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肉(中藥)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狗肉,中藥材名。本品為犬科動物狗的肉。功能主治為:補中益氣,溫腎助陽。治脾腎氣虛,胸腹脹滿,鼓脹,浮腫,腰膝軟弱,寒瘧,敗瘡久不收斂。①《別錄》:主安五藏,補絕傷。②孟詵:補血脈,厚腸胃,實下焦,填精髓。③《日華子本草》:補胃氣,壯陽,暖腰膝,補虛勞,益氣力。④《本經逢原》:治敗瘡稀水不斂。⑤《醫林纂要》:補肺氣,固腎氣,壯營衛,強腰膝。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狗肉
  • 漢語名稱:Gou Rou
來源,性味歸經,功能主治,形態特徵,生產區域,藥材性狀,用法用量,藥理作用,相關配伍,注意事項,相關論述,化學成份,特別說明,

來源

本品為犬科動物狗的肉。

性味歸經

鹹,溫。
①《別錄》:味鹹酸,溫。
②《日用本草》:鹹酸,平。
③《醫學入門》:鹹酸,有毒。
入脾、胃、腎經。
①《雷公炮製藥性解》:入命門。
②《本草求真》:入脾、胃、腎。

功能主治

補中益氣,溫腎助陽。治脾腎氣虛,胸腹脹滿,鼓脹,浮腫,腰膝軟弱,寒瘧,敗瘡久不收斂。
①《別錄》:主安五藏,補絕傷。
②孟詵:補血脈,厚腸胃,實下焦,填精髓。
③《日華子本草》:補胃氣,壯陽,暖腰膝,補虛勞,益氣力。
④《本經逢原》:治敗瘡稀水不斂。
⑤《醫林纂要》:補肺氣,固腎氣,壯營衛,強腰膝。

形態特徵

狗(《左傳》),又名:犬(《左傳》),黃耳(崔豹《古今注》),地羊(《綱目》),家犬(《醫林纂要》)。小型家畜,體形大小和毛色,隨品種而異。通常顏面部向前突出成口吻,吻長而尖。口有深裂,齒常外露;舌長而薄,表面平滑。耳短,直立或稍下垂,能自由轉動。四肢矯健,前肢5趾,後肢4趾,具爪,爪不能伸縮。趾行性。雌體有乳頭4~5對,1對在胸部,其餘分列於腹壁兩側。尾大多向上捲曲,有叢毛或只具短毛。狗的視覺、聽覺、嗅覺均極靈敏。

生產區域

全國各地均有飼養。

藥材性狀

本品為深紅色;有光澤,質地富有彈性,具有狗肉腥膻味。

用法用量

內服:煮食。

藥理作用

有滋補強壯和增強機體抗力作用。可增加體內雄性類激素。

相關配伍

①治脾胃冷弱,腸中積冷,脹滿刺痛:肥狗肉半斤,以米、鹽、豉等煮粥,頻吃一、二頓。(《食醫心鏡》
②治氣水鼓脹浮腫:狗肉一斤,細切,和米煮粥,空腹吃,作羹G吃亦佳。(《食醫心鏡》)
③治虛寒瘧疾:黃狗肉煮G,入五味食之。(《綱目》)
④治痔漏:熟狗肉蘸藍汁,空心食。(《世醫得效方》)

注意事項

熱病後忌服。
1.《本草經集注》:有當陸,勿食犬肉。
2.《綱目》:熱病後食之,殺人。
3.《本草經疏》:發熱動火,生痰發渴,凡病人陰虛內熱,多痰多火者慎勿食之,天行病後尤為大忌,治痢亦非所宜。
4.《本草備要》:畏杏仁。惡蒜。

相關論述

《綱目》:脾胃屬土,喜暖惡寒。犬性溫暖。能治脾胃虛寒之疾,脾胃溫和,而腰腎受蔭矣。若素常氣壯多火之人,則宜忌之。

化學成份

狗肉的一般化學組成,與其它獸肉類似,但因情況之不同,變化亦頗大。狗肉(以氮的克數計)含嘌呤類0.027%,肌肽0.109%。新鮮狗肉含肌酸0.266~0.472%。又含固形物25.2%,水分74.8%,鉀0.325%,鈉0.049%,氯0.028%。

特別說明

本詞條僅用於中醫藥知識的科普,對於任何形式的野生動物和野生植物的使用均須遵守國家的相關法律法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