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氏家譜

王氏家譜

王姓(WángXìng):是一個源頭眾多、族派紛繁的姓氏。有的出自媯姓,為齊王田和(陳厲公次子田完的第8世孫)後裔,以王族稱謂為氏。有的出自子姓,為殷商王子比干之後,以爵號為氏。有的出自姬姓,為周文王之後,以王族爵號為氏,得姓始祖太子晉,其名晉,字子喬,系周靈王太子,在山西太原有“子喬祠”就是對王姓始祖子喬的紀念。王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一位的大姓,擁有人口近一億,約占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七點四。根據2019年1月公安部發布新百家姓統計王姓人口已達1.015億位列新版百家姓第一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王氏家譜》
  • 外文名:wang shi jia pu
  • 王姓人口數:近1億
  • 占漢族人口:百分之七點四
  • 姓氏全國排名:第一
  • 得姓始祖太子晉
  • 派支:紹興王氏 太原王氏 巨野王氏
  • 分布區域浙江山西山東福建等省
  • 人口 :1.015億
起源,源流一,源流二,源流三,源流四,源流五,遷徙,行輩,安徽省:,河南省:,青海省:,四川省:,山東省:,山西省:,雲南省:,貴州省:,江西省:,

起源

源流一

出自姬姓分為三支
其一為周文王第十五子畢公高後裔據《通志·氏族略》及《新唐書·宰相世系表》所載,春秋時畢公高裔孫畢萬自畢國出奔至晉,為司徒,並被分封於魏,公元前225年魏國為秦所滅,其子孫四散,因是王者之後,遂姓王。
其二源於太子晉據《新唐書·宰相世系表》記載,周靈王的太子姬晉因直諫被廢為庶人,其子宗敬(字榮,世以字行,故稱王榮)為司徒,其後人由洛陽遷居於太原、琅邪,遂有太原王氏琅琊王氏
其三為周平王太孫姬赤之後。周平王死後,太孫赤繼位,但不久即被推翻,不得已出奔晉國。其子孫也因是王族,改姓王,是為山西王氏。

源流二

出自媯姓齊王田和後代
公元前404年,田和廢齊自立國君,將姜姓齊國改為田姓齊國,後來齊國被秦國所滅,國滅後齊王建居共(今河南輝縣),生有三子:田升、田桓、田珍(一作田軫)。田升生田安,田安被西楚霸王項羽封為濟北王,西楚滅亡後,田安失去王位。其子孫為紀念這一時輝煌,改姓王,是為河南王氏。

源流三

出自子姓殷商王子比干
據《通志·氏族略》所載,殷商王子比干(商紂王叔父)因屢次勸諫紂王,被剖心而死。比干被殺後,葬在當時的國都朝歌(今河南衛輝北)附近,子孫世代為他守陵,並改王為氏以紀念。。

源流四

他族改姓賜姓
公元8年12月,王莽建立新朝,始建國二年(公元10年)下詔說:“明德侯劉龔、率禮侯劉嘉等凡三十二人皆知天命,或獻天符,或貢昌言,或捕告反虜,厥功茂焉。諸劉與三十二人同宗共祖者勿罷,賜姓曰王。”五代時,幽州人劉去非追隨劉守奇在後梁政權中任河陽行軍司馬,李存勖攻破後梁河洛地區,劉去非投奔後梁荊南兵馬留後高季興,後唐建立,高季興表示歸順,劉去非因曾與李存勖作對,為保護自己改姓王,名保義。北朝時,西域胡人支頹褥遷居到新豐(今陝西臨潼東北),不久即死去,他的妻子帶著兒子支收又嫁給北周王粲,支收改姓王,兒子即隋朝末年一度稱帝的王世充。明朝汀州府(今福建長汀)經歷王得仁,其家本姓謝氏,“父避仇外家,因冒姓王氏”。明朝都御史王一鶚本姓楊,大理評事王大崇本姓孫,都改姓王。

源流五

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下令遷到洛陽的鮮卑人一律把籍貫改為河南洛陽,姓氏改為漢姓,可頻氏改為王氏。隋唐之際羌族鉗耳宗、鉗耳乾兄弟,在隋煬帝大業年間“以王后兄弟並改姓王氏。”營州地區高句麗人改姓王氏在北朝至隋唐屢見不鮮。如《周書》卷二十《王盟傳》記載:“王盟字子仵,明德皇后之兄也。其先樂浪人”。《舊唐書》卷一百一十《王思禮傳》記載:“王思禮,營州城傍高句麗人也”。同書卷一百六《王毛仲傳》載,霍國公王毛仲“本高句麗人也”。唐高宗總章元年(668年)設立安東都護府,所轄回紇人中有姓阿布思的,是回紇大姓之一,唐肅宗上元二年(761年),安東都護府被取消,阿布思姓中一個叫五哥之的人投到成德節度使李寶臣帳下,被裨將王武俊收為養子,從此改姓王氏。匈奴是中國古代北方少數民族,進入中原後,在與漢族交往中也有不少把姓氏改成王姓。契丹人建立遼國,皇室耶律氏也有很多人改姓王氏。另女真、蒙古、滿等少數民族在長期與漢人接觸過程中也有許多改姓王氏。

遷徙

始祖太子晉,字子喬,又稱王晉王子喬
王姓,在秦漢時期基本生活在今山西芮城、夏縣、蒲縣、平陸、虞城、淮縣,陝西鹹陽,山東淄博,福建南安等地,而子姓為王的後裔則由河南衛輝遷至今甘肅天水、山東東平、河南新蔡、新野、焦作等地。
兩漢時期,開始出現了以新朝皇帝王莽而得名的元城王氏琅邪王氏,以西漢諫議大夫王吉為開基祖;太原王氏,以東漢徵士王霸為開基祖,分為晉陽(以三國魏司空王昶開基)、祁縣(以三國王允為開基)。魏晉南北朝時期,五胡亂華,少數民族改王姓入主中原,而琅邪王氏的後裔王導王敦兄弟輔佐司馬睿建立東晉,時稱“王與馬共天下”。太原王氏祁縣支在司馬懿專權時遭受滅頂之災。隋滅陳時,原仕於南朝的琅邪王氏被分別遷於關中、河北、河東等地。
唐末時,琅邪王氏的後裔王潮王審知兄弟南遷福建,建立閩國,由此,王審知被譽為“開閩第一人”。
北宋滅後,三槐王氏[以唐末的黎陽(今河南濬縣)令王言為開基祖]的不少人遷居江浙一帶,尤以江蘇崑山一支賢才輩出,成為望族。
元末戰亂和張獻忠餘部繼續抗清,1647年開始清軍屠川,滿清於1647年公開發布告示:全城盡屠,或屠男而留女。至康熙24年,完全占領四川全境,四川人口僅餘9萬,開始湖廣填四川。形成了著名的“江西填湖廣”“湖廣填四川”運動,同時明太祖朱元璋強令山西人外遷,在洪洞大槐樹集結的山西人被分別遷於河南、河北、山東、江蘇、浙江、甘肅等地。於是太原王氏三槐王氏等在中原地區有了更為廣泛的分布。另外,開閩王氏漂洋過海,揚帆南洋。著名湘潭王氏源於太原王氏,長沙王氏源於江南上亢王氏。海寧王氏即清末學者王國維所在的家族。王姓南北分布不平衡,長江以北地區為第一大姓,而南方地區僅為第四大姓。中華伏羲文化研究會通過對“全中國13.3億人口的姓氏資料庫(2008-2010)”的綜合分析,王姓人口列全國第一位。

行輩

按祖籍地音序排列:

安徽省:

安徽望江鳳棲山王氏:維世克應,今永從學,道以昌宗,功宜錫爵,德紹家聲。 (王氏屬太原世系三槐堂裔,始祖王源由鄱陽遷徙)
安徽績溪王氏:玉大元祥兆,安邦維義誠,宏開能紹業,積德慶長春,俊傑輝光顯,家聲永茂庭,驊騮駒驥驌,龍鳳鹿麒麟,卜吉謙恆益,希賢智勇仁,儉勤忠信讓,均正適時平。
琅琊王氏安徽望江世芬堂:永信志得守,彥本從之道,應時自大興,萬年常克紹,學業征官符,文章啟榜兆,敦修源裕世,雲仍由茲肇。

河南省:

河南省洛陽市新安縣王氏(依次為十六世至四十世):萬忠鳳學文,傳世宜聯宗,篤親有寵明,詩禮先聲遠,
富貴紹槐庭。
湖北省:
湖北松滋王氏字輩(以楊林市王家灣為代表):
國士承大,啟燕詞先,繼聖紹賢,經文光煥,毓秀序年,忠正世澤,吉慶維緣,宏宜家治,應運相傳。
湖南省:
寧鄉烏石王氏:文運人才盛,奎光斗漢瑩,葆衷恢世澤,作善振芳聲,植樹先知貴,魁英實得名,緒從忠厚衍,瑞應集簪纓。
湖南隆回隆治王氏:源自三槐堂上梅王氏,自盟盛公始行輩如下:盟光添萬祖,良才文思廷,秀清義國正,世代守乾坤。祥雲調化育,師聞有道周,鳴風維景德,本立學實優。
湖南瀏陽王氏鑿石支派:裔榮篤本先德顯揚,紹修世澤遠繼廷芳。南華案山支派字:家德澤新克念顯揚,紹修正學遠繼廷芳。
長沙王氏:守元寅汝世必斗翁崇友佐添應子。(前十四派序不能成句,自十五世國字派起編成四言八句共三十二派):國正學文,洪開式哲,啟兆萬年,顯承謨烈,忠厚傳家,光昭祖澤,綿延永紹,祥鐘俊傑。
三十六世起改用王隆中將軍(光遠房後裔,軍長職)所撰的五言詩十二句:忠孝承家訓,慈惠征瑞芳,岐晉宏基業,漢唐顯文章,治陳大平策,學宗知園方,圭壁聯輝遠,詩書遺澤長。根本勤培植,福祿爾自昌,徹懷先德著,永奉為典常。
湖南益陽王氏:先善友至子,仕仲孟文廷,萬生永以用,秉德信元平,仁崇禮可育,中正本和心,器字輝星漢,詞章耀錦城,科名光世澤,祿位定均申。老譜歷傳派語:鼎范銘功遠,詩書啟俊英,家聲傳益盛,前武克相承。
湖南湘鄉牢田王氏原訂編行輩:添元用義祖,承顯立鉉宗,忠孝守仁義,安邦定太平。續派:世業紹前德,詩書裕後昆,修齊為國本,名教耀芳聲。
湖南安化王氏舊派:派傳先善友,子仕仲孟文,廷萬永以用,秉德信元平,仁崇禮可育,中正本和心,益代資祺壽,亨佳福慶增
續修新派:驥足騰雲路,鴻章重玉京,彝鼎垂功遠,賢書啟俊英,令名光世澤,祿位自能申,家聲傳必盛,前武克相繩。

青海省:

青海湟中雲谷王氏:始祖王普發祥於河北靈璧,漢代居山東臨沂,元初遷居南京,明初隨移民至青海,明末又遷至湟中雲谷川上西河。

四川省:

四川大竹王氏:嘉錫良士,以奕正萬,懷仁履道,立名守善,典敬慎修,秉公度憲,光燦榮華,世代永煥。
四川成都王氏:始祖王維,明末清初自湖北孝感至川西成都平原,字輩:寧、安、政、德、元,師、泰、萬、世、傳。
四川都江堰王氏:
祖籍:山西太原府
入蜀始祖:王慎,字顯臣
入蜀始祖 :王偉
入蜀年代:吳周洪化年間,即清·康熙十八年至二十年。
落業地址: (一)王慎、王偉, 落葉地址蜀眉州(今四川省眉山市)。
(二)王銘祿,系王慎之子,從眉山遷往雅州水東鄉(水東鄉包括今雅安市上里鎮,中里鎮和碧峰峽鎮)後又遷往灌縣(今都江堰市)。
簡 介:蜀開基始祖, 王慎,為洪化年間進士及第,入蜀眉州知眉州事,攜弟王偉同入蜀,王慎後因殉職,皇帝賜金字牌坊立於眉州大天井處,王偉之子王洪祿、王拱祿留守眉州,未詳記載。
王慎之子王銘祿,遷居雅州水東鄉(水東鄉包括今雅安市上里鎮、中里鎮和碧峰峽鎮) 生子六人,後因賊兵搗亂,攜全家遷居灌縣(今都江堰市),六房祖公名諱:
一房:王之位,住灌縣青龍場余家廟(今都江堰市安龍鎮余家廟);
二房:王之進,住灌縣筏村場新渡口(今都江堰市中興鎮永安村新渡口);
三房:王之禎,住灌縣太平場香花院(今都江堰市青城山鎮香花村香花院);
四房:王之賓,住崇慶州街子場(今崇州市街子鎮);
五房:王之奇,住崇慶州火燒坡(今崇州市街子鎮唐公村火燒坡);
六房:王之貴,住灌縣石羊場皂角廟(今都江堰市石羊鎮皂角村皂角廟)。
字 派:長房:成天世啟文,明正國朝興。榮華增福祿,富貴德長清。
二房至六房:登天懷德永,普化建邦長。開國經倫偉,榮華世代昌。
註: 甫與普 同。長房:明字派與二房至六房:登字派同輩。錫字派與天字派同輩。河西有貴字派、子字派、文字派、萬字派與河東春字派同輩。

山東省:

嶧縣王樓三槐王氏字輩(十七世至五十二世):道統廣運,純正自勵,粹豫巽豐,百儒偉昌.成憲貽續守,鴻業振衍長,耀宗宜向盛,榮來啟智生。
德州王氏字輩:文明學書青開國俱朝臣修德承先志積善福慶臨。
萊州府王氏字輩(順治八年遷奉天海城縣,自1651年起):起道成應好,三開洪殿永,世德元齡懋,國賓福耀昌,蘭新臣希樹,文顯汝維祥。
高密城律王氏字輩:十六世以下“家述儒教,啟佑延基,同茲懋勉,益續遠徽。

山西省:

太原堂王氏:自紹玉昆誠,經緯雄才具,安邦定國榮,文光昭盛治,懿瑞振家聲,敦本前謨顯,修倫世道平,休仁知緒永,敏學興時行,以上培原裕,方來受命旌。
民國三十二年太原堂王氏新修行輩:有章汝煥,式德聊昌,修禮立義,守本安常,興家成業,錫慶致祥,功昭道顯,聲遠名揚。
民國癸酉年太原堂王氏七大房合修族譜行輩:禮樂修明定,湘南泰運開,今逢清鼎位,代毓國家材,世際人文起,源從晉祚來,子孫發千億,賢仕策金台。

雲南省:

雲南王氏(主要分布在鎮雄威信石屏、貴州威寧、六盤水一帶):志遠興德政、承文國天章(中),朝仕永應洪,貴廷思耀封,光建定安澤,顯揚裕先宗,高明登大寶,治濟慶家邦。

貴州省:

貴州省威寧彝族苗族回族自治縣牛棚鎮王氏。據說是從雲南省宣威搬遷到威寧縣牛棚鎮,但主要分布還在雲南省鎮雄、昭通。字輩是德-繩-廷-晴-執-顯-新-良-弘-受-思-繼-位-登-廷-建-世-安-春-開-文-應-太-品-耀-群-雄-衛-碧-黨-初-榮-健-翰-璋-博-潤-延-久。
雲南宣威王氏-貴州尚忠公(也稱治忠公)支字輩表:
尚學文正紹 天德朝庭圓
禹國法兆昌 舜治仁必晟
嗣忠玉成良 孝東唯佳敬
永保全宗揚 義秀俊傑憲
澤封世明詳 吉喜定有道
位堅若金章 安邦威顯達
富貴長慶芳
1985年家譜字輩順序一覽表
其它:
善慶堂王氏:禮樂修明定,湘南泰運開,傳家徵世澤,光國蔚人才,道立英賢作,心恆孝友培,朝榮俊彥,寶樹植庭槐。
清道光丙戌續譜所載行輩:文運人開,洪猷日展,克慎芳修,用敬盛典,士德茂昭,卿材益顯,寶善立名,祖詒雲衍。
文德堂王氏二房車礁舊派:宗派始均千,郎寶邦繼焉,文允廷光,用世萬興天,丹懋崇宏大,思昭甲第聯。
碩舊王氏:聲振朝堂,世德傳芳,求志達道,大顯家邦。

江西省:

江西省德安縣鍬溪王氏
鍬溪王氏,自晚唐起派於“君”字,唐編《鍬溪老派四十字》為:
君承少師令,世知繼仲宗。公汝延時泰,天元宇宙洪。宣和純正直,福德永興隆。文武全忠義,賢能定有 功。
清同治六年,前翰林院編修王鳳池續編《鍬溪新派四十字》為:
瑞衍英華茂,祥開景象新。通經成玉海,列席聘儒珍。儀鳳輝騰漢,芳芝秀遇春。倫常敦大本,俊彩耀 星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