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和白芽奇蘭(白芽奇蘭)

平和白芽奇蘭

白芽奇蘭一般指本詞條

平和白芽奇蘭,福建省漳州市平和縣特產,全國農產品地理標誌。

平和白芽奇蘭,是中國珍稀烏龍茶良種,主產地位於大芹山一帶,大芹山上常年雲霧繚繞,雲霧浸染的茶葉帶有別樣的芬芳,讓白芽奇蘭的芳香隨風飄蕩,也形成了獨特的品質特徵。白芽奇蘭成品茶外形條索緊結,勻整美觀,色澤青褐油潤稍間蜜黃。內質香氣清高爽悅,品種特徵香突出,似蘭香幽長,滋味醇爽,溢品種香,湯色橙黃明亮,葉底軟亮,具山骨風韻。

2015年7月22日,原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批准對“平和白芽奇蘭”實施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平和白芽奇蘭
  • 產地名稱福建省漳州市平和縣
  • 品質特點:湯色金黃明亮,滋味醇厚、鮮爽
  • 地理標誌:國家農業部農產品地理標誌
  • 批准文號:國家農業部公告第2277號
  • 批准日期:2015年7月22日
產品特點,產地環境,土壤地貌,水文情況,氣候情況,歷史淵源,生產情況,產品榮譽,地理標誌,地域保護範圍,質量技術要求,專用標誌使用,地圖信息,

產品特點

外在感官特徵:平和白芽奇蘭外形圓結重實,色澤青褐油潤,內質香氣濃郁細長,品種香突出,湯色金黃明亮,滋味醇厚、鮮爽,葉底柔軟明亮,紅邊明。
內在品質指標:白芽奇蘭成品茶多酚類含量介於10%~30%之間,咖啡鹼介於2%~4%之間,胺基酸總量介於100~200克/千克之間。
平和白芽奇蘭平和白芽奇蘭

產地環境

土壤地貌

大芹山是平和白芽奇蘭的主產茶區,為漳州第一高峰,海拔1544.8米,這裡丘陵、河谷、盆地錯落,山巒起伏,林竹茂密,終年雲霧繚繞,溪流潺潺,獨具生產優質茶葉的自然生態環境。土壤主要為微酸性紅壤, 土壤pH4.5~5.5,土壤較肥沃,養分含量高,且土壤中富含硒,經福建省分析測試中心測定,茶葉主產區土壤中硒含量介於0.74~0.80毫克/千克,屬於富土壤(硒≥0.4毫克/千克)。

水文情況

平和縣地處九龍江、韓江兩大水系的上游,素有“五江之源” (九龍江西溪、雲霄漳江、漳浦鹿溪、詔安東溪蘆溪)的美譽,且境內溪澗縱橫,主要河流有蘆溪、九峰溪、安厚溪等,且平和境內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1600-2000毫米,水資源豐富。此外,白芽奇蘭種植區域內沒有工業污染,水資源保持良好,水質清澈、純淨,是理想的農業用水,保證了白芽奇蘭生產過程中的無污染的水源,為種植出高品質的白芽奇蘭提供保障。

氣候情況

平和縣白芽奇蘭種植區域地處南亞熱帶季風氣候的北緣地帶,年平均氣溫17.5~21.2℃。雨季長,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1600~2000毫米,年平均蒸發量1400毫米,日照和太陽輻射時間中等,年平均無霜期300天以上。白芽奇蘭種植區域在海拔500米以上的山地,雲霧多、漫射光多、濕度大、晝夜溫差大、正好滿足了茶樹生長發育對環境條件的要求;另外,因溫差大,漫射光多,日照時間短,濕度大,芽葉持嫩性較強,有利於提高茶葉香氣,有好的滋味和嫩度。因此高山雲霧出好茶的說法也為人們所接受。
平和白芽奇蘭平和白芽奇蘭

歷史淵源

白芽奇蘭屬於烏龍茶類,產於福建省平和縣。相傳清乾隆年間(1735~1795年),在平和縣大芹山下的崎嶺鄉彭溪"水井"邊長出一株奇特的茶樹,新萌發出的芽葉呈白綠色。於是採摘其鮮葉製成烏龍茶,結果發現該茶具有奇特的蘭花香味,因此將這株茶樹取名為"白芽奇蘭",製成的烏龍茶也稱"白芽奇蘭"。人們採用無性繁殖的方法擴大栽培,已有250多年的歷史。
平和白芽奇蘭是1981年由平和縣崎嶺鄉彭溪村坑岸邊的有性群體中經單株選育而成,屬無性繁殖系品種。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初開始,白芽奇蘭茶已是漳州茶葉栽培面積最多的品種,和鐵觀音武夷岩茶閩北水仙永春佛手躋身福建五大茶葉行列。
平和白芽奇蘭平和白芽奇蘭

生產情況

2014年,平和白芽奇蘭生產面積8333.3公頃,年產量1.2萬噸。
2017年,平和縣茶葉種植面積達12.5萬畝,茶葉總產量1.2萬噸,全縣從事茶葉種植、加工的企業、農戶1萬多家,涉茶人員十餘萬人,涉茶產值達20億元。
平和白芽奇蘭平和白芽奇蘭

產品榮譽

2015年7月22日,原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批准對“平和白芽奇蘭”實施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平和白芽奇蘭平和白芽奇蘭

地理標誌

地域保護範圍

平和縣所轄崎嶺鎮、九峰鎮、長樂鎮、秀峰鎮蘆溪鎮霞寨鎮大溪鎮、國強鎮、安厚鎮共9個鄉鎮91個行政村。地理坐標為東經116°53′12″~117°31′15″ ,北緯24°02′31″~24°35′25″。

質量技術要求

質量控制技術規範編號:AGI2015-02-1683。
產品質量安全規定:平和白芽奇蘭質量安全指標符合國標(GB2762、GB2763)標準。
特定生產方式
1、產地選擇:平和白芽奇蘭的重點產茶區位於丘陵、河谷、盆地錯落的大芹山,主產區海拔500米~1200米以上,坡度小於25度,生態環境良好,排水良好、土層深厚、土壤肥沃、疏鬆、通氣好的微酸性紅壤。產地遠離工業“三廢”等污染源,土壤環境、灌溉水質和空氣環境質量符合NY5020-2001《無公害食品茶葉產地環境條件》的要求。
平和白芽奇蘭平和白芽奇蘭
2、品種選擇:平和白芽奇蘭是1981年由平和縣崎嶺鄉彭溪村坑岸邊的有性群體中經單株選育而成,屬無性繁殖系品種,1996年經福建省農作物審定委員會審定為“省級茶樹新良種”。
3、生產過程管理與控制技術:2008年福建省質量技術監督局發布了平和白芽奇蘭的福建省地方標準,規範了全縣茶葉生產的全過程,包括茶樹品種、苗木培育技術、栽培技術、低產茶園改造技術、初制加工技術、毛茶、精製加工技術、成品茶八個部分。其中栽培技術中的農業投入品有肥料與農藥,將嚴格按照NY/T 5018《無公害食品茶葉生產技術規程》執行。制定農業投入品各項管理制度,採取源頭控制,全程跟蹤,嚴禁施用國家命令禁止使用的高毒、高殘留和淘汰的農業投入品,嚴禁任何單位的衛生與質量安全。施肥方面提倡以施放腐熟有機肥為主,複合肥為輔;病蟲害防治方面以農業和物理防治為主,化學防治為輔的防治辦法,嚴格規定化學農藥的使用劑量、施用次數,嚴格執行安全間隔期,提倡施用生物源、礦質源農藥;同時,督促企業和茶農做好生產過程記錄檔案,即在茶葉生產過程中,各項農事活動,農業投入品的購買、使用情況,產品的加工與銷售情況,如實記錄造冊,逐步建立平和白芽奇蘭茶質量可追溯制度。
4、產後管理
4.1、鮮葉採收:(1)手工採茶提倡雙手采、提手采,保持鮮葉芽葉完整、嫩淨。(2)機械採茶,保證採茶質量,防止汽油、機油污染茶園土壤和茶樹。(3)盛裝鮮葉的器具,應採用清潔,通風良好的器具,裝葉時不得超過150千克/立方米。(4)在鮮葉盛裝與儲運過程中應輕放、輕壓、薄攤、勤翻等。
4.2、加工:平和白芽奇蘭的加工程式包括初制加工和精製加工。初制加工後的產品俗稱“毛茶”,毛茶經過精製加工後,其產品成為“精茶”或“商品茶”。茶青經過貯青、萎凋、做青、殺青、揉捻、初烘、初包揉、復烘、復包揉、足乾等十道工序,加工製成毛茶;精製加工工序主要有拼配、篩分、風選、撿剔、復火、攤涼、包裝及裝箱。加工時嚴格按各環節的技術要求精製細造,最後按不同等級包裝進倉。
5、生產記錄要求:平和白芽奇蘭生產的全過程要建生產記錄檔案,對生產情況,病蟲害發生情況、技術措施、農藥化肥的使用情況以及收穫日期、質量檢測情況、銷售情況等進行全面記錄,生產記錄應當保存兩年以上,以備查詢。

專用標誌使用

地域範圍內的平和白芽奇蘭地理標誌生產經營者,在產品或包裝上使用已獲登記保護的平和白芽奇蘭地理標誌,須向登記證書持有人提出申請,並按照相關要求規範生產和使用標誌,統一採用平和白芽奇蘭和農產品地理標誌公共標識相結合的標識標註方法,標誌使用人應在其產品或其包裝上統一使用農產品地理標誌。

地圖信息

地址:福建省漳州市平和縣迎賓路133號附近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