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鮮皮(芸香科植物)

白鮮皮(芸香科植物)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白鮮皮,別名:白蘚皮、八股牛、山牡丹、羊鮮草,拉丁文名:CORTEX DICTAMNI中藥名。為芸香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白鮮和狹葉白鮮的根皮。主產於遼寧、河北、四川、江蘇等地。春、秋二季採挖根部,除去泥沙及粗皮,剝取根皮,切片,乾燥。生用。具有清熱燥濕,祛風解毒之功效。《藥性論》:“治一切熱毒風,惡風,風瘡、疥癬赤爛,眉發脫脆,皮肌急,壯熱惡寒;主解熱黃、酒黃、急黃、谷黃、勞黃等。”現代研究,該品揮髮油在體外有抗癌作用。但脾胃虛寒者慎用。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白鮮皮
  • 拉丁學名:CORTEX DICTAMNI
  • 別稱:白蘚皮、八股牛、山牡丹、羊鮮草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雙子葉植物綱
  • :芸香科
  • :白鮮皮
  • 分布區域:遼寧、河北、山東、江蘇、山西、內蒙古、吉林、黑龍江
  • 作用:中醫藥
  • 功效:頭風,黃疸,可逆,淋瀝
  • 藥理:抗菌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栽培技術,繁殖技術,田間管理,病蟲害防治,白鮮皮的古今套用,1 古代套用,2 現代臨床套用,藥理作用及作用機制,

形態特徵

芸香科植物白鮮為多年生草本,基部木質,高達1m。全株有特異的香味。根肉質,多側根,外皮黃白至黃褐色。奇數羽狀複葉互生;葉軸有狹翼,無葉柄;小葉9-13,葉片卵形至橢圓形,長3.5-9cm,寬2-4cm,先端銳尖,基部楔形,邊緣具細鋸齒,上面深綠色,密布腺點,下面白綠色,腺點較稀。總狀花序頂生,長達30cm,花軸及花柄混生白色柔毛及黑色腺毛;花柄長1-2.5cm,基部有線形苞片1枚;萼片5,卵狀披針形,長約5mm,寬約2mm,基部癒合;花瓣5,色淡紅而有紫紅色線條,倒披針形或長圓形,長約25mm,寬5-7mm,某部漸細呈柄狀:雄蕊10;子房上位,5室。蒴果,密被腺毛,成熟時5裂,每瓣片先端有一針尖。種子2-3 顆,近球形,直徑約3mm,先端短尖,黑色,有光澤。花期4-5月,果期6月。
白鮮皮白鮮皮
狹葉白鮮多年生草本,高30-80cm。莖直立,多從基部分枝,被密集的長絨毛,下部光滑有時有短毛,有香味。奇數羽狀複葉互生;葉軸具毛,基部不是翅狀;小葉柄極短;小葉7-15,長圓形或長橢圓形,長5-10cm,寬2-3cm,先端漸尖,基部寬楔形或近圓鈍,邊緣有細小的鋸齒,向下面捲曲,上面光滑,下面沿葉脈有稀疏的白毛。花序總狀,著生在莖頂端,密被暗褐色的腺毛和淡褐色毛;苞片線狀披針形,密被暗褐色腺毛;萼片5,披針狀線形,長7-9mm,先端尖銳,密被腺毛;花冠披針形或長圓形,長2-4.5cm,淡粉紅色,有紫褐色毛,先端尖銳或鈍,基部漸收縮呈爪狀;雄蕊10,分離,花絲全部有毛;子房上位,有稀疏的白毛,花柱光滑。成熟時5裂,每片先端有一針尖。種子2-3顆,近球形,黑色,有光澤。花期5-7月,果期8-9月。
正品白鮮皮與誤用品錦雞兒頗有類似之處,但只要抓住四個要點:正品白鮮皮表稍滑,斷面成層狀、有羊膻氣、味微苦。而誤用品錦雞兒則表面有橫長皮孔,斷麵粉性,纖維狀,嗅之豆腥氣,味微甜。即可區分真偽。
白鮮皮白鮮皮
白鮮根皮呈捲筒狀,長5-15cm,直徑1-2cm,厚2-5mm。外表面灰白色或淡灰黃色,具細縱皺紋及細根痕,常有突起的顆粒狀小點;內表面類白色,有細縱紋。質脆,折斷時有粉塵飛揚,斷面不平坦,略呈層片狀,剝去外層,對光可見閃爍的小亮點。有羊膻氣,味微苦。以條大、肉厚、包灰白、斷面分居者為佳。
根皮橫切面:白鮮木栓層為10餘列木栓細胞。皮層狹窄,有橫長大型裂隙。韌皮部寬廣,細胞排列疏鬆,有裂隙;韌皮射線寬1-3列細胞。皮層、韌皮部散有單個纖維,類方形或長多角形,壁極厚,木化。本品薄壁細胞含澱粉粒及草酸鈣簇晶。

生長環境

生態環境:生於山地灌木叢中及森林下,山坡陽坡。白鮮生於土坡灌木叢中,山地灌木叢中及森林下,山坡陽坡。白鮮喜歡溫暖濕潤,耐寒,怕旱,怕澇,怕強移動圖片光照。

分布範圍

資源分布:東北、華北、華東及陝西、甘肅、河南、四川、貴州、新疆,以伊犁、阿勒泰地區最多。產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河北、山東、河南、山西、寧夏、甘肅、陝西、新疆、安徽、江蘇、江西(北部)、四川等省區。生於丘陵土坡或平地灌木叢中或草地或疏林下,石灰岩山地亦常見。朝鮮、蒙古、俄羅斯(遠東)也有。

栽培技術

喜溫暖濕潤氣候,耐寒、怕旱、怕澇、怕強光照。浙江產區年平均氣溫17-17.5℃,地上部和地下部的適宜氣溫12-18℃;年降雨量1350-1500mm。地下塊莖分布較淺,多集中於土層下3-7cm處,每塊莖具1-2個芽,多者3-4個。9月上旬-10月上旬栽種,幼芽從芽眼長出但不出土;11月上旬地溫在5cm處有23-25℃時塊莖從下部生根;地溫在18-20℃萌芽開始,沿水平方向伸展成細長匍匐莖,習稱行鞭;12月上旬形成第1個莖節,生有2-4支地莖。氣溫在4-5℃時莖開始出土,尤以7-10℃為宜。2月上旬出苗展葉,幼葉呈淡紅色,逐漸變成綠色。3月上旬地下莖在節處膨大形成淡黃色光滑的塊莖。4月中旬種塊莖腐爛萎縮。以選地勢高燥、向陽、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質的中性或微酸性砂質壤上或壤土栽培為宜。前茬地以甘薯、小麥、水稻、玉米、豆類、白朮、粟等作物為宜;亦可水旱輪作或與薏苡輪作。

繁殖技術

用塊莖繁殖。栽種期9月中、下旬-11月上旬,尤以9月下旬-10月上旬為適期。選當年生塊莖呈扁球形、色淡黃、芽眼多、健壯無病蟲傷疤、橫徑約1.4-1.6cm、組織較幼嫩者作種用。栽種前塊莖用退菌特50%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浸種5min,稍晾乾,隨即栽種。條栽或穴栽,以條栽為好。
繁殖方法繁殖方法
按行距20cm開淺條溝,溝深6-7cm,塊莖互動栽種2行。芽頭向上,栽種不宜過淺或過深,以免影響出苗。邊種邊覆土,上蓋草木灰或土雜灰一層。每1hm2用種量900-1125kg。

田間管理

出苗後要及時拔除雜草,不宜中耕。可用除草劑“綠麥隆”可濕性粉劑300倍液噴射,再蓋薄層草木灰,以免藥液揮發。亦可用“綠麥隆”250 g拌土25kg製成毒土,栽種後撤施畦面,再蓋草木灰1層,除草效果較好。遇旱時應及時灌溉,遇雨季及時排水。施肥要施足基肥,重施臘肥,巧施苗肥。11月下旬-12月上旬施腐熟餅肥或腐熟廄肥,促使地下莖生長,節間增多,又可防凍保苗;幼葉展開後追施人糞尿或硫酸銨,亦可用氟、磷、鉀複合肥料,提高生物鹼總量,促使新塊莖形成。或可在3月下旬用2%過磷酸鈣澄清液進行2-3次根外追肥。

病蟲害防治

病害有霜霉病,3月開始發病,多發生在葉部,葉初生褐色斑點,漸在葉背產生1層霜霉狀物,使葉片枯死,可用40%乙磷鋁可濕性粉劑200信液,或50%瑞毒霉500倍液、甲基托布津800倍液噴射。菌核病,3月中旬發病,為害莖基部,初呈黃褐色或深褐色的水漬狀梭形病斑,嚴重時莖基腐爛,地上部位倒伏枯萎,土表可見菌絲及菌核,可用3%菌核利或1:3石灰和草木炭混合後撤入畦面,或用5%氯硝銨粉劑撒施。鏽病,3月上、中旬發病,在初期葉現黃綠色病斑,後變黃褐色,葉背或莖上病斑隆起,散出銹色粉末,可用60%代森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噴射,或用25%粉銹寧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噴射。還有白絹病為害。蟲害有地老虎為害幼苗及塊莖,另有螻蛄、金龜子幼蟲、種蠅為害。
供應白鮮皮提取供應白鮮皮提取

白鮮皮的古今套用

1 古代套用

白鮮皮是我國的傳統中藥,首載於《神農本草經》,列為中品。陶弘景云:俗呼為牡羊鮮,氣息正似羊膻,故以名為白膻。
白鮮皮在古代傳統中藥臨床中有很多套用,《藥性論》中記載:治一切熱毒風、惡風、風瘡、疥癬赤爛、眉發脫脆、皮肌急、壯熱惡寒。

2 現代臨床套用

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人們對白鮮皮的研究也在不斷地深入。在中國藥典中,複方中將白鮮皮與苦參配伍來用於治療的藥物就有20多處,其中大多數是治療皮膚病。白鮮皮即可內服,也可外用。內服煎湯,外用煎水洗或研末敷。而將傳統的中藥劑型變成顆粒劑,也是中藥研究的一個方向,且具有方便使用、保存,攜帶方便,增加療效與藥品質量等優點,同時也有利於中藥國際化。
白鮮皮在皮膚科方面有清熱解毒,除濕止癢的功效,可用於治療足癬、扁平疣、皮膚瘙癢、蕁麻疹、濕疹等皮膚病,具有良好的抗過敏作用、止癢的作用。
白鮮皮在婦科方面還常以熏洗或坐浴的方法治療婦科常見的外陰及陰道炎症。白鮮皮還可以治療小兒哮喘,田粟等利用白鮮皮複方治療小兒哮喘,有效率占93.3%。另外,用白鮮皮粉內服,可治療十二指腸潰瘍和胃潰瘍。康勝利等確認了白鮮皮非極性提取物梣酮、白鮮鹼和揮髮油的一種無色透明液體具有體外抗癌活性[6]。白鮮皮能治療肝癌、皮膚癌等癌症。
在白鮮皮複方中,通常與金銀花、苦參、地膚子、防風等中藥配伍使用。同時,白鮮皮的功效不僅用於治療,還用於養生美容,也屬美容養顏的聖品,其製成食材也是美容的妙方,如白鮮皮粥等。

藥理作用及作用機制

免疫抑制與抗炎、抗過敏作用:白鮮皮對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均有抑制作用,白鮮皮抑制體液免疫,對抗體生成細胞的增殖和循環抗體的生成均有抑制作用,並且在免疫抑制的同時,不導致脾臟萎縮。陸朝華等研究出了白鮮皮水提物對顆粒性抗原羊紅細胞所致的足拓反應和半抗原所致的接觸性皮炎,在抗原攻擊前給藥有明顯的抑制作用。還能夠抑制二甲苯致小鼠耳腫脹和蛋清致小鼠足跖腫脹的抗炎作用 。王殷東等也證明了白鮮皮提取物具有較強抗炎作用。其抗炎機理是能夠抑制多種炎症介質的釋放。白鮮皮具有抗炎作用,所以白鮮皮提取物有抗過敏的作用。叢歡等做了抗過敏實驗,實驗結果顯示白鮮皮提取物的高劑量組對 DNCB (二硝基氯苯,屬於半抗原,能與上皮蛋白的可溶部分共價結合成為完全抗原,激發機體產生致敏淋巴細胞)所致小鼠皮膚遲髮型變態反應引起的耳腫脹有對抗作用和顯著的抑制作用,說明白鮮皮可能能夠抑制效應期T細胞,阻止效應T細胞釋放各種淋巴因子,從而對於機體對過敏原的應激反應有抑制作用,避免了炎症造成的組織損傷,抑制了亢進的過敏反應,有助於機體恢復正常的免疫功能。
抗菌、止癢作用:白鮮皮對廣譜的真菌有抑制作用。其作用機理是白鮮鹼影響了細胞遺傳物質的正常合成,導致其不能完成正常細胞周期,對甾醇生物合成途徑沒影響,而傳統的抗真菌劑都是合成麥角甾醇生物合成抑制劑。白鮮皮提取物有止癢的效果。瘙癢是皮膚病的常見症狀。組胺,作為被公認的過敏引起的肥大細胞激活脫顆粒釋放出的炎症介質之一,能夠引起皮膚瘙癢,因此抗瘙癢也成為治療皮膚病的一部分。叢歡等研究白鮮皮提取物對致癢閾值的影響,結果發現白鮮皮提取物能較顯著地提高豚鼠局部致癢閾值,白鮮皮提取物高、中劑量組對組胺致豚鼠局部瘙癢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白鮮皮抗瘙癢的原因可能是白鮮皮提取物能抑制抗原與IgE結合,從而減少肥大細胞釋放組胺等炎症介質,減少機體瘙癢,所以具有一定的抗瘙癢作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