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十四年式手槍

大正十四年式手槍

大正十四年式手槍,俗稱王八盒子,它是二戰日軍使用的手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大正十四年式手槍
  • 國家:日本
  • 別名:王八盒子
  • 裝備部隊:日軍
用途,武器資料,俗名由來,王八盒子,雞腿擼子,結構剖析,生產和改進,分解與結合,不完全分解,結合,裝備使用,同門兄弟,前期型號,改進型號,所用槍彈,附屬檔案,配套手槍套,掛繩,通條,槍彈包,歷史佐證,影視劇中出場,電影,電視劇,遊戲,動畫,

用途

二戰日軍陸軍使用最廣泛的戰鬥手槍.
這種手槍使用南部式8mm子彈,指向射擊精度極高,子彈傷害力極大基本與達姆彈相同,無防護人員被擊中,通常非死即殘。但這種子彈穿透力很弱,用5層棉被就能擋住,此外該槍採用的設計結構,必需嚴格保養才能保證可靠性,否則擊發後容易出現第2發子彈上膛不到位的現象,導致射擊停頓
大正十四年式手槍大正十四年式手槍
本槍為日軍在侵華戰爭中裝備的主要手槍。他不但樣子怪,威力也小,與中國軍隊廣泛使用的自來得手槍不是同一個層次的東西。總的來說,大正式四年式手槍不是很成功的手槍。由於這槍的皮套有個圓形的蓋子,所以中國民間俗稱其“王八盒子”。

武器資料

大正14年式手槍資料
服役年代:1925-1945
大正十四年式手槍
口徑:8mm
槍管長:117mm
全槍長:230mm
重量:900 g
裝彈數:8發
有效射程:60m

俗名由來

王八盒子

抗日戰爭時期,日本侵華的軍、警、憲、特以及其他的侵華機構使 用的手槍,除了日本本國製造的以外,許多都來自歐美和其他一些國家和地區,品種多,型號雜。然而,日軍中配備和使用最多的手槍,是南部十四年式8mm半自動手槍。但是,在當時的中國百姓以至現在的中國百姓中,說起南部“十四年式8mm半自動手槍”這個名詞來,似乎知道的人很少,不過倘若提及日軍使用的“王八盒子”來,幾乎是無人不知!真的可以說是地無分南北,人無分老幼,也不論其是否真的知道“王八盒子”何許模樣,但對這一名稱都印入心中。日本軍國主義侵略者在中國人民心中留下的歷史烙印之深,由此可見一斑。 “王八盒子”是中國人民給日本南部“十四年式8mm半自動手槍”起的一個既形象又貼切的俗名。這個約定俗成的“俗名”,究竟首出何源,至今已無可考證。根據當時歷史以及中國民俗特點來推理,“王八盒子”之名最早出自中國東北地區的可能性極大。
王八槍套王八槍套
“王八盒子”何以冠名?首先當然要從中國人民對日本侵略者的仇恨與憎惡說起。眾所周知,在中國民間語言裡,“王八”這個詞帶有絕對的貶義。中國抗日軍民用“王八”這個貶義詞來表達對日本侵略者的憎恨之情在常理之中。那么為什麼單單地給南部十四年式8mm半自動手槍冠以“王八盒子”之名呢?主要原因有兩個方面。其一,在舊中國,老百姓通常把體重較小、用皮質槍套直接別在腰間的手槍,叫做“擼子”,而把體重較大、使用木質或皮質槍套並用肩背帶斜挎在肩上攜帶的手槍,叫做“盒子槍”,例如把駁殼槍稱之為“盒子槍”、“盒子炮”等等。抗日戰爭中,日軍普遍裝備的南部十四年式8mm半自動手槍,絕大多數是用皮質槍套並用肩背帶斜挎在肩上攜帶的,因此中國百姓也就自然稱其為“日本盒子槍”;其二,由於南部十四年式8mm半自動手槍的皮質槍套在設計上,為了能夠攜帶備份槍彈和彈匣,槍套的蓋子採用了圓形凸鼓面硬殼造型樣式,遠遠看去,那圓鼓鼓的槍套蓋子還真的挺像“王八蓋子”。如此形象思維,人們稱其為“王八盒子”,喚來上口,貼切之至,與情與形,恰到好處,“專有名詞”約定俗成。

雞腿擼子

在我國有些地區,南部十四年式半自動手槍被稱為“雞腿兒擼子”。這是來自那手槍的造型,因為這手槍槍管纖細,槍身和握把顯得粗壯,比例不夠勻稱,如果把槍管抓在手裡,活像拿著一隻煮熟的雞腿兒,於是老百姓便給它這樣一個滑稽的名字,也算得夠形象。
雞腿擼子雞腿擼子

結構剖析

大正十四年式手槍是日本為了解決當時日本軍隊沒有統一制式軍用手槍的問題,於大正天皇十四年(即公元1925年),在日本陸軍大將南部麒次郎設計的南部陸式8mm半自動手槍的基礎上改進而成的。在此之前,日軍中的日造手槍主要是由南部設計的各式手槍和九四式手槍,這些手槍的口徑均為8mm,因此日本軍方要求新制式手槍的口徑也定為8mm,並且槍彈與以前的各式8mm手槍通用。此外對這把新式的制式手槍的戰術技術性能著實是下了一番功夫的。主要特點如下:
(1)大正十四年式手槍採用槍管短後坐自動方式,閉鎖卡鐵後端下落開鎖,閉鎖十分確實,其特徵如德國毛瑟M1896半自動手槍(即通常所說的駁殼槍)以及瓦爾特P38半自動手槍的閉鎖結構。
(2)大正十四年式手槍採用了類似白朗寧手槍的那種空槍保險機構。當卸下彈匣之後,即使彈膛內仍頂著一發槍彈,並且沒有裝定手動保險的情況下,也不會發生“走火”事故。據說在當時的日軍中,手槍發生“走火”事故的主要原因,多是由於誤以為取出彈匣、槍就“安全”了的錯覺。大正十四年式手槍的空槍保險機構,就是針對日本軍人多有上述錯覺,常常誤操作“走火”而設定的。空槍保險機構的特點是,當彈匣向下抽出一點(約3~4mm)時,扣動扳機即無法擊發。
(3)大正十四年式手槍的造型布局,充分考慮了手槍射擊時的指向性這一重要的人機工程問題。其握把與槍管軸線之間的夾角設計為120°,故在緊迫局面倉促出槍射擊時,可以握槍手食指指向物體的習慣開槍,有效提高手槍的戰鬥反應時間和射擊精度。採用這種類似德國盧格P08手槍的造型布局,使大正十四年式手槍的質心基本上處於掌心位置上,而且使用的南部8mm手槍彈各種性能指標與通行歐美各國乃至世界各地的9×17mm自衛手槍短彈相當,瞄準基線卻長達200mm,雖威力不大,但精度較高。特別是其細長的槍管,對瞄準的導向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因此,大正十四年式手槍的射擊精度,在當時世界各國的手槍中,算是比較優秀的。
大正十四年式手槍結構圖大正十四年式手槍結構圖
(4)大正十四年式手槍在整體結構設計上,比過去的日式手槍簡化了很多,使手槍更為緊湊簡單。究其目的,一方面是為了適應簡化加工工藝和便於大量生產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為了在日後的戰鬥使用中,減少因結構複雜而造成的故障和給軍械技術勤務與保障帶來的麻煩。例如在設計上,大正十四年式手槍一反南部陸式手槍左置復進機和可調式照門的習慣結構,而採用了沿槍機兩側布置復進簧的緊湊設計和固定式照門,較大幅度地簡化了全槍結構,減輕了全槍質量,減少了全槍寬度,特別是增強了全槍的對中性,避免了因復進機左置造成的偏轉力矩。這一點,同樣有助於提高槍的射擊精度。

生產和改進

大正十五年(1926年)11月,日本名古屋兵工廠開始批量生產南部十四式手槍。同年12月25日,大正天皇去世,昭和天皇繼位,12月31日,昭和元年始,但是南部十四式手槍左面的銘文仍沿用“十四年式”。至此,南部十四式手槍很快陸續投入日軍使用。特別要說明的是,入侵中國東北,建立和控制所謂滿洲國的日軍,是最早裝備南部十四式手槍的日本侵略軍。早期出品的南部十四式手槍毛病很多,其中最突出的毛病是擊針的設計存在重大缺陷,在日常使用中經常發生擊發無力和擊針折斷等致命問題,特別是在東北那樣高寒氣候中,由於擊針上塗抹的潤滑油粘稠度增加,問題更為嚴重。那時,每支手槍都隨槍多配一根擊針,放在槍套下面的備份彈盒中,以備更換。直到昭和七年(1932年),南部武器公司重新改進設計的擊針才全部取代了早期的擊針,當然也就不再隨槍配備備份擊針了。
擊針的問題解決了,其他的毛病又出現了。這時最典型的毛病,仍然是由於中國東北地區冬季高寒的氣候所致。在高寒地區,人員常常是戴著大而厚的防寒手套來使用武器的。鑒於此點,早期的南部十四式手槍除了採用了便於帶防寒手套操縱的手動保險機之外,還採用了機加為三層的滾花圓形槍機尾部,使射手在戴防寒手套拉槍機時不致打滑,然而,扳機護圈的孔徑只考慮了射手在不戴防寒手套情況下的使用要求,卻沒有考慮若將戴了防寒手套的食指強行伸進扳機護圈,難免不觸動扳機而“走火”。於是,在昭和十年9月,又特別加大了扳機護圈,這樣一來,射手即使戴了大而厚的防寒手套,其食指也能伸進扳機護圈而不致因誤動而“走火”。在使用中,南部十四式手槍還暴露出因誤壓彈匣扣而經常掉彈匣的毛病。本來,南部十四式手槍採用的彈匣結構和彈匣扣結構,是盧格P08手槍的成熟設計。採用此結構的初衷,是為了獲得如同西方手槍可以單手退出彈匣的優點。然而,把南部十四式手槍與盧格P08相比較就發現,前者的彈匣扣與握把護板是在一個平面上,而後者的彈匣扣卻略向前坡下,低於握把護板平面一點點,而竅門往往就在這“一點點”上!真是“形似”不等於“神似”。針對掉彈匣的問題,在改大扳機護圈孔徑的同時,又在南部十四式手槍握把的前下部,增加了一個彈匣防落簧,在彈匣前下部的相應位置上,增加了一個缺口,以配合彈匣防落簧阻止彈匣脫落。當彈匣扣被按下時,彈匣向下脫出3~4mm,即被彈匣防落簧阻止,不再繼續向外脫出,若需更換彈匣,則須用另一隻手將彈匣拔出。這樣一來,單手退出彈匣的優點完全被抵消,只是此舉與“空槍保險”相配合,倒也不為過。
南部十四式手槍身上還有一處貌似神非的地方,那就是它的所謂“空倉掛機”機構。當彈匣中最後一發槍彈打出去之後,槍機後退並停在後方位置。不知道的人一定會以為這是通常所說的“空倉掛機”,而實際上這是一個假的“空倉掛機”,因為此時槍機只是被彈匣托彈板後部的凸起擋在了後方位置,充其量只起到了一個彈罄提示作用,告訴射手“該換彈匣了”。然而,這時換彈匣並不那么輕鬆簡單:由於槍機緊緊地抵住了彈匣托彈板,按下彈匣扣時,並不像一般戰鬥手槍的彈匣那樣會自動彈出,而是非得用另一隻手用力向外拔除彈匣;由於槍機僅僅是被彈匣托彈板擋住,故彈匣被拔出後,槍機隨即在復進簧張力作用下復進到位。但換上裝滿槍彈的彈匣後,還要再次拉槍機推彈上膛,才能繼續射擊。

分解與結合

不完全分解

見右圖,順序是自上而下,自左向右。
不完全分解步驟不完全分解步驟
(1)右手握槍,拇指按壓彈匣扣,左手從握把中抽出彈匣;
(2)仍右手握槍,並使槍口略上揚,拇指按壓彈匣扣,同時左手拇指和食指握住扳機護圈,沿握把座向下拉,卸下扳機部件;
(3)用一隻手拇指將擊針簧座壓進機尾,另一隻手拇指與食指合力逆時針方向旋出機尾;
(4)向後抽出擊針簧;
(5)左手握握把,右手握住槍管組件向前拉動約30mm,向上使槍管組件與握把座分離;
(6)自槍管組件上抽出復進簧,然後將槍機轉動約80°,卸下槍機;

結合

結合按分解的相反順序進行。
不完全分解後不完全分解後

裝備使用

二戰時期日軍裝備的制式手槍,也就是日軍正規部隊普遍裝備的標準手槍。從軍制學的角度講,“王八盒子”是當時日軍的一件標誌性裝備。首先,“王八盒子”在日軍中裝備的面很廣,從將軍到士官,從陸軍一般的步兵部隊到炮兵、工兵、裝甲兵等各個特種兵部隊,以及海軍和空軍的各部隊各階層,普遍裝備。真的是哪裡有日軍,哪裡就有“王八盒子”,哪裡的中國軍民就知道“王八盒子”。自然中國抗日軍民繳獲的“王八盒子”數量也相當可觀。其次,作為日軍的制式武器,“王八盒子”一般不裝備給偽軍、漢奸、使用,甚至連日本侵華的特務、警察及其他一些準軍事機構或非軍事機構等等,除了使用一些歐美等國家和地區的手槍外,日本國產的手槍通常也僅限於“杉浦式”、“九四式”等等,用上“王八盒子”的極少。
對於中國抗日軍民而言,使用“王八盒子”的情況卻正好相反。在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以及國民黨直接參加對日作戰的正規部隊中,雖然繳獲的“王八盒子”較多,而直接使用的卻非常少,只是少量地供偵察人員在便衣偵察中使用,在部隊中雖也有使用,但決沒有與那個“王八”槍套一起使用的。當時,在廣大的抗日游擊隊以及各種地方抗日武裝力量中,使用“王八盒子”的倒真不少,但也決不與那個“王八”槍套一起使用。幾乎所有參加過抗日戰爭的老一輩軍人在談及戰鬥故事,特別是談槍論炮之時,雖說都有說不完的經典,道不盡的感慨,卻唯獨很少提及“王八盒子”。每每好奇問之,往往大多抱以鄙夷神情,足見對於這種手槍的複雜心情!

同門兄弟

前期型號

南部手槍型號較多,早在大正十四年式手槍定型前,就出現了幾種槍型。
南部甲型手槍
最初設計的南部甲型手槍,1904年研製定型後,生產的數量較少,沒有裝備部隊。但1914年,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日本海軍陸戰隊臨時緊急採用了南部甲型手槍,裝備數量較少。
南部二型手槍
南部紀次郎於1909年設計的,於1915年進行改進後,由日本東京電氣公司製造。該槍曾於1909年在日本外山帝國軍事學院為當時的大正天皇進行過射擊表演,但沒有正式列裝日軍,只有少量為軍官個人購買。該手槍的特點在於,其按鈕式保險設在握把的前壁上。此外,根據當時德國毛瑟C96手槍和伯格曼手槍等一些大威力手槍用槍套兼作肩托的設計,南部二型手槍的木質槍盒下端有筒式管箍,並可將該管箍固定在手槍的握把後部,使木質槍盒成為肩托進行抵肩射擊。
7mm南部袖珍手槍
系由南部紀次郎在1910年設計的一種小型手槍,1927年以前由日本東京小石川兵工廠製造,後由日本東京電氣公司製造,日本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列裝過此槍,後來主要裝備日軍高級軍官。該槍發射殺傷力較低的7mm南部手槍彈。
南部陸式手槍
於日本大正天皇六年(1917年)製造,是日本軍隊的制式裝備。口徑為8mm,自動方式為槍管短後坐式,其外型和南部二型手槍基本相同。1920年,曾部分裝備日軍。雖然該槍是1925年以前生產的,但其握把護片卻是用塑膠材料製作的,其中有褐色的,還有黑色的。後來的大正十四年式手槍採用了木質握把護片。

改進型號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美國和德國分別在實戰中使用了11.43mm口徑的柯爾特手槍和9mm口徑的盧格P08手槍。這些手槍威力較大並在實戰中表現不俗,使大量裝備"26年式轉輪手槍"為自衛武器的日本軍隊開始對自動手槍刮目相看。為了找出一條從研發到實用的捷徑,日本軍隊組織包括南部紀次郎在內的設計師以南部甲型手槍和南部陸式手槍為基礎進行研製,於日本大正天皇十四年(1925年)設計定型了改良型南部手槍,命名為大正十四年式手槍,並於1927年被日本陸軍正式採用為制式手槍。
定型後的大正十四年式手槍沒有停止發展與改進,不斷有各種型號問世。
解剖槍
當時針對日軍使用的各型步槍、輕機槍,都製作了訓練槍。南部手槍也不例外,專門製作了供訓練教學用的解剖槍。該槍可演示裝彈匣、拉槍機、推彈上膛、擊發、退彈等動作,使學員一目了然,是製作非常成功的訓練教學用解剖槍。
南部式衝鋒手槍
據稱:"這種衝鋒手槍主要裝備日軍的便衣偵察隊等特殊部隊,為這些不便攜帶顯眼武器的特殊部隊提供一定的近距離突擊火力。這種槍單發精度非常高,但連發發射時,槍彈的散布會逐漸向左上偏移。"關於南部衝鋒手槍的資料甚少,筆者在網上獲得的只有"南部式16連發自動手槍"的名稱和"裝彈數16發、有效射程70m、最大射程650m"等3個數據。從外觀上看,該槍握把的傾斜度以及槍機後部的體積都大於大正十四年式手槍。該槍位於扳機護圈上方的保險鈕的位置和大正十四年式手槍也不相同,其保險鈕的開啟方式為短距離的上下式開啟,而大正十四年式手槍的則為長距離的前後式開啟。其帶有活動式游標的表尺,是為遠距離射擊而設定的。該槍區別於大正十四年式手槍的顯著特徵是,其機匣左右側面兩部分均為兩個長方形槽,而南部十四年式的機匣側面則是平面的。雖然日軍在二戰前認為自動武器浪費彈藥,但在二戰與蘇軍、美軍的作戰中,遭到自動武器強大火力打擊後,研製過"100式"衝鋒鎗等多種自動輕武器。在對自動武器的認識轉變後,他們很可能研製、試驗供特種兵使用的衝鋒手槍。關於南部衝鋒手槍的詳細資訊,還需在今後的資料收集中進一步印證、核對。
大正十四年式膛內壓力測試手槍
是為了檢測8mm南部手槍彈的膛內壓力而製造的特殊型式。其彈膛上方有一個中空的大型突出部分,最上部的螺帽可以擰下來,在突出部分的底部,有一個與槍管相通的小孔及活塞,突出部分的內部設有銅製的圓柱,通過上部的螺帽加以固定。在發射受檢的槍彈時,一部分火藥燃氣就會從小孔進入突出部分,並壓縮銅製的圓柱,使其全長縮短。然後通過測定發射前後銅製圓柱長度的差值,就能測出壓力的強弱。專用的彈藥膛壓檢測槍,主要供彈藥製造廠和兵工廠等使用,生產數量也極少。因為是測試槍,槍管上無準星。從該槍採用的大扳機護圈來看,應為大正十四年式手槍的後期改進型。
日本8mm日野·小室手槍
使用8mm南部手槍彈的日野.小室自動手槍,普通型發射0.32英寸ACP彈,特殊型的口徑為8mm。因該槍的握把傾斜度與南部手槍相同,故也將其列入另類"王八盒子"的範圍。
北支十九式手槍
該槍系以大正十四年式手槍為原型,在中國經過改進並生產的手槍。所謂北支是日寇稱我國北方為"北部支那"的簡稱。抗戰時,日軍將座落在北平市雍和宮大街五十二號由朝鮮人開辦的山浦鐵工廠收建為軍火工廠,並改名為北支兵工廠。該廠專為侵華日軍修配軍械,後來曾經製造北支十九式手槍及北支十九式步槍。"十九"指的是日本昭和十九年,即1944年。北支十九式步槍仿造自三八式步槍,北支十九式手槍則仿自大正十四年式手槍。北支十九式手槍的生產數量極少,在西方收藏者手中保留的就更為罕見。
北支十九式手槍並不是完全複製大正十四年式手槍,該槍有很多改進之處。最引人注目的改動是,握把和槍身與扳機護圈形成了一體化的型式;而南部十四年式的扳機護圈,其上端兼有固定槍機的作用,因此,其扳機護圈向握把前部拉動時,可向下方分離。同時,該槍槍身右側面設計了與德國盧格手槍極相似的獨立部件-分解桿。大正十四年式手槍扳機纖細精美,而北支十九式的扳機較寬。另外,大正十四年式手槍的手動保險鈕設在扳機護圈左上方,開啟極為不便;北支十九式手槍保險鈕則被移到了握把後端的左上方,右手握槍時拇指可自如開啟,人機工程大為提高。除以上不同外,該槍整體外觀以及握把、彈匣的設計等都與大正十四年式手槍相似,是典型的南部十四年式的仿型槍。
該槍所使用的槍彈,也是8mm的南部手槍彈。北支十九式手槍的生產數量極少。據資料,現存所有該槍的製造編號都是100以內的2位數,可見製造的數量之少。
日本8mm南部九四式手槍
該槍是由南部紀次郎於1929年設計,由日本南部步槍製造公司於1934年(昭和9年)投入生產。因1934年是日本神武紀元2年,故命名為"九四式手槍"。該槍是專門為飛行員、坦克手製造的。1940年以前,它的配件做工十分精細。其訓練教學用的解剖槍顯示出該槍採用內藏式擊錘結構,這說明南部紀次郎設計手槍時對這種擊錘設計的偏好。
大正十四年式光把手槍
大正十四年式手槍無論早期小扳機護圈型,還是後期大扳機護圈型,握把的木質護板上都刻有24或25道橫槽,很難見到握把護板上沒有刻橫槽的南部手槍。

所用槍彈

8mm南部手槍彈又稱8×21mm南部手槍彈、8mm日本手槍彈、8mm十四年式手槍彈。該彈是日本軍隊使用最廣泛、裝備量最大的一種手槍彈,從1904年一直使用到二戰結束。該彈配用於南部式、南部十四年式手槍、北支一九式、九四式等各型自動手槍,此外還可用於100式和四四式衝鋒鎗。二戰後此彈全部停產撤裝。與二六年式手槍彈一樣,美國西方武器彈藥公司和MIDWAY公司都曾在戰後生產過此種日式手槍彈,以滿足民間收藏的需要,但產量不大。後期國外一些彈藥廠商還曾利用0.40英寸史密斯-韋森手槍彈彈殼縮口改制過部分8mm南部手槍彈。
8mm南部手槍彈8mm南部手槍彈
8mm南部手槍彈的特點是彈殼粗短、口徑獨特,初速低、槍口動能小,停止作用比較差。作為一種軍用手槍彈來說,其性能勉強合格,與同期的其他國家手槍彈相比性能較差,而用於自衛其體積和威力又有點偏大,所以該彈在戰後即被迅速淘汰。
標準8mm南部手槍彈普通彈為圓頭、平底、鉛心、黃銅或白銅被甲彈頭,彈頭質量6.6g,初速為325m/s,採用無突緣瓶形黃銅彈殼,拉殼鉤槽比較窄,底部無標記和壓痕,底火為伯爾丹式,全彈質量11.5g。8mm南部手槍彈因生產年代不同,所用的被甲材料和局部細節有一定的差別,一般可以分三類:第一類是最早生產的,彈頭被甲為白銅材質,彈殼頸部有3個比較小的鉚窩;第二類是中期生產的,彈頭被甲仍舊為白銅材質,不過彈殼頸部的鉚窩直徑變大;後期生產的第三類彈頭被甲材料改為黃銅,以節約成本,彈殼頸部的鉚窩直徑比前兩種更大,並且位置略有下降。除了普通彈外,該彈還有訓練用紙頭空包彈和黃銅車制的教練彈等類型。

附屬檔案

大正十四年式手槍的常用附屬檔案包括手槍套、掛繩、通條。

配套手槍套

大正十四年式手槍是日本陸軍和海軍裝備的主力手槍,生產數量非常大。昭和十四年(公元1939年),在該槍的基礎上對扳機護圈加以改進,並增加了防止彈匣脫落的彈匣保險,因此將改進前和改進後的十四年式手槍分別為前期型和後期型。
與該槍配用的十四年式手槍套的設計參考了南部式手槍套的設計,長240mm,寬190mm,規格尺寸與南部式手槍套大體相同。二者在外形上差異也不大,只是放入備用槍彈的口袋設計不同,十四年式手槍套改為方形,右側還附有一個放備用擊針的小口袋。備用槍彈袋內不再像南部式手槍套那樣分裝單發槍彈,而是裝入2包15發槍彈紙包,因此可以從這個特徵對兩種槍套進行分辨。
十四年式手槍套包括皮質前期型和皮質後期型兩種型號之外,還有一種加入橡膠的帆布型。皮質前期型十四年式手槍套與南部式手槍套大致相同,而皮質後期型的槍套蓋上的金屬卡子上使用了彈簧,並將肩帶改為帆布制,肩帶的裝卸卡子也有兩種不同類型。二戰開始前,由於物資缺乏,開始採用加入橡膠的新型帆布替代牛皮製作手槍套,這種型式手槍套的設計與後期型相同,只是槍套,肩帶和腰帶全部採用這種帆布製成。

掛繩

手槍上使用的掛繩從明治二十六年式手槍開始採用,後來其他手槍繼續延用,直到大正十四年才有所改變。該掛繩全長1.8m,粗5mm,由卡其色的棉線製成,連線點處用皮革加強,可調節長短。

通條

通條放在手槍套內攜帶。南部式手槍、南部式小型手槍以及十四年式手槍開始使用的通條都採用鍍鎳處理,到了十四年式手槍後期處理成黑色。其中,十四年式手槍的通條不再只是用於槍械的維修保養,其折彎的一端還可以作為裝彈器使用。

槍彈包

日本手槍還配有一種槍彈包,但不是制式裝備,是將校自購的私人物品,因此其型式多種多樣。

歷史佐證

南部十四式手槍的長度,在現代戰鬥手槍中也算得上是“籃球運動員”一級的了,然而打起來的動靜,似乎比我們現在用的64式、77式小型自衛手槍還要弱,總的評價:太“肉”!還不止此,南部十四式手槍的拋殼窗設在機匣的正上方,拋殼的瞬間,彈殼碰在拋殼窗的後沿上,使彈殼沿著幾乎垂直的方向向槍的正上方飛出,其高度甚至可達到2m,這滾燙的彈殼接著又幾乎垂直地落下來,往往對射手造成干擾。要是在室內或屋檐下射擊,這種情況會更糟,反彈回來的彈殼打在射手頭上、手上,或是掉在耳朵上和脖領里,皮肉受疼痛和燒灼之苦,是在所難免的。看來,老一輩軍人對南部十四式手槍的鄙夷,以及繳獲的大量南部十四式手槍始終沒有在中國抗日的正規部隊中大量使用,還不僅僅是對60年前那段歷史的情仇憤懣。南部十四式手槍這支槍,使起來真的叫人有些不可理喻,自當也是箇中緣由。
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軍戰線越拉越長,武器軍備全靠本島供應已日漸不支。為此,當時的日本支那派遣軍提出了一個到1946年實現武器軍備占領地自給自足的計畫。根據這個計畫,從1945年4月起,開始在北京、天津以及上海的兵工廠生產南部十四式手槍,並稱之為“北支十九年式”。然而,這個所謂的“自給自足”計畫剛開始不久,就隨著日本帝國主義的戰敗而一起破滅了。
歷史上,蘇聯紅軍1939年在諾門罕的對日作戰中以及1945年在中國東北的對日作戰中,也曾經繳獲了不少南部十四式手槍,其中一部分南部十四式手槍在二戰期間以及戰後初期,配發給“契卡”(註:全俄肅反委員會,簡稱契卡,由捷爾任斯基發起成立並親自擔任主席。)使用;盟軍在亞太戰場上也曾從日軍手中繳獲許多南部十四式手槍,其中許多最後被美國大兵稱之為“亞洲版的盧格”而成了搶手的紀念收藏品。在歐洲戰場上就曾興起收藏繳獲德軍“盧格”手槍的風潮,在亞洲爭相收藏南部十四式手槍也就不足為怪,只不過南部十四式手槍與“盧格”在結構上的的確確是風馬牛不相及的。

影視劇中出場

南部十四年式手槍在中外戰爭電影多是作為日軍軍官的標準配件登場的。如在電影《平原游擊隊》中,鬼子中隊長松井用王八盒子殺害了孩子小寶子。《地道戰》鬼子隊長用王八盒子殺害了沒有武器正在敲鐘報警的村長。《回民支隊》中鬼子山本聯隊長用王八盒子從背後偷襲,殺害了斷臂郭團長!南部十四年式手槍也在下列作品中登場。

電影

硫磺島家書》(Letters from Iwo Jima
由一名日軍軍官作為配槍使用。片中這名軍官拔出自己的配槍阻止士兵們向美軍投降。
太極旗飄揚》(Tae Guk Gi
在攻占平壤的戰鬥中由一名北韓軍隊中尉作為自衛武器使用。這名中尉在撤退途中被主人公的哥哥李振泰俘虜,該槍也被繳獲。李振泰後來因此被授予勳章。
風語者》(Windtalkers
日本帝國軍隊軍官們使用,僅僅出現一次,還只是槍套。在亞齊喬裝混入日軍戰壕奪取電台時,一名日軍軍官試圖拔槍反擊,亞齊搶先用刺刀結果了他。
黃石的孩子》(The children of huangshi)
該槍只出現了一次。即開頭一名日軍軍官用該槍殺死了運送物資的國際紅十字會司機。
大偷襲》(The great raid)
該槍在片中多次出現。永井的副官槍決戰俘時,用的就是該槍。在黑市交易火拚時,趕來的日軍軍官手持的也是該槍。在戰俘營被偷襲後,永井手持該槍自衛,最終被美軍士兵用這支槍擊斃。
珍珠港》(Pearl Harbor)
影視劇中登場的南部十四年式手槍(珍珠港)影視劇中登場的南部十四年式手槍(珍珠港)
飛機迫降中國後,該槍在參加圍捕的一名日軍士兵手中短暫的出現過。
澳大利亞》(Australia)
由一位日本帝國軍官使用。
美國麗人》(American Beauty)
出現在弗蘭克的槍櫃中,第十五支槍就是。
《桂河大橋續集》(Return from the River Kwai)
由喬治·竹井飾演的日軍中將作為配槍使用。
《007外傳——巡航飛彈》(Never Say Never Again)
片中邦德走進一所酒吧,從拉格的走狗手中繳獲了一支手槍。那支手槍其實就是一支鍍鎳的南部十四年式手槍。後來這支槍被扔進了一隻盛滿凍的鐵桶里。
敢死突擊隊》(Too Late the Hero)
由高倉健飾演的日軍中校使用。

電視劇

血戰太平洋》(The Pacific)
第四集中萊基在搜尋日軍據點時從日軍軍官的箱子中找到的手槍。第八集硫磺島登入時戰壕中一名日軍軍官使用,意圖殺死巴斯隆,卻被其他陸戰隊員搶先擊斃。

遊戲

 《榮譽勳章:日出》(Medal of Honor: Rising Sun)
桂河大橋續集劇照桂河大橋續集劇照
在第六關中由日軍軍官使用,可惜玩家不能使用。
《使命召喚:戰火世界》(Call of Duty: World at War)
在單人遊戲中第一關,當主人公即將被日軍處決時,被趕來的戰友救下。此時,蘇利文中士遞給的就是一支南部手槍,這也是玩家獲得的第一件武器。在被蘇利文中士拖上橡皮艇後,不論玩家先前使用何種武器,都會被強制換成這件武器。此後該槍在遊戲中很少能有機會使用。
戰地1943》(Battlefield 1943)
日軍的輔助武器。
《生化危機:槍下遊魂》(Resident Evil Survivor)
在圖書館中找到。遊戲中發射的是9mm派拉貝魯姆手槍彈,而不是8mm南部手槍彈。它也是普通手槍中威力最大的,只需三四顆子彈就能消滅一個喪屍。然而該槍彈匣容量小(只有8發),且換子彈時間較長。隨著主人公武器庫大件的完備,該槍難免被淘汰的命運。

動畫

強襲魔女(Strike Witches)
第二季第二集中Mio的助手土方使用了一支南部十四年式手槍,來測試她的防禦能力。
寒蟬鳴泣之時》(When They Cry)
二戰時駐守Hinamizawa地區的一名日軍士兵用他的南部十四年式手槍攻擊他的戰友。
玩伴貓耳娘》(Asobi ni Ikuyo: Bombshells from the Sky)
在第十集中,狗國派兵進攻主人公的宅邸時,Kio的一名機器助手就使用該型手槍協同作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