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報

火星報

火星報(俄語:Искра)是由俄國社會民主工黨的人士在德國所創辦的一份政治性的報紙,系俄國社會民主工黨中央機關報,第一個全俄政治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火星報
  • 外文名:Искра
  • 時間:1900年12月24日
  • 創辦於德國萊比錫
報社簡介,創辦背景,宣傳內容,同經濟派論戰,宣傳黨的綱領,組織工作,歷史功績,新聞思想,編輯者,

報社簡介

1900年12月24日,由列寧普列漢諾夫創辦於德國萊比錫。列寧為其創辦人之一。 火星報的座右銘是為星火燎原(Из искры возгорится пламя),該句出於弗拉基米爾·奧多耶夫斯基(Владимир Федорович Одоевский)對普希金的詩《致西伯利亞的囚徒》(俄語:В Сибирь)的回覆;另外東乾族亦曾有份以東乾語撰寫的《東方火星報》。火星報在1900年12月在德國首次發行,不久後即遷往德國慕尼黑進行出版,1902年4月移至英國倫敦出版,1903年之後移至瑞士日內瓦繼續出版。該報為黨制訂了綱領草案,並籌備了黨的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1903年,該報發生分裂。以列寧為首的多數派退出了編輯部後,火星報便成為孟什維克派的喉舌,最後火星報在1905年停刊,一共發行了112期,其中列寧參與編輯的前51期又被稱為舊火星報,52期以後的部份則被稱為新火星報。

創辦背景

1900年,俄國日益逼近的革命形勢向工人階級提出了領導革命運動的任務。要完成這一任務,就需要有一個在馬克思主義基礎上建立起來的統一集中的新型政黨。當時俄國雖然在1896年召開了社會主義工黨第一次代表大會,宣布了黨的成立,但沒有通過黨綱黨章,沒有把分散的地方社會民主主義組織真正聯繫起來,大會選出的中央委員會不久就被逮捕;各地工人運動內部機會主義派別“經濟派”的影響在繼續擴展。在這種情況下,改變黨在組織上、思想上的渙散狀況,建立一個能領導和組織革命運動的統一集中的黨就成了當務之急。
火星報
為了建立這樣的政黨,列寧認為首先要從辦報入手。他反對簡單地用召開代表大會,選出中央領導機關的辦法來建黨。他認為,社會民主黨人應當把創辦全俄政治報紙這個工作作為“最近期間的全部活動內容”,因為,“沒有這樣的機關報,地方工作仍然是狹隘的手工業方式。不通過一種報紙把黨的正確的代表機關建立起來,黨的成立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一句空話。”列寧指出,所以必須集中一切力量創辦這樣一份報紙還因為俄國社會民主黨所處的環境同歐洲其他國家很不相同。其他歐洲國家的工人除了出版報紙外,還有許多公開活動的形式和組織活動的方式,如競選、人民會議等,而在俄國,在取得政治自由前,俄國社會民主黨人只有而且必須用秘密出版的革命報紙來代替這一切。這就是說,沒有革命報紙,就不可能有思想統一的、紀律嚴明的堅強的黨,也不可能廣泛地組織整個工人運動。
1900年初,列寧到國外和勞動解放社的普列漢諾夫等人商討了辦報的有關事宜,並且親自擬定了出版計畫。經過緊張的工作,第一期《火星報》於1900年12月24日在萊比錫正式出版。報頭上引用了俄國十二月黨人在回答詩人普希金向他們致敬的一首詩歌里說過的話:“試看星星之火,已戰燎燃之焰。”後來的事實證明,由《火星報》點燃的俄國無產階級革命的火星,的確燃成了燎原大火。
《火星報》創刊後不久就遷往慕尼黑出版。自1902年4月起改在倫敦出版,1903年春天起又改在日內瓦出版。最初參加《火星報》編輯部的有:列寧、普列漢諾夫、馬爾托夫、阿克雪裡羅德、波特列索夫和查蘇列奇。自1901年春天起,克魯普斯卡亞任編輯部的秘書。列寧實際上是《火星報》的主編和領導者。他在《火星報》上發表了有關黨的建設和俄國無產階級鬥爭各種根本問題的文章,對國際生活中的重大事件做了評論。

宣傳內容

同經濟派論戰

第一,針對經濟派有關工人只需通過罷工儲金會進行單純的經濟鬥爭觀點,《火》號召工人“不但要組織互助會、罷工儲金會和工人小組,而且要組織政黨,組織起來同專職政府和整個資本主義社會進行堅決的鬥爭”。
第二,針對經濟派關於社會主義思想體系能夠從工人運動中自發產生,無需從外部灌輸進去的主張,《火》發表列寧文章予以反駁。指出社會主義思想體系是革命的思想家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指導,參加工人運動實踐,在研究社會發展規律和無產階級鬥爭規律的基礎上形成,不會自發產生。
第三,針對經濟派關於工人只要有罷工組織和合法團體就行,不用建立政黨的論點,列寧在《火》撰文反駁。並且論述了建立無產階級政黨的重要意義。
列寧通過《火星報》的宣傳及其論著粉碎了經濟主義思潮,打擊了國際修正主義,為建立新型的無產階級政黨奠定了思想基礎。

宣傳黨的綱領

在《火星報》創辦的近三年時間裡,報紙發表了三百多篇論述黨的工作的文章。
制定黨綱草案是《火星報》的一項重要工作。1902年將黨綱草案刊出後,《火》又連續發表論文和文章,進一步闡明黨的綱領和策略。
在《火星報》的宣傳、引導下,列寧的建黨思想深入人心。 至此,《火星報》為俄國社會民主工黨制定並宣傳黨綱的任務圓滿完成。

組織工作

列寧就黨報作用提出了一個著名的論斷:“報紙不僅是集體的宣傳員和集體的鼓動員,而且是集體的組織者。”
《火星報》組織工作的特點是:通過代辦員網同各地方組織建立密切的聯繫,為建黨奠定了組織基礎。
代辦員的工作包括:收集稿件和信件;傳遞報紙和其他檔案;為報紙募集出版和活動經費等。

歷史功績

郵遞員和宣傳員的角色
代辦員首先是一個郵遞員。由於當時國內環境太險惡,《火星報》不得不在國外——德國的萊比錫創辦,後來又先後轉移到慕尼黑倫敦出版。為了讓《火星報》能夠與各地方社會民主主義組織見面,《火星報》每期都不得不由代辦員們秘密運回國內。“為了避開警察的追蹤和搜尋,他們不得不經常改換運輸路線。運輸線有陸路的,有水路的,一期報紙往往要經過許多國家,運行幾千公里,經過許多代辦員的手,才能到達讀者手中。”
美國社會學家庫利在1909年出版的《社會組織》中,曾為傳播下了這樣一個廣為人知的定義:“傳播指的是人與人之間關係賴以成立和發展的機制——包括一切精神象徵及其在空間中得到傳遞、在時間上得到保存的手段。它包括表情、態度和動作、聲調、語言、文章、印刷品、鐵路、電報、電話以及人類征服空間和時間的其他任何最新成果。”郵遞員就是印刷品這種媒介的傳播鏈條上必不可缺的一個環節。就是在和平的、科技如此發達的今天,在合法的環境裡,報刊的傳播仍然離不開郵遞員,更不要說是在當時的環境和條件下了。除了運送、翻印和分發報紙外,代辦員還擔負著供應地方組織檔案的任務。代辦員一方面是郵遞員,另一方面也是《火星報》的推廣發行員。由於《火星報》的出版經費大部分是靠募捐來的,並且報紙是免費贈送,所以運送、翻印和分發報紙的代辦員的角色跟現在的報紙推廣發行人員還有著比較本質的區別:現在的報紙推廣發行人員受商業利益的支配,而代辦員則是為了擴大宣傳的範圍。要想把各地分散的社會民主黨人的思想統一起來,就必須讓儘可能多的地方組織和人員來接受、閱讀和擁護《火星報》,這就需要在進行郵遞的同時,儘可能地去推廣發行《火星報》。
記者和通訊員的角色
一般來講,記者的職責有三:采寫新聞、反映情況和做民眾工作。而通訊員除了獨自采寫新聞外,還有配合記者工作的職責。《火星報》的代辦員們除了盡到郵遞員、推廣發行員的職責外,還要完成努力為報紙徵集稿件、向《火星報》反映情況等的任務。如代辦員巴布希金不但自己為《火星報》寫稿,而且還先後把莫斯科附近幾個大工業區工人寫的幾百篇通訊轉交給《火星報》。“《火星報》通過代辦員和各地黨的委員會取得聯繫,並通過他們與俄國廣大勞動民眾保持聯繫。這樣,報紙就能及時地對俄國革命運動的重大事件進行報導和評述。”為了使《火星報》能夠持續出版,代辦員們還要為《火星報》募集資金;而募集資金的過程,實際上就是在做民眾工作——宣傳《火星報》,組織、動員民眾,密切他們與黨組織的關係。可見,在這些工作方面,代辦員們同報社的記者或通訊員的工作很相似,可以說在扮演著他們的角色。
火星報
代辦員們是溝通《火星報》編輯部集體和各地方組織的橋樑和紐帶,既要“上情下達”又要“下情上達”。 毛澤東在《反對黨八股》里說:“射箭要看靶子,彈琴要看聽眾,寫文章做演說倒可以不看讀者不看聽眾么?我們和無論什麼人做朋友如果不懂得彼此的心理,不知道彼此心裏面想些什麼東西,能夠做成知心朋友么?做宣傳工作的人,對於自己宣傳對象沒有調查,沒有研究,沒有分析,亂講一頓,是萬萬不行的。”單從“下情上達”這方面來講,就要求代辦員們做一個調查研究員,摸清楚各地方組織人員的思想脈搏和各種情況,比如把在《火星報》創辦以前曾經取得了大多數社會民主主義組織領導權的經濟派的一些觀點,以及這些觀點在各個地方組織中的影響程度等,準確及時地反饋給編輯部,讓他們能在報紙上有針對性地進行論戰與宣傳。這時的代辦員可謂是《火星報》在基層的“耳目”。
宣傳員和領袖的角色
前文說過,代辦員不但要郵遞《火星報》,而且要推廣發行《火星報》。而要推廣發行《火星報》,就首先需要向各個地方組織來宣傳《火星報》。因為人們接觸信息是有選擇性的,包括選擇性注意、選擇性理解和選擇性記憶三個環節,如果讀者在對《火星報》缺乏認識和了解時選擇了拒絕接觸《火星報》的態度(如因為受經濟派思想的影響比較大等原因),那么再多的《火星報》也等於是一堆廢紙,根本起不到宣傳的作用,更不用說是組織了。這就需要代辦員在送報紙時不能“一送了事”,而是要同時做好宣傳和勸服的工作,讓人們開始接受《火星報》,然後才能推廣發行《火星報》。代辦員是宣傳員,不單是宣傳、推廣發行《火星報》這份報紙的宣傳員,而且是宣傳《火星報》內容的宣傳員。宣傳《火星報》的內容,主要有兩點:一是駁斥經濟派的觀點,二個是宣傳黨的綱領。如果宣傳的水平比較高、效果比較好的話,這些代辦員就能起到“意見領袖”的作用。
關於“意見領袖”,郭慶光教授在《傳播學教程》中提到“這次調查還發現,在人們作出投票決定的過程中,有一些對他們施加個人影響的人物,即意見領袖,這部分人占調查對象總數的21%。研究人員將他們與一般客群做了比較,發現無論對報紙、雜誌還是廣播,意見領袖的接觸頻度和接觸量都遠遠高於和大於一般人。據此,研究人員對傳播過程做了這樣一種推測:大眾傳播並不是直接‘流’向一般客群,而是要經過意見領袖這箇中間環節,即‘大眾傳播→意見領袖→一般客群’。這就是兩級傳播概念的產生。”既然有了《火星報》,為什麼還需要代辦員來做有關報紙內容的宣傳呢?或許電視新聞與網路新聞之間的競爭能給我們一些啟示。“電視媒體的主持人深入伊拉克戰場、深入非典隔離區,在引導觀眾了解新聞內容的同時,他們本身的精神面貌、語言風格等也使人們在情感的共鳴中加深了對媒體、報導者和報導信息的印象和理解。而此時,大多數網站的新聞報導頁面編排單調、呆板,既缺乏報紙的人性化設計,又不如電視主持人娓娓道來顯得親切直觀,必然在爭奪眼球的新聞戰中缺少吸引力。”電視主持人的人性化、個性化和有親和力的傳播方式對於網路冷冰凍的版面傳播方式來說占據著優勢,同理,代辦員的面對面人際宣傳在一定程度上能起到報紙所起不到的一些更有感染力、親和力和說服力等的效果和作用。“意見領袖”理論的出現表明了大眾傳播並不能完全覆蓋人際傳播,就象網上聊天與書信來往也不能完全取代當面的面談一樣,人際傳播在很大程度上能作為大眾傳播的一個十分有益的補充。代辦員們作為各地革命運動的參加者,基層黨組織的骨幹,後來許多人又都成為了職業的革命家,他們本身有條件、也有義務在送報紙的同時面向各地方組織對經濟派的觀點進行駁論和對黨的綱領進行宣傳。代辦員是郵遞員,但又絕不單單是郵遞員,而且是義務的宣傳員。如化名格拉奇的代辦員巴烏曼就為《火星報》做了大量的個人宣傳、說服工作,使許多地方組織擺脫了“經濟派”的影響,轉到《火星報》方面來。這是靠單純的遞送報紙所不容易達到的效果。可見,在“上情下達”方面,這些代辦員能起到“意見領袖”的作用:《火星報》上所宣傳的內容,經過代辦員們消化、吸收後,再經過個性化、人性化、有感染力和親和力的人際傳播到達地方組織人員那裡,比起單純的遞送報紙供人們閱讀來,效果無疑要好得多。
組織員的角色
組織不同於宣傳,不同於傳播,但組織又離不開傳播。“根據學者們大體一致的看法,傳播效果依其發生的邏輯順序或表現階段可以分為三個層面:外部信息作用於人們的知覺和記憶系統,引起人們知識量的增加和知識構成的變化,屬於認知層面上的效果;作用於人們的觀念或價值體系而引起情緒或感情的變化,屬於心理和態度層面上的效果;這些變化通過人們的言行表現出來,即成為行動層面上的效果。從認知到態度再到行動,是一個效果的累積、深化和擴大的過程。”⑥可見傳播是促成行動改變的前提和必要條件。既然組織屬於社會行動的範疇,宣傳屬於傳播的範疇,那么宣傳就是組織的前提;要想建立統一的黨組織,就首先必須統一全黨的思想,這就必須靠宣傳、靠傳播,這樣代辦員首先就必須是宣傳員。
另一方面,傳播是人類社會的粘合劑,同人類其它任何活動一樣,組織的過程中也必然伴隨著傳播。既然代辦員作為宣傳員已經成功地說服了各個地方組織團結在《火星報》的周圍,並且在一定程度上成為了他們的“意見領袖”,那么這些作為宣傳員的代辦員們再兼任組織員的角色——聯絡分散的各地方組織、籌備召開黨代會就具備了得天獨厚的條件。這是因為:第一,由於環境險惡,代辦員秘密潛回國內已經克服了很大的困難和冒了巨大的風險,有些甚至為此獻出了寶貴的生命,不宜再派專門的組織員來冒這個險;第二,代辦員身上的“光環效應”使得他們容易取得各個地方組織的信任,能夠比較順利地完成組織的任務。
代辦員由於出色的宣傳,無形之中提高了自身的地位,甚至能成為地方組織的“意見領袖”,有了這一層的“光環”,地方組織就能把他們看作是組織上可以信任、依託的人,因此代辦員做起組織工作來就容易得多。如果這時候再另外派來專職的組織員,他們則會由於在地方組織中缺乏這種由“意見領袖”的權威性所帶來的信任感,做起組織工作來就不會那么順利。現實中我們不難發現存在這樣類似的現象:比如某某醫學專家在電台上免費接受了一些患者的諮詢,說得讓這些患者心服口服,等到這些患者真的到這位專家所在的醫院來就診時,往往會在眾多的醫生中點名要找這位專家來給自己看病,因為他們信任這位專家,這就是由於傳播所造成的一種“光環效應”使然。

新聞思想

新聞事業的黨性原則
列寧認為,思想性、堅定性、政治路線的明確性以及對敵鬥爭的不妥協性,是機關報極為重要的品格。
報紙的功能
列寧指出:“報紙不及時集體的宣傳員和集體的鼓動員,而且是集體的組織者。”列寧認為,通過報紙集中地、系統地向全中進行革命的宣傳鼓動,傳播馬克思主義思想,批判機會主義觀點,討論黨的策略綱領,就能改變黨內思想混亂、組織渙散的狀況,為建黨打下良好的民眾基礎和思想基礎。
出版自由
列寧指出俄國工人階級爭取自身解放的鬥爭是政治鬥爭,其首要任務時爭得政治自由,而取得政治自由的首先要求是爭取出版自由。
報紙的民眾性
列寧在文章中指出,一定要把機關報辦成一切革命民主主義者的機關報。大家都來暢談對運動的貢獻和在運動中的收穫。這樣,就能辦好全俄社會民主黨人的機關報。

編輯者

初期成員:
維拉·扎蘇莉奇
帕維爾·阿克瑟爾羅德
朱利烏斯·馬爾托夫
亞歷山大·波特列索夫
後期加入者:
列夫·托洛茨基(筆名:筆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