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八盒子

王八盒子

王八盒子其實就是“十四年”式手槍,是日本軍隊配發的制式武器。當時日本侵華的關東軍不適應東北嚴寒的氣候,所以,日本軍事生產部門在原來"十四年"式的基礎上,作了兩次改進:一是擴大扳機護圍,使關東軍戴上棉手套也可以將手指伸入扳機護圍;二是手槍座上增加一個用鋼皮做的彈簧卡住,以防止彈夾掉下來。因為"十四年式"手槍槍形很像在中國普遍使用的德國7.63毫米毛瑟駁殼槍,而後者因有一木盒裝槍,人稱“盒子槍”,這樣一來,日本鬼子使用的、樣子又像盒子槍的“十四年式”,中國軍民便將之稱為“王八盒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大正十四年式手槍
  • 服役時間:1925-1945
  • 國家:日本
  • 別名:王八盒子
  • 裝備部隊:日軍
  • 口徑:8mm
  • 槍管長:117mm
  • 全槍長:230mm
  • 重量:900g
  • 裝彈數:8發
  • 有效射程:60m
  • 最大射程:800m
俗稱由來,結構剖析,裝備使用,生產狀況,

俗稱由來

版本一:“王八盒子”何以冠名?首先當然要從中國人民對日本侵略者的仇恨與憎惡說起。眾所周知,在中國民間語言裡,“王八”這個詞帶有絕對的貶義。中國抗日軍民用“王八”這個貶義詞來表達對日本侵略者的憎恨之情在常理之中。那么為什麼單單地給南部十四年式8mm半自動手槍冠以“王八盒子”之名呢?主要原因有兩個方面。其一,在舊中國,老百姓通常把體重較小、用皮質槍套直接別在腰間的手槍,叫做“擼子”,而把體重較大、使用木質或皮質槍套並用肩背帶斜挎在肩上攜帶的手槍,叫做“盒子槍”,例如把駁殼槍稱之為“盒子槍”、“盒子炮”等等。抗日戰爭中,日軍普遍裝備的南部十四年式8mm半自動手槍,絕大多數是用皮質槍套並用肩背帶斜挎在肩上攜帶的,因此中國百姓也就自然稱其為“日本盒子槍”;其二,由於南部十四年式8mm半自動手槍的皮質槍套在設計上,為了能夠攜帶備份槍彈和彈匣,槍套的蓋子採用了圓形凸鼓面硬殼造型樣式,遠遠看去,那圓鼓鼓的槍套蓋子還真的挺像“王八蓋子”。如此形象思維,人們稱其為“王八盒子”,喚來上口,貼切之至,與情與形,恰到好處,“專有名詞”約定俗成。
王八盒子
版本二:“王八”以及“盒子”———綽號的由來南部十四式在中國有個響亮的名字———“王八盒子”。這個名字仔細分析起來還要拆開來說,首先說說盒子。
盒子或者盒子炮是一類自動手槍的通稱,這類自動手槍一般用體形稍大的皮質槍套或者木質槍套背在肩上攜帶。這些皮質槍套和木質盒子還可以作為槍托使用。南部十四式手槍,很多時候也是使用一個很大的槍套掛在肩上攜帶的。必要時,這個大的槍套還可以作為槍托使用,可以抵肩射擊。這就是王八盒子中“盒子”二個字的由來!"
“王八”的來源有兩種可能,一種說法是因為南部十四式的槍套的翻蓋部分很大,而且外形是個光滑的圓形,很有些像王八殼。所以老百姓就稱其為王八!但是,這種槍套其實在中國也不罕見。一些自動手槍的槍套也有相同的設計。另一種說法則認為王八這個詞,主要是暗指侵略者是王八。“王八盒子”的全意應該是“王八”使用的盒子槍。
王八盒子

結構剖析

“王八盒子”是日本為了解決當時日本軍隊沒有統一制式軍用手槍的問題,於大正天皇十四年(即公元1925年),在日本陸軍大將南部麒次郎設計的南部陸式8mm半自動手槍的基礎上改進而成的。在此之前,日軍中的日造手槍主要是由南部設計的各式手槍和九四式手槍,這些手槍的口徑均為8mm,因此日本軍方要求新制式手槍的口徑也定為8mm,並且槍彈與以前的各式8mm手槍通用。此外對這把新式的制式手槍的戰術技術性能著實是下了一番功夫的。主要特點如下:
(1)“王八盒子”採用槍管短後坐自動方式,閉鎖卡鐵後端
下落開鎖,閉鎖十分確實,其特徵如德國毛瑟M1896半自動手槍(即通常所說的駁殼槍)以及瓦爾特P38半自動手槍的閉鎖結構。
(2)“王八盒子”採用了類似白朗寧手槍的那種空槍保險機構。當卸下彈匣之後,即使彈膛內仍頂著一發槍彈,並且沒有裝定手動保險的情況下,也不會發生“走火”事故。據說在當時的日軍中,手槍發生“走火”事故的主要原因,多是由於誤以為取出彈匣、槍就“安全”了的錯覺。“王八盒子”的空槍保險機構,就是針對日本軍人多有上述錯覺,常常誤操作“走火”而設定的。空槍保險機構的特點是,當彈匣向下抽出一點(約3~4mm)時,扣動扳機即無法擊發。
(3)“王八盒子”的造型布局,充分考慮了手槍射擊時的指向性這一重要的人機工程問題。其握把與槍管軸線之間的夾角設計為120°,故在緊迫局面倉促出槍射擊時,可以握槍手食指指向物體的習慣開槍,有效提高手槍的戰鬥反應時間和射擊精度。採用這種類似德國盧格P08手槍的造型布局,使“王八盒子”的質心基本上處於掌心位置上,而且使用的南部8mm手槍彈各種性能指標與通行歐美各國乃至世界各地的9×17mm自衛手槍短彈相當,瞄準基線卻長達200mm,雖威力不大,但精度較高。特別是其細長的槍管,對瞄準的導向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因此,“王八盒子”的射擊精度,在當時世界各國的手槍中,算是比較優秀的。
(4)“王八盒子”在整體結構設計上,比過去的日式手槍簡化了很多,使手槍更為緊湊簡單。究其目的,一方面是為了適應簡化加工工藝和便於大量生產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為了在日後的戰鬥使用中,減少因結構複雜而造成的故障和給軍械技術勤務與保障帶來的麻煩。例如在設計上,“王八盒子”一反南部陸式手槍左置復進機和可調式照門的習慣結構,而採用了沿槍機兩側布置復進簧的緊湊設計和固定式照門,較大幅度地簡化了全槍結構,減輕了全槍質量,減少了全槍寬度,特別是增強了全槍的對中性,避免了因復進機左置造成的偏轉力矩。這一點,同樣有助於提高槍的射擊精度。

裝備使用

“王八盒子”是二戰時期日軍裝備的制式手槍,也就是日軍正規部隊普遍裝備的標準手槍。從軍制學的角度講,“王八盒子”是當時日軍的一件標誌性裝備。首先,“王八盒子”在日軍中裝備的面很廣,從將軍到士官,從陸軍一般的步兵部隊到炮兵、工兵、裝甲兵等各個特種兵部隊,以及海軍和空軍的各部隊各階層,普遍裝備。真的是哪裡有日軍,哪裡就有“王八盒子”,哪裡的中國軍民就知道“王八盒子”。自然中國抗日軍民繳獲的“王八盒子”數量也相當可觀。其次,作為日軍的制式武器,“王八盒子”一般不裝備給偽軍、漢奸、使用,甚至連日本侵華的特務、警察及其他一些準軍事機構或非軍事機構等等,除了使用一些歐美等國家和地區的手槍外,日本國產的手槍通常也僅限於“杉浦式”、“九四式”等等,用上“王八盒子”的極少。
王八盒子王八盒子
對於中國抗日軍民而言,使用“王八盒子”的情況卻正好相反。在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以及國民黨直接參加對日作戰的正規部隊中,雖然繳獲的“王八盒子”較多,而直接使用的卻非常少,只是少量地供偵察人員在便衣偵察中使用,在部隊中雖也有使用,但決沒有與那個“王八”槍套一起使用的。當時,在廣大的抗日游擊隊以及各種地方抗日武裝力量中,使用“王八盒子”的倒真不少,但也決不與那個“王八”槍套一起使用。幾乎所有參加過抗日戰爭的老一輩軍人在談及戰鬥故事,特別是談槍論炮之時,雖說都有說不完的經典,道不盡的感慨,卻唯獨很少提及“王八盒子”。

生產狀況

大正十五年(1926年)11月,日本名古屋兵工廠開始批量生產“王八盒子”。同年12月25日,大正天皇去世,昭和天皇繼位,12月31日,昭和元年始,但是“王八盒子”左面的銘文仍沿用“十四年式”。至此,“王八盒子”很快陸續投入日軍使用。特別要說明的是,入侵中國東北,建立和控制所謂滿洲國的日軍,是最早裝備“王八盒子”的日本侵略軍。早期出品的“王八盒子”毛病很多,其中最突出的毛病是擊針的設計存在重大缺陷,在日常使用中經常發生擊發無力和擊針折斷等致命問題,特別是在東北那樣高寒氣候中,由於擊針上塗抹的潤滑油粘稠度增加,問題更為嚴重。那時,每支手槍都隨槍多配一根擊針,放在槍套下面的備份彈盒中,以備更換。直到昭和七年(1932年),南部武器公司重新改進設計的擊針才全部取代了早期的擊針,當然也就不再隨槍配備備份擊針了。擊針的問題解決了,其他的毛病又出現了。這時最典型的毛病,仍然是由於中國東北地區冬季高寒的氣候所致。在高寒地區,人員常常是戴著大而厚的防寒手套來使用武器的。鑒於此點,早期的“王八盒子”除了採用了便於帶防寒手套操縱的手動保險機之外,還採用了機加為三層的滾花圓形槍機尾部,使射手在戴防寒手套拉槍機時不致打滑,然而,扳機護圈的孔徑只考慮了射手在不戴防寒手套情況下的使用要求,卻沒有考慮若將戴了防寒手套的食指強行伸進扳機護圈,難免不觸動扳機而“走火”。於是,在昭和十年9月,又特別加大了扳機護圈,這樣一來,射手即使戴了大而厚的防寒手套,其食指也能伸進扳機護圈而不致因誤動而“走火”。在使用中,“王八盒子”還暴露出因誤壓彈匣扣而經常掉彈匣的毛病。本來,“王八盒子”採用的彈匣結構和彈匣扣結構,是盧格P08手槍的成熟設計。採用此結構的初衷,是為了獲得如同西方手槍可以單手退出彈匣的優點。然而,把“王八盒子”與盧格P08相比較就發現,前者的彈匣扣與握把護板是在一個平面上,而後者的彈匣扣卻略向前坡下,低於握把護板平面一點點,而竅門往往就在這“一點點”上!真是“形似”不等於“神似”。針對掉彈匣的問題,在改大扳機護圈孔徑的同時,又在“王八盒子”握把的前下部,增加了一個彈匣防落簧,在彈匣前下部的相應位置上,增加了一個缺口,以配合彈匣防落簧阻止彈匣脫落。當彈匣扣被按下時,彈匣向下脫出3~4mm,即被彈匣防落簧阻止,不再繼續向外脫出,若需更換彈匣,則須用另一隻手將彈匣拔出。這樣一來,單手退出彈匣的優點完全被抵消,只是此舉與“空槍保險”相配合,倒也不為過。
王八盒子王八盒子
“王八盒子”身上還有一處貌似神非的地方,那就是它的所謂“空倉掛機”機構。當彈匣中最後一發槍彈打出去之後,槍機後退並停在後方位置。不知道的人一定會以為這是通常所說的“空倉掛機”,而實際上這是一個假的“空倉掛機”,因為此時槍機只是被彈匣托彈板後部的凸起擋在了後方位置,充其量只起到了一個彈罄提示作用,告訴射手“該換彈匣了”。然而,這時換彈匣並不那么輕鬆簡單:由於槍機緊緊地抵住了彈匣托彈板,按下彈匣扣時,並不像一般戰鬥手槍的彈匣那樣會自動彈出,而是非得用另一隻手用力向外拔除彈匣;由於槍機僅僅是被彈匣托彈板擋住,故彈匣被拔出後,槍機隨即在復進簧張力作用下復進到位。但換上裝滿槍彈的彈匣後,還要再次拉槍機推彈上膛,才能繼續射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