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常(佛學名詞)

無常(佛學名詞)

謂器世間山河大地及一切有為之法,遷流無暫停,終將變異,皆悉無常。佛教從因緣法的角度,說明諸法是因緣生,由於因緣會變異而終將滅壞,因此說無常。

部派佛教時期,對於無常產生了另一類的解說,強調必須透過剎那生滅中知無常,對此稱之為“剎那無常”;或從其相續不斷,稱之為“相續無常”。

根本佛教則是認為,因緣生的當下,即開始變異與改變,非剎那生滅與相續無常,而一切事物皆走向生、住、異、滅的道路,與部派之認知有顯著的不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無常
  • 外文名:anitya
  • 出處:《金剛經
  • 釋義:舊稱勾魂之鬼
基本信息,四句偈,分類,即墮斷見,意識無常,

基本信息

①佛教用語,一切事物是因緣所生,漸而敗壞,故曰無常。
②舊稱勾魂之鬼:白無常黑無常|無常小鬼。
③指死去:貧道已力衰弱,無常將至|其諸同志,遊歷諸國,而或有還者,或有無常者。

四句偈

金剛經》對於“無常”的描述,大眾皆已耳熟能詳:“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經中對於“無常”的描述是有設定範圍的,指的是“現象界的一切有為法”。 讀者切莫因這四句偈而說“一切萬法皆悉滅壞無常”,而墮落於斷滅空見而不自知。

分類

無常依其變化的速度,分為“念念無常”與“一期無常”兩種。在世間所有事物中,變化速度最快的,莫過於我人的心念,心念的生滅,剎那不住,比閃電還要迅速,因此《寶雨經》形容心念如流水,生滅不暫滯;如電,剎那不停。

即墮斷見

一切法執為無常者,即墮斷見。 因為“一切法”有二種,謂有為法無為法。有為法指的是五蘊十二處、十八界,器世間山河大地等。無為法指的是涅槃,涅槃“非常非非常”。了知這個道理,是名正見。

意識無常

佛於阿含諸經中開示:“意界與法塵為緣而生意識。”意界乃意識生起之俱有依,意識現行的必要條件。可見意識必須藉緣而生,有生之法終必壞滅,是無常之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