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漫中興路/話說中國

《話說中國》是一部具有多種便捷實用的檢索功能的中國歷史百科全書。全書兩千則景點故事,全面展示中國歷史悠久亘長而又風雲變幻的生動軌跡,八千餘幅細膩反映社會生活的生動圖片,立體凸顯光輝燦爛的中華五千年社會文明成果。 享譽海內外的史學界頂尖學者李學勤教授擔任本書總顧問,中國韜奮出版獎獲得者何承偉擔任本書總策劃。 楊善群、劉精誠、顧承甫、程念祺等30餘位來自全國各地的第一線歷史學者撰寫全書文字,將個人長年學術精華融於書中,傾力奉獻經典而又精彩的篇章。本書是江建忠編著的分冊《漫漫中興路(下公元8年至公元220年的中國故事東漢)》,講述東漢公元8年至公元220年的中國故事。 東漢王朝作為西漢王朝的後續,同樣為中華民族生成史作出過輝煌的貢獻。收拾舊河山、再建新朝綱、循吏安黎民、良將定邊陲、外戚擅朝政、閹宦亂宮闈、吏士遇禁錮、諸侯裂四方,交織成一幅東漢帝國盛衰圖。

基本介紹

  • 書名:漫漫中興路/話說中國
  • 出版社:上海錦繡文章出版社
  • 頁數:145頁
  • 開本:16
  • 作者:江建忠 劉修明
  • 出版日期:2013年12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序言,

內容簡介

《話說中國》是一部以當前歷史學研究、考古學研究、社會學研究的最新成果為底蘊,採用人們最喜聞樂見的故事方式,配以大量精美文物照片編輯而成的新體裁中國通史類讀物。在每一頁上,與圖文相配,插有一則歷史文化百科知識卡片和中外歷史大事記、歷史知識的考題,組成為一部信息量巨大的百科全書式的歷史通俗讀物。
本書是江建忠編著的分冊《漫漫中興路(下公元8年至公元220年的中國故事東漢)》,講述東漢公元8年至公元220年的中國故事。

圖書目錄

出版說明
夢想與追求——為最廣大讀者編一部具有現代意識的歷史百科全書
一位從事出版工作30年的資深編輯對出版創新的領悟和嘗試
總序
現代人與歷史
著名學者解析中華歷史如何與現代讀者對話,現代人如何走進歷史深處
專家導言
東漢史專家談其對東漢歷史的最具心得的研究精華
把中國歷史的秀美景致盡收眼底
本書導讀示意圖
前言
公元8年至公元220年
從光復行動的血雨腥風中走來
○四○ 班超投筆從戎
書生意氣,投筆從戎,燕頷虎頸,和合西陲
○四一 天下母儀馬皇后
東漢王朝是外戚為禍的淵藪,唯馬皇后卓然不同
○四二 耿恭孤軍守邊城
耿恭孤軍守邊城,至今冷月照漢塞
○四三 多才多藝的張衡
寂寂讀書台,夜夜漢時月
○四四 孔僖的家學
孔氏家學自千古,何由後來枉附庸
○四五 無神論者王充
熬得過目百家書,贏得《論衡》辟神篇
○四六 竇憲勒銘燕然山
用之則為虎,不用則為鼠,嗚呼!
○四七 殺手立軍功
殺手建功,本屬自然,何必貶褒
○四八 蔡倫造紙的故事
蔡倫制麻紙,厥功在人間
○四九 許慎與《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是我國第一部體系完整的字典
○五○ 女學者班昭
班昭的《女戒》,是中國封建時代女的行為規範
○五一 溫和的外戚——鄧騭
該在青史上留下的,還是要在青史上留下
○五二 關西孔子楊震
楊震是精通一經的儒生,但不妨其是一個清白吏
○五三 連環政變
—群官宦兩個乳母,就把東漢推入政治黑暗深淵
○五四 班勇再通西域
東漢與西域“三通三絕”和班氏父子有難分之緣
○五五 跋扈將軍
梁冀當政之時,也許是東漢王朝最黑暗時期之一
○五六 太尉李固
李固明知為政艱辛,卻硬是走上這條不歸之路
○五七 橋太尉舍子執法
舍子執法是吏治失制時的振奮人心的一服猛藥
○五八 名士郭泰
標榜清高嫉世,故作清流姿態,就不是名士郭泰
○五九 夜襲承明門
官宦作惡引起了承明門之變,也導致第二次黨錮
○六○ 不畏強御的陳蕃
大丈夫應當清掃天下,怎能掃一室?
○六一 “萬事不管”的老官僚
當清正的人越是倒霉的時候,自己的官位卻越高
○六二 李膺捨身執法
如為執法而需準備合身時,那就不正常了
○六三 范滂臨刑
東漢末年,既要清高的美譽,又要長壽,是不可能的
○六四 張儉望門投止
為了自己逃生,連累許多無辜,決不是名士所為
○六五 儒學東流
博學大儒的輩出,說明東漢儒學的醇厚和高漲
○六六 大惡人段穎
功勳卓著,人品低下,馬武段潁,前後呼應
○六七 名將風範
名將如名士,以風骨氣節安身立命
○六八 前後十腰銀艾
涼州三明張奐有幸定邊安民十腰銀艾
○六九 潛夫王符
情操高潔,潛夫有論,縫掖一介勝使君
○七○ 趙壹不拜權貴
身懷奇才,名動京城,不拜權貴,屈仕郡吏
○七一 太平道與五斗米道
太平道五斗米道,行道不同,歷史作用也不同
○七二 西園八校尉
西園斂財,平樂黷武,也許不完全是靈帝的昏招
○七三 屠夫國舅
國舅竟然是屠夫,誰說東漢講究門第?
○七四 十常侍
十常侍是東漢官宦亂政的殿軍
○七五 董卓正傳
邊將董卓的介入政治中樞,應該說是一次偶然
○七六 醫聖太守張仲景
不為良相即為良醫,這是何等良知磅礴的胸懷
○七七 一生蒙冤的蔡伯喈
多才多藝卻一世蒙冤,為人所理解有多難
○七八 名士的榮譽
名士在某種程度上是察舉制度的產物
○七九 四世三公
盛名之下其實難副,四世三公不一定是天下健者
○八○ 循吏和酷吏
循吏和酷吏之間,確實沒有本質上的差別
○八一 桓靈之間的太學生
太學生原本是一個自在的群體
○八二 遁世者的檔案
每一個遁世者都有一段可待尋覓的心路歷程
○八三 一個人世的書生
恃傲嫉世的書生常見,坦蕩人世的書生難覓
○八四 宦官中的君子
任何階層任何群體中都有君子都有小人
○八五 士林外史
如果要說士人有什麼一成不變的特質,恐怕不易
○八六 渤海名士孔融
“座上客恆滿,樽中酒不空”是孔融性恪的另一面
聚焦:公元8年至公元220年的中國

文摘

書吏生涯
班超是扶風平陵人。他的長兄就是著名史家,《漢書》的作者班固。班固名聲很大,被漢明帝召到京城當蘭台令史,班超也帶著母親,隨行到洛陽。因家中貧寒,班超常為官署抄抄寫寫來貼補家用。抄寫生涯很是枯燥無味,收入又低微。有一次,班超抄書抄得心煩,扔下毛筆說:“大丈夫應當像當年傅介子、張騫那樣到域外去建功立業,博取封侯進爵的榮耀,豈能整天在筆墨之間虛耗光陰!”別的抄書人都不理解並取笑他。班超曾請人為自己看相,那相面人說:“你這位先生,雖然現在是個布衣書生,但將來要在萬里外封侯進爵。”班超問為什麼,相面人說:“你生得燕頷虎頸,燕能飛、虎食肉,這是萬里封侯的面相呵!”
明帝偶然向班固問起其弟的情況。班固說班超正為官府抄寫文書,獲取佣金來奉養老母。明帝就讓班超也擔任蘭台令史之職。不久班超不知犯了什麼過失而免官回家。班超雖然丟了職務,但名聲已經在外。永平十四年(72),國戚竇固出征匈奴,就徵用班超為代理司馬,從此打開了班超立功邊疆的大門。
名揚鄯善
班超在軍中立了戰功,竇固覺得他很能幹,就派他和郭恂一起出使西域諸國,說服他們脫離匈奴。
班超與郭恂帶了三十六名隨從,首先到達鄯善。都善王對班超一行招待甚周,後來突然怠慢起來。班超估計一定有匈奴使者到來,設法證實後,就召集三十六名隨從一起飲酒,商量對策。有人提出要讓郭恂一起商議,班超認為郭恂是文官,膽小怕事,恐怕會泄露機密。當夜正是月黑風高,班超領眾人直奔匈奴使者的駐地,留十人在營後埋伏,要求他們見到火光就鳴鼓大呼,其餘人隨班超從正面發動攻擊。班超順風放火,殺人大帳,當場手斃三人,隨從則奮力斬殺帳中匈奴使者和衛士共三十餘人,其他匈奴兵都被大火燒死。第二天,班超提了匈奴使者的人頭去見鄯善王。在班超的曉喻下,鄯善王決心歸漢,讓兒子到漢地為人質。初戰告捷,竇固把班超立功事上報朝廷,明帝就正式任命班超為軍司馬,專門去聯絡西域各國。
班超憑藉在鄯善立下的威名,輕易地招撫了于闐王,隨即趕往疏勒。當時疏勒王已被倚恃匈奴的龜茲王所殺,由龜茲人兜題來充當疏勒王。班超派手下田慮前去招降,田慮一到疏勒就擒下毫無戒備的兜題。班超隨後趕到,召集國中文武,譴責龜茲王無道,並立已故疏勒王的兄子忠為王,疏勒國人大為歡喜。
安撫西域
翌年,漢明帝去世,焉耆國趁漢朝國喪,攻殺了西域校尉陳睦;龜茲、姑墨也連連發兵攻打疏勒。班超親自守盤橐城,和守疏勒王城的忠互相呼應,堅守了一年多。可是,朝廷因都護陳睦陣亡,怕班超獨木難支,就下詔書命班超回京。班超剛離疏勒,疏勒的都尉黎弁就自殺而死,到了于闐,于闐王公官吏都哭著說:“漢使者就像我們的父母,真的不能離開!”紛紛抱住班超的坐騎,不肯放行。班超大為感動,竟不顧詔命,調轉馬頭,又回頭奔向疏勒。
疏勒自班超離開,又投降龜茲,並和尉頭國聯合一氣。班超回來,立即逮捕反叛者,並出兵攻打尉頭國,殺敵六百餘人,疏勒重新安定下來。
班超一鼓作氣,率疏勒、康居、于闐、拘彌四國兵力共一萬人馬,攻打姑墨國的石城,大獲全勝。班超遣使報捷,並請求朝廷發兵支援。朝廷命假司馬徐幹帶一千人馬來援。班超又打了一個勝仗,再次上書要去宣慰烏孫諸國。漢章帝正式任命班超為將兵長史,頒給鼓吹幢麾,以壯軍威,並任徐幹為軍司馬。過了數月,朝廷又加派和恭等人,率八百軍士來援。
班超投筆從戎
成語“投筆從戎”意即棄文從武,放下筆桿參軍,這典故就出在西域名將班超身上。東漢扶風安陵人班超,因為家境貧寒,為了維持生計,只好給官府做些抄抄寫寫的工作。有一天,他把筆往桌上一丟,感嘆地說:“大丈夫如果做不出別的大事業,也應該像張騫那樣到邊疆去為國家創業立功啊!怎么能安閒地和筆硯打一輩子交道呢?”班超感嘆之日,也正是東漢初軍中急需用人之時。漢明帝招募勇士,班超真的“投筆從戎”了,被任命為假司馬。竇固派他帶兵進攻伊吾,他與呼衍王戰於蒲海旁,“多斬首虜”,大獲全勝,因而受到竇固的賞識。此圖出自清末民初馬駘的《馬駘畫寶》。P23-24

序言

為最廣大讀者編一部具有現代意識的歷史百科全書
中國是一個擁有五千年燦爛文明史、又充滿著生機與活力的泱決大國。中華民族早就屹立於世界的東方,前赴後繼,綿延百代。
作為中國人,最為祖國燦爛的過去與崛起的今天感到驕傲。
作為中國的出版人,應義不容辭地以宏大的氣魄為廣大熱愛中國歷史的讀者,承擔起傳播這一先進文化的責任:努力使中國歷史文化出版物,與中國這樣一個擁有五千年文明史的過去相適應,與當代中國日新月異的發展現實相適應,與世界渴望了解中國的需求相適應。
人民創造了歷史,歷史又將通過我們的出版物回贈給人民,使中華民族數千年積累起來的燦爛文化成為當今中國人取之不盡的思想寶庫,讓更多的讀者感悟我巍巍中華五千年光輝歷史進程和整箇中華民族燦爛的文明成果。
為此,我們作了大膽的探索:以出版形態的創新為抓手,大力提高這套中國歷史讀物的現代意識的含量,使圖書能夠真正地“傳真”歷史;以讀者需求為本位,關注現代人求知方式與閱讀趣味的變化,把高品位的編輯方針和大眾傳播的形式有機結合起來,獨闢蹊徑,創造一種以介於高端讀物與普及讀物的獨特的圖書形態,努力使先進的文化為最廣大的讀者所接受。
經過多年的努力,這套融故事體的文本閱讀、精彩細膩的圖片鑑賞、便捷實用的檢索功能於一體的中國歷史百科全書——《話說中國》終於將陸續與讀者見面。這套書計15卷,卷名分別為:《創世在東方》、《詩經里的世界》、《春秋巨人》、《列國爭雄》、《大風一曲振河山》、《漫漫中興路》、《群英薈萃》、《空前的融合》、《大唐氣象》、《變幻中的乾坤》、《文采與悲愴的交響》、《金戈鐵馬》、《集權與裂變》、《落日餘暉》和《槍炮轟鳴下的尊嚴》。
在《話說中國》這部書里,你將看到以故事體文本為主體的感性與理性的統一。
現代人對歷史的感悟,最能產生共鳴、最能感到激動的文學樣式是什麼,是故事。是蘊涵在故事裡的或欣喜或悲切或高亢或低回的場面。這些經典場面令人感慨唏噓,盪氣迴腸。記住了一個故事,也就記住了一段歷史。故事是一個民族深沉的集體記憶,容易走進讀者的心靈世界,它使讀者在隨著故事裡主人公的命運起伏跌宕之時,不知不覺地與中國歷史文化進行了“親密接觸”,從而讓歷史文化的精華因子,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我們的行為,淨化著我們的心靈。因此,《話說中國》以故事體的文本作為書的主體。同時,它還突破了傳統歷史讀物注重敘述王朝興衰的框架,以世界眼光、一流專家學者的史識來探尋中國歷史的發展脈絡與規律,以密集的信息,彌補故事敘述中知識點不足的局限,從而使故事的感性衝擊力與歷史知識的理性總結達成高度的統一。它讓讀者既見樹木,又見森林,既享受了故事所帶來的審美快感,同時又能尋繹歷史的大智慧。
在《話說中國》這部書里,你將看到互為表里的圖與文的精彩組合。
當今社會已進入“讀圖時代”,這一說法儘管片面,但也反映了讀者的需求。在這套書里的圖片與通常以鑑賞為主的圖片有很大不同:
圖片內容涵蓋面廣。這些圖片能夠深入再現歷史現實,立體凸現每一不同歷史時期社會生活各方面的發展變化。透過生動的“圖片裡面的故事”,可以體味其中蘊涵著的深刻內容,堪稱是歷史文化的全息圖像。它們與故事體文本相關聯,或是文本內容的畫面直觀反映和延伸,或是文本內容的背景補充,圖與文珠聯璧合,相得益彰。同時,縱觀整套書的圖片又分別構成了一個個獨立的專門圖史,如服飾圖史、醫藥圖史、書籍圖史、風俗圖史、軍事圖史、體育圖史、科技圖史等等。
圖片的表現形式極其豐富。這套書充分顧及現代讀者的讀圖口味,藉助現代化手段儘量以多種面貌出現,匯集了文物照片、歷史遺址復原圖、歷史地圖與示意圖、透視圖以及科學考古發掘現場照片在內的3000餘幅圖片。既有精煉簡潔的故事,又有多元化的圖像,讀者得到的是圖與文賦予的雙重收穫。
創造了一種新的讀圖方式。書中的圖片形象豐富,一目了然,具有“直指人心”的震撼力,但在閱讀過程中,尤其是在欣賞歷史文化的圖片中,這種震撼力很難使讀者感悟到。原來他們是憑自己的文化底蘊和生活積累在品味和理解書中的圖片。兩者一旦產生矛盾,就不可能碰撞出火花。本書作為面向大眾的出版物創造了一種全新的閱讀環境:改造我們傳統的圖片的文字說明,揭示圖片背後的信息,讓讀者在讀完這些文字後,會產生一個飛躍,對第一眼所看到的圖片有一種新的發現和新的認識。
在《話說中國》這部書里,你將看到一個充滿數位化魅力的歷史百科知識體系。
數位化給我們的社會生活帶來了許多嶄新的變化,作為文化產品的創新也不例外。為此,我們在這套信息密集型的中國歷史百科全書里,大量運用了在電腦網路上廣泛使用的關鍵字檢索方式,以關鍵字揭示故事核心,由此來檢索和使用我們的故事體文本與相關知識性信息。這套書的信息化、網路化、數位化,充分表現了中華民族不但有自強不息的過去時,前進中的現在時,而且還有充滿希望的將來時。
一則故事,一幅圖片,一個關鍵字,都是某個有代表性的“點”,然而這個點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一個有意義的敘事單位。它是中華民族的文明亮點,折射了我們民族的文化性格。把這些亮點連線起來,就會構成一條歷史之“線”,而“線”與“線”之間的經緯交織,也就繪成了歷史神聖的殿堂。點、線、面三維一體,共同建構著上下五千年的民族大廈。
著名科學史家貝爾納曾說:“中國在許多世紀以來,一直是人類文明和科學的巨大中心之一。”我們知道,印刷是中國引以為驕傲的四大發明之一,中國出版在世界出版史中,曾留下許多膾炙人口的燦爛篇章。然而近代中國出版落後了,以至於到今天與已開發國家相比,無論是在出版技藝上,還是在出版理念上,都存在著不小的差距。我們在本書的出版過程中善於學習、消化與借鑑,“洋為中用”,充分發揮“後發優勢”,努力把世界同行在幾十年中創造的經驗,學習、運用到這套書的編輯過程中,以彌補兩者之間的差距。事實證明,只要我們努力了,只要我們心中有了讀者,我們一樣可以後來者居上。
中國編輯中的一位長者曾說過這樣一段話:“我們沒有顯赫的地位,卻有穿越時空的翰墨芬芳;我們沒有殷實的財富,卻有寄託心靈的文化殿堂。”
在編輯這套書的過程中,我們深深感到,中國歷史文化太偉大了,無論你怎樣讚美,都不為過;中國歷史文化又太神奇了,無論你以何種方式播種,都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今天,我們所擷取的,只不過是其中的一朵小花,還有更多更美的天地需要人們進一步去開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