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苄西林(氨苄青黴素)

氨苄西林

氨苄青黴素一般指本詞條

氨苄青黴素(Ampicillin),又稱氨苄青黴素、氨苄西林,是一種β-內醯胺類抗生素,可治療多種細菌感染。適應症包含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腦膜炎、沙門氏菌感染症,以及心內膜炎。本品也能用於預防新生兒的B群鏈球菌感染,可經由口服、肌肉注射以及靜脈注射給藥。氨基青黴素也包含了阿莫西林,他們比青黴素或耐青黴素酶青黴素更易穿透革蘭氏陰性菌,不過易被細菌β-內醯胺酶分解,因此常搭配舒巴坦(一種β-內醯胺酶抑制劑)一起使用以加強對可產生β-內醯胺酶細菌的治療效果。氨苄青黴素於1961年首次發現,該藥列名於世界衛生組織基本藥物標準清單,為基礎公衛體系必備藥物之一。在2014年,每劑靜脈注射針劑批發價約於 0.13 到 1.20 美金之間。該藥屬於學名藥,十天療程約會花費 13 美金左右。

2017年10月27日,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公布的致癌物清單初步整理參考,氨苄青黴素在3類致癌物清單中。

基本介紹

  • 藥品類型:基本藥物
  • 藥物名稱:氨苄西林
  • 英文名稱:Ampicillin
  • 中文別名:胺苄青黴素;氨苄青;安比西林
  • 英文別名:Alpen; Principen; Amperil
化合物簡介,基本信息,物化性質,安全信息,生產方法,藥典標準,藥物說明,藥理作用,藥代動力學,適應症,禁忌症,用法用量,不良反應,注意事項,藥物相互作用,中毒,製劑,

化合物簡介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氨苄西林
中文別名:安比西林;氨苄青黴素;安比林;安比先;安必林;安必仙;安必欣;氨西林;氨苄青;氨苄三水酸;三水合氨苄青黴素;氨苄青黴素三水酸;氨苄青黴素三水物;苄那消
英文名稱:ampicillin
英文別名:amfipen;qidamp;ay-6108;Ampicillin;binotal
化學名稱:(2S, 5R,6R)-3,3-二甲基-6-〔(R)-2-氨基-2-苯乙醯氨基〕-7-氧代-4-硫雜-1-氮雜雙環[3.2.o]庚烷-2-甲酸三水化合物
分子結構式:
氨苄西林
分子式:C16H19N3O4S·3H2O
分子量:403
CAS號:69-53-4
精確質量:403.14100
PSA:165.72000
LogP:1.15430

物化性質

外觀與性狀:無氣味的白色微結晶粉末,帶有一種苦味道。本品在水中微溶,在三氯甲烷、乙醇、乙醚或不揮髮油中不溶;在稀酸溶液或稀鹼溶液中溶解。
密度:1.45
熔點:198-200°C (dec.)(lit.)
沸點:683.9ºC at 760 mmHg
閃點:367.4ºC
穩定性:常溫常壓下穩定
儲存條件:庫房通風低溫乾燥

安全信息

包裝等級:I; II; III
海關編碼:2941109200
WGK Germany:2
危險類別碼:R36/37/38; R42/43
安全說明:S22-S26-S36/37
RTECS號:XH8425000
危險品標誌:Xn

生產方法

先將D(-)-苯甘氨酸的側鏈羧酸用氯化劑PCI5。做成醯氯,再與6-APA進行縮合反應而得。在反應罐中加入丙酮和水,降溫到-5--10℃時加入6-APA,再加鹽酸苯甘氨醯氯,反應0.5h後用10%氫氧化鈉調節pH至3.5。反應物用甲苯萃取。取水層,用10%氨水調節pH值約3.0。用活性炭脫色,並過濾。濾液再用氨水調節使pH為4.8。靜置,然後過濾,用丙酮洗滌,在40℃以下進行真空乾燥得產品。
用途
分子生物學和組織培養用。

藥典標準

【鑑別】(1)取本品和氨苄西林對照品適量,分別加磷酸鹽緩衝液(取無水磷酸氫二鈉0.50g與磷酸二氣鉀0.301g ,加水溶解使成1000ml,pH值為7.0)溶解並稀釋製成每lml中各含lmg的溶液,作為供試品溶液與對照品溶液;取上述兩種溶液等量混合,作為混合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V B)試驗,吸取上述三種溶液各2µl,分別點於同一矽膠G薄層板上,以丙酮-水-甲苯-冰醋酸(65:10:10:2.5)為展開劑,展開,晾乾,噴以0.3%茚三酮乙醇顯色液,在90℃加熱至出現斑點。混合溶液所顯主斑點應為單一斑點,供試品溶液所顯主斑點的位置和顏色應與對照品溶液或混合溶液主斑點的位置和顏色相同。(2) 在含量測定項下記錄的色譜圖中,供試品溶液主峰的保留時間應與對照品溶液主峰的保留時間一致。(3) 本品的紅外光吸收圖譜應與對照的圖譜(光譜集6 5 8圖)一致。以上(1) 、(2)兩項可選做一項。
【檢查】 酸度 取本品,加水製成每lml中含2.5 m g的溶液, 在60℃水浴上加熱使溶解,放冷,依法測定(附錄VI H) , pH值應為3.5 ~5. 5。溶液的澄清度  取本品5份,各0.6 g,分別加1m0l/L鹽酸溶液5ml,使溶解後,立即檢查,另取本品5份,各0.6g,分別加2m0l/L氫氧化鉸溶液5ml,使溶解後,立即檢査,溶液均應澄清;如顯渾濁,與2號濁度標準液(附錄K B)比較,均不得更濃。有關物質  取本品適量,精密稱定,加流動相A 溶解並定量稀釋製成每l m l 中約含3 mg的溶液, 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氨苄西林對照品適量,精密稱定,加流動相A 溶解並定量稀釋製成每l ml中約含30µg 的溶液作為對照溶液。照高效液相色譜法(附錄V D )測定,用十八烷基矽烷鍵合矽膠為填充劑;流動相A為12 %醋酸溶液- 0.2 mol/L磷酸二氫鉀溶液-乙腈-水(0.5:50:50:900) ;流動相B為12 % 醋酸溶液-0.2m0l/L磷酸二氫鉀溶液-乙腈-水(0.5:50:400:550);檢測波長為254nm。先以流動相A-流動相B (85:15)等度洗脫,待氨苄西林峰洗脫完畢後立即按下表進行線性梯度洗脫。取氨苄西林系統適用性對照品適量,加流動相A 溶解並稀釋製成每lml中約含2 mg的溶液,取20µl注入液相色譜儀,記錄的色譜圖應與標準圖譜一致,取對照溶液20µl注入液相色譜儀,調節檢測靈敏度,使主成分色譜峰的峰高約為滿量程的20%。立即精密量取供試品溶液與對照溶液各20µl,分別注入液相色譜儀,記錄色譜圖。供試品溶液色譜圖中如有雜質峰,單個雜質峰面積不得大於對照溶液主峰面積(1.0 %) ,各雜質峰面積的和不得大於對照溶液主峰面積的3倍(3.0%),供試品溶液色譜圖中任何小於對照溶液主峰面積0.05倍的峰可忽略不計。N,N-二甲基苯胺 取本品約l.0g,精密稱定,置具塞試管中,加lm0l/L氫氧化鈉溶液5ml,精密加入內標溶液(精密稱取萘適量,加環己垸溶解並稀釋製成每l m l中約含5µg的溶液)lml,強烈振搖,靜置,取上層液作為供試品溶液;取N,N-二甲基苯胺50mg,精密稱定,置50ml量瓶中,加鹽酸2ml和水20ml振搖混勻後,用水稀釋至刻度,搖勻,精密量取5ml,置250ml量瓶中,用水稀釋至刻度,搖勻,精密量取lml,置具塞試管中,精密加入內標溶液lml,強烈振搖,靜置,取上層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氣相色譜法(附錄V E)測定,以矽酮(0V-17)為固定相,塗布濃度為3 % ;柱溫1 2 0℃;N,N-二甲基苯胺峰與內標峰的分離度應符合要求。精密量取供試品溶液與對照品溶液各2µl,分別注入氣相色譜儀,記錄色譜圖,按內標法以峰面積比值計算。含N,N-二甲基苯胺不得過百萬分之二十。水分 取本品,照水分測定法(附錄Ⅶ M 第一法A)測定,含水分應為12.0% ~15.0%。熾灼殘渣 取本品l.0g,依法檢査(附錄Ⅶ N) ,遺留殘渣不得過0.5 % 。重金屬 取熾灼殘渣項下遺留的殘渣,依法檢查(附錄Ⅷ H第二法),含重金屬不得過百萬分之二十。
氨苄西林(氨苄青黴素)
【含量測定】照高效液相色譜法(附錄V D)測定。色譜條件與系統適用性試驗 用十八烷基矽垸鍵合矽膠為填充劑;以有關物質項下的流動相A-流動相B (85:15)為流動相;檢測波長為254nm。取氨苄西林對照品和頭孢拉定對照品各適量,加流動相A溶解並製成每lml中約含氨苄西林0.3 mg和頭孢拉定0.02mg的混合溶液,取20µl注人液相色譜儀,記錄色譜圖。氨苄西林峰與頭孢拉定峰的分離度應大於3.0。測定法 取本品約50mg,精密稱定,置50ml量瓶中,用流動相A溶解並稀釋至刻度,搖勻,精密量取20µl注入液相色譜儀,記錄色譜圖;另取氨苄西林對照品適量,同法測定。按外標法以峰面積計算,即得。
【類別】β內醯胺類抗生素,青黴素類。
【貯藏】密封,在乾燥處保存。

藥物說明

藥理作用

氨苄西林為半合成的廣譜青黴素,抗菌機制是阻止細菌的細胞壁合成,故不僅能抑制其增殖,而且能直接殺滅細菌。對革蘭陽性菌的作用與青黴素近似,對草綠色鏈球菌和腸球菌的作用較優,對其他菌的作用則較差,對耐青黴素的金黃色葡萄球菌無效。革蘭陰性菌中淋球菌、腦膜炎球菌、流感桿菌、百日咳桿菌、大腸埃希菌、傷寒與副傷寒桿菌、痢疾桿菌、奇異變形桿菌、布氏桿菌等對本品敏感,但易產生耐藥性。肺炎桿菌、吲哚陽性變形桿菌、銅綠假單胞菌對本品不敏感。

藥代動力學

肌內注射0.5g後,於0.5~1小時達到血藥峰濃度12μg/ml;靜脈注射0.5g後,15分鐘和4小時後血藥濃度分別為17μg/ml和0.6μg/ml。廣泛分布於胸腹腔積液、關節腔積液、房水和乳汁中,且濃度較高。膽汁中濃度高於血藥濃度數倍。可透過胎盤屏障,但透過血.腦脊液屏障能力低。蛋白結合率為20%~25%。半衰期約為1.5小時,腎功能不全者半衰期可延長至7~20小時。12%~50%的藥物在肝臟代謝,部分通過腎小球濾過、腎小管分泌。
氨苄西林給藥後吸收良好。正常人空腹口服0.5g、1g,2h後達血藥濃度峰值,分別為5.2μg/ml、7.6μg/ml;肌內注射0.5g,0.5~1h達血藥濃度峰值,約為12μg/ml;靜脈注射0.5g後15min和4h的血藥濃度分別為17μg/ml、0.6μg/ml。新生兒和早產兒肌內注射10mg/kg、25mg/kg後1h,血藥濃度達峰值,分別為20μg/ml、60μg/ml。藥物吸收後在體內分布廣泛。胸腹腔積液、關節腔積液、眼房水、乳汁中藥物濃度較高。氨苄西林在膽汁中的濃度高於血藥濃度數倍;肺部感染患者的支氣管分泌液中濃度為同期血藥濃度的1/50;孕婦血清中藥物濃度明顯低於妊娠期。氨苄西林可透過胎盤屏障,羊水中可持續保持一定血藥濃度。氨苄西林透過正常腦膜能力低,正常腦脊液中僅含少量藥物,但在腦膜發炎時藥物濃度明顯增加。氨苄西林分布容積為0.28L/kg,蛋白結合率為20%~25%。
健康成人半衰期為1.5h,新生兒和早產兒半衰期為1.0~1.2h。12%~50%的藥物在肝臟內代謝。氨苄西林腎清除率比青黴素略緩,部分通過腎小球濾過、腎小管分泌。24h尿中排藥在口服為20%~60%,肌內注射為50%,靜脈注射為70%。腎功能不全者,半衰期可延長至7~20h。血液透析可有效清除藥物,但腹膜透析對氨苄西林的清除無影響。

適應症

本品主要用於敏感菌所致的泌尿系統、呼吸系統、膽道、腸道感染以及腦膜炎、心內膜炎等。

禁忌症

對氨苄西林或其他青黴素類過敏者禁用,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巨細胞病毒感染、淋巴細胞白血病和淋巴瘤等患者避免使用。

用法用量

肌內注射
①成人,一日80萬~200萬單位,分3~4次給藥。
②小兒,2.5萬單位/kg,每12小時給藥一次。
③新生兒(足月產):每次按體重5萬單位/kg,出生第一周每12小時1次,一周以上者每8小時1次,嚴重感染每6小時1次。
靜脈滴注
適用於重症感染。
①成人,一日200萬~2000萬單位,分2~4次靜脈滴注。給藥速度不能超過每分鐘50萬單位。
②兒童,一日5萬~20萬單位/kg,分2~4次靜脈滴注。
③新生兒(足月產):用量同肌內注射。

不良反應

氨苄西林的不良反應與青黴素相似,過敏反應常見皮疹和蕁麻疹,較其他青黴素類發生率高。偶見過敏性休克、粒細胞和血小板減少,少見肝功能異常,大劑量靜脈給藥可發生抽搐等神經症狀。
氨苄西林的不良反應以過敏反應較為多見。
1.皮疹是最常見的不良反應,多發生於用藥後5天,呈蕁麻疹或斑丘疹,前者為青黴素過敏反應的典型皮疹,後者對氨苄西林有一定的特異性。注射給藥的發生率高於口服者。
2.偶見用藥後致粒細胞和血小板減少。
3.少數患者用藥後可發生間質性腎炎。
4.少數患者用藥後偶見肝功能異常。
5.大劑量靜脈給藥可發生抽搐等神經系統毒性症狀。嬰兒用藥後可出現顱內壓增高,表現為前囟隆起。
6.氨苄西林相關性腸炎極為罕見。

注意事項

(1)用藥期間如出現嚴重的持續性腹瀉,可能是假膜性腸炎,應立即停藥,確診後採用相應抗生素治療。
(2)在弱酸性葡萄糖液中分解較快,宜選用中性輸液作溶媒。溶解後立即使用。
其他同青黴素:
(1)首先詳細詢問過敏史,有過敏史者一般不宜做皮試。
(2)用藥前要按規定方法進行皮試(濃度為500單位/ml,皮內注射0.05~0.1ml)。
(3)一旦出現過敏性休克症狀,應立即肌內注射0.1%的腎上腺素0.5~1ml,臨床表現無改善者,半小時後重複1次,同時配合其他對症治療。
(4)本品不宜鞘內注射,可經肌內或靜脈給藥,當成人一日劑量超過500萬單位時宜靜脈繪藥。靜脈給藥時速度不能超過每分鐘50萬單位,且宜分次快速滴入,一般每6小時1次,以避免發生中樞神經系統反應。
(5)有哮喘、濕疹、花粉症、蕁麻疹等過敏性疾病史者慎用,嚴重腎功能損害者應調整劑量或延長給藥間隔。
(6)大劑量給藥時,應考慮到帶入的鈉離子或鉀離子,可引起高鈉血症或高鉀血症。青黴素鈉100萬單位含鈉離子1.7mmol(39mg);青黴素G鉀100萬單位含鉀離子1.5mmol (65mg)。
(7)本品水溶液不穩定,易水解,因此注射液應新鮮配製,必須保存時,應置冰櫃冷藏,24小時內用完。

藥物相互作用

(1)與丙磺舒、阿司匹林、吲哚美辛和磺胺類藥物合用,可減少青黴素類藥物的排泄,使青黴素類血藥濃度升高,作用增強,但毒性反應也可能增加。
(2)與四環素類、紅黴素、氯黴素和磺胺類等抑菌藥合用,可能降低本品抗菌作用。
氨苄西林與氯黴素聯合套用後,在體外對流感桿菌的抗菌作用影響不一。氯黴素在高濃度(5~10mg/L)時對氨苄西林無拮抗現象,在低濃度(1~2mg/L)時可使氨苄西林的殺菌作用減弱,但對氯黴素的抗菌作用無影響。且兩藥合用於治療細菌性腦膜炎時,遠期後遺症的發生率比兩藥單用時高。
(3)與華法林合用,可加強抗凝血作用。
(4)同時服用避孕藥,可能影響避孕效果。
氨苄西林能刺激雌激素代謝或減少其腸肝循環,降低口服避孕藥的藥效。
(5)卡那黴素可增強氨苄西林對大腸桿菌、變形桿菌和腸桿菌屬的體外抗菌作用。
(6)慶大霉黴素可增強氨苄西林對B組鏈球菌的體外殺菌作用。
(7)氨苄西林與棒酸聯用,可使對產β-內醯胺酶的淋球菌的最低抑菌濃度從64μg/ml降至4μg/ml。
(8)林可黴素可抑制氨苄西林在體外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的抗菌作用。
(9)別嘌醇可使氨苄西林皮膚黏膜反應發生率增加,尤其多見於高尿酸血症者。
(10)氯喹可減少氨苄西林吸收量達19%~29%。
(11)氨苄西林在弱酸性葡萄糖液中,分解較速,宜用中性液體作溶劑。

中毒

氨苄西林(氨苄青黴素、安比青黴素)用以治療敏感細菌所引起的呼吸道、胃腸道、尿路、軟組織、腦膜炎、敗血症和心內膜炎等感染。可口服、肌肉注射或靜脈內注射套用。吸收後分布良好,注射給藥後,腦脊液、胸腹水、關節腔和支氣管分泌液中均可達有效治療濃度。血漿蛋白結合率20%,半衰期l~1.5h。成人常用量2~4g/d,分4次口服;肌肉注射4~6g/d,均分4次;靜脈滴注4~12g,均分2~4次。
臨床表現
1.不良反應以過敏反應較多見。其中以皮疹最常見,發生率達3.1%~l8%,常在治療開始後7~12d出現,呈蕁麻疹或斑丘疹。注射給藥的皮疹發生率高於口服給藥。腎功能不全者,皮疹的發生率也高。有引起剝脫性皮炎的報導。曾報導8例發生過敏性皮炎的同時,均有不同程度的肝功能損害,應考慮為變態反應性肝損傷。
2.曾報導一患者在靜脈注射過程中原有的高血壓惡化,從130/90 mmHg升到230/130mmHg,伴胸悶、頭部劇烈疼痛。
3.尿路感染者套用本品中可出現變形桿菌、產氣桿菌及白色念珠菌的二重感染。
治療
氨苄西林中毒的治療要點為:
1.不良反應的治療原則同青黴素。
2.血液透析能有效清除血液中本品,腹膜透析無效。

製劑

(1)(鉀鹽)注射用無菌粉末:①0.25g (40萬單位);②0.5g (80萬單位)。
(2)(鈉鹽)注射用無菌粉末:①0.24g (40萬單位);②0.48g (80萬單位);③0.96g(160萬單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