CAIULON生產廠、美國Textile和Carpet的殼牌新型聚合物CORTERRA 工業化生產廠和巴西Paulinia的熱塑性彈性體KRAToN生產廠。根據亞洲市場的需求,殼牌集團計畫1997年在新加坡的聯營企業中投資新增烯烴聚烯烴苯乙烯單體、環氧丙烷多元醇等產品。
在建及計畫項目
在勘探開發方面,在丹麥有兩個海上油田開始投產;在英國,有Guillemit油田、 Ted油田和Schooner油田開始投產;在俄羅斯建立的合資企業正在對西伯利亞西部的Saly油田進行開發。殼牌集團在加拿大北阿爾伯特省阿薩巴斯卡油沙礦獲得了追加租約,其規模開發項目正在研究當中:1996年殼牌就南Diba盆地發展原油儲備計畫簽署備忘錄,如果這一計畫得以實施,殼牌集團將在通過Caneroon到Atlantic Coast建一條1000公里長的管道。1997年殼牌計畫在Pam/Powell(980米)和Mensa氣田(1650米)等深水油田開始生產。
在煉油和銷售方面, 1996年殼牌集團在奈及利亞邦尼(Bonny)島的液化天然氣廠已開始興建,年產量為580萬噸,至1999年該廠將開始用7艘油輪向歐洲用戶運送液化天然氣;在阿曼的液化天然氣廠也已經開始動工興建,計畫於2000年投產,年產量為660萬噸。
計畫將在菲律賓的未交付使用的Battan核電廠改建為氣體火力發電廠
殼牌集團正在考慮進一步擴建澳大利亞Karratha液化天然氣廠,計畫到2003年加工能力擴大近兩倍;
1997年5月,殼牌澳大利亞開發有限責任公司與Woodside石油有限公司簽定意向書,將研究在達爾文附近聯合經營大型液化天然氣出口和國內氣體供應公司的可行性。
1997年1月殼牌國際氣體有限公司與Essar公司簽署聯合開發協定,計畫投資20億美元,建設印度515MW聯合電力項目並在古吉拉特邦的Haxira建儲存能力為250萬噸的液化天然氣終端設施。
在英國第1000家加油站在按照計畫進行整修升級工作。加拿大的卡爾加里溫哥華的加油站正在進行改建。到2000年計畫在美國以外的加油站新建7000多個便利店。
在加拿大正在協商通過一個殼牌石油公司占有股份的合資企業未經銷加拿大全部的殼牌天然氣產品。如果成功,那么這一合資企業將成為北美最大的氣體銷售商之一。
在化工方面,殼牌集團在加拿大正在建設一個新的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廠,計畫於1997年投產。在墨西哥的阿爾塔米拉一個新的PET廠正在建設之中。
從1997年春季,殼牌化學英國公司開始對Cjesjore的Stanlow溶劑廠進行技術改造,以減少污染,有效管理。
1997年2月,殼牌化學加拿大有限公司宣布計畫在阿爾伯特省建一座年產40萬噸的乙二醇廠,該廠採用殼牌技術,計畫投資4億加元,於2000年投產。
1997年3月殼牌化學荷蘭公司開始在佩爾尼斯投資5000萬馬克,興建一採用先進技術生產多元醇的工廠,年產4.5萬噸,計畫於1998年投產。
1997年5月,殼牌集團與巴斯夫公司協定在荷蘭建設的BAsELL合資企業動工,投資額為9億馬克,計畫於1999年第二季度投產,苯乙烯單體年生產能力為55萬噸,環氧丙烷年生產能力為25萬噸,這是殼牌集團在歐洲的最大一次石化方面的投資。
1997年4月,殼牌化學公司宣布將在美國路易斯安那州的Geismar投資興建生產脂環聚酮工程聚合物的工廠,按計畫該廠面積為8138平方米,生產能力為2.5萬噸陣,根據市場需要可增至5萬噸/年。計畫於1997年第三季度開工,1999年上半年投產。

技術介紹

不斷開發新技術和新產品是殼牌集團取得成功的關鍵。殼牌集團的科研開發由殼牌國際研究有限公司統一管理,該公司還利用雄厚資本與其他公司合資經營,分享技術和生產經驗。殼牌集團有豐富的石油勘探、儲運技術和經驗,如對油氣壓縮裝置中的起泡問題曾進行了廣泛的研究,掌握了起泡機理及防止辦法;集團還對海上採油設備的安全可靠性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在乙炔、二氧化碳、汽油添加劑聚烯烴和精細化工品方面有多項專利技術。
殼牌公司集團在石油化工領域有代表性的特色技術和最新研究成果有:
Hycon渣油加氫裂化
這是殼牌集團經20多年逐步開發成功的減壓渣油加氫脫金屬、脫硫加氫裂化的新工藝。可由減壓渣油生產石腦油航空煤油、柴油和減壓餾分油等產品,轉化率可達80%。1988年11月在荷蘭波尼斯建成世界上第一座150萬噸/年的Hycon裝置。
上流式減粘裂化
由殼牌集團開發成功的反應器上流式減粘裂化是當今較先進的技術,集團1981年前後擁有的20套減粘裝置中,有10套採用這種工藝(上流式減粘加熱爐結焦速度慢,開工時間長,能耗低。
渣油加氫脫硫工藝
該工藝的特點是使用料倉式反應器,可邊加入新催化劑邊取出用過的催化劑。
加氫處理
殼牌集團的加氫處理工藝用於從輕餾分到減壓瓦斯油脫硫脫氮和不飽和物質的加氫。1980年前該過程分別稱為氣相加氫脫硫和滴流加氫脫硫。
加氫脫金屬
該過程採用移動床工藝,能在操作工程中置換催化劑,特別適於渣油加氫脫金屬。
液相萃取工藝
該工藝是由shell/UOP共同簽發許可證的芳烴工藝。進料為重整生成油或熱解汽油類含芳烴物流。特點是採用Sulfolane 工藝的液相革取工藝。
DeV0x催化工藝
該工藝是由殼牌阿姆斯特丹公司研究和技術開發中心開發的,已通過與CRI催化劑公司和Stork Comprim公司合作而實現工業化。採用該工藝從廢氣中脫除揮發性有機化合物的工業裝置,可使苯乙烯的轉化率高達98~99%。 1996年1月至2月,對安裝在殼牌荷蘭化學公司的波尼斯丁苯橡膠(SBR)的裝置進行了多方面的監控,與原裝置相比,DeVOx裝置能在低45℃下得到相似的轉化率。該工藝主要用於脫除苯乙烯和丁二烯。
加氫裂化催化劑
殼牌集團針對加氫裂化原料變重,產品分布從石腦油轉向中間餾分的情況,開發了新型加氫裂化一段、二段催化劑。新型的Z--713催化劑裂化活性高干預處理催化劑C--424,比起高沸石含量催化劑,其對中間餾分尤其是瓦斯油選擇性更好,對氮的敏感性更小,具有長期穩定性。二段開發出Z--603催化劑,具備更好的活性穩定性,操作期間中間餾分油產率穩定。在殼牌公司煉廠的工業加氫裂化裝置裝填了以上兩種催化劑後,進料速度增加了15%,氫氣耗量減少,運轉周期增加40%,從而生產能力提高,每年的停工日減少,使裝置的經濟性更好。
丙烯聚合技術
殼牌集團聯合碳化物公司共享Unipol聚丙烯技術; 1994年與海蒙特聚丙烯事業合併分享海蒙特環管氣相法聚丙烯生產和聚丙烯後處理技術。
聚丙烯加工技術
殼牌集團研究成功了生產高模數定向熱塑性聚丙烯技術。這是將聚丙烯加熱超過其脆化點,使分子定向排列得到抗張強度非常高的產品,約為標準牌號聚丙烯的10倍。產品已用於商店、加油站防彈櫥窗,在汽車保險槓、包裝等方面有廣泛的用途。
聚酮技術
殼牌集團推出了一氧化碳和乙烯共聚製備聚酮的技術。在世界各國己申請了100多項專利。該聚合物是通用塑膠,原料便宜易得,產品可光降解,克服了一般塑膠污染環境的弊端,被稱為是21世紀的塑膠。
PET樹脂開發
殼牌集團在美國的阿克隆實驗室進行PET樹脂研究開發,主要集中在PET加工套用研究,並開發了PET回收工藝,在其出售的"Repete"商品中含有25%回收原料。
Ulfolane 工藝
是由殼牌簽發許可證的非獨占性芳烴工藝,承包商是UOP公司,原料為加氫處理的熱解汽油,產品BTX芳烴, 1959年公布。特點是以環丁礬為溶劑萃取芳烴,能耗低、投資省、芳烴回收率高、經濟效果好。
PEN(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樹脂
殼牌化學公司開發了兩種高性能PEN樹脂它們是NDC們均聚物,性能超過PET,具有較好的耐熱性(可耐較高的灌裝溫度,更好的化學穩定性就阻隔性)。其中Hipertuf35000是一種低分子量樹脂,用於成膜和注塑成型,可作日用品、化學品和醫用品包裝。Hipertuf90000是一種高分子量樹脂,透明性更高。
PTT(聚對苯二甲酸丙二醇酯)聚酯
殼牌研製的PTT聚酯具有普通聚酯的耐化學性尼龍一樣的回彈性和很好的抗污性,可連續印刷、染色,吸水率低,可回收利用。PTT目前的市場是地毯和織物,今後還將開發它在無紡布熱塑性工程塑膠和薄膜方面的套用。殼牌集團依靠專利技術,解決了丙二醇的生產,最終實現了PTT樹脂的工業化。

對華關係

殼牌集團在中國投資經營歷史悠久,早在一百多年前,殼牌集團的母公司殼牌運輸和貿易有限公司及荷蘭皇家石油公司就已經開始向中國供應煤油產品。
殼牌集團十分重視拓展中國市場,積極參與中國的現代化進程。殼牌是中國最大的原油貿易夥伴之一,是向中國供應阿曼及西非原油的主要供應商。集團公司曾在中國舉辦多次研討會、技術諮詢,提供樣品及實地示範,並積極參與中國多項工業發展、技術合作計畫。早在1977~1978年我國上海、天津、山東等地就開始先後引進了殼牌的五套環丁礬芳烴抽提裝置。
在上游,殼牌集團己投資6億美元用於中國的油氣勘探,其中3億多美元用於南海西江油田的開發。1996年該油田的生產能力由75萬噸/年提高到了140萬噸/年,這一項目使殼牌集團一躍成為中國境內最大的國際石油生產商;殼牌在中國東海、江蘇以及陝西也在進行油氣勘探開發活動。
在油品及化工品業務方面,殼牌集團已在深圳、海口、天津、青島、浙江乍浦、湛江等地建立了十多個企業,從事燃料油、液化石油氣、瀝青、潤滑油和化工產品的儲運及銷售。其中,已在中國投資數千萬美元發展潤滑油業務,包括正在在浙江乍浦興建年產能力為4萬多噸的合資潤滑油調配廠,在廣東湛江的合資潤滑油公司已開始為國內用戶生產殼牌潤滑油。1996年在天津建成了殼牌集團在中國的第一個油品儲運設施並已投入使用,潤滑油調合劑廠也已建成投產,瀝青廠以及天津南疆化工有限公司正在建設中,這些將成為殼牌集團在中國北方的業務基礎。預計投資額為60億美元的惠州南海石化合資項目至今尚未最後定論,在該項目中,計畫在中國南海新建一座煉油化工廠,原油蒸餾能力800萬噸/年,乙烯生產能力45萬噸/年,這一項目是中國目前最大的外資項目,殼牌集團將投入資金30億美元,占50%的股份。
殼牌集團在中國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天津、青島、杭州、武漢、成都、乍浦、福州、惠州、東莞和香港等十多個城市設有辦事處。
殼牌由荷蘭皇家石油與英國的殼牌兩家公司合併組成。荷蘭皇家石油於1890年創立,並獲得荷蘭女王特別授權,因此被命名為荷蘭皇家石油公司。為了與當時最大的石油公司,美國的標準石油競爭,1907年荷蘭皇家石油與英國的殼牌運輸貿易有限公司合併。
殼牌是所謂的七姊妹(Seven Sisters)之一,至今依然是石油、能源、化工和太陽能領域的重要競爭者。殼牌擁有五大核心業務,包括勘探和生產、天然氣及電力、煤氣化、化工和可再生能源。殼牌在全球140多個國家和地區擁有分公司或業務。
殼牌的公司結構十分獨特:世界各地的分公司是由總部設在荷蘭的荷蘭皇家石油公司和總部設在英國的殼牌運輸和貿易公司共同管理的,其中荷蘭皇家控股六成,英國的殼牌控股四成。還有一些公司則是殼牌和其他公司或政府的合資企業。荷蘭皇家/殼牌集團最大的股東是荷蘭王室的投資公司。
許多環境保護和人權團體多次指責殼牌的一些行為。殼牌曾與奈及利亞的軍人政府進行過石油開採合作,並導致8名異議分子被處死;殼牌還曾經試圖將舊的石油開採設備遺棄在英國北海,但在遭到環境保護主義者抗議後被迫將其拖上岸銷毀。但相對於其他石油公司,殼牌在環保方面的貢獻也比其他石油公司為多。
2000年,殼牌中國與中國海洋石油合資的中海殼牌石油化工簽約,這項總投資達40億美元的合資項目是中國迄今為止最大的中外合資項目之一。
2004年1月9日,殼牌公司宣布調低公司已探明的石油和天然氣儲備,引起震驚。之後公司承認3年來共誇大了48.5億桶的石油天然氣儲備,公司的3名高層人員離職。4月,標準普爾將殼牌公司的評級從AAA級調低到AA+,該公司之前擁有標準普爾和穆迪兩家國際評級機構AAA的評級,是歐洲兩家得到雙AAA評級的公司之一。4月28日,美國司法機構和英國當局都開始對事件展開調查。
2008年,荷蘭皇家殼牌石油公司的收入達到4580億美元,一舉取代沃爾瑪成為500強“老大”,這也是自1996年以來,第一家非美國公司登上世界500強排行榜首位。
皇家殼牌石油公司在《財富》世界500強的排名
年份 排名 營業收入(億美元)
2007 3 3188.45
2008 3 3557.82
2009 1 4583.61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