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魚鱉

甲魚鱉

爬行類兩棲動物,習性幾乎和魚相同,差別在於它用肺呼吸而不用鰓呼吸。鱉的軀體近似圓形,背部是由骨骼構成的甲,中央稍隆起,外面披一層革質皮,胸部由骨片和軟骨構成;四肢粗短有力,趾間有蹼;頸粗長,富有伸縮性,頭較小,與頸的粗細相仿,可隨時把頭和頸縮進殼體內;口較大,有骨質牙,兩頜有力善咬,是覓食和自衛的武器,背甲、頭、頸皆呈泥褐色,腹色白中透綠。、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甲魚鱉
  • 外文名:Turtle shelled turtle
  • 領域:農業科學
形態特徵,生活習性,食物,生長繁殖,人工繁殖,

形態特徵

鱉外形似龜。鱉的外形呈橢圓形,比龜更扁平,從外形顏色觀察,鱉通常背際和四肢呈暗綠色,有的背面淺褐色,腹面白裡透紅。其頭像龜,它的背腹甲上著生柔軟的外膜,沒有烏龜般的條紋,也較烏龜為軟。周圍是柔軟細膩的裙邊。肢各生五爪。頭頸和四肢可以伸縮。與其它海龜的殼不同之處在於:骨質殼沒有周邊骨板,高紋理表層,沒有角狀外骨板以及鬆散連線的腹(腹甲)。軀幹略呈卵圓形,吻長,鼻孔開口於吻端,背部隆起有骨質甲。四肢粗短稍扁平,為五趾型,趾間有膜,雌體尾一般不達裙邊外緣,雄體大都伸出裙邊外。有的巨鱉可達一米以上。雌性通常比雄性大一倍。

生活習性

鱉是變溫動物,水陸兩棲,用肺呼吸。喜生活在江河、湖泊、池塘中。常浮到水面,伸出吻尖進行呼吸,也常在陸地活動曬背。鱉對外界溫度變化十分敏感,生活規律與外界溫度變化有著密切的關係,10-12℃時,鱉進入冬眠,杭嘉湖地區每年11月中旬到次年的4月中旬前後是鱉的冬眠期。春季水溫上升到15℃左右時,從冬眠中逐漸甦醒並開始攝食。20℃以上時,雌雄鱉進行交配產卵。鱉有護卵的習性.產卵後會在產卵地不遠的水中守護.以防天敵傷害.25-30℃是鱉攝食生長的最適溫度範圍,也是人工養殖的最好季節。超過33℃時,尋洞“避暑”。人工養殖中,因鱉生性好鬥,大小鱉不宜混養。
群體間恃強凌弱現象很普遍,食物缺乏時會殘食同類。
鱉的生活習性可歸納為“三喜三怕”,即喜靜怕驚,喜陽怕風,喜潔怕髒。鱉對周圍環境的聲響反應靈敏,只要周圍稍有動靜,鱉即可迅速潛入水底淤泥中。
在自然環境中,甲魚喜歡棲息於水質清潔的江河、湖泊、水庫、池塘等水域,風平浪靜的白天常趴在向陽的岸邊曬太陽(俗稱曬背),利用陽光中的紫外線殺死體表的致病菌,促進受傷體表的癒合,通過曬背提高體溫,促進食物消化。生性機敏.有輕微的驚動就會迅速的潛入水底一動不動.並且有判斷逃跑路徑的能力。

食物

鱉是以動物性餌料為主的雜食性動物,喜食魚、蝦、貝、昆蟲及動物內臟和屍體。動物性料缺乏時,也需吃青草、瓜類和糧食等植物性鉺料,性貪食,鉺料不足時,常自相殘食。
主要食物為小魚、小蝦、蝌蚪水生昆蟲
鱉既貪食又耐餓,一次時食後很長時間不吃東西,也不會死亡。當然,這是靠它自身積蓄的營養來維持生命活動的,在人工養殖時一定要供給它充足的食物,以加快它的生長。鱉食蚯蚓、動物內臟等,同時也兼食蔬菜、草類、瓜果等。在食物不足時,同類可互相殘食,亦可攝食動物屍體。

生長繁殖

鱉自然生長緩慢,一年中生長期僅6個月,因此生長發育慢,並隨各地氣候條件、飼養技術而異。一般飼養條件下,當年稚鱉體重可達5-10克,2齡鱉達50-100克,3齡鱉100-200克,4齡鱉400-500克,5齡600克以上。因此,採用不加溫的“常規養殖法”,養殖周期長達4-5年,如採取“加溫養殖法”,養殖周期可縮短1-2年。

人工繁殖

由於鱉是卵生動物,卵在無親體保護條件下孵化,孵化期長。因此儘管鱉的繁殖力強,但是天然環境中,由於受到多種敵害,病菌侵襲不良氣候的影響,其孵化年、成活率較低。採用人工繁殖,可大大提高孵化率,縮短孵化期,為人工鱉提供充足的種苗。
(一)繁殖習性:水溫20℃以上時,開始發情產卵,每年的4-8月為產卵季節,盛產期溫度為28-34℃,產卵常在深夜進行。產卵時雌鱉爬上岸,尋找隱蔽無積水,地勢高的沙泥場地,挖穴產卵。產卵後扒蓋穴後離去。每隻雌鱉每年一般可產卵3-4批,每批產卵10個左右。
(二)親鱉的選擇:幾達到性成熟年齡,可用來繁殖的雌雄個體為親鱉。親鱉的年齡和體重也是要考慮的,鱉的性成熟年齡4-5齡,個體500克左右,剛成熟的鱉個體少、懷卵量少、產出的鱉大小不勻。故選留的親鱉體重為1公斤,年齡4-7齡較好。從外形看。應選擇體質健壯,無病無傷,體表光滑,個體肥大,行動敏捷的個體。選留親鱉,還必須準確判斷,使雌雄比例適當。可以根據外部特徵加以鑑別,雌雄比例一般以4:1為好。用來吃的話很有營養 不過建議大家不要殺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