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毒素開發與利用

生物毒素開發與利用

《生物毒素開發與利用》是2007年化學工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劉岱嶽,余傳隆,劉鵲華。全書內容系統、全面,較好地反映了目前毒素領域研究開發、利用狀況,並介紹了部分國內外的最新進展,是從事生物毒素研究、生產開發,相關養殖人員必讀的一部有重要參考價值的參考書籍。

基本介紹

  • 書名:生物毒素開發與利用
  • 作者:劉岱嶽,余傳隆,劉鵲華
  • 出版社:化學工業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7-10-01
基本相信,內容簡介,

基本相信

作 者:劉岱嶽,余傳隆,劉鵲華著 叢 書 名:
出 版 社:化學工業出版社
ISBN:9787122007773
出版時間:2007-10-01
版 次:1
頁 數:836
裝 幀:精裝
開 本:16開
所屬分類:圖書 > 科學與自然 > 生物科學

內容簡介

《生物毒素開發與利用》為華夏英才基金資助出版專著。書中從生物毒素的含義入手,簡單介紹了生物毒素目前開發利用的狀況、種類、功能與用途等。然後分門別類詳細闡述了各類毒素(包括蛇類毒素、蠍子毒素、蜂毒素、蜈蚣毒素、蜘蛛毒素、斑蝥毒素、蟾蜍毒素、水蛭素、海洋生物毒素、河豚毒素、真菌毒素、毒毒素、細菌毒素、蘇雲菌桿菌毒素、植物毒素、藻類毒素)的開發利用方法和技術,以及這些毒素在醫學、藥學、生物學等領域的套用現狀和前景等。
目錄
第1章緒言
11毒素的含義
12生物毒素的含義
13生物毒素的地位、作用和發展方向
131生物毒素是傳統中藥的重要來源
132生物毒素是開發新藥的重要寶庫
133改造毒素結構,開發新藥
134生物毒素是生命科學的重要研究工具
135生物毒素可以開發新殺蟲劑和新滅鼠劑
136生物毒素的抗癌作用和致癌作用
137探究中毒救治和食物中毒病因
138生物毒素戰劑的重要來源
14對毒素的認識和利用
15當代研究的發展狀況
151研究生物毒素的論著不斷湧現
152國際學術界對毒素研究的推動
第2章蛇類與蛇類毒素
21概述
211我國的蛇類資源
212我國歷史上對蛇與蛇毒的認識
213蛇與蛇毒在中醫藥學中的地位和套用
22蛇類的生物學特性
221蛇類體形、器官、運動的特殊性
222毒蛇與無毒蛇的鑑別及其特殊結構
223蛇類生態、生殖、生長的特殊性
23有毒蛇類人工養殖
231養蛇場地的選擇與建造
232蛇的飲食與投餌
233蛇的生殖
234卵的孵化與幼蛇的養育
235蛇類的病蟲害防治
236蛇場管理
237主要養殖的有毒經濟蛇種
238選定種蛇與蛇的裝運
24毒蛇咬傷急救與防治
241蛇傷的預防、診斷與局部處理
242蛇傷的局部處理
243蛇傷治療方法的論證
244中成蛇藥的研究與套用
25蛇毒的採集、加工與保存
251蛇毒的採集
252蛇毒的加工
253蛇毒的保存
26蛇毒的組分與研究
261蛇毒中的非蛋白成分
262蛇毒中的酶類
263蛇毒中的毒性蛋白(非酶類)
264神經生長因子
265舒緩激肽增強肽
27蛇毒凍乾粉的質量檢測
271蛇毒蛋白定量檢測
272蛇毒蛋白定性檢測
273蛇毒急性毒性試驗
274蛇毒非溶性物質測定
275蛇毒水分檢測
276蛇毒酶活性測定
277蛇毒的抗蛇毒血清檢測
278蛇毒檢驗及鑑定研究的新進展
279蛇毒質量檢驗證書實例
28蛇毒的免疫化學與抗蛇毒血清
281抗原與抗體
282國內外研究和套用抗蛇毒血清的概況
283抗蛇毒血清的製備
284抗蛇毒血清的療效
285抗蛇毒血清的相對特異性(交叉中和反應)
286抗蛇毒血清的血清反應
287提高抗蛇毒血清的質量與套用水平
29蛇毒醫用製劑的研製與套用
291蛇毒中的類凝血酶及其套用
292蛇毒製劑的鎮痛效果
293蛇毒製劑的抗腫瘤作用
294蛇毒醫用的其他作用
210毒蜥的毒器與毒素
2101概述
2102毒蜥的毒器
2103毒蜥毒素
2104人類對毒蜥毒素的利用
附錄21中國十大毒蛇的中日拉英名稱對照
第3章蠍子與蠍子毒素
31概述
311種類分布
312蠍子的主要作用
313蠍子的套用歷史及前景展望
32蠍子的形態特徵
33蠍子的生物學特性
331棲息環境與活動規律
332繁殖方式與個體發育
34蠍子的人工養殖
341養殖方式與場地選擇
342種蠍養殖
343管理措施及注意事項
344打破冬眠期的探討
345病蟲害及天敵防治
35商品成蠍的採收、加工與藥用
351捕捉與採收方法
352加工方法
353保存方法與質量標準
354商品全蠍的藥用價值
36蠍子蜇傷與防治
361被蠍子蜇傷症狀
362中西藥治療方法
363蠍蜇傷的機理研究
37蠍毒的採集、加工與保存
371蠍子毒囊的結構
372蠍毒採集方法
373蠍毒的乾燥方法
374蠍毒的保存與運輸
38蠍毒凍乾粉的質量檢測
381行業標準
382蠍毒質量的檢驗項目和程式
383感官檢驗
384毒素種類鑑別試驗
385水分含量測定
386不溶物質含量測定
387蛋白質含量測定
388酶活性測定
389急性毒性試驗(LD50測定)
3810質檢中用到的有關的表格、設備和報告式樣
39蠍毒的組成與性質
391蠍毒的命名與分類
392蠍毒的化學組成
393蠍毒的初級結構
394蠍毒的三維結構
395蠍毒的昆蟲毒素
396蠍毒小分子活性多肽
397氯毒素(chlorotoxin)
398卡律蠍毒素(charybdotoxin)
310蠍毒的結構與功能
3101蠍神經毒素的結構與功能緊密結合
3102蠍神經毒素是研究離子通道的良好工具
3103蠍毒免疫學與毒理學
3104蠍毒藥理學
3105蠍毒對心血管系統的作用
3106利用生物工程技術人工合成蠍毒素
311蠍毒的多抗作用
3111蠍毒抗腫瘤作用
3112蠍毒鎮痛作用
3113蠍毒抗癲癇作用
3114蠍毒的抗凝、抗菌和抗炎作用
312蠍毒素基因的表達和套用
3121蠍毒素基因的克隆與分忻
3122重組蠍毒素基因的表達
3123蠍毒素的套用和前景
附錄31有關全蠍中成藥藥方
第4章蜂類及其毒素
41概述
411蜂類概述
412開發利用歷程
42蜜蜂及其人工飼養
421蜜蜂形態結構及其生活特性
422蜜蜂的人工飼養
43胡蜂及其人工養殖
431胡蜂的分類地位及生物學特性
432人工養殖技術
44蜂毒的採集、儲藏及質量檢測
441採集蜜蜂毒
442採集胡蜂毒
443蜂毒質量檢測
444儲藏及運輸
45蜂毒的組分、分離及表達
451組分
452分離技術
453基因表達
46蜂毒製劑的藥理、加工與套用
461蜂毒製劑的藥理作用
462蜂毒製劑的加工
463蜂毒的套用
47蜂毒的毒理、中毒及解救
471蜂毒毒理
472蜂毒中毒
473蜂毒過敏
474中毒的解救
475預防
48毒蟻及蟻毒
481分類及形態
482有毒螞蟻
483常見毒蟻的蟻毒及中毒症狀
484蟻毒的毒理
49白蟻及其毒素
附錄41第4章相關中、外文對照
參考文獻
第5章蜈蚣與蜈蚣毒素
51名稱由來
52蜈蚣種類與分布
521我國古本草記載的蜈蚣種類
522近年我國蜈蚣科研涉及的種類
523世界蜈蚣與我國藥用蜈蚣種類
53蜈蚣的形態特徵
531少棘(巨)蜈蚣
532多棘蜈蚣
533墨江蜈蚣
534黑頭蜈蚣
54蜈蚣的生物學特性
541生態環境
542活動規律
543食性及捕食
544繁殖方式
545個體生長發育
546蛻皮
547種群結構及性別比例
55蜈蚣的養殖技術
551選場建池
552飼養方法
553飼養管理
554繁殖技術
555蜈蚣的疾病及天敵防治
56蜈蚣商品採收、加工與藥用
561藥用蜈蚣的捕收
562商品加工
563商品質量標準
564商品規格
565商品蜈蚣儲藏與養護
566蜈蚣的主要化學成分和藥理作用
567蜈蚣的藥用
57蜈蚣的毒顎結構與毒素採集加工
571蜈蚣毒素的來源
572蜈蚣的毒顎結構
573蜈蚣毒素的採集
58蜈蚣毒素的加工與保存
581毒素加工前的準備
582常溫真空乾燥法
583低溫真空冷凍機乾燥法
584毒素的保存與質量檢測
59蜈蚣毒素的化學組成
591蛋白質
592酶
593微量元素
594游離胺基酸
510蜈蚣毒素的毒性與生理作用
5101蜈蚣毒素的毒性
5102對動物離體器官的作用
5103對整體動物的作用
5104溶血作用
511蜈蚣與蜈蚣毒素的套用價值
5111蜈蚣的現代藥理毒理研究
5112蜈蚣毒在蜈蚣藥中的作用
5113擴大蜈蚣人工養殖,納入GAP基地建設
512蜈蚣的中毒救治
5121口服過量中毒
5122被蜇傷中毒
附錄51有關蜈蚣中成藥藥方
附錄52蜈蚣相關學名索引(限於在本書中出現者)
參考文獻
第6章蜘蛛與蜘蛛毒素
61概述
611蜘蛛的分布、形態及主要生物學特徵
612蜘蛛的價值
613蜘蛛人工養殖的探討
614蛛毒研究
62蜘蛛的形態與毒囊結構
621蜘蛛在動物界的分類地位及其與昆蟲的區別
622蜘蛛的形態
623蜘蛛的毒囊結構
63我國主要毒蛛的特徵與習性
631虎紋捕鳥蛛
632海南捕鳥蛛
633敬釗纓毛蛛
634桐棉琴螯蛛
635穴居狼蛛
636中華狼蛛
637紅斑寇蛛
638間斑寇蛛
639雷氏大疣蛛
6310棒絡新婦
6311悅目金蛛
6312大腹園蛛
64毒蛛的養殖
641毒蛛人工養殖的現狀
642毒蜘蛛養殖的環境條件
643毒蛛的庭院式人工養殖
644蜘蛛的集約化無冬眠快速養殖
645蜘蛛的疾病防治
646天敵的防除
65蛛毒的採集與加工
651采毒的種類
652採集前的準備工作
653蛛毒的採集方法
654蛛毒的加工方法
655蛛毒的儲存
66蛛毒的生物化學和分離鑑定
661蛛毒中的非蛋白成分
662蛛毒中的酶類
663蛛毒中的神經毒素
664凝集素
665蛛毒蛋白的分離純化
666蛛毒的鑑定
67蛛毒的研究與套用
671蛛毒的研究
672蜘蛛毒素的套用前景
68毒蛛咬傷的診斷與治療
681捕鳥蛛科蜘蛛咬傷的診斷與治療
682穴居狼蛛咬傷的診斷與治療
683黑寡婦蜘蛛咬傷的診斷與治療
69蜱蟎及其毒素簡介
691概述
692蜱(Ixodida、ticks)及其毒素
693蟎(Mite)及其毒素
694人類對蟎的利用
參考文獻
第7章斑蝥與斑蝥毒素
71概述
711齒角芫菁屬
712豆芫菁屬
713綠芫菁屬
714短翅芫菁屬
715櫛芫菁屬
716斑芫菁屬
717高山短翅芫菁屬
72斑蝥的形態特徵
721芫菁主要種類的成蟲形態特徵
722芫菁主要種類的幼蟲、蛹以及卵的形態特徵
73斑蝥的生物學與生態學特徵
731生物學特性
732棲息環境
733芫菁成蟲生活習性
734芫菁幼蟲習性
74斑蝥的人工養殖
741飼料
742飼養管理
743採收
75斑蝥的藥材生產
751斑蝥採集
752藥材特徵
753炮製加工
754性味功能
755藥理作用
756使用注意事項
757中毒防治
758保存與儲藏
76斑蝥毒素的分離與提取
77斑蝥毒素的性質與臨床套用
771斑蝥毒素的性質
772斑蝥毒素的臨床套用
78斑蝥毒素的開發與利用
781去甲斑蝥素片(艾力尤)
782甲基斑蝥胺片
783斑蝥酸鈉注射液(奇寧注射液)
784尤立康
785尤斯洛
參考文獻
第8章蟾蜍與蟾蜍毒素
81概述
82蟾蜍的生物學特性
821蟾蜍的形態
822我國常見蟾蜍的鑑別
823蟾蜍的主要生物學特性
83蟾蜍的人工養殖
831蟾蜍養殖場的建設
832蟾蜍的繁殖
833受精卵的孵化
834蝌蚪期的培育
835幼蟾蜍的飼養管理
836成蟾蜍的飼養管理
84蟾酥的採收、加工與真偽鑑別
841蟾酥的採收
842蟾酥的加工
843蟾酥的儲藏
844蟾酥性狀的真偽鑑別
85蟾酥的藥理作用與臨床套用
851現代藥理毒理研究
852蟾酥的各種臨床套用
86蟾蜍毒與蟾蜍毒配基
861蟾毒配基
862蟾毒素
863生物原胺與其他
87蟾蜍、蟾酥毒性與中毒防治
871毒理作用
872中毒原因
873中毒表現與症狀
874中毒處理與預防
88蟾衣、乾蟾與鮮蟾
881蟾衣製作
882蟾衣藥用
883乾蟾製作
884乾蟾藥用
885鮮蟾藥用
附錄81有關蟾蜍的拉丁學名(限於在本書中出現者)
第9章醫學蛭類與水蛭素
91概述
92我國醫學蛭類的種類特徵和生態分布
921醫蛭屬
922牛蛭屬
923山蛭屬
93醫學蛭類的唾液腺分泌物及其活性成分
931水蛭素
932水蛭透明質酸酶
933前列腺素
934安逖斯塔辛
94醫學蛭類唾液腺分泌物的採集
95醫學蛭類唾液腺分泌物活性成分的分離、純化與活力測定
951水蛭素的分離、純化與活力測定
952蛭透明質酸酶的分離、純化與活力測定
96我國對醫學蛭類及其天然水蛭素的套用現狀與前景
97醫學蛭類的飼養和繁殖
971概述
972日本醫蛭的飼養和繁殖
98關於重組水蛭素及其在我國的研究進展
981重組水蛭素的合成
982重組水蛭素的藥理學研究
983重組水蛭素的臨床試驗
附錄91我國醫學蛭類學名索引
參考文獻
第10章有毒海洋生物與毒素
101概述
102海綿與海綿毒素
1021概述
1022有毒海綿的種類與分布
1023海綿毒素研究與利用
1024海綿刺傷的處理
1025海綿毒素研究前景
103海葵與海葵毒素
1031概述
1032有毒海葵種類與分布
1033海葵毒素研究與利用
1034海葵致傷中毒的處理
1035海葵毒素研究前景
104水母與水母毒素
1041概述
1042主要有毒水母種類及其分布
1043水母形態特徵及生活習性
1044水母與海蜇
1045水母毒素
1046水母蜇傷中毒的急救治療與預防
105芋螺與芋螺毒素
1051概述
1052有毒芋螺的種類和分布
1053芋螺毒素的分類與化學性質
1054芋螺毒素的分子生物學研究
1055芋螺毒素的作用機理
1056芋螺中毒致傷及急救治療
1057芋螺毒素的提取與分離
1058芋螺毒素的套用
106海兔與海兔毒素
1061概述
1062形態特徵、生活習性與分布
1063海兔毒素的分離純化及生理活性
1064海兔致傷中毒及其急救治療
1065海兔與海兔毒素的開發套用
107海蛇與海蛇毒素
1071海蛇種類與分布
1072海蛇形態特徵與生活習性
1073海蛇毒素的分離提取
1074海蛇毒素的組分與結構
1075海蛇毒素的作用機理
1076海蛇咬傷發病率及中毒症狀
1077海蛇咬傷的急救、治療與預防
1078海蛇毒素的開發套用
108珊瑚礁毒魚與珊瑚礁魚毒素
1081珊瑚礁毒魚與珊瑚礁毒魚中毒的定義
1082珊瑚礁毒魚的種類與分布
1083珊瑚礁毒魚的毒素來源
1084珊瑚礁魚毒素種類
1085珊瑚礁魚毒素的毒理作用
1086珊瑚礁毒魚中毒症狀
1087珊瑚礁毒魚中毒的急救、治療與預防
1088珊瑚礁魚毒素的套用前景
附錄101海洋生物毒素辭彙表
附錄102有毒海洋生物名錄
參考文獻
第11章河豚與河豚毒素
111概述
112河豚魚的分類、分布、生活習性及鑑別
1121分類
1122分布
1123生活習性
1124鑑別要點
113河豚魚人工養殖
1131人工育苗
1132成魚養殖
114河豚毒素的提取與毒素測定
1141河豚毒素的提取
1142河豚毒素的測定
115河豚毒素的毒理學和藥理學研究
1151生物來源
1152河豚魚體內毒素分布和動態變化
1153毒理學作用
1154藥理學作用
116河豚毒素的藥用價值及臨床效果
1161鎮痛
1162局部麻醉
1163鎮靜
1164解痙
1165戒毒
1166降壓
參考文獻
129玉米赤霉烯酮
1291ZEN化學結構及理化性質
1292產毒菌種
1293ZEN的毒性
1294ZEN的吸收、分布和排泄
1295ZEN的分析方法
1296ZEN的危險性評價
1210硝基丙酸與變質甘蔗中毒
12101流行病學
12102臨床表現
12103實驗室診斷、治療及預防
1211鏈格孢毒素
12111鏈格孢毒素及其理化特性
12112鏈格孢毒素毒性
12113產毒菌株
12114鏈格孢毒素分析
12115控制措施及今後的研究方向
1212麥角及麥角中毒
12121麥角污染及其分布
12122麥角中毒的流行病學
12123麥角的特徵及其毒素的化學結構
12124麥角對人及動物的毒理作用及中毒機理
12125麥角生物鹼的檢測
12126麥角中毒的預防
參考文獻
第13章毒蕈與毒蕈毒素
131概述
1311毒蕈與毒蕈毒素的概念
1312菌蕈的食用與毒蕈中毒
1313毒蕈毒素研究
1314毒蕈識別方法
132我國常見毒蕈種類
1321膠陀螺
1322葉狀耳盤菌
1323鹿花菌
1324赭鹿花菌
1325毛釘菇
1326月夜菌
1327變黑蠟傘
1328發光類臍菇
1329毒杯傘
13210青鵝膏
13211殘托斑鵝膏
13212毒蠅鵝膏
13213豹斑鵝膏
13214毒鵝膏
13215黑鵝膏
13216春生鵝膏
13217鱗柄白鵝膏
13218白鱗粗柄鵝膏
13219肉褐環柄菇
13220褐鱗環柄菇
13221包腳黑潔皮傘
13222墨汁鬼傘
13223鐘形斑褶菇
13224簇生沿絲傘
13225古巴裸蓋菇
13226奧來絲膜菌
13227大毒黏滑菇
13228毒黏滑菇
13229秋生盔孢傘
13230具緣盔孢傘
13231毒盔孢傘
13232橘黃裸傘
13233星孢絲蓋傘
13234輻射狀絲蓋傘
13235波狀絲蓋傘
13236裂絲蓋傘
13237毒粉褶菌
13238魔牛肝菌
13239小美牛肝菌
13240網孢松塔牛肝菌
13241毒紅菇
133毒菌毒素
1331多肽毒素
1332毒蠅鹼
1333異唑衍生物
1334色胺類化合物及相關毒素
1335鹿花菌素
1336鬼傘素
1337隱杯傘素S、隱杯素M和月夜蕈素
1338奧來毒素
1339天仙子胺
13310胃腸毒素
13311卟啉
134毒素鑑定
1341化學分析法
1342生物試驗法
135毒蕈中毒的診斷與治療
1351中毒類型及臨床表現
1352常規治療
1353毒蕈中毒的對症治療
136毒蕈毒素的開發利用
1361毒蕈入藥的經驗方和草藥方
1362毒蕈毒素與新藥開發
1363多糖物質與抗生素
1364生物防治
1365生物學上的套用
1366化學工業上的利用
1367森林營造撫育和子實體培養
附錄131毒蕈毒素名稱對照表
參考文獻
第14章細菌與細菌毒素
141概述
142食源性致病菌及其毒素
1421肉毒梭菌及肉毒神經毒素
1422大腸桿菌及其毒素
1423霍亂弧菌及其毒素
1424志賀氏菌及其志賀毒素
1425產氣莢膜梭菌及其毒素
1426難辨梭菌及其毒素
1427小腸結腸炎耶爾森菌毒素
143非食源性致病菌及其毒素
1431炭疽芽孢桿菌及其毒素
1432銅綠假單胞菌及其外毒素A
1433破傷風桿菌及其毒素
1434白喉棒狀桿菌及其毒素
1435百日咳桿菌及其毒素
144細菌內毒素及其套用
1441內毒素的結構特點與生物活性
1442內毒素的去除
1443內毒素的檢測方法
1444燒傷、創傷內毒素血症及其臨床意義
1445內毒素與重要器官損害的關係
1446內毒素血症的防治
1447內毒素的套用
145細菌毒素超抗原的研究與套用
1451葡萄球菌腸毒素
1452葡萄球菌剝脫毒素
1453中毒性休克綜合徵毒素1
1454鏈球菌致熱外毒素
1455細菌毒素超抗原在醫學上的套用
146細菌毒素與毒素基因的潛在威脅
1461細菌毒素的軍事威脅
1462細菌毒素與生物恐怖
1463克隆毒素基因的安全
1464結束語
附錄141產毒細菌拉漢名稱對照表
參考文獻
第15章蘇雲金桿菌與毒素
151概述
1511蘇雲金桿菌的基本特性
1512蘇雲金桿菌的分離
1513蘇雲金桿菌的分類
152蘇雲金桿菌菌株選育及發酵技術
1521Bt高毒菌株篩選
1522Bt菌株遺傳改良
1523Bt液體深層發酵技術
1524蘇雲金桿菌固態發酵技術
153蘇雲金桿菌產生的毒素及其作用機理
1531殺蟲晶體蛋白
1532營養期殺蟲蛋白
1533輔助蛋白
1534幾丁質酶
1535腸毒素
1536自身誘導物抑制蛋白
1537磷脂酶C
1538免疫抑制因子A
1539溶血素
15310芽胞
15311雙效菌素
15312蘇雲金素
15313小結
154蘇雲金桿菌的商品化開發及標準化
1541Bt殺蟲劑商業化生產的發展歷程
1542蘇雲金桿菌產品標準化的發展歷程
1543蘇雲金桿菌產品生物測定標準化
1544蘇雲金桿菌殺蟲晶體蛋白定量測定的標準化
1545蘇雲金桿菌商品登記和註冊
155蘇雲金桿菌在農林及衛生害蟲防治中的套用
1551蘇雲金芽胞桿菌製劑多樣化的研製開發
1552蘇雲金桿菌復配劑型的開發
1553蘇雲金桿菌殺蟲劑使用技術要點
1554蘇雲金桿菌轉基因抗蟲植物及其產業化
156展望
附錄151對蘇雲金桿菌敏感的鱗翅目昆蟲
附錄152對蘇雲金桿菌敏感的雙翅目昆蟲
附錄153對蘇雲金桿菌敏感的鞘翅目昆蟲
附錄154對蘇雲金桿菌敏感的膜翅目昆蟲
附錄155對蘇雲金桿菌敏感的等翅目昆蟲
附錄156對蘇雲金桿菌敏感的食毛目昆蟲
附錄157對蘇雲金桿菌敏感的直翅目、蜚蠊目、毛翅目、蚤目昆蟲
參考文獻
第16章植物毒素
161概述
1611有毒植物
1612植物毒素的發展簡史
1613植物毒素的化學性質
1614植物中有機毒素的產生
1615影響有毒植物毒素含量的因素
1616研究植物毒素的實際用途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