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際傳播

人際傳播

人際傳播指個人與個人之間的信息交流。人際傳播的形式可以是兩個人面對面的直接傳播,也可以是以媒體為中介的間接傳播。前者主要以語言表達信息,或用表情、姿勢來強化、補充、修正語言的不足,它可以使傳者與受者直接溝通,及時反饋信息,並共聚一堂,促膝交流,產生親切感,從而增強傳播的效果。

後者使用的媒體主要有電話、互動電視、計算機網路、書信等,它可以使傳者與受者克服空間上的距離限制,從而提高了傳播的效率。人際傳播是CI的傳播的主要形式,表現在企業內部成員之間的溝通和企業的外部公眾之間的溝通。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人際傳播
  • 外文名: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 類型:社會的活動
  • 定義:個人與個人之間的信息交流
  • 方式:表情、姿勢來強化、補充
  • 形式:CI的傳播
簡介,網路,功能,特點,動機,新趨勢,傳播技巧,談話技巧,提問技巧,傾聽技巧,反饋技巧,傳播技巧,相關圖書,圖書信息,內容簡介,目錄,

簡介

人際傳播(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是一種社會的活動,任何人的生存都離不開和他人之間的交往。在人們之間的交往活動中,人們相互之間傳遞和交換著知識、意見、情感、願望、觀念等信息,從而產生了人與人之間的互相認知、互相吸引、互相作用的社會關係網路。我們將此稱為“人際傳播”。基於人際傳播媒體形式的差異,我們還可以進一步把人際傳播劃分為直接傳播和間接傳播兩種形式。
所謂直接傳播,指的是古來已有的傳播者和受體之間無需經過傳播媒體而面對面的直接進行信息交流的過程。直接傳播主要是通過口頭語言、類語言、體態語的傳遞進行的信息交流。間接傳播是指在現代社會裡的各種傳播媒體出現後,人際傳播不再受到距離的限制,可以通過這些傳播媒體進行遠距離交流。這就大大拓展了人際傳播的範圍。
社會性特徵
人際傳播具有明顯的社會性特徵。個人獨白或自言自語等僅僅為了滿足自己的需要而發出的語言,不會構成人際傳播。人際傳播的語言是具有社會性的語言。每個人都是信息的發出者,同時又是信息的接收者,即在影響別人的同時,也受到他人的影響。
CI傳播形式
人際傳播是CI的傳播的主要形式,表現在企業內部成員之間的溝通和企業的外部公眾之間的溝通。人際傳播的具體形式很多,如與員工的交談,與客戶的交流或電話聯絡,企業舉辦的報告會、懇談會、洽談會、聯歡會、演講會、座談會等等。應當根據不同的傳播目的、對象、內容、情境等具體情況選擇恰當的人際傳播形式。
人際傳播人際傳播

網路

人際傳播的網路是相互交流信息的人們之間所形成的某種交往狀態的模式。在社會錯綜複雜的交往關係中,一個人可以定位於多種人際傳播網路的模式中。國外的學者為了測定不同的傳播模式對於解決問題的影響,進行了一個在與人群體中設定4種人際傳播網路的實驗,即環型網路、鏈型網路、丫型網路、輪型網路。上圖中的小圓圈代表參與傳播活動的群體成員,代表成員之間的雙向傳播關係。可見,每個成員都在傳播活動中扮演著不同的角色,這4種網路對於解決問題具有不同的效應。在環形網路中,群體成員的地位是平等的,有利於調動大家的積極性,適合於解決複雜的問題,但效率不高。在其他3種網路中,群體成員之間顯然是不平等的。因此它們的缺點是不利於發揮和調動全體成員的積極性。它們的優點是:傳播速度快,解決簡單問題的效率高。
社會正式組織
在社會正式的組織內,信息傳播是沿著由上而下的金字塔型網路傳遞的,信息的反饋也是逐級匯報的。這種網路有利於加強領導和統一行動,但也往往會導致專斷獨行,造成信息失真。見下圖:
CI傳播過程
在CI傳播的過程中,如何在社會正式組織內設計人際傳播的最佳網路,達到公平與效率的同時最優,確實是一個需要我們認真思考的問題。
從企業內部來說,CI的傳播是一個不斷反覆的過程,由上至下的人際傳播網路可以通過各種檔案、指示、計畫、指標、會議備忘錄等形式進行訊息傳遞,下邊也可以通過匯報、總結、反映情況等形式反饋信息。公平體現在每個組織的成員具有同等的傳播權利和地位,最大限度的投入到CI傳播中來。效率體現在傳播效率與速度的提高,能夠準確的傳遞CI信息。通行的原則是:效率優先,兼顧公平。
需要指出的是,企業內部的非正式傳播往往比正式傳播更有力。通常在一個企業中有這樣幾種人。一是“包打聽”和“小廣播”;二是“元老”和“老師傅”;三是非正式集團的小頭頭;四是領導的“紅人”或朋友;五是經常接觸領導的秘書。他們是企業非正式傳播的最活躍因素,自發的形成了企業非正式傳播網路。
企業內部的CI傳播工作可以巧妙的利用這些網路,通過他們,傳播CI信息,了解CI傳播中存在的問題,甚至可以有意識的透露一些CI信息,由他們自發的去傳播,以達到控制輿論,擴大傳播效果的目的。但同時也要防止和抑制非正式傳播的負面效果,有意識的引導和加以間接調控,使得那些私下交談、小道訊息、馬路新聞能夠傳播有利於CI推行的正面信息。
人際傳播人際傳播

功能

在CI傳播活動中,人際傳播具有傳遞CI信息、擴大企業的影響、改善企業形象的功能。有人把人際傳播功能歸結為三個方面,即信息溝通、思想溝通和情感溝通。具體來說,我們可以把人際傳播在CI推行中的功能大體上概括為如下幾方面:
人際傳播人際傳播
把CI信息傳遞給受體
由於人際傳播是通過人際關係的運轉進行傳播的,傳播者處於主動地位,有目的的、有針對性的進行信息傳遞,因而比較容易以情感打動對方,使接收者易於認同。所以,其傳播效果要優於其它傳播方式。
較快速度獲得反饋信息
人際傳播可以較快的速度獲得反饋信息,促進CI傳播活動的改善。由於人際傳播無需經過傳播媒體的中介作用,通過人際關係的直接交往,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即能迅速收到反饋信息,重新調整傳播戰略和方法。
溝通企業和大眾感情
人際傳播更易於溝通企業和大眾之間的情感,彌合裂痕,建立起相互信任與合作的關係。長期的交往,難免由於工作的失當和誤解等原因造成公眾對企業的反感和不信任。
要挽回不良影響,人際傳播則是一個重要途徑。在人際傳播中,我們可以運用情、理、義並重的攻心原則和方法,配合一定的說服藝術,有針對性的解決對方的思想顧慮,扭轉以往形成的某些成見,把企業的良好形象真正的重新樹立起來。良好的形象的建立,依賴於良好的產品和服務。人際傳播要把企業良好的產品和服務的信息傳遞給消費者,這也是CI傳播的關鍵。

特點

在CI傳播中,人際傳播是通過某種人際關係運轉起來的傳播方式,同大眾傳播相比較,它具有自己的特點。
人際傳播人際傳播
1.感官參與度高
在直接性的人際傳播活動中,由於是面對面的交往,人體全部感覺器官都可能參與進來,接收信息和傳遞信息。即使是間接性的人際傳播活動,人體器官參與度也相對較高。
2.信息反饋的量大和速度快
在面對面的CI信息傳播中,我們可以迅速獲悉對方的信息反饋,隨時修正傳播的偏差。傳播對象也會對你的情感所打動,主動提供反饋意見。如果有了傳播媒體的中介作用,信息反饋的數量和速度都將受到限制,因為冷冰凍的媒體可能會使傳播對象不願參與反饋意見。
3.信息傳播的符號系統多
人際傳播可以使用語言和大量的非語言符號,如表情、姿勢、語氣、語調等等。許多信息都是通過非語言符號獲得的。大眾傳播所使用的非語言符號相對較少。
4傳遞和接收信息的渠道多,方法靈活。

動機

1、尋求關於生產、生活和社會的有用信息從而進行環境適應決策。
2、建立社會協作關係。
3、自我認知和相互認知
4、滿足人的精神和心理需求。

新趨勢

傳統上的人際傳播主要是指以人體自身為媒介、尤以語言為主要手段 、而以表情和動作等為輔助手段的個體間傳播方式。在傳播技術飛速發展的背景下,人際傳播的形式越來越多地被運用於大眾傳播當中,凡是能較準確把握人際傳播特性的節目也都取得了不錯的效果。媒介總是採用特定的方式呈現信息以構架內容,而以人際傳播形式呈現可以更好地幫助客群提升參與性、親切度,進一步消滅客群與媒介間的物理距離和心理距離,媒介的社會整合功能也由此可能重新伸發。
新媒體時代
新媒體時代發展使得大規模傳播不斷導致內容被非語境化、信息符號被大量複製的過程中,表達新傳播理念、凸顯個體個性特徵的人際傳播在大眾傳播的舞台上可能會有更精彩的演出。早期的網路廣告,網站經營者告訴廣告主要花錢買 130萬次廣告曝光;後來,依照廣告點擊次數計費的模式風行,網站經營者告訴廣告主要花錢買 130萬次廣告點擊。
傳統的廣告,期待讓你看三遍之後對品牌產生印象,等你到店頭消費時會記得購買這個產品。這種精神被帶入早期的網路廣告中,因此廣告主被告知,就算網民沒有點擊廣告,一樣產生品牌效果。這種說法的說服力如此薄弱,然而對擁有龐大預算的大型品牌廣告主來說還蠻受用。雖然依點擊次數計費的廣告型態日漸盛行並瓜分中小型廣告主預算,但此類廣告依然能從大型廣告主口袋掏錢出來。
人際傳播人際傳播
Web2.0時代
現在,網際網路進入Web 2.0 時代,大型品牌廣告主以及網站經營者卻還在使用過去老舊的觀念以及 1.0手法進行網路行銷。事實上,網路行銷已經進入了「花錢買 130萬人深度參與」的時代了。其中的關鍵,在於「人際傳播」,而這正是Web 2.0 的強項與核心精神。可以很簡單的說,傳統的廣告是我播你看,而Web 2.0廣告則是我告訴你,你告訴他,品牌迅速的在人際網路里擴張。

傳播技巧

談話技巧

(1)內容明確:一次談話圍繞一個主題,避免涉及內容過廣。
(2)重點突出:重點內容應適當重複,以加強對象的理解和記憶。
(3)語速適當:談話的速度要適中,適當停頓,給對象思考、提問的機會。
(4)注意反饋:交談中,注意觀察對象的表情、動作等非語言表現形式,以及時了解對象的理解程度。

提問技巧

(1)封閉式提問:封閉式提問的問題比較具體,對方用簡短、確切的語言即可做出回答,如“是”或“不是”、“好”或“不好”、“5年”、“40歲”等。適用於收集簡明的事實性資料。
(2)開放式提問:開放性提問的問題比較籠統,旨在誘發對方說出自己的感覺、認識、態度和想法。適用於了解對方真實的情況。
(3)探索式提問:又稱探究式提問。探索式提問的問題為探索究竟、追究原因的問題,如“為什麼”,以了解對方某一問題、認識或行為產生的原因。適用於對某一問題的深入了解。
(4)偏向式提問:又稱誘導式提問。偏向式提問的問題中包含提問者的觀點,以暗示對方做出提問者想要得到的答案,如“你今天感覺好多了吧?”。適用於提示對方注意某事的場合。
(5)複合式提問:複合式提問的問題為2種或2種以上類型結合在一起的問題,如“你是在哪裡做的檢查?檢查結果如何?”。此種提問易使回答者感到困惑,不知如何回答,故應避免使用。

傾聽技巧

(1)集中精力:在傾聽的過程中,要專心,不要輕易轉移自己的注意力,做到“傾心細聽”。
(2)及時反饋:雙目注視對方,積極參與,及時反饋,表明對對方的理解和關注。

反饋技巧

(1)肯定性反饋:對對方的正確言行表示贊同和支持時,應適時插入“是的”、“很好”等肯定性語言或點頭、微笑等非語言形式予以肯定,以鼓舞對方。
(2)否定性反饋:當發現對方不正確的言行或存在的問題時,應先肯定對方值得肯定的一面,然後以建議的方式指出問題的所在,使對方保持心理上的平衡,易於接受批評和建議。
(3)模糊性反饋:當需要暫時回答對方某些敏感問題或難以回答的問題時,可做出無明確態度和立場的反應,如“是嗎?”、“喔”等。

傳播技巧

(1)動態體語:即通過無言的動作傳情達意。如以注視對方的眼神表示專心傾聽;以點頭的表情表示對對方的理解和同情;以手勢強調某事的重要性等。
(2)儀表形象:即通過適當的儀表服飾、體態、姿勢,表示舉止穩重,有助於對方的信任、接近。
(3)同類語言:即通過適度地變化語音、語調、節奏及鼻音、喉音等輔助性發音,以引起對方的注意或調節氣氛。
(4)時空語及在人際交往中利用時間、環境、設施和交往氣氛所產生的語義來傳遞信息。

相關圖書

圖書信息

書 名: 人際傳播
作 者:(美)巴克斯特,(美)布雷思韋行,殷曉蓉譯
出版時間: 2010-12-1
ISBN: 9787532749850
開本: 16開
定價: 49.00 元

內容簡介

這是一本旨在向傳播學的學習者和研究者介紹人際傳播研究主要理論視角的書。所有的章節都由傑出的傳播學研究者為第一作者,每一章都涵蓋了人際傳播的不同理論,因此保證了其學術色彩和權威性。
本書將抽象的理論概念與其體的例子結合起來,從而增加了可讀性和理解性。兩位主要編(作)者對人際傳播理論的內容做了綜合分析,以1990—2005年的重要文獻和學術成果為主,可以說是一次人際傳播理論最新成果的全面展示。本書各部分之間有邏輯遞進關係,共同構成一個關於當代人際傳播理論的有機整體。它重點反映近15年來人際傳播理論研究的發展,但無論是從編者的總結部分,還是各個專題名下的作者自身的論述背景,都能夠清楚地看到人際傳播理論始自上世紀60年代以來的發展,以及其間的演變過程。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緒論——人際傳播研究的元理論和理論
第一部分 以個體為中心的人際傳播理論
第二章 行為組合理論——創造的力量
第三章 歸因理論——在理論探索中發現真正的原因
第四章 建構主義理論——解釋傳播技巧中的個體差異
第五章 信息生產的目標-計畫-行動理論——製造有影響力的信息
第六章 想像互動理論——人際傳播的精神表征
第七章 傳播計畫理論——通過傳播行為達到目的
第八章 關係框架理論——來自人際互動的關係推斷
第九章 不確定性管理理論——通往多方面進程的三條路徑
第十章 不確定性減少理論——模糊狀態下的傳播
第二部分 以話語/互動為中心的人際傳播理論
第十一章 關聯行為的話語分析理論——理論性的傳播實踐
第十二章 傳播順應理論——“入鄉隨俗”,還是堅持自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