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型副傷寒

甲型副傷寒

甲型副傷寒是一種腸道傳染病,可通過生活用水、食物、蒼蠅蟑螂接觸等傳播引起流行。

基本介紹

  • 別稱:甲型副傷寒
  • 常見症狀:開始有全身不適,食慾不好,頭痛;發熱
  • 傳播途徑:生活用水、食物、蒼蠅、蟑螂接觸等傳播
  • 類別:腸道傳染病
名詞解釋,實驗室檢查,治療措施,相關新聞:,病情分析:,意見建議:,疫苗接種,

名詞解釋

症狀:開始有全身不適,食慾不好,頭痛;發熱,5—6日內體溫可達40℃,持續不退;表情呆板,前胸和腹部上有紅色疹狀,肝脾腫大,有輕度壓痛;重時可有腸出血腸穿孔心肌炎等合併症,有合併症者死亡率高。

實驗室檢查

1、常規檢查
白細胞大多為3×109/L~4×109/L伴中性粒細胞減少嗜酸粒細胞消失,後者隨病情的好轉逐漸回升。極期嗜酸粒細胞>2%絕對計數超過4×108/L者可基本除外傷寒。高熱時可有輕度蛋白尿。糞便隱血試驗陽性。
2、細菌學檢查
血培養是確診的論據病程早期即可陽性,第7~10病日陽性率可達90%,第三周降為30%~40%第四周時常陰性;
②骨髓培養陽性率較血培養高,尤適合於已用抗菌素藥物治療,血培養陰性者;
③糞便培養從潛伏期起便可獲陽性,第3~4周可高達80%,病後6周陽性率迅速下降3%患者排菌可超過一年;
④尿培養:病程後期陽性率可達25%,但應避免糞便污染;
玫瑰疹的刮取物或活檢切片也可獲陽性培養。
3、免疫學檢查
肥達氏試驗傷寒血清凝集試驗肥達反應陽性者對傷寒副傷寒有輔助診斷價值。檢查中所用的抗原有傷寒桿菌菌體(O)抗原,鞭毛(H)抗原副傷寒甲,乙,丙鞭毛抗原共5種目的在於用凝集法測定病人血清中各種抗體的凝集效價。病程第1周陽性反應不多,一般從第2周開始陽性率逐漸增高至第4周可達90%,病癒後陽性反應可持續數月之久。有少數病人抗體很遲才升高甚至整個病程抗體效價很低(14.4%)或陰性(7.8%~10%),故不能據此而排除本病。
Widal試驗已沿用近100年60年代曾有人對其特異性提出異議,認為其結果存在著混亂模糊的情況,非傷寒發熱性疾病Widal‘s試驗也呈陽性結果如各種急性感染,腫瘤,結締組織病性疾病慢性潰瘍性結腸炎,均可出現陽性結果。Perlnan等認為無菌的結腸細胞和腸桿菌可能有共同的抗原結腸黏膜損害所產生的抗結腸抗體與沙門菌菌體抗原交叉反應,因此對肥達氏反應結果的判定宜審慎,必須密切結合臨床資料還應強調恢復期血清抗體效價的對比,有人提出套用流行菌株抗原與國際菌株相比,陽性率可提高建議用當地流行菌株取代國際標準菌株,以提高流行區域傷寒診斷的陽性率。

治療措施

一般治療中主要的是隔離和休息,流汁飲食,多進水分。
一、病原治療:選用適當抗菌素。
1、對非耐藥菌株感染、血象、肝、腎功能正常者,可選用:氯黴素複方新諾明丁胺卡那黴素氨苄青黴素氟啶酸和其他輔助藥物。
2、對耐藥菌株感染、血象、肝、腎功能正常者,可選用:氨苄青黴素、丁胺卡那黴素、氟啶酸或氟秦酸、頭孢三秦、頭孢他定和其他輔助藥物。
3、對妊娠合併傷寒,小兒傷寒,血象低,肝、腎功能不良者,可選用:氨苄青黴素、頭孢三秦、頭孢他定和其他輔助藥物。
4、對傷寒並發腸出血腸穿孔者,應聯用抗生素,加強對症支持等綜合治療。
5、對慢性帶菌者:應選用有效抗菌藥聯用,藥量足、療程長,有並存症者套用特需藥物進行治療。
二、併發症治療
1、腸出血治療:加強抗感染、止血、出血量大輸鮮血,止血無效可考慮手術。
2、腸穿孔治療:加強抗感染、糾正水電解質紊亂胃腸減壓、根據具體情況選擇手術。
三、中醫中藥治療:根據病情發展按衛氣營血辨證施治
四、對症支持治療:指高熱、毒血症狀嚴重、腹脹、腹瀉、便秘的治療。

相關新聞:

廣西羅城暴發甲型副傷寒疫情 80人被隔離醫治
2010年10月31日 00:36北京晨報
廣西壯族自治區衛生廳10月30日向記者證實,廣西河池市羅城仫佬族自治縣部分中國小近日暴發甲型副傷寒疫情,病人多為輕症狀者。
羅城仫佬族自治縣衛生局局長潘立長稱,目前共有80名病例在醫院接受隔離治療,包括77名學生。疫情主要發生在當地高中、國中學生人群中,9月以來累計報告學生病例84例,已有7名學生出院。
9月下旬以來,這個縣部分鄉鎮及城區中國小校的學生陸續出現傷寒副傷寒的病例,到了10月中旬這種病例呈現逐漸增多的趨勢,經專家診斷為甲型副傷寒暴發疫情。
據當地一名高中生介紹,他們一個班就有17名學生患上傷寒、副傷寒,連續幾天出現發熱、頭疼、腹瀉等症狀。
羅城仫佬族自治縣縣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副縣長韋東平介紹說,為防止疫情進一步擴散蔓延,當地黨委政府已組織醫療專家進行集中醫治。目前學生病情穩定,大多數已退燒,正在進行進一步治療。當地黨委政府還開始在各鄉鎮、中國小校開展健康大講堂,預防甲型副傷寒知識進校園、進鄉村社區等健康教育。
目前,自治區衛生廳已派出疾控衛生醫療專家組趕赴羅城指導治療工作。

病情分析:

甲型副傷寒主要經過污染的水源和食物而爆發流行.本病分布中國各地,常年散發,以夏秋季最多,發病以兒童,青壯年較多.臨床上以持續高熱,相對脈緩,特徵性中毒症狀,脾腫大,玫瑰疹白細胞減少等為特徵.腸出血,腸穿孔為主要併發症.

意見建議:

平時生活中預防副傷寒要注意飲食衛生,把好“病從口入”關:
1,不生吃或半生吃海產品.
2,不要到衛生條件差的攤點,餐館就餐.
3,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不喝生水,飯前便後要洗手.
4,凡有不明原因持續發熱病人,要及時到醫院診斷治療,以免延誤病情.
5,家中以及周圍有傷寒病人時,更要注意自我保護.對可能污染的物品可選用煮沸,消毒藥浸泡等方式消毒.
6,應急性預防服藥,可用複方新諾明2片,每天兩次,服用3—5天.
7,應急接種:對疫情爆發地區及毗鄰地區的重點人群進行傷寒菌苗的預防接

疫苗接種

1、重點用於部隊、港口、鐵路沿線工地的工作人員。下水道、糞便、垃圾處理人員、飲食業、醫務防疫人員及水上居民,或有本病流行區的人群。
2、皮下注射於上臂外側三角肌處。上臂外側三角肌皮下或肌注,3針,間隔7~10天。劑量:1~6歲,0.2,0.3,0.3m1;7~14歲,0.3,0.5,0.5m1;15歲以上0.5,1.0,1.0m1。以後每年加強1針,劑量同第3針。
3、初次注射本菌苗者,需注射3次,每次間隔7~10天,注射用量如前所述;加強注射用量與第3針同。
4、不良反應:不良反應多且明顯,可能是由於菌苗含有內毒素致敏物質。注射局部有紅腫、浸潤、疼痛及淋巴管炎,全身反應有發熱、頭痛、不適、噁心、嘔吐等,有些人相當嚴重,可影響工作。
5、禁忌:發熱、高血壓、心肝腎疾病、活動性結核、孕婦及哺乳期均屬禁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