蹼

蹼指的是某些兩棲動物、爬行動物、鳥類和哺乳動物腳趾中間的薄膜,可用來划水運動。例如,兩棲類的蛙、蟾蜍等,爬行類的龜、鱉等,鳥類的雁、鴨、鷗等,哺乳類的河狸水獺海獺鴨嘴獸等的趾間都具有發達程度不同的蹼。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蹼
  • :動物界
  • 注音:pǔ  形聲
  • 形態:形態多樣
基本釋義,古籍解釋,

基本釋義

【注音】:pǔ 形聲。字從足從菐,菐亦聲。“菐”意為“外皮”。“足”與“菐”聯合起來表示“覆蓋在足趾之間的外皮”。本義:足趾之間的皮。
特別是鳥類蹼的形態多樣,可分為有蹼足(前3趾間有蹼相連,如鴨、雁、大鵝),全蹼足(4趾間都具有蹼,如顱鶿),半蹼足[趾間微有蹼相連,如鷺、(yù)],凹蹼足(蹼的中部凹入,如鷗),瓣蹼足[前趾的兩側具有葉狀瓣膜,如鷿鷈(pìtī)等]。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集韻》博木切,音卜。《爾雅·釋鳥》鳧鴈醜,其足蹼。《注》腳指閒有幕蹼屬相著。《疏》蹼,猶蹼屬相著之謂也。《類篇》本作𨆯。或省作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