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京旭

祝京旭

祝京旭,1960年生於北京、祖籍江蘇吳縣。1982年在清華大學獲化學工程學士學位,1984年赴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攻讀博士研究生,1988年獲博士學位,現為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學傑出教授、加拿大皇家學會院士、加拿大工程院院士、世界著名流態化及顆粒學專家。發表文章500篇、專利30餘項,培養碩博研究生及博士後160名,其中10餘名在北美任教、兩人當選加拿大工程院院士。

曾榮獲中國傑出青年、教育部長江學者講座教授,並獲美國化學工程師協會流態化講座將、加拿大安大略省總理優秀科研基金獎、加拿大職業工程師協會工程勳章、加拿大華人專業人士傑出成就獎等多項頂級獎項,以及西安大略大學Hellmuth最高科研成就獎;還成為加拿大化工學會歷史上唯一囊括其三大獎者(青年科學家獎、最佳工業套用獎、及該學會之最高成就獎—R.S.Jane紀念獎)。多次主持國際學術會議,包括兩次主持了全加拿大化工年會。

祝京旭多年來致力於與國內合作及幫助國內學者擴大國際交往,聯合培養研究生多名,在多所大學兼職並講授流態化課程。還將其多項先進技術(流化床高效污水處理技術、超細粉漆噴塗技術、靜電乾法藥片包衣技術等)轉讓到國內,為祖國服務。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祝京旭
  • 國籍:加拿大
  • 出生地:北京
  • 出生日期:1960年
  • 職業:教師
  • 畢業院校:清華大學、哥倫比亞大學
  • 祖籍:江蘇吳縣
人物經歷,主要成就,科學研究,學術論著,人才培養,社會任職,獲獎記錄,人物評價,

人物經歷

教育與工作經歷:
1967年-1973年 北京市厚俸國小、湖南田心鐵路第一國小、北京市光華里第三國小
1974年-1977年 北京市日壇中學(高中一年級提前畢業)
1977年12月參加文革後首屆高考,從高中一年級直接考入清華大學
1978年-1982年 清華大學化學工程系 1977級 獲學士學位
1982年-1984年 清華大學化學工程系助教
1984年-1988年 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化學工程系 獲博士學位
1988年-1990年 荷蘭皇家殼牌石油(Shell)公司總部阿姆斯特丹研究所研究員
1990年-1993年 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研究生院院長科研協理、化工系講師
1993年-1999年 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學化學與生物化學工程系助理教授、副教授
1994年,在祝京旭去西安大略大學的第二年,他就找到了本校的另外9個人在自家客廳里成立了一個該校的“中國教授協會”。
1999年提為正教授,並於同年建立起加拿大第一個顆粒技術研究中心,任中心主任至今
2000年任安大略省級講座教授
2004年任加拿大國家級講座教授
2008年當選加拿大工程院院士
2009年當選加拿大工程研究院院士
2009年選任長江學者講座教授
2015年當選加拿大皇家學會(Royal Society of Canada)院士
2002年兼任中國科學院廣州能源研究所特聘首席科學家
2009年兼任教育部長江學者講座教授(清華大學)
2012年兼任天津大學名譽教授
2013年兼任浙江工業大學“海鷗計畫”特聘教授
2016年兼任四川大學榮譽教授
2017年兼任中國礦業大學特聘教授
2013年7月12日作客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文化講壇第89講,做了題為《跨過教育、中西文化之差異及其對技術進步的影響》的主題報告。
2014年11月15日應曲阜師範大學邀請做了題為“過程集成與強化的組合——如何從傳統化工過程中發掘新的工業套用”的學術報告。
2015年9月6日蒞臨西安交通大學進行了為期3天的訪問和學術交流。訪問期間,祝京旭教授為化工學院本科生做了《編織美妙的生命之環——定位人生從現在做起》的講座。
2016年6月2日應天津科技大學邀請,為化工與材料學院師生做了題為“過程集成與強化的組合——如何從傳統化工過程中發掘新的工業套用”的講座。
2016年11月15日受邀四川大學做了題為《時間與空間的遠距離觀——我體會的化學工程》的報告。
2017年3月1日受邀中國礦業大學並做了題為“What Constitute an Ideal and Perfect PhD Research Project – From Strategic Planning, to Effective Execution”的學術報告

主要成就

科學研究

從1982起就開始從事固體流態化及顆粒技術方面的研究工作,是國際著名流態化學和顆粒學專家,在循環流化床、超細粉流態化、液固流化床等多個分支領域居國際領先地位,發表各類文章四百餘篇。多項成果已用於實際套用,獲30多項專利,包括開發了一種新的高效污水處理方法、環保型的超細顆粒噴塗替代油漆、高效節能型的藥片包衣技術、全新的超細藥粉肺部給藥系統。
主持過幾十項加拿大國家自然科學與工程基金會、創新基金會、加拿大安大略省挑戰基金會、及多個大型跨國公司及加拿大當地公司資助的重大科研項目;並主持或參與中國自然科學基金會及中國科學院的項目。
1.上行循環流化床領域。首次提出了高密度提升管的概念並用實驗證明其與傳統(低密度)提升管的區別、並對其各種特性進行了系統的理論與實驗研究,為該領域的開拓人,現在此概念已被流態化界廣泛接受並套用。同時系統地開展了循環流化床反應器放大效應的完整實驗研究,率先發現了擴大提升管直徑引起的放大效應,並明確揭示了其與一般推理相悖的放大規律。
2.下行循環流化床領域。對下行床內的流體流動、傳熱傳質、氣-固分布器等進行了大量實驗研究,並應邀撰寫了首篇下行床反應器的綜述文章,為奠定該領域的科研基礎和推廣下行床的套用作出了重大貢獻,是該領域國際公認的權威學者。
3.循環湍動流化床領域。首次提出循環湍動流化床的概念並通過實驗證實其優越性及可行性。通過系統地對循環湍動流化床的理論與實驗研究,證明了循環湍動流化床很好地結合了湍動流化床與循環流化床的優點,同時又避免了二者的缺點,從而為流化床反應器的開發提供了新思路。
4.液固流態化領域。率先開發了液固循環床在生物化工領域中的套用,對其流體流動行為進行了比前人更系統深入的研究工作,獲十餘項專利。首次將其用於蛋白質提取等生物化學過程中,由此開發的“不間斷離子交換過程”已經在加拿大及歐洲大規模地套用於乳清液分離與蔗糖提純過程中;之後又套用於污水處理過程,由此開發的液固流態化床污水處理過程與傳統的污水處理過程相比,效率提高5-10倍,因而可以使污水處理系統小型化,其大規模的推廣,將帶來污水處理行業的革命性變化。
5.超細顆粒的流態化領域。開發出了多種改進超細顆粒流態化的新方法,對超細顆粒的流化、輸送與工業套用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獲多項專利。在顆粒技術的實際套用方面,已成功地將超細顆粒流態化的平台技術轉化為幾個重要工業過程:比如超微量藥品填裝及其在肺部藥物吸收中的套用、超細顆粒漆粉的生產及其在粉漆噴塗過程中的套用、疏水表面材料的開發與套用等;其中的超細漆粉噴塗新技術已經從2002年起在北美與中國套用。

學術論著

發表了四百餘篇有關的專著、論文、綜述、評論等。2000年所主編的《流態化工程原理》是國內這一領域的第一本系統專著。在多年實踐的基礎上,寫成《英語科技文章的寫作方法》一書(目前正在出版中),幫助國內作者更方便有效地撰寫英文文章。

人才培養

培養了110餘名研究生、60多名博士後、百餘名訪問學者,學生中已有10人在加拿大大學擔任教授(其中已有兩人當選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十餘人在美國大公司擔任高管,60餘人在國內院校所擔任學術帶頭人、其中30餘人擔任領導職務。

社會任職

被國內多所大學聘為兼職教授,任中科院廣州能源所首位海外首席科學家,在清華大學任教育部長江學者講座教授,在天津大學擔任名譽教授,在四川大學擔任榮譽教授。同時擔任中國科學院特邀海外專家評審、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會特邀海外評審專家,及國內外多本雜誌的編輯與編委。
兼職教授: 天津大學、四川大學、浙江大學、南京工業大學、瀋陽藥科大學、石油大學、西北大學、福州大學、河南工業大學、中國礦業大學。
主要學術活動:
加拿大安大略省清華校友會 理事(1995年-)
加拿大化學工程師學會 會士(1999年-)
加拿大-中國發明與技術轉讓協會 理事長 (2002年-)
美國化學工程師學會流態化學部副主任/主任委員(2005-09年)
中國科學院 特邀海外評審專家 (2000年-)
加拿大安大略省青年科研獎 終評評審專家 (2006年、2007年)
中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會 化學部科學基金 終評評審專家 (2007年、2008年)
加拿大國家工程院 院士 (2008年-)
加拿大工程研究院 院士 (2009年-)
《過程工程學報》 (ChineseJnl Process Eng) 中文雜誌 編委 (1999年-)
《清華大學學報(英文版)》 (Tsinghua Sci & Tech) 編委 (2004年-2010年)
《中國顆粒學報》 (ChinaParticuology) 英文雜誌 編委 (2005年-2008年)
《粉末噴塗》 (PowderCoating) 英文雜誌 編委 (2005年-)
《亞洲藥物製劑科學》 (Asian J.Pharma Sci.) 英文雜誌 編委 (2006年-)
《國際化學工程》 (Int J.Chem Eng) 英文雜誌 編委 (2007年-)
《近期工程專利彙編》 (RecentPatent on Eng) 英文雜誌 編委 (2007年-)
《國際化工綜述》 (Int Reviewof Chem Eng) 英文雜誌 編委 (2007年-)
《顆粒學報》 (Particuology) 英文雜誌 主題編輯 (2009年-)
1994年6月 94年國際青年學者流態化前沿研討會(北京)會議共同主席
1998年10月 加拿大第48屆全國化工年會(加拿大倫敦市)大會學術委員會主席
2002年5月 第7屆國際循環流態化會議(加拿大尼亞加拉市)主席
2006年7月 第5屆世界顆粒技術大會(美國奧蘭多市)加拿大區主席
2009年8月 第1屆全球華人化工教授年會(加拿大尼亞加拉市)大會主席
2009年8月 第8屆世界化工大會(加拿大蒙特婁市)顆粒學主題會主席
2010年10月 第2屆世界華人化工研討會(澳大利亞墨爾本市)大會副主席
2011年10月 加拿大第61屆全國化工年會(加拿大倫敦市)大會主席
2009 年發起了全球華人化工年度研討會,並擔任該會議系列的總主席

獲獎記錄

1999年獲加拿大化學工程師協會青年科學家獎、加拿大安大略省總理優秀科研基金獎、中國國家基金會傑出青年學者獎(海外類)
2000年獲西安大略大學工程科學傑出研究獎
2002年獲加拿大多倫多華人傑出成就獎、中國科學院海外傑出學者合作基金獎
2007年獲加拿大化學工程師協會傑出工業發明套用獎
2008年當選加拿大工程院院士
2009年獲長江學者講座教授、載入加拿大名人錄
2011年獲美國化學工程師協會 流態化年度獎
2012年獲天津大學名譽教授稱號
2013年獲加拿大化學工程師學會R.S.Jane終身成就紀念獎、加拿大安大略省職業工程師工程勳章、加拿大新時代電視華人新楓采創業榮譽獎
2015年當選加拿大皇家學會(Royal Society of Canada)院士、加拿大華人專業人士聯合會傑出成就獎
2016年獲西安大略大學Hellmuth最高科研成就獎、西安大略大學工程傑出科研獎與傑出貢獻獎

人物評價

祝京旭為改革開放後第一批出國留學的傑出學子,為新一代華人學者中的佼佼者,世界最傑出的華人化學工程教授之一,也是第一批當選海外院士的傑出華人之一。在加拿大國內,祝京旭為加拿大化工學會歷史上首位也是至今唯一囊括(傑出青年、工業套用、終身成就)三大獎者,堪與該國最優秀的本國學者平分秋色。其在化工重要分支流態化與顆粒學方面的研究成果,填補了許多過去的空白,並導致了新型反應器的開發及超細顆粒技術在多個領域的全新套用。其所領導的顆粒技術研究中心為世界名列前茅的顆粒中心之一,有著世界上第一流的實驗裝置,研究工作處於世界前沿,並具有極強的工業轉化能力。其在超細粉體噴塗與包塗方面的多項發明已經帶動了工業噴塗及醫藥包衣的產業革新;而其新近開發成功的顆粒強化污水處理技術使污水處理效率提高5-10倍,由此導致污水處理系統的小型化,將給該行業帶來革命性的變化——城市的大污水廠將被取消,污水可以就地處理並馬上回用。祝京旭還於2002年起與朱上翔博士共同發起成立加拿大加-中發明及技術轉讓協會並擔任理事長,幫助該協會成員在國內建立了20幾家公司,並將自己所開發的幾項關鍵技術全部轉讓給國內公司推廣套用。
祝京旭多年來不忘初衷,在國外為祖國培養了大批科技人才,其中有60餘人擔任教授與高級工程師、30餘在國內大學與科研院所擔任領導。同時積極致力於與國內合作及幫助國內學者擴大國際交往,與國內高校、科研院所及工業界保持著緊密的聯繫,在20多所大學任兼職教授,聯合培養研究生多名。頻繁參與國內的各項學術活動,包括多次參與組織學術會議、擔任各類學術/顧問委員、參與各類基金評審等。多次應邀在國內的學術會議上作大會/邀請報告。任中國科學院特邀海外專家評審、自然基金評審組海外專家。積極幫助國內學者建立國際聯繫,邀請國內學者參加國際會議等活動。並於2009年組織發起全球華人化工教授年會(2009-加拿大、2010-澳大利亞、2011-清華大學、2012-英國伯明罕、2013-西北大學、2014-香港、2015-天津大學、2016-新加坡、2017-浙江大學、2018-加拿大),促進華人學者間的廣泛交流。
祝京旭從2011年起創辦西安大略大學與中國多所大學的本科生交流合作項目,數年來已與十餘所大學簽訂了雙向培養協定,已有百餘名學生互換,為國內大學本科生創造了很多出國學習的與交流的機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