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歸芍藥散

當歸芍藥散,中醫方劑名。出自《金匱要略》卷下。為理血劑。具有養血調肝,健脾利濕之功效。主治婦人妊娠或經期,肝脾兩虛,腹中拘急,綿綿作痛,頭暈心悸,或下肢浮腫,小便不利,舌質淡、苔白膩者。現於糾正胎位。

基本介紹

  • 名稱:當歸芍藥散
  • 別名:當歸芍藥湯(《濟生》卷九)、當歸茯苓散(《普濟方》卷三三九)
  • 出處:《金匱要略》卷下
  • 組成:當歸、芍藥、茯苓、白朮、澤瀉、川芎
  • 功用:養血調肝,健脾利濕
  • 主治:婦人妊娠或經期,肝脾兩虛,腹中拘急,綿綿作痛,頭暈心悸,或下肢浮腫,小便不利,舌質淡、苔白膩者。現於糾正胎位
  • 分類:理血劑
歌訣,組成,用法用量,功用,主治,方義,配伍特點,運用,加減化裁,使用注意,附方,重要文獻摘要,

歌訣

當歸芍藥散川芎,茯苓白朮澤瀉同;主治妊娠腹痛症,疏理肝脾有奇功。

組成

當歸三兩(9g)、芍藥一斤(48g)、茯苓四兩(12g)、白朮四兩(12g)、澤瀉半斤(24g)、川芎半斤(一作三兩)(10g)。

用法用量

1、現代用量:上為散。每服方寸匕,酒和服,一日三次。
2、古代用量:上六味,杵為散,取方寸匕,酒和,日三服。

功用

養血調肝,健脾利濕。

主治

婦人妊娠或經期,肝脾兩虛,腹中拘急,綿綿作痛,頭暈心悸,或下肢浮腫,小便不利,舌質淡、苔白膩者。現於糾正胎位。

方義

此與胞阻痛者不同。因脾土為木邪所克,谷氣不舉,濁淫下流,以塞搏陰血而痛也。用芍藥多他藥數倍以瀉肝木,利陰塞,以予芎、歸補血止痛;又佐茯苓滲濕以降於小便也;白朮益脾燥濕,茯、澤行其所積,從小便出。蓋內外之濕,皆能傷胎成痛,不但濕而已也。

配伍特點

本方養血調肝,健脾滲濕,體現了肝脾兩調,血水同治的特點。

運用

1、辯證要點:本方為治療婦人肝脾失調,血滯濕阻證的常用方。臨床套用以腹痛綿綿,月經量少,性情急躁,納呆食少,舌淡苔白膩,脈弦細為辨證要點。
2、現化運用:本方常用於妊娠腹痛、痛經、習慣性流產、妊娠羊水過多、胎位不正、不孕症、妊娠貧血、功能性子宮出血、子宮內膜炎、盆腔炎、子宮肌瘤、更年期綜合症等屬肝脾失調,氣血血郁滯濕阻所致者。

加減化裁

若氣鬱脅脹者,加柴胡、積實以疏肝理氣,若氣鬱不食者,加香附、麥芽以行氣消食;若氣鬱有熱者,加梔子以清熱;若血虛者,加阿膠、熟地等以養血補血。

使用注意

本方在治妊娠病時,應注意方中川芎的用量宜小。因其為血中氣藥,味辛走竄。

附方

名稱:當歸芍藥散
組成:當歸、白芍、川芎、茯苓、澤瀉、陳皮、砂仁、白朮、甘草、香附、木香、烏藥、紫蘇、蔥白
主治:妊娠因宿冷在於上、中二焦,或髒氣虛,新觸風寒,邪正相搏,心腹俱痛,痛傷胞絡,必致胎動不安
出處:《陳素庵婦科補解》卷三
名稱:當歸芍藥湯
組成:當歸、白芍、枳殼、山楂、厚朴、陳皮、木香、甘草、黃芩
用法:水煎服
主治:妊娠下痢赤白,腹中疼痛,心下結滿
出處:《胎產秘書》卷上
名稱:當歸芍藥湯
組成:當歸、川芎、芍藥、生地、黃連、木香
用法:水煎,食前服
主治:血虛而下血痢
出處:《赤水玄珠》卷八

重要文獻摘要

1、岳美中《岳美中醫案集》:“此方之證,腹中攣急而痛,或上迫心下及胸,或小便有不利,痛時或不能俯仰。腹診:臍旁拘攣疼痛,有的推右則移於左,推左則移於右,腹中如有物而非塊,屬血血與水停滯。方中芎、歸、芍藥和血舒肝,益血之虛;苓、術澤瀉運脾勝濕,除水之氣。方中多用芍藥,芍藥專主拘攣,取其緩解腹中急痛。合用之,既疏瘀滯之血,又散郁蓄之水。服後小便或如血色,大便或有下水者,系藥中病,是佳兆,應堅持多服之。”
2、徐彬《金匱要略論注》:“痛者,綿綿而痛,不若寒疝之絞痛,血氣之刺痛也。乃正氣不足,使陰得乘陽,而水氣勝土,脾郁不伸,郁而求伸,土氣不調,則痛而綿綿矣。故以歸、芍養血,苓、術扶牌,澤瀉瀉其有餘之舊水,芎暢其欲遂之血氣。不用黃芩,痛因虛則稍挾寒也。然不用熱藥,原非大寒,正氣充則微寒自去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