癔症性精神病

癔症性精神病

癔症性精神病[英文]Hysterical psychosis:在受到嚴重的精神創傷之後突然起病,主要表現為明顯的行為紊亂,哭笑無常,短暫的幻覺、妄想和思維障礙,以及人格解體等。其症狀多變,多發生於表演型人格的女性。病程很少超過三星期,可突然恢復常態,而無後遺症狀,但可再發。

癔症一詞的原有注釋為“心意病也”,也稱為歇斯底里,是一種較常見的神經病,以鄉村多見。目前認為癔症患者多具有易受暗示性,喜誇張,感情用事和高度自我中心等性格特點,常由於精神因素或不良暗示引起發病。可呈現各種不同的臨床症狀,如感覺和運動功能有障礙,內臟器官和植物神經功能失調以及精神異常。這類症狀無器質性損害的基礎,它可因暗示而產生,也可因暗示而改變或消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癔症性精神病
  • 外文名:Hysterical psychosis
  • 治療:藥物治療
  • 症狀:行為紊亂,哭笑無常
基本常識,臨床表現,症狀標準,治療,疾病護理,

基本常識

癔症是在各科臨床上較為常見的一類神經症,但近年來發病有所減少。在綜合醫院的心理諮詢門診中,本病也較少見,僅占全部諮詢病例的0.3%。
本病的病人在病前常已有情感豐富,富於幻想,善於模仿,易受暗示,自我中心等人格特點。這類人常在某些心理一社會因素的刺激下或暗示下,突然出現短暫性精神異常或運動、感覺、植物神經、內臟方面的紊亂。這些症狀可由暗示而產生,亦可通過暗示而使之消失。
癔症病的發病年齡多數在15~35歲之間,女性遠多見於男性。

臨床表現

癔症的臨床表現可謂多種多樣,既可有運動、感覺等障礙的類似神經系統疾病的症狀,又可有各種內臟病變的類似各科疾病的症狀,也可有短期發作的精神症狀(變態心理症狀)。可以說癔症的表現可以模仿臨床各科的任何疾病的表現,因此極易誤診。已有許多最初診斷是癔症,而實際上是軀體疾病,因而拖延了治療的教訓。所以癔症在臨床上要作出正確的判斷,難度是較大的,特別對於臨床經驗缺乏者來講,不要輕易下癔症的診斷。
但癔症的第一次發作,絕大多數是在一定的精神刺激下發病的,以後遇見類似的刺激,或在病人回想起這種刺激的情況下,也可以促使癔症再發。此外,癔症所出現的各種表現,不論是感覺障礙運動障礙、內臟病變等,其臨床症狀常是多變的,易通過暗示而改變病變表現的程度、範圍,而且這些病變表現常不符合人的解剖生理上的特點或疾病的固有規律,而這些對於正確判斷癔症是很有幫助的。
癔症的精神症狀亦可多種多樣,但其症狀呈現盡情發泄和表演的特點,使人印象很深,有的亦可出現許多幼稚性動作、行為,甚或離家出走,到處遊蕩等。

症狀標準

(1)符合癔症診斷標準;
(2)反覆出現的以幻想性生活情節為內容的片斷幻覺或妄想、意識朦朧、表演性矯飾動作,或幼稚與混亂的行為,或木僵為主。
【嚴重標準】日常生活和社會功能受損,或自知力障礙,對疾病泰然漠視。
【病程標準】符合症狀標準和嚴重標準至少已1周,其中可有短暫間歇期。
【排除標準】排除分裂症或相關障礙、情感性精神障礙
其亞型包括癔症性附體障礙和癔症性木僵

治療

癔症的治療一般採用藥物治療、心理治療並用的方法:
一、藥物治療。
精神內科專家稱目前尚無治療分離轉換性障礙的特效西藥,主要採用對症治療。因為癔病患者常常伴有焦慮、抑鬱、腦衰弱、疼痛、失眠等症狀和身體不適感,這些症狀往往是誘使患者發作的自我暗示基礎 所以治療時需要相應藥物控制症狀。藥物治療需針對症狀進行合理選擇。患者如伴有情緒問題或睡眠問題,可分別採用抗抑鬱藥物、抗焦慮藥物及鎮靜催眠類藥物;如果合併精神病性症狀,可採用抗精神病藥物治療。但藥物的劑量應以中、小劑量為宜,療程也不應過長。河北新世紀醫院專家經過多年臨床實踐分析出癔病患者比較適合用中醫中藥從整體出發,辨證施治並結合心理暗示來治療。臨床資料表明,小柴胡湯承氣湯甘麥大棗湯逍遙散百合清腦靜神湯等方劑都對精神因素引起的軀體病理反應者有良好效果。
二、心理治療。
解釋性心理治療。主要用於癔症病人在不發作時進行。癔症病人一般都有某些性格傾向,起病又多由心理社會因素誘發。因此,平素應幫助病人了解本病的有關知識,了解自身的性格特點,同時還應指導他們學會正確處理各種矛盾,學會應付各種不愉快事情的方法。從而減少或避免疾病的反覆發生。
暗示療法。一般在清醒狀態下暗示,可以是單純的語言暗示,也可以配合中、西醫治療同時暗示。比如治療癔症性癱瘓,就可以用一支葡萄糖酸鈣靜脈緩注,並加以語言暗示,一邊慢推,一邊暗示患者,給你打一種特別有效的藥物,只要身體一熱,就可以站起來走動了。
催眠療法。在催眠的狀態下,幫助病人重現被遺忘的痛苦體驗,發泄壓抑的情感,一陣哭喊之後病人的癔症也就治好了。這種方法也可以用來治療癔症性的遺忘,身份改變,緘默不語或僵住不動等症狀。當然這種治療必須由專業人士進行。
另外,患者家屬在病人出現癔症發作時,應注意不要讓過多人圍觀,也不要表現過份的關注,以避環境中的不良暗示,這些對減少和終止癔症發作都是特別重要的。

疾病護理


護理時應加強心理暗示,採用支持心理暗示療法,調動患者的積極性,激發其對生活的熱情,堅定患者戰勝疾病的信心。多給予關心、同情、安慰,給予患者生活上必要的幫助,多做細緻的思想開導,輔以熱情的關懷。隨時疏導患者,消除不良情緒。癔症性格表現為情感豐富,富有誇張表演色彩,富於幻想,急躁,任性,易被別人的言語、行為和態度所影響。疾病發作時,如果親屬的言語、行為和態度不當,會形成新的不良暗示因素,造成症狀加重,給治療帶來困難。因而患者服藥期間要求親屬應保持鎮靜,避免過分關注和過分熱情,避免驚慌失措,要正確對待該病的發生。為改善患者的不愉快情緒,親屬可有意識地轉移患者的注意力,集中到有興趣的事物或讓患者暫時離開當時環境。注意到這些問題本身就可能改善患者的症狀,對藥物治療也大有裨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