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收購

公司收購

公司收購是指二手設備收購,指向目標公司的二手設備,廢舊物資,進而獲取目標公司的全部或部分業務,取得對拆除的控制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公司收購
  • 外文名:Company acquisition
  • 概念:二手設備收購
  • 目的:取得對拆除的控制權
  • 通過條件:股東會決議三分之二通過
公司收購流程,前期準備,盡職調查,手續事項,基本概念,基本程式,律師實務,公司收購風險,

公司收購流程

1、收購方的內部決策程式
公司章程是公司存續期間的綱領性檔案,是約束公司及股東的基本依據,對外投資既涉及到公司的利益,也涉及到公司股東的利益,公司法對公司對外投資沒有強制性的規定,授權公司按公司章程執行。因此,把握收購方主體許可權的合法性,重點應審查收購方的公司章程。其一,內部決策程式是否合法,是否經過董事會或者股東會、股東大會決議;其二,對外投資額是否有限額,如有,是否超過對外投資的限額。
2、出售方的內部決策程式及其他股東的意見
出售方轉讓目標公司的股權,實質是收回其對外投資,這既涉及出售方的利益,也涉及到目標公司其他股東的利益,因此,出售方轉讓其股權,必須經過兩個程式。其一,按照出售方公司章程的規定,應獲得出售方董事會或者股東會、股東大會決議。其二;依據公司法的規定,應取得目標公司其他股東過半數同意。
程式上,出售方經本公司內部決策後,應就其股權轉讓事項書面通知其他股東徵求同意,其他股東自接到書面通知之日起滿三十日未答覆的,視為同意轉讓。其他股東半數以上不同意轉讓的,不同意的股東應當購買該轉讓的股權;不購買的,視為同意轉讓。由於有限責任公司是人合性較強的公司,為保護其他股東的利益,公司法對有限責任公司股權轉讓作了相應的限制,賦予了其他股東一定的權利。具體表現為:
第一;其他股東同意轉讓股權的,其他股東有優先購買權。經股東同意轉讓的股權,在同等條件下,其他股東有優先購買權。兩個以上股東主張行使優先購買權的,協商確定各自的購買比例;協商不成的,按照轉讓時各自的出資比例行使優先購買權。
第二;其他股東不同意轉讓股權的,符合《公司法》第75條規定的情形之一:(一)公司連續五年不向股東分配利潤,而公司該五年連續盈利,並且符合本法規定的分配利潤條件的;(二)公司合併、分立、轉讓主要財產的;(三)公司章程規定的營業期限屆滿或者章程規定的其他解散事由出現,股東會會議通過決議修改章程使公司存續的,股東可以請求公司按照合理的價格收購其股權。自股東會會議決議通過之日起六十日內,股東與公司不能達成股權收購協定的,股東可以自股東會會議決議通過之日起九十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3、國有資產及外資的報批程式
收購國有控股公司,按企業國有產權轉讓管理的有關規定向控股股東或國有資產監督管理機構履行報批手續。
國有股權轉讓應當在依法設立的產權交易機構公開進行,並將股權轉讓公告委託交易機構刊登在省級以上公開發行的經濟或者金融類報刊和產權交易機構的網站上,公開披露有關國有股權轉讓信息,廣泛徵集受讓方。轉讓方式採取拍賣、招投標、協定轉讓等。
外國投資者併購境內企業,應符合中國法律、行政法規和規章及《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的要求。涉及企業國有產權轉讓和上市公司國有股權管理事宜的,應當遵守國有資產管理的相關規定。
外國投資者併購境內企業設立外商投資企業,應依照本規定經審批機關批准,向登記管理機關辦理變更登記或設立登記。
4、以增資擴股方式進行公司收購的,目標公司應按照公司法的規定,由股東會決議,三分之二通過。

前期準備

收購方與目標公司或其股東進行洽談,初步了解情況,進而達成併購意向,簽訂收購意向書。
收購方為了保證併購交易安全,一般會委託律師、會計師、評估師等專業人事組成項目小組對目標公司進行盡職調查;而目標公司為了促成併購項目成功,一般需向併購方提供必要的資料,披露公司的資產、經營、財務、債權債務、組織機構以及勞動人事等信息,如果遇到惡意併購或者目標公司披露信息不真實就會對另一方造成較大的法律風險。
所以,在併購的前期準備階段,我們建議併購雙方簽訂獨家談判協定,就併購意向、支付擔保、商業秘密、披露義務以及違約責任等事項進行初步約定(收購方為上市公司,應特別注意對方的保密及信息披露支持義務),這樣即可避免併購進程的隨意性,又在併購前期談判破裂的情況下保障了併購雙方的利益。

盡職調查

(一)法律盡職調查的範圍
在盡職調查階段,律師可以就目標公司提供的材料或者以合法途徑調查得到的信息進行法律評估,核實預備階段獲取的相關信息,以備收購方在信息充分的情況下作出收購決策。
對目標公司基本情況的調查核實,主要涉及以下內容(可以根據併購項目的實際情況,在符合法律法規的情況下對於調查的具體內容作適當的增加和減少):
1、目標公司及其子公司的經營範圍。
2、目標公司及其子公司設立及變更的有關檔案,包括工商登記材料及相關主管機關的批件。
3、目標公司及其子公司的公司章程。
4、目標公司及其子公司股東名冊和持股情況。
5、目標公司及其子公司歷次董事會和股東會決議。
6、目標公司及其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身份證明。
7、目標公司及其子公司的規章制度。
8、目標公司及其子公司與他人簽訂收購契約。
9、收購標的是否存在諸如設定擔保、訴訟保全等在內的限制轉讓的情況。
10、對目標公司相關附屬性檔案的調查:
(二)根據不同的收購類型,提請注意事項
不同側重點的注意事項並不是相互獨立的,因此,在收購中要將各方面的注意事項綜合起來考慮。
1、如果是收購目標企業的部分股權,收購方應該特別注意在履行法定程式排除目標企業其他股東的優先購買權之後方可收購。
根據《公司法》第七十二條:“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向股東以外的人轉讓股權,應該經其他股東過半數同意。”“經公司股東同意轉讓的股權,在同樣條件下,其他股東有優先購買權。”“公司章程對股權轉讓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如果目標企業是有限公司,收購方應該注意要求轉讓方提供其他股東同意轉讓方轉讓其所持股權或者已經履行法定通知程式的書面證明檔案,在履行法定程式排除股東的優先購買權之後方可收購,否則的話,即使收購方與轉讓方簽訂了轉讓協定,也有可能因為他人的反對而導致轉讓協定無法生效。
2、如果是收購目標企業的控股權,收購方應該特別注意充分了解目標企業的財產以及債務情況。如果收購目標是企業法人,自身及負擔在其財產之上的債權債務不因出資人的改變而發生轉移,收購方收購到的如果是空有其表甚至資不抵債的企業將會面臨巨大風險。在實施收購前收購方應該注意目標企業的財產情況,尤其在債務方面,除了在轉讓時已經存在的債務外,還必須注意目標企業是否還存在或有負債,比如對外提供了保證或者有可能在今後承擔連帶責任的情形。除了通過各種渠道進行查詢、了解之外,收購方還可以要求轉讓方在轉讓協定中列明所有的債務情況,並要求轉讓方承擔所列範圍之外的有關債務。
3、如果是收購目標企業的特定資產,收購方應該特別注意充分了解該特定資產是否存在權利瑕疵。
存在權利瑕疵的特定資產將有可能導致收購協定無效、收購方無法取得該特定資產的所有權、存在過戶障礙或者交易目的無法實現等問題。所以,收購方需要注意擬收購的特定資產是否存在權利瑕疵,在無法確定的時候,為了保障自身合法權益,可以要求讓轉讓方在轉讓協定中對財產無權利瑕疵作出承諾和保證。
4、收購方應該注意爭取在收購意向書中為己方設定保障條款。
鑒於收購活動中,收購方投入的人力、物力、財力相對較大,承擔的風險也較大,為使收購方獲得具有法律約束力的保障,收購方應該在收購意向書中設定保障性條款,比如排他條款、提供資料及信息條款、不公開條款、鎖定條款及費用分攤條款等等,這些條款主要是為了防止未經收購方同意,轉讓方與第三人再行協商出讓或者出售目標公司股權或資產,排除轉讓方拒絕收購的可能等。
(三)從不同的角度,分析盡職調查的注意事項
公司的設立及歷次增資、股權轉讓等事項涉及到股權的有效性和確定性,因此,在收購股權時,必須審核標的公司的歷史沿革情況,確保收購標的的合法性。
在決定購買公司時,要關注公司資產的構成結構、股權配置、資產擔保、不良資產等情況。
第一、在全部資產中,流動資產和固定資產的具體比例需要分清。在出資中,貨幣出資占所有出資的比例如何需要明確,非貨幣資產是否辦理了所有權轉移手續等同樣需要弄清。
第二、需要釐清目標公司的股權配置情況。首先要掌握各股東所持股權的比例,是否存在優先股等方面的情況;其次,要考察是否存在有關聯關係的股東。
第三、有擔保限制的資產會對公司的償債能力等有影響,所以要將有擔保的資產和沒有擔保的資產進行分別考察。
第四、要重點關注公司的不良資產,尤其是固定資產的可折舊度、無形資產的攤銷額以及將要報廢和不可回收的資產等情況需要尤其重點考察。
同時,公司的負債和所有者權益也是收購公司時所應該引起重視的問題。公司的負債中,要分清短期債務和長期債務,分清可以抵消和不可以抵消的債務。資產和債務的結構與比率,決定著公司的所有者權益。
(四)企業併購中的主要風險
併購是一個複雜的系統工程,它不僅僅是資本交易,還涉及到併購的法律與政策環境社會背景公司的文化等諸多因素,因此,併購風險也涉及到各方面在風險預測方面,企業併購中的風險主要有以下幾類:
1、報表風險在併購過程中,併購雙方首先要確定目標企業的併購價格,其主要依據便是目標企業的年度報告財務報表等方面但目標企業有可能為了獲取更多利益,故意隱瞞損失信息,誇大收益信息,對很多影響價格的信息不作充分準確的披露,這會直接影響到併購價格的合理性,從而使併購後的企業面臨著潛在的風險。
2、評估風險
對於併購,由於涉及到目標企業資產或負債的全部或部分轉移,需要對目標企業的資產負債進行評估,對標的物進行評估但是評估實踐中存在評估結果的準確性問題,以及外部因素的干擾問題。
3、契約風險
目標公司對於與其有關的契約有可能管理不嚴,或由於賣方的主觀原因而使買方無法全面了解目標公司與他人訂立契約的具體情況,這些契約將直接影響到買方在併購中的風險。
4、資產風險
企業併購的標的是資產,而資產所有權歸屬也就成為交易的核心在併購過程中,如果過分依賴報表的帳面信息,而對資產的數量資產在法律上是否存在,以及資產在生產經營過程中是否有效卻不作進一步分析,則可能會使得併購後企業存在大量不良資產,從而影響企業的有效運作。
5、負債風險
對於併購來說,併購行為完成後,併購後的企業要承擔目標企業的原有債務,由於有負債和未來負債,主觀操作空間較大,加上有些未來之債並沒有反映在公司帳目上,因此,這些債務問題對於併購來說是一個必須認真對待的風險。
6、財務風險
企業併購往往都是通過槓桿收購方式進行,這種併購方式必然使得收購者負債率較高,一旦市場變動導致企業併購實際效果達不到預期效果,將使企業自身陷入財務危機。
7、訴訟風險
很多請況下,訴訟的結果事先難以預測,如賣方沒有全面披露正在進行或潛在的訴訟以及訴訟對象的個體情況,那么訴訟的結果很可能就會改變諸如應收帳款等目標公司的資產數額。
在可能的訴訟風險方面,收購方需要重點關注以下幾個方面的:
第一、目標公司是否合法地與其原有勞動者簽訂和有效的勞動契約,是否足額以及按時給員工繳納了社會保險,是否按時支付了員工工資。考察這些情況,為的是保證購買公司以後不會導致先前員工提起勞動爭議方面的訴訟的問題出現;
第二、明確目標公司的股東之間不存在股權轉讓和盈餘分配方面的爭議,只有這樣,才能保證簽訂的購買協定能夠保證切實的履行,因為併購協定的適當履行需要股權轉讓協定的合法有效進行支撐;
第三、確保目標公司與其債權人不存在債權債務糾紛,即使存在,也已經達成了妥善解決的方案和協定。因為收購方購買目標公司後,目標公司的原有的債權債務將由收購方來承繼。
第四、需要考察目標公司以及其負責人是否有犯罪的情形,是否有刑事訴訟從某種意義上影響著收購方的收購意向。
8、客戶風險
兼併的目的之一,就是為了利用目標公司原有客戶節省新建企業開發市場的投資,因此,目標公司原客戶的範圍及其繼續保留的可能性,將會影響到目標公司的預期盈利。
9、雇員風險
目標公司的富餘職工負擔是否過重在崗職工的熟練程度接受新技術的能力以及併購後關係雇員是否會離開等都是影響預期生產技術的重要因素。
10、保密風險
儘可能多地了解對方及目標公司的信息是減少風險的一個主要手段,但因此又產生了一個新的風險,那就是一方提供的信息被對方濫用可能會使該方在交易中陷入被動,或者交易失敗後買方掌握了幾乎所有目標公司的信息,諸如配方流程行銷網路等技術和商業秘密,就會對目標公司以及賣方產生致命的威脅。
11、經營風險
公司併購之目的在於併購方希望併購完成後能產生協同效應,但由於未來經營環境的多變性,如整個行業的變化市場的變化企業管理條件的改變國際經濟形勢變化突發事件等等,這些都有可能使得企業併購後的經營無法實現既定的目標,從而產生經營風險。
12、整合風險
不同企業之間,存在不同的企業文化差異。如併購完成後,併購企業不能對被併購企業的企業文化加以整合,使被併購企業融入到併購企業的文化之中,那么,併購企業的決策就不可能在被併購企業中得以有效貫徹,也就無法實現企業併購的協同效應和規模經營效益。
13、信譽風險
企業的商譽也是企業無形資產的一部分,目標公司在市場中及對有關金融機構的信譽程度有無存在信譽危機的風險,是反映目標公司獲利能力的重要因素兼併一個信譽不佳的公司,往往會使併購方多出不少負擔。

手續事項

收購雙方及目標公司債權人代表組成小組,草擬並通過收購實施預案。債權人與被收購方達成債務重組協定,約定收購後的債務償還事宜。收購雙方正式談判,協商簽訂收購契約。
在達成轉讓協定後,收購方應該儘快辦理相關變更登記。有限公司的股東發生變更的,應該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辦理變更登記;不動產等特定資產所有權變動的,也需要到相關行政部門辦理登記才可以取得物權。在收購談判中,收購方應該儘量爭取在轉讓協定中約定轉讓方在辦理變更登記手續過程中承擔的義務,避免轉讓方在收到轉讓款之後故意拖延辦理手續的時間,或者是藏匿部分辦理手續所需要的檔案。

基本概念

: 合併、兼併;
:收購,購買,一般是資產收購和股權收購;
重組:在收購前,對不納入收購範圍的資產、人員、業務等進行剝離、轉讓等的行為;
在收購後,取得對企業或資產的控制權,並對企業或資產進行重新整合的行為。
股權收購的特徵
1、 股權收購的客體不是營運中的公司財產,而是股權。
2、 股權收購的結果不是公司實際財產的變更,而是公司治理結構構成的改變;換句話說,是公司股東、董事乃至高層經理人員的改變。
3、 在股權收購的主體中,出讓方是公司股東,受讓方可以是公司其他股東,也可以是公司以外的個人或組織。

基本程式

1、 收購方與目標公司或其股東進行洽談,初步了解情況,進而達成收購意向,簽訂收購意向書。
2、 收購方在目標公司的協助下對目標公司的資產、債權、債務進行清理,進行資產評估,對目標公司的管理構架進行詳盡調查,對職工情況進行造冊統計。
3、 由收購雙方及目標公司組成工作小組,草擬並通過收購實施預案。如涉及資產收購或債權收購的,律師應當提示委託人,根據收購項目開展的實際需要工作小組成員中可以有債權人代表。
4、 在資產收購或債權收購中,可以由債權人與被收購方達成債務重組協定,約定收購後的債務償還事宜。
5、 收購雙方正式談判,協商簽訂收購契約。
6、 雙方根據公司章程或公司法及相關配套法規的規定,履行各自內部關於收購事宜的審批程式。
7、 雙方根據法律、法規的要求,將收購契約交有關部門批准或備案。
8、 收購契約生效後,雙方按照契約約定履行股權變更登記、經營管理權轉移手續,涉及債權收購的,依法履行對債務人的通知義務,並依法辦理包括股東變更登記。

律師實務

律師在有限責任公司股權收購中的作用,可概括為“一個設計、二個審查、三個參與”。
(一)設計轉讓方式
股權收購作為一種新的資產轉讓方式,企業決策若難以搞清,在股權收購的概念上模糊不清,這就需要我們律師認真分析股權收購雙方的企業現狀,出讓主體和轉讓意圖,幫助企業決策者作出正確的選擇。
如:合資公司外方股東退出時的方案設計:股權收購還是清算?
管理層收購時的股東設定:持股公司進行收購還是個人直接進行收購?
(二)審查目標公司主體資格
在進行股權收購時,對股權所投入的目標公司的主體資格進行審查的法律意義,在於準確地確認:
目標公司的設立、存續、經營管理的合法性等;
目標公司的性質是什麼,比如國有企業、外商投資企業、無限責任公司、上市公司、特種行業(行業準入限制或者外資準入限制)等等;
股權的合法性和股權的所有權人,即誰合法擁有目標公司的股權,誰具有法定主體資格進行轉讓。比如出現登記股東與實際股東不一致的問題、註冊資本真實投入問題。
(三)審查有關檔案和財產
1、審查有關檔案
審查有關檔案是十分重要的環節,審查有關檔案的主要目的是為了確認有關檔案的真實性,以便在今後的契約履行中不出現問題。
審查法律法規對股權收購的禁止性、限制性規定;
審查目標公司章程對股權收購(股權轉讓)的限制、程式性規定等;
審查被收購方(股權出讓方)的公司章程,其中關於議事許可權等的規定。
2、審查有關財產
(1)對有形資產的審查,產權、糾紛、抵押、查封等。
(2)對無形資產的審查。同上。
(3)對目標公司全部債權債務進行審查,包括:到期的債權有哪些,到期的債務有那些,是否已過訴訟時效,有無追償的可能;然後編制債權債務清單,對有糾紛的債權債務個案,應分析案情並出具法律意見書。可以藉助於會計師的工作基礎。
(4)審查目標公司的其他各個方面,進行詳細的盡職調查。
(5)對外發表公告通知債權人,防止目標公司可能存在的或有債務導致受讓方在受讓後承擔不必要的債務。
(四)參與資產評估
資產評估有時是必需的,比如國有企業股權收購時。
股權收購的交易價格十分重要,選擇好的資產評估機構事關重大,律師參與轉讓公司的資產評估時,要嚴格把握四個標準:
1、評估機構的主體資格是否合格,也就是轉讓主體的資產由該評估機構評估是否合法。1991年國務院發布的國有資產評估管理辦法和有關實施細則規定,資產評估機構必須具有省級以上人民政府頒發的許可證,才有資格從事評估事物,對集體企業和三資企業同樣必須遵守這一規定。
2、資產評估機構的評估能力。股權收購過程中,涉及的企業資產既有固定資產等有形資產,也有無形資產、智慧財產權,又因公司的經營性質不同,資產類型又有所不同,因此律師應了解評估機構是否有適合評估股權收購公司資產的專家設備,尤其是對無形資產的評估,必須要有具備無形資產知識的專家參與。
3、資產評估機構的社會信譽。作為收購方的代理律師,應儘量主張由收購方聘請評估機構。
4、資產評估機構的評估方法。評估採用的方法不同,產生的結果往往截然不同。目前常採用的評估方法有四種:清算價格法、現行市價法、收益現值法和重置成本法。現行市價法也稱市場比較法,是指選擇市場近期相同或類似的資產作為參照物或價格標準,相互比較,據以確定評估資產價值的一種評估方法。重置成本法是按資產全部新價值的現行和重置成本,減去已使用年限的累積折扣額和無形損耗後確認被評估資產的現行價值。採取何種評估方法,是代理律師幫助企業權衡利弊的一項重要任務。

公司收購風險

公司收購最大的風險是信譽問題,這個信譽有兩層,一層是銀行、稅務、工商的信譽;另一層就是社會信譽,下面我們會一一解釋。
企業如果有之前的經營過程中,沒事老欠稅、逃稅、不參加年檢等等不良行為,那么在銀行稅務工商的歷史記錄里自然是不好的。這種事往往一些收購方不好查到,當你接手了這樣的公司,去工商稅務辦事時,你會發現專管員很不好講話,這時你才發現這家公司是多么的“招人煩”。
社會信譽方面,就是跟企業有合作關係,業務往來的單位或個人,這種信譽收購方也不太好查,你總不能一個個電話去問吧,如果你找的是信譽不好的公司,收購過來也是個麻煩,比如進個貨都要先付全款,如果信譽好往往就不需要了。
在現在這種商譽至上的年代,企業的信譽往往被視為無形資產,信譽值可以影響企業在經營過程中的方方面面,任何企業都是由人去操作的,你給人家的信譽不好,自然就得不到別人的認可,關係也就會一點點流失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