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喻經全書

百喻經全書

《百喻經全書(最新雙色圖文版)》是一本以打比方、講故事、說笑話、談寓言等大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宣揚佛理的佛教經典。它是古印度僧人僧伽斯那所撰,其引言中宣稱此經記錄的乃是佛祖釋迦牟尼本人的訓誡。引言中說,釋迦牟尼佛曾在王舍城鵲封竹園中舉行法會,會上五百個外道婆羅門向他提出一連串問題,佛祖以其高深的佛學思想一一解答,使外道婆羅門初步悟得佛教的真義,並皈依佛門。而後佛祖便用一些譬喻為他們廣說佛法,於是有了《百喻經》中的佛理故事,這便是《百喻經》的來歷。

基本介紹

  • 書名:百喻經全書
  • 出版社:中國長安出版社
  • 頁數:290頁
  • 開本:16
  • 品牌:優閱世紀
  • 作者:司馬哲
  • 出版日期:2009年8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510700620, 9787510700620
圖書目錄,文摘,序言,

圖書目錄

引言
001.愚人食鹽喻
凡事要適可而止才會有更多快樂
002.愚人集牛乳喻
別等時機變成禿頭再去抓它
003.以梨打破頭喻
自欺欺人者難有大發展
004.婦詐稱死喻
提高自己明辨是非的能力
005.渴見水喻
不要因為困難巨大就望而卻步
006.子死欲停置家中喻
做人不可執迷不悟
007.認人為兄喻
見利忘義,一敗塗地
008.山羌偷官庫衣喻
不要把別人的東西占為己有
009.嘆父德行喻
讚美要實事求是,恰到好處
0lO.三重樓喻
做人要腳踏實地,不可好高騖遠
011.婆羅門殺子喻
膨脹的虛榮心是十分可怕的
012.煮黑石蜜漿喻
要解決問題,必須從根本上下手
013.說人喜嗔喻
要善於接受批評
014.殺商主祀天喻
一心只考慮自己的人,受傷的也是自己
015.醫與王女藥令卒長大喻
世上哪有一蹴而就的事情
016.灌甘蔗喻
投機取巧,只會落得空勞碌的下場
017.債半錢喻
為小利而失大義,豈不得不償失
018.就樓磨刀喻
換個角度,豁然開朗
019.乘船失釺喻
等到時過境遷,一切就來不及了
020.人說王縱暴喻
做事要考慮後果,否則後悔也來不及
021.婦女欲更求子喻
莫為了一個不可能的結果付出全部
022.人海取沉水喻
半途而廢是最令人惋惜的事情
023.賊偷錦繡用裹氀褐喻
做個表里如一的正人君子
024.種熬胡麻子喻
不切實際的想法不可取
025.水火喻
一次只專心做好一件事
026.人效王眼瞤喻
向人學習要揚長避短
027.治鞭瘡喻
天下本無事,何必自尋煩惱
028.為婦貿鼻喻
完 美的事物不存在
029.貧人燒粗褐衣喻
莫聽信花言巧語
030.牧羊人喻
有貪心的人最容易上當受騙
031.雇倩瓦師喻
做人要知恩圖報
032.估客偷金喻
惡行總有一天會露餡
033.斫樹取果喻
任意妄為,可能讓你抱憾終生
034.送美水喻
看清實質,別被表面現象迷惑
035.寶篋鏡喻
迷失了自己就迷失了方向
036.破五通仙眼喻
幫人也要幫對地方
037.殺群牛喻
做人做事不可求全責備
038.飲木筒水喻
欲望不盡,只因自心無法收攝
039.見他人塗舍喻
萬物各有其能,小人物也有大作用
040.治禿喻
等待別人的幫助,不如自己救自己
041.毗舍閣鬼喻
鷸蚌相爭,漁翁得利
042.估客駝死喻
不要只見樹木,不見森林
043.磨大石喻
不要把精力浪費在追求名利上
044.欲食半餅喻
不能只看結果而抹殺過程的整體性
045.奴守門喻
慾念可以放棄,但人格絕不能喪失
046.偷犛牛喻
作惡終會暴露,還是不作為好
047.貧人能作鴛鴦鳴喻
無可挽救才去彌補,為時晚矣
048.野乾為折樹枝所打喻
要使自己變得更優秀,就去接受批評
049.小兒爭分別毛喻
不懂裝懂,只能停滯不前
050.醫治脊僂喻
貪圖小利吃大虧
051.五人買婢共使作喻
人生本就煩惱眾多,不如淡然以對
052.伎兒作樂喻
當你對自己誠實時,天下就沒人能夠欺騙你
053.師患腳付二弟子喻
切莫讓嫉妒這把毒劍害人害己
054.蛇頭尾共爭在前喻
做事不要超出自己的能力底線
055.願為王剃鬚喻
不要讓機遇與自己擦身而過
056.索無物喻
與人交流,傾聽亦重要
057.踏長者口喻
時機成熟之後再行動
058.二子分財喻
人要想成功,就要學會靈活變通
059.觀作瓶喻
了解自己的追求,不要為旁騖所累
060.見水底金影喻
做事前要仔細考察,不可捕風捉影
061.梵天弟子造物因喻
人貴有自知之明
062.病人食雉肉喻
成功無捷徑,堅持不懈是正道
063.伎兒著戲羅剎服共相驚怖喻
遇事要冷靜,不可慌亂
064.人謂故屋中有惡鬼喻
世上本無鬼,庸人自擾之
065.五百歡喜丸喻
與人為善必會逢凶化吉
066.口誦乘船法而不解用喻
紙上談兵不可取,實踐經驗更重要
067.夫婦食餅共為要喻
固守教條不知變通,實在愚蠢
068.共相怨害喻
報復害人又害己
069.效其祖先急速食喻
弄清道理以後再行動
070.嘗庵婆羅果喻
不是把每個果子都嘗了才能知道滋味
071.為二婦故喪其兩目喻
必要的時候要學會捨棄
072.唵米決口喻
承認錯誤沒什麼可怕的
073.詐言馬死喻
偽善的面具很容易被戳穿
074.出家凡夫貪利養喻
不要只注重外表,更重要的是內在修養
075.駝瓮俱失喻
要有分辨能力,老輩的話未必都對
076.田夫思王女喻
不要在不切實際的想法上費工夫
077.搆驢乳喻
在不懂之處希求獲利往往會適得其反
078.與兒期早行喻
有目標又有好方法,就能事半功倍
079.為王負杌喻
死要面子就會陷入虛偽的泥潭
080.倒灌喻
自作聰明者,只能自作自受
081.為熊所齧喻
莫聽信讒言好壞不分
082.比種田喻
方法對了才有好結果
083.獼猴喻
冤冤相報何時了,不如放下更省心
084.月蝕打狗喻
猜疑是產生謬論的最大根源
085.婦女患眼痛喻
堅持下去就有希望
086.父取兒耳璫喻
把目光放長遠,切不可因小失大
087.劫盜分財喻
勿以善小而不為
088.獼猴把豆喻
有錯即改,莫放縱自己
089.得金鼠狼喻
盲目的效仿有害無益
090.地得金錢喻
勤懇耕耘才會有所收穫
091.貧人慾與富者等財物喻
別因未達到目標而放棄已取得的成果
092.小兒得歡喜丸喻
社會複雜,要有抵禦誘惑的定力
093.老母捉熊喻
即便有利可圖,也要看清情勢
094.摩尼水竇喻
誤解往往會送人性命
095.二鴿喻
別因感情用事影響正常思維和判斷
096.詐稱眼盲喻
做決定之前要分出輕重
097.為惡賊所劫失氍喻
不要用自己的思想言談去誤導別人
098.小兒得大龜喻
不要輕信人言
偈頌

文摘

凡事要適可而止才會有更多快樂
東西再好吃,吃多了也會引起不良反應。這就好比做事,無論做什麼都要講究一個“度”,超過了限度也會產生負面效果。正所謂“物極必反”,也就是說事物發展到一定的極端時,就會向其相反的一面轉化。比如,做體育類的運動對身心健康肯定是有好處的,能增強人的體質,防止疾病的侵入發生。但是,如果你事先不考慮一下你本身的體質,運動過量的話,那反而適得其反,對身體造成不必要的傷害。比如,你買了一隻氣球開始吹,你吹啊吹,吹得很大了,但你想再把它吹得更大一些,就繼續吹了下去,結果氣球會因承受不了氣壓而爆掉了。這些都是“過度”造成的惡果。
老子說:“知道滿足就不會招致屈辱,知道適可而止就不會招致危險,這樣才可以平安長久。”然而很多人就是不懂得這個道理,讓自己的欲望泛濫,結果害死了自己。
我們來看一下中國歷史上第一巨貪的發跡史及其收攏不住的貪婪之心吧。乾隆帝做了六十年皇帝,在文治武功方面,取得了勝利。他志滿意得,驕傲起來,把自己稱作“十全老人”。他越來越喜歡聽頌揚的話,於是,就有人用討好奉承的手段取得他的寵信,掌握了大權。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一天,乾隆帝準備出外巡視,叫侍從官員準備儀仗。官員一下子找不到儀仗用的黃蓋,急得不知怎么才好。乾隆帝十分惱火,問:“這是誰幹的好事?”
官員們聽到皇帝責問,嚇得張口結舌。有一個青年校尉在旁從容不迫地說:“管事的人不能推卸責任。”
乾隆帝側過臉一看,那個校尉眉目清秀,態度鎮靜,乾隆帝心裡高興,把追問黃蓋的事也忘了,問他叫什麼名字。那青年校尉回答,名叫和珅。乾隆帝又問他的家庭情況,讀過哪些書,和珅也無不對答如流。
乾隆帝十分讚賞和珅,馬上宣布他總管儀仗,以後又派他當御前侍衛。和珅是個非常伶俐的人,乾隆帝要什麼,他件件都辦得十分稱心;乾隆帝愛聽好話,和珅就盡說順耳的。日子一久,乾隆帝把和珅當作親信,和珅也步步高升。不出十年,從一個侍衛提升到了大學士。後來,乾隆帝還把他女兒和孝公主嫁給和珅的兒子。和珅跟皇帝攀上了親家,那權勢更別提有多大了。再加上乾隆帝年老力衰,朝政大事,就自然落在和珅手裡。
和珅掌了大權,別的大事他沒心思管,卻一味搜刮財富。他不但接受賄賂,而且公開勒索;不但暗中貪污,而且明里掠奪。地方官員獻給皇帝的貢品,都要經過和珅的手,和珅先挑最精緻稀罕的留給自己,挑剩下來再送到宮裡去。好在乾隆帝不查問,別人也不敢告發,他的貪心就越來越大了。
有一回,有個大臣叫孫士毅,從南方回到北京,準備朝見乾隆帝,正巧在宮門口遇到了和珅。和珅一見孫士毅手裡拿著一隻盒子,就問:“你手裡是什麼東西?”
孫士毅說:“沒什麼,是一隻鼻煙壺。”
和珅走上前去,不客氣地把盒子抓在手裡。打開一看,那隻鼻煙壺竟是用一顆大珠子雕刻出來的。和珅拿在手裡,看了又看,嘴裡連聲嘖嘖稱讚,涎皮賴臉地說:“好寶貝!就送給我,怎么樣?”
孫士毅慌忙說:“哎,不行了。這件寶貝是準備獻給皇上的,昨 天已經奏明皇上了。”
和珅臉色一沉,把珠壺往孫士毅手裡一塞,冷笑著說:“我不過跟你開個玩笑,何必那樣寒酸相!”
孫士毅把那隻珠壺獻給了乾隆帝。過了幾天,他又跟和珅碰在一起,只見和珅得意洋洋地說:“我昨 天也弄到一件寶貝,您看看,能不能跟您上次進貢的那只比?”
孫士毅走過去一看,原來就是他獻給乾隆帝的那隻珠壺。孫士毅嘴裡隨口應付了幾句,心裡想,這件寶貝怎么會落到和珅手裡,一定是乾隆帝賞給他了。後來,他偷偷打聽,才知道和珅是買通太監從宮裡偷出來的。
和珅利用他的地位權力,千方百計搜刮財富,一些朝臣和地方官員,知道他的脾氣,就儘量搜刮珍貴的珠寶去討好和珅。大官壓小吏,小吏又向百姓層層壓榨,百姓的日子自然越來越難過了。
乾隆帝在做滿六十年皇帝後,傳位給了太子顒琰,顒琰即位,就是清仁宗,又叫嘉慶帝。嘉慶帝早知道和珅貪贓枉法的情況。過了三年,乾隆帝一死,嘉慶帝馬上把和珅逮捕起來,叫他自殺,並且派官員查抄和珅的家產。
和珅的豪富,本來是出了名的,但是抄家的結果,還是讓大家大吃一驚。長長的一張抄家清單里,記載著金銀財寶,綾羅綢緞,稀奇古董,多得數都數不清,粗粗估算一下,大約值白銀8億兩之多,抵得上朝廷十年的收入。後來聽說,那查抄出來的大批財寶,都讓嘉慶帝派人運到宮裡去了。於是,民間就有人編了兩句順口溜諷刺說:“和珅跌倒,嘉慶吃飽。”
這就是老子所說的——不知滿足就會受到侮辱,不知道適可而止就會有危險。歷史上的和珅其實也是個聰明人,但由於利令智昏而變得愚蠢起來了。所以凡事都要把握好分寸,當行則行、當止則止,這樣才能夠避免災禍,才能夠保住人的根本,才可以得到永久的歡樂!

序言

《百喻經》,全名《百句譬喻經》,又名《百譬經》,自梵文譯成漢文,流傳至 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在梁釋慧皎所撰的《高僧傳》中有這樣一段記載:“求那毗地,此言安進,本中天竺人。弱年從道,師事天竺大乘法師僧伽斯那……初僧伽斯那於天竺國,抄修多羅藏中要切譬喻,撰為一部,凡有百事,教授新學。毗地悉皆通,兼明義旨,以永明十年(公元492年)秋,譯為齊文,凡有十卷,謂《百喻經》。”從這段文字可知,古天竺高僧伽斯那是《百喻經》的作者,而他的漢譯者是南朝蕭齊天空三藏法師求那毗地,且求那毗地是伽斯那的徒弟。
《百喻經》是一本寓言故事集。寓言是藉助譬喻的手法來表現的,是譬喻的高級形態。佛經譬喻是佛祖釋迦牟尼和其他高僧以舉例子或打比方的方式,為信眾闡述佛經道理。一般散見於佛學經典,而像《百喻經》這樣集結成冊的譬喻故事集,其實並不多見。
《百喻經》稱“百喻”,意思是指有一百篇譬喻故事,但原經真正的譬喻故事只有九十八篇。為什麼稱之為“百喻”呢?對此有兩種說法,一是國人好以整數而言,所以稱“百”;二是加上卷首引言和卷尾偈頌,共為百則。
《百喻經》全文兩萬餘字,結構形式單一,每篇都採用兩步式,第一步是講故事,是引子,第二步是比喻,闡述一個佛學義理。此經一經流傳,就受到閱讀者的歡迎。我國文學巨匠魯迅先生對此書就極為推崇。他曾於1914年出資給南京的金陵刻經處,刊印了一百本《百喻經》贈送友人,又於1926年寫了《(痴華鬟)題記》。《痴華鬘》是《百喻經》剛成書時的定名,“華鬘”,意即花環,是對身體的一種裝飾,後來成為古印度人講故事的體裁,即將很多的小故事集合在一起,仿佛以花穿環一般。所謂“痴”,是指故事中記載的多為一些“愚人”及其所做的一些“蠢事”。《痴華鬟》就是關於愚人的寓言故事花束。魯迅先生在其所著《題記》中稱:“佛藏中經,以譬喻為名者,亦可五六種,唯《百喻經》最有條貫。”可見其對這本書的評價之高。
《百喻經》故事中所描寫的主人公,他們時常陷入謬誤,在別人眼中是很清楚的事情,但他們卻不自知,故而顯得愚蠢可笑。其故事雖說是用來宣傳佛法的,但是有些故事所揭示的哲理與書中所要明確的佛教教義並不符合。所以在閱讀的時候,大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不必拘泥於教義本身。
比如《伎兒作樂喻》,這則寓言的佛教義理是想告訴人們,世間所有的快樂本就是虛無縹緲的,一切都在流轉變化之中,無論是歌樂還是許諾,最後只不過是空歡喜一場。所以,不要太執著於某種事物所帶給你的快樂。但是,從故事本身來說,我們更多的還是看到一個關於誠信的問題。
再比如《野乾為折樹枝所打喻》,它諷刺的是那些由於一些呵斥責備而逃離佛門,後來遇到了外道和邪教學說的侵襲又返回佛門,如此反覆不定的人。而從現世的為人處世來說,我們又能看到它的另一層含義,那就是不要害怕批評,有批評才能有進步。
總而言之,我們要多角度去理解《百喻經》中的故事含意,如此才能給我們更新的智慧啟迪。
《百喻經》本身文辭優美簡潔,故事通俗易懂。我們在譯註時力求增強譯文的趣味性和可讀性。同時,我們著重在“今析”部分下了工夫,從譯者的角度,將寓言故事帶給我們的啟示,配以現實的、具體的例子生動地展現出來。相信通過此書,讀者能體悟到不同層次的人生修養境界和處世風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