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疹治療

濕疹治療

濕疹(eczema)是一種常見的由多種內外因素引起的表皮及真皮淺層的炎症性皮膚病,一般認為與變態反應有一定關係。其臨床表現具有對稱性、滲出性、瘙癢性皮膚病、多形性和復發性等特點。

濕疹,中醫稱為“濕毒瘡”或“濕氣瘡”。所謂“毒”,是指一些熱毒,令身體產生排斥及敏感反應,而這些熱毒可能是由食物、藥物或日常用品(如油漆、化工膠、樟腦丸等)引致。至於“濕”,是指身體機能受濕阻以致呆滯。由於人體有七成是水份,若水的運行停滯不順,身體便會處於“濕”的狀態,症狀是四肢沉重、水腫、脾胃不和、大便稀薄等。

基本介紹

  • 西醫學名:濕疹
  • 中醫學名:濕疹
  • 其他名稱:濕毒瘡
  • 主要症狀:瘙癢
  • 主要病因:環境,飲食
  • 多發群體:成人,兒童
  • 傳染性:無傳染性
  • 是否進入醫保:否
  • 治療:一日刷三次
內容簡介,治療方法,中醫治療,驗方療法,外治法,西醫療法,注意事項,

內容簡介

濕疹是一種容易復發的皮膚病,治療需要防止復發性專用藥,也是一種過敏性、炎症性皮膚病以皮疹多樣性,對稱分布、劇烈瘙癢反覆發作、易演變成慢性為特徵。可發生於任何年齡任何部位,任何季節,但常在冬季復發或加劇,有滲出傾向,慢性病程,易反覆發作。

治療方法

濕疹,中醫稱為“濕毒瘡”或“濕氣瘡”。所謂“毒”,是指一些熱毒,令身體產生排斥及敏感反應,而這些熱毒可能是由食物、藥物或日常用品(如油漆、化工膠、樟腦丸等)引致。至於“濕”,是指身體機能受濕阻以致呆滯。由於人體有七成是水份,若水的運行停滯不順,身體便會處於“濕”的狀態,症狀是四肢沉重、水腫、脾胃不和、大便稀薄等。

中醫治療

中醫認為,風邪、濕邪、熱邪、血虛、蟲淫等為致病的主要原因,治療以疏風祛濕、清熱解毒、養血潤燥、活血化瘀為原則,以達到驅邪扶正止癢之功效。

驗方療法

1.青黛、滑石粉、賞柏各15克,冰片9克。共研細末,用麻油調糊狀,外塗患處,1日3次。治療急性濕疹有良效。
2.枯礬10克,爐甘石30克,冰片6克,苦參15克,共研細末備用,外敷患處,1日2次,治療陰囊濕疹有良效。
3.吳茱萸100克,研細末,加膚輕鬆軟膏調糊狀,外敷濕疹處,1日3次,一般用1次癢止,用6-15天可愈。

外治法

急性濕疹,早期見紅斑、丘疹、丘皰疹、水皰,而未見糜爛、滲液者,可用苦參皮爽康或二妙散、六一散等外敷,或用三黃洗劑、爐甘石洗劑外塗。

西醫療法

全身療法:
1,非特異性脫敏治療:急性或亞急性濕疹可用10%葡萄糖酸鈣10ml或10%硫代硫酸鈉10ml靜脈注射,1次/d;或0.25%普魯卡因20ml加維生素C 1~2g靜脈注射,1次/d。
2.糖皮質激素:一般不主張套用,對急性期炎症顯著且泛發者可考慮短期服用,如潑尼松20~40mg/d,見效後可酌情減量以至停用。

注意事項

①儘可能追尋病因,隔絕致敏源,避免再刺激。去除病灶,治療全身慢性疾患,如消化不良、腸寄生蟲病、糖尿病、精神神經異常、小腿靜脈曲張等。
②注意皮膚衛生,勿用熱水或肥皂清洗皮損,不亂用刺激性止癢藥物。
③禁食酒類,辛辣刺激性食品,避免魚蝦等易於致敏和不易消化的食物,注意觀察飲食與發病的關係。
④勞逸結合,避免過度疲勞和精神過度緊張。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