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促進內貿流通健康發展的實施意見

甘肅省人民政府辦公廳為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於促進內貿流通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國辦發〔2014〕51號)精神,充分發揮內貿流通產業的基礎性和先導性作用,進一步引導生產、擴大消費、吸納就業、改善民生,拉動經濟成長,現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國務院辦公廳關於促進內貿流通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
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蘭州新區管委會,省政府有關部門,中央在甘有關單位: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於促進內貿流通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國辦發〔2014〕51號)精神,充分發揮內貿流通產業的基礎性和先導性作用,進一步引導生產、擴大消費、吸納就業、改善民生,拉動經濟成長,現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加快發展現代流通方式
(一)大力發展電子商務。進一步拓展網路消費領域,加快發展農產品、中藥材、清真食品、民俗產品等省內特色產品電子商務,推動傳統商貿流通業、旅遊文化產業、高端裝備製造業、金融、居民生活服務、休閒娛樂等領域電子商務發展,加快電子商務進社區、進農村。落實省政府與阿里巴巴集團簽訂的戰略合作框架協定,共同推進“千縣萬村”計畫的實施。著力培育本地電子商務平台,支持有條件的大型龍頭企業電子商務平台向行業平台轉化。鼓勵企業充分利用第三方電子商務平台開設網路旗艦店、專賣店,擴大我省產品網上銷售規模。在全省創建一批省級示範基地、示範縣區和示範企業,以點帶面,全面推進。提高城鄉寬頻網路普及率和接入能力,把貧困地區、民族地區、農業主產區擺在優先位置,努力擴大網路覆蓋面。支持社區開設網路購物投遞場所,鼓勵物流企業在鄉村設立服務網點提供服務,不斷提高農村網店物流配送速度。在保障數據管理安全的基礎上,推進商務領域大數據公共信息服務平台建設。發揮淘寶網“特色中國—甘肅館”平台作用,促進線上線下融合發展,推廣“網訂店取”、“網訂店送”等新型配送模式。加快推進電子發票套用,完善電子會計憑證報銷、登記入賬及歸檔保管等配套措施。落實《註冊資本登記制度改革方案》,完善市場主體住所(經營場所)管理。在控制風險基礎上鼓勵支付產品創新,營造商業銀行和支付機構等支付服務主體平等競爭環境,促進網路支付健康發展。加強網路市場監管,加快建立網路經營主體資料庫和網路商品交易監管平台。
(二)大力發展物流配送。結合“絲綢之路經濟帶”甘肅段建設,充分發揮我省通道優勢,在沿線重要節點城市,建設面向中亞西亞、連線西北西南地區的現代物流基地。加強與周邊省區的物流網路協作,構建甘川渝、蘭西拉、甘寧蒙和甘陝寧等物流網路,暢通物流大通道。加強物流標準化建設,加快推進以托盤標準化為突破口的物流標準化試點,最佳化物流企業供應鏈管理服務,推廣企業零庫存管理等現代企業管理模式。加快發展快遞業務。加強物流信息化建設,重點推進雲計算物聯網地理信息等技術在物流智慧型化管理方面的套用,打造一批跨區域物流綜合信息服務平台。鼓勵企業剝離物流業務,支持大型連鎖零售企業向社會提供第三方物流服務,引導物流設施資源集聚集約發展,培育一批具有較強服務能力的生產服務型物流園區和配送中心,提高物流社會化、專業化、國際化水平。做好城市共同配送試點工作,鼓勵推廣共同配送、統一配送、倉配一體化等先進模式。支持電子商務與物流快遞協同發展。推動城市配送車輛統一標識管理,保障運送生鮮食品、主食製品、藥品等車輛便利通行。允許符合標準的非機動快遞車輛從事社區配送。支持商貿物流園區、倉儲企業轉型升級,經認定為高新技術企業的第三方物流和物流信息平台企業,依法享受高新技術企業相關優惠政策。大力發展冷鏈物流,支持預冷、加工、儲存、運輸、配送等設施建設,形成若干重要農產品冷鏈物流集散中心,促進產銷銜接。
(三)大力發展連鎖經營。電子商務、信息化及物流配送為依託,推進發展直營連鎖,規範發展特許連鎖,引導發展自願連鎖。支持連鎖經營企業建設直采基地和信息系統,提升自願連鎖服務機構聯合採購、統一分銷、共同配送能力,引導便利店等業態進社區,規範和拓展其代收費、代收貨等便民服務功能。引進一批大型連鎖企業,通過加盟等多種方式改造提升一批城市社區連鎖便利店。鼓勵超市、便利店、機場等相關場所依法依規發展便民餐點。鼓勵中華老字號傳承與創新發展,鼓勵經營者開發自有品牌,完善連鎖經營網路和流通渠道。支持大中型流通企業加強縣鄉村三級消費品連鎖經營網路建設,提高統一配送率。鼓勵農家店不斷拓展經營範圍,開展醫藥、音像製品、書籍報刊、菸草零售、電訊器材、郵政代辦、保險代理、建築裝飾材料等商品經營業務,提高農家店綜合服務功能,形成溝通城鄉、便民利民的消費品連鎖經營網路。
(四)大力發展特色都市新型業態。按照城市與區域相統一、商品與服務相統一、商業與文化相統一的原則,實施都市商圈提升工程,完善交通、金融等配套設施,提升消費、休閒、體驗功能和集約發展水平,打造具有濃厚文化氛圍和城市風情特色的都市型商圈、區域型商圈、社區型商圈和特色型商圈,把都市商圈打造成為城市流通產業的核心增長極和促進消費的重要平台。按照城市規劃,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一批城市流通綜合體、購物中心、綜合超市、主題購物公園、特色商業街區、中央商務區和商貿功能服務區,形成消費便捷、服務良好的流通網路,增強城市商業的凝聚力和輻射力。
二、加強流通基礎設施建設
(五)推進商品市場轉型升級。加快營利性流通基礎設施改造升級,推動專業化提升和精細化改進,出台流通基礎設施發展規劃或建設指導目錄,加強流通基礎設施發展運營情況預測預警。出台相關扶持政策和措施,支持微利性流通基礎設施發展。加快大型商品交易市場建設,堅持建設和招商同步進行,採取政府引導、市場運作、金融支持的方式,發揮財政資金引導作用和信貸資金撬動作用,鼓勵項目建設主體加大對市場的投入,拓展商品展示、研發設計、品牌孵化、回收處理等市場服務功能,帶動產業集群發展,形成商品集散中心、信息中心、價格形成中心,發揮大市場拉動、引領和示範作用。落實和完善農產品批發市場、農貿市場城鎮土地使用稅和房產稅政策。城區商品批發市場異地搬遷改造,政府收回原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後,可採取協定出讓方式安排商品批發市場用地。通過加強市場周邊道路、停車位、公交停靠站點等交通基礎設施規劃建設,最佳化客貨運交通組織等有效措施,切實解決城市物流、快遞配送存在的通行難、停車難、卸貨難等問題。
(六)加強公益性流通基礎設施建設。抓好公益性農產品批發市場建設試點工作,用好中央支持資金和省級配套資金,採用公私合營模式,初步建立起覆蓋重要集散地、銷地和產地,流轉順暢、安全高效、調控有力、面向全國的農產品流通骨幹網路。建設改造一批具有公益性質的農產品批發市場農貿市場菜市場、社區菜店以及重要商品儲備設施、大型商貿物流配送中心、農產品冷鏈設施等,加快形成不同層級、布局合理、便民惠民的標準化公益性市場體系。探索採取設立農產品流通產業發展基金、政府參股等模式,強化公益性功能的約束機制,發揮公益性流通設施和骨幹流通企業在滿足消費需求、保障市場穩定、提高應急能力中的重要作用。
(七)加快農村流通基礎設施建設。結合深入實施“聯村聯戶、為民富民”和“1236”扶貧攻堅行動,繼續推進商品配送中心覆蓋到縣區、農貿市場覆蓋到重點鄉鎮、農家店和村級綜合商貿服務社覆蓋到行政村“三個全覆蓋”,提高對貧困地區、邊遠山區、民族地區等農村市場基礎設施薄弱地區的支持力度,有效填補全省農村市場體系建設空白點。將農村市場流通體系建設納入城鎮規劃,培育一批集零售、餐飲、文化、生活、配送等於一體的多功能鄉鎮商貿中心,加快推進農村市場體系建設。不斷加強農村市場信息化和標準化建設,做大做強農產品收購、冷藏、低溫倉儲和運輸的優勢涉農流通企業,建立農產品集配中心和農產品銷售終端。對符合市場體系建設規劃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農產品批發市場、縣鄉農貿市場、冷藏冷鏈流通設施、農產品集配中心等流通基礎設施項目,要在建設立項、審批、土地(征)占用、融資貸款等方面給予優惠支持。
(八)增加居民生活服務設施投入。最佳化社區商業網點、公共服務設施規劃布局和業態配置,鼓勵建設集社區菜市場、便利店快餐店、配送站、再生資源回收點及健康、養老等大眾化服務網點於一體的社區綜合服務中心。積極推進生活性服務業營改增改革,落實小微企業增值稅營業稅稅收優惠政策,促進生活性服務業小微企業快速發展。嚴格落實銀行卡刷卡手續費定價新機制,取消刷卡手續費行業分類,降低餐飲業刷卡手續費支出。切實執行好新建社區商業和綜合服務設施面積占社區總建築面積比例不低於10%的政策。
(九)加大養老服務設施建設力度。搶抓國家將我省列入試點省份的機遇,在蘭州、天水等市州先行開展試點工作,鼓勵有條件的企業、社會組織積極參與養老服務試點工作,廣開資金來源渠道,由專業基金投資公司對養老服務產業基金的“募集、投資、管理、退出”進行全過程管理。分區域在條件成熟的社區建設居家養老、機構養老和社區養老等面向基層大眾的養老服務產業基地,探索以社會化、市場化、商業化方式發展養老服務業,以點帶面,逐步向全省推廣。整合各類社會資源,建設公益性家政服務網路中心和服務人員供給基地,培育一批員工制家政服務企業,健全養老護小型家政服務人員培訓體系,擴大家政服務供給。支持大型龍頭和中小專業型家政服務機構,在居民社區建立一批商業服務網點,為民眾提供養老服務,提升家政服務養老消費水平。加大養老服務培訓力度,在家政服務培訓中專門開設養老綜合或專項培訓班。鼓勵在崗人員長期從事老人護理工作,推行養老服務持證上崗制度,嚴格崗前培訓並適當放寬準入門檻,推行養老護理員職業資格考試認證制度。
(十)推進綠色循環消費設施建設。大力推廣綠色低碳節能設備設施,推動節能技術改造,在具備條件的企業推廣分散式光伏發電,試點夾層玻璃光伏組件等新材料產品套用,培育一批集節能改造、節能產品銷售和廢棄物回收於一體的綠色市場、商場和飯店。推廣綠色低碳採購,支持流通企業與綠色低碳商品生產企業(基地)對接,打造綠色低碳供應鏈。支持淘汰老舊汽車,加大黃標車淘汰力度,促進報廢汽車回收拆解體系建設,推進報廢汽車資源綜合利用。引導鼓勵再生資源回收龍頭企業,全面開展以標準化資源回收筒點、分揀加工中心(分揀集聚區)、集散市場(回收利用基地)為重點的城鄉再生資源回收體系建設。通過加盟連鎖等方式整合個體經營戶,建立穩定的專業回收隊伍,規範回收行為,鼓勵使用流動回收車輛服務不方便設定資源回收筒點的區域。鼓勵零售企業不採購、不銷售過度包裝商品,引導生產企業實行“綠色包裝”。鼓勵引導餐飲住宿等服務行業推廣使用節水、節能環保技術和節能型裝備,使用清潔能源。選取部分賓館飯店,開展綠色服務試點。支持企業創新回收方式和回收利用技術,不斷提高廢鋼鐵、廢有色金屬、廢紙、廢塑膠、廢橡膠、廢玻璃等廢舊商品回收利用水平。
三、深化流通領域改革創新
(十一)培育引進具有影響力和控制力的大型骨幹流通企業。推動優勢流通企業利用參股、控股、聯合、兼併、合資、合作等多種方式,重點培育一批實力強、信譽好的大型零售商、批發商、物流服務商,增強我省流通企業的區域競爭力和國際競爭力。加快推進流通企業兼併重組審批制度改革,依法做好流通企業經營者集中反壟斷審查工作。搭建銀企合作平台,鼓勵和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流通企業兼併重組的金融支持力度,支持商業銀行擴大對兼併重組商貿企業綜合授信額度。推進流通企業股權多元化改革,大力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鼓勵國有、民營流通企業相互參股,支持企業跨地區、跨行業、跨所有制兼併重組,進一步提高利用外資的質量和水平。鼓勵有條件的農產品批發市場積極培育農產品批發商聯合體,提高流通組織化程度。
(十二)增強中小商貿流通企業發展活力。加快推進中小商貿流通企業公共服務平台建設,整合利用社會服務力量,為中小商貿流通企業提供質優價惠的信息諮詢、創業輔導、市場拓展、電子商務套用、特許經營推廣、企業融資、品牌建設等服務,初步形成覆蓋全省的服務網路。落實小微企業融資支持政策,推動商業銀行開發符合商貿流通行業特點的融資產品,在充分把控行業和產業鏈風險的基礎上,發展商圈融資、供應鏈融資,完善小微商貿流通企業融資環境。因地制宜地發展並推廣應收賬款質押貸款、倉單質押貸款、捆綁行銷等以動產為抵押的信貸產品。大力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提高直接融資比例,拓寬服務企業融資渠道。支持限額以下企業做大做強並轉為限上企業,引導鼓勵個體工商戶轉為法人企業,納入統計範疇。
(十三)促進農村新型流通主體發展。加快培育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民經紀人隊伍、經銷商、農產品批發市場經營管理者、農產品流通企業及市場流通服務企業在內的流通主體隊伍,推進農超對接、農社對接。鼓勵有條件的農產品主產區探索推行農產品委託交易,建立發展委託交易的體制機制,促進農民合理分享流通增值收益。支持新型流通主體充分利用農產品批發市場平台,拓寬委託交易的渠道,提高主體在市場中的競爭地位與競爭能力。支持批發商與農民合作社加強合作,發展訂單農業。
(十四)推進內外貿融合發展。按照國際貿易通行標準、規則和方式,加快省內流通企業創新能力建設,拓展其對外貿易功能,提升國際競爭力。借鑑市場採購貿易方式試點經驗,打造一批功能完善、管理規範、輻射面廣的內外貿結合市場。鼓勵具備條件的流通企業“走出去”,在“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國家建設海外行銷、物流及售後服務網路,集結國內商品走向國際市場。鼓勵省內外貿企業建立國內行銷渠道,進口重要資源和與民眾生活密切相關、有需求的生活用品、食品等一般消費品,代理國外品牌,滿足省內需求,打造一批實力雄厚、競爭力強、內外貿一體化經營的跨國企業。
四、著力改善營商環境
(十五)減少行政審批,減輕企業稅費負擔。深入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系統評估和清理涉及內貿流通領域的行政審批、備案等事項,最大限度取消和下放。對按照相關法律法規和國家有關政策規定設立的涉企行政事業性收費、政府性基金和實施政府定價或指導價的經營服務性收費,實行目錄清單管理,不斷完善公示制度。加大對違規設立行政事業性收費的查處力度,堅決制止各類亂收費、亂罰款和攤派等行為。按照國家統一安排,進一步推進工商用電同價,鼓勵大型商貿企業參與電力直接交易,允許商業用戶選擇執行行業平均電價或峰谷分時電價。
(十六)創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著力破除各類市場壁壘,不得濫用行政權力制定含有排除、限定競爭內容的規定,不得限定或者變相限定單位或者個人經營、購買、使用行政機關指定的經營者提供的商品,取消針對外地企業、產品和服務設定歧視性收費項目、實行歧視性收費標準或者規定歧視性價格等歧視性政策,落實跨地區經營企業總分支機構匯總納稅政策。建立流通領域商品的質量監督、責任追究及信用體系,強化日常監管,健全舉報投訴辦理和違法行為曝光機制,嚴肅查處違法違規行為,推進法制化營商環境建設。
(十七)加大市場整治力度。集中開展重點商品、重點領域、重點市場專項整治行動,完善網路商品的監督抽查、風險監測、源頭追溯、質量擔保、損害賠償、聯合辦案等制度,依法懲治侵權假冒違法行為,探索電子商務打假措施和有效途徑,建立商品流通可追溯體系,促進電子商務健康發展,切實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積極推進侵權假冒行政處罰案件信息公開,建立案件曝光平台。推進商務綜合行政執法,強化對農村市場和網路商品交易的監管,加強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建立部門間、區域間信息共享和執法協作機制。
(十八)加快推進商務信用建設。按照“統一標準、統一平台、分步實施、分級共享”的原則,儘早實現與相關部門的互聯互通、信息共享,逐步開展企業信用分類管理,推動建設“甘肅省商貿流通企業信用信息系統”。建立信用信息和信用報告使用機制,建立健全覆蓋線上網路和線下實體店消費的信用評價機制,依法發布失信企業“黑名單”。支持第三方機構開展具有信譽搜尋、同類對比等功能的綜合評價。鼓勵行業組織開展以信用記錄為基礎的第三方專業評價,引導企業開展商品質量、服務水平、購物環境等內容的消費體驗評價。鼓勵內貿流通企業利用國內貿易信用保險擴大信用銷售規模。支持誠信企業通過融資性擔保機構降低融資成本。開展“誠信興商宣傳月”等活動,弘揚誠信文化,營造誠實、自律、守信、互信的商務誠信環境。
(十九)保障市場運行和實施市場調控。繼續完善全省商務系統市場公共信息服務體系和平台建設,不斷加強和改善信息發布,探索市場公共信息服務平台服務外包試點工作,更好地為行業發展、企業經營和居民消費服務。認真做好流通業統計工作,創新分析方法,提高分析水平,切實為政府決策提供參考。進一步完善市場調控體系,理順肉、菜等儲備商品管理體制,完善收儲投放機制,健全應急投放網路,增強時效性和有效性。
五、保障措施
(二十)高度重視流通產業發展。各地、各有關部門要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牢牢把握我省經濟成長由投資拉動為主向“三駕馬車”並重轉化的趨勢性特徵,充分認識加快發展內貿流通產業對引導生產、擴大消費、吸納就業、改善民生,促進經濟結構最佳化調整,推動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作用,將發展內貿流通產業納入重要議事日程,統籌謀劃、大力推進。
(二十一)研究制定發展規劃。省商務廳、省發展改革委要會同相關部門立足當前、著眼長遠,在綜合考慮人口布局、交通和用地條件、流通設施基礎上,科學編制全省內貿流通總體規劃和電子商務、農產品流通、商貿物流等分項規劃,進一步最佳化內貿流通市場結構和布局。要結合國家區域發展戰略,開展“關中—天水”、“甘寧青”兩大商業功能區調研與設計。
(二十二)發揮行業協會作用。各地、各有關部門要將行業協會作為加強和改善內貿流通管理的重要支撐,指導行業協會健全各項自律性管理制度,加大政府向行業協會購買公共服務力度,引導和支持行業協會參與行業調查統計、公共信息服務、產銷銜接促進和標準化推進等工作。
(二十三)加快推進政策落實。各地、各有關部門要加強協調配合,按照分工要求,切實負起責任,根據本意見抓緊制定貫徹落實工作方案,細化工作分工,明確時限要求,加強信息發布、政策介紹、信息查詢等方面的服務,確保政策落實到位。各市州政府要根據形勢需要和本地實際,統籌協調,落實責任,出台有針對性的配套政策措施,結合城市總體規劃、土地利用規劃等規劃修編工作,科學編制內貿流通發展規劃,加大保障力度,形成政策合力。
附屬檔案:重點任務分工及進度表
甘肅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2015年1月27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