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鼎亞太

漢鼎亞太

從早起投資台灣宏碁電腦、新竹工業園、中芯國際到重組韓國三陽證券公司,為維亞康姆(Viacom)公司經營日本MTV,並把星巴克引入中國北京和天津市場,在亞洲,漢鼎亞太(H&QAsiaPacific)正表現出積極的參與熱情,講業務從台灣地區擴展到整個亞洲市場,並把領域從TMT市場延伸到傳統投資領域、品牌和併購市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漢鼎亞太
  • 董事長:徐大麟
  • 業務範圍:亞洲市場
  • 徐大麟:1943年生於重慶
管理團隊,發展歷程,成立,摸索期,發展期,發展戰略,國際化支點,向PE轉型,進入韓國,進入東南亞,進入中國,主要業務,風險投資業務,併購業務,服務型亞洲落地業務,相關詞條,相關資料,

管理團隊

徐大麟
漢鼎亞太董事長
徐大麟是美國漢鼎亞太風險投資公司董事長,1943年生於重慶,1947年隨家人赴台灣,1961-1964獲台灣大學物理學學士,1965-1966獲紐約布魯克林科技學院電子物理碩士,1965-1970獲美國加州伯克利分校電機博士。1966年就到美國矽谷學習電機工程,是時距晶片王國英特爾的誕生還有3年;他最早把美式創業投資引進台灣,並把VentureCapital(原意為風險投資)一詞譯為中文“創業投資”;領導著102個人的團隊,掌控著20億美元的14個國際風險基金;因為在亞洲金融危機之後,對亞洲經濟的復甦做出了傑出貢獻而被美國《商業周刊》評為“亞洲五十位傑出領袖人物”之一。
公司簡介
基本信息機構全稱:漢鼎亞太(H&QAsiaPacific)機構簡稱:漢鼎亞太英文名稱:H&QAsiaPacific成立時間:1985機構性質:外商獨資企業
漢鼎亞太投資商務酒店漢鼎亞太投資商務酒店
公司總部:美國矽谷
投資領域:半導體晶片餐飲行業交通運輸機械設備IT服務生物科技、硬體產業、醫藥製造、軟體產業新能源
投資地域:亞太地區(台灣香港上海等)和美國投資對象:新興、快速成長、有巨大競爭潛力企業資本屬性:權益資本(中長期投資)投資目的:追求高額回報(財務性投資)
基本介紹
1985年,徐大麟和HambrechtQuist合資成立漢鼎亞太(HQAP)。漢鼎亞太總計管理過19支基金,基金總規模超過了21億美元。漢鼎亞太已經發展成為一家獨立的私有股權投資機構,並在矽谷、首爾、新加坡、東京、馬尼拉、中國台北、中國香港、上海等地設有辦公室,是最早一批進入中國風險投資市場的先行者。

發展歷程

成立

1986年,徐大麟開辦了台灣第一家“矽谷”式創投機構——台灣漢鼎,並設立漢通基金;其後的5年間,漢鼎亞太相繼在東南亞地區設立了4家創投公司。再次回到中國內地時,周圍的一切他感到既熟悉又陌生。

摸索期

1986-1992年,漢鼎亞太處於黑暗中的摸索期,由於當時還沒有找到現在通行的離岸WOFE(外商獨資企業)投資方式,漢鼎亞太只能像跨國公司等戰略投資者那樣採用JV(合資公司)的方式投資國內企業。由於不能像現在通行的離岸控股公司那樣有效地做出符合創業投資運作規律要求的制度安排,因此在合資公司里,“掌握控制權的惟一途徑就是擁有被投資公司的控股權。”但在基金層面,漢鼎亞太還是遇到了不少麻煩。1993年,中國銀行和美國安泰保險公司合作成立規模為4100萬美元的中安基金(ChinaDynamicGrowthFund)。由於沒有創投方面的管理經驗,中國銀行便委託漢鼎亞太來管理中安基金。“我們享有中安基金50%的管理權,但是乾的卻是80%-90%的活。”讓徐大麟現在回想起來仍然感到後怕的是,“你得時刻防著別被人家給騙了”。但是在當時的情況下,漢鼎亞太還是沒有能夠完全避免掉入“別人精心設計的陷阱”。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初,國家的政策導向是學習韓國的財閥(既大型綜合性企業集團,又稱為Chabol),組建企業集團。現在看來覺得有些誇張的是,涵蓋多種業務領域的企業集團甚至一度被認為是主流企業的有效組織方式。“當年我們在大連、瀋陽等地就曾經投資過這樣的企業集團(大連華寶房地產、瀋陽東宇集團)。”徐大麟一般打著手勢一邊說,“很難摸清楚裡面的水到底有多深,作為投資者,一旦你把錢投了進入,麻煩就會接踵而至。”10多年後的今天,漢鼎亞太也沒能完全從這些企業集團當中脫開身。另一方面,在漢鼎亞太作為少數股權投資者的企業里,徐大麟面臨的情境也沒能好到哪裡去。大致還在1995年的時候,漢鼎亞太就投資了位於北京的燕莎百貨。“燕莎百貨很早就擁有當年還很希罕的在全國開店營業的牌照,但是當時的管理層並沒有及時選擇走擴張的道路。”直到現在,漢鼎亞太仍然是持有燕莎百貨13%股份的小股東。
漢鼎亞太牽手星巴克漢鼎亞太牽手星巴克

發展期

1997年,亞洲出現金融風暴,漢鼎亞太幫助韓國政府成功重組面臨財務困境的三陽證券,藉此打開了中型企業的重組業務的新路。
1998年美國,美國星巴克啟動全球擴張戰略,在中國選擇漢鼎亞太作為期財務合作夥伴。漢鼎亞太藉此發現了為亞洲市場引入西方消費品牌和服務的商機,確立了期“亞洲領路人”的位置。

發展戰略

國際化支點

在亞洲不長的私人股權投資和創投發展歷程中,“漢鼎亞太”占據著重要的地位。1985年,徐大麟離開IBM,與在台灣和美國矽谷聲名顯赫的科技投資機構“漢博奎斯特”合作成立了“漢鼎亞太”,從而將美國的創投模式率先帶入亞洲
該公司起步時規模並不大,管理著一個專注於台灣地區的2000萬美元的基金,但“漢鼎亞太”發展業務的時機極佳:當時台灣為大力扶植中小科技企業,制定了許多有利於創投行業發展的政策。當時台灣經濟正飛速發展,“漢鼎亞太”抓住機會,規模急劇擴大。
很快,“漢鼎亞太”又來到菲律賓,在“亞洲開發銀行”(ADB)的協助下募集了第二個基金,專門用於投資菲律賓企業。1988年,“漢鼎亞太”在新加坡募集基金,投資於新加坡和整個亞太地區。
如今,該公司旗下管理資金18億美元,除在中國內地和台灣地區、韓國、新加坡及菲律賓擁有投資於本土的基金外,還擁有三個泛亞太的投資基金,分別為7500萬美元、2.78億美元、7.5億美元,其中後兩個基金都可以直接投資中國。按照計畫,“漢鼎亞太”的規模還將繼續擴張,真正成為亞太地區私人股權投資界的巨擘。
1996年,進入中國內地市場3年來一直徘徊在進退維谷之間的漢鼎亞太開始迎來了轉機。這一年,漢鼎亞太正是在北京設立辦公室。同時,先期進來的國際投資者也找到了通過外商獨自企業(WhollyOwnedForeignEnterprise,WOFE)方式投資中國內地企業這樣一種新的通道。
更為重要的是上個世紀九十年代中期,中國新興的中產階級開始迅速崛起:中產階級改變原有生活方式的要求和國內知名品牌的匱乏給國際消費品牌提供了巨大的擴張空間。在這種情形下,星期五餐廳、星巴克等國際知名企業在中國創業投資公司(ChinaVest)、漢鼎亞太等VC的幫助下先後進入中國。
在星巴克大中華區副總裁翁以登博士看來,由於直到1996年星巴克才開始國際化旅程,“因此星巴克需要漢鼎亞太這樣的合作夥伴作為撬動國際市場的支點。”
星巴克收購漢鼎亞太幫其經營的北京業務的股份
“跟星巴克後來在中國的合作夥伴台灣統一集團、香港美心食品公司相比,我們缺乏相關的產業背景。”徐大麟說,“漢鼎亞太是一家純粹的財務投資者。”於是漢鼎亞太找到了最早把麥當勞引入中國台灣的孫大偉,作為負責經營北京、天津地區星巴克連鎖店的美大咖啡公司總裁。
2003年,孫大偉在經營美大咖啡4年之後離開了美大咖啡總裁的職位,但是在2006年10月24日星巴克咖啡公司和漢鼎亞太攜手主辦的新聞發布會上,漢鼎亞太董事總經理王志堅還是把孫大偉列在了需要感謝的人之列。王志堅本人於1999年加入漢鼎亞太,主要職責是管理中安基金,以及“數家漢鼎亞太區域基金早期投資的企業比如美大咖啡、上海林克司高爾夫休閒社區等”。
投資星巴克的成功進一步激發了漢鼎亞太幫助國際消費品牌在中國打天下的決心:現在漢鼎亞太已經把手伸向了國際酒店業著名品牌—希爾頓。
同時在另外一條戰線上,漢鼎亞太也擁有具有標誌性意義的投資案例,例如在承接國際半導體產業向中國轉移趨勢中誕生的中芯國際。漢鼎亞太不僅幫助中芯國際創造了6.3億美元的私募融資紀錄,而且還引進了NEA、OakInvestmentPartners等美國著名的創業以及私募投資者。

向PE轉型

1993年,漢鼎亞太在中國內地的投資正在從創業投資(VC)向私募股權投資(PrivateEquity,簡稱PE)”轉型,至今進入中國內地以來一共投資了大約20個項目,投資總額超過了3億美元。
2005年9月,規模達3億美元的HQ-NPS基金I募集完成,其中僅韓國國家退休基金(SouthKorea’sNationalPensionService簡稱NPS)一家就承諾投資2億美元,來自韓國的其他投資者貢獻了剩下的1億美元。成立於1987年的NPS是全球第八大退休基金,管理資產總額高達1500億美元。
漢鼎亞太也是NPS在收購基金領域的第一個投資對象。同月,漢鼎亞太宣布委任有著“併購金童”之稱的郭明鑑為大中華區主管兼漢鼎亞太董事總經理,負責其北亞區的私募股本投資。自2002年開始至加入漢鼎亞太之前,郭明鑑一直擔任摩根大通大中華區副董事長兼香港投資銀行業務主管的職務。
跟隨郭明鑑一起搭上漢鼎亞太這台新發動的併購戰車的還有ThomasH.LeePartners(簡稱:THLPartners)。THLPartners創建於1974年,目前已經發展成為活躍在美國和歐洲併購市場上的一支戰功顯赫的力量。在過去的30多年當中,THLPartners累計向100多家企業投資的總額超過了90億美元。藉助和漢鼎亞太之間達成的夥伴關係,THLPartners期望在大中華區、日本、韓國等地的併購市場上同樣能夠有所作為。
僅僅3個月之後,2006年1月,漢鼎亞太正式宣布向荷蘭、中東、美國的一些投資者募集完成了亞太第五號成長基金(AsiaPacificGrowthFundV,L.P.簡稱APGFV)。至此,連同HQ-NPS基金I在內,漢鼎亞太為其在大中華地區、韓國與日本地區的私募股權投資以及併購活動一共籌集了5億美元的炮彈。
截至2006年10月31日,漢鼎亞太在中國香港和新加坡已經完成了一項併購交易。在中國內地,漢鼎亞太在廣西也有一項併購案“已經獲得了政府相關部門的審批”。接下來,漢鼎亞太在韓國將會有更多的併購交易浮出水面。根據協定,韓國也是HQ-NPS基金I投資的惟一目標市場。

進入韓國

1997年亞洲發生金融風暴,漢鼎亞太進入韓國。冒險斥資1.5億多美元,神出鬼沒地甩出美國風險資金“乾坤大挪移”殺手鐧,以最大限度地挽救亞太地區陷入財政困難的眾多企業。美國漢鼎亞太風險投資有限公司的這一險中求勝絕招,令多少美資風險投資公司刮目相看。1997年,為了拯救亞洲金融風暴重災區——韓國的經濟,世界銀行選擇美國漢鼎亞太風險投資有限公司為合作夥伴,全權管理一個專門拯救韓國財務危機的風險投資基金。漢鼎亞太果敢出擊,快刀斬亂麻地幫助昔日排名韓國證券公司第5名、今天卻面臨破產倒閉的韓國三陽證券公司(Sangyong)實施重組,最後竟然沒有花費韓國政府一分錢就使韓國三陽證券公司起死回生,使得雅號“白武士”的韓國三陽證券公司再振雄風,脫胎換骨為韓國數一數二的證券公司。每當回味起與亞洲金融風暴拚死抗爭的串串險招,徐大麟總是百感交集——“風險投資就是在刀尖上跳舞,真正的對手是挑戰自己的眼光。要知道,科技事業幾乎就是一個科技人才的事業。一項成功的科技事業,裡面一定有一批極為優秀的人才。可以這么講,產品押的對不對固然重要,但如果企業內部的管理人才不對,幾乎可以斷定這個企業沒有成功的希望。”

進入東南亞

1986年,漢鼎亞太果敢挺進台灣“高科技荒漠”,力求成為台灣高新技術產業的“孵化師”。在20世紀80、90年代,台灣島內視風險投資行業為“笨蛋才會投入的行業”,而漢鼎亞太卻置冷嘲熱諷於不顧,甘當風險投資行業的“大傻蛋”。為了最大限度消除投資人的心裡陰影,徐大麟活學活用將風險投資一詞,翻譯為不帶任何刺激色彩的“創業投資”,很快便籌集到了2000萬美金,全力扶持宏基電腦(Acer)、台灣新竹科技園區、旺宏電子(Macronix)等高新技術企業。就這樣,在“我的出發點是幫助台灣發展科技,但因台灣地區的狀況最迫切的不是發展更好的科技產品,而是需要能夠對做科技產品廠商進行投資的公司,即由科技導向變為投資導向。為此,在“風險投資”的高遠志嚮導引下,徐大麟“鐵肩擔道義”大打出手,不僅把“風險投資”的概念和方法引進台灣,而且將“基金管理”的理念輸入寶島,並付諸行動對150餘家高新技術公司進行了風險投資,功到自然成地將台灣這個“高科技荒漠”變成了享譽全球的“高科技綠洲”。
在台灣風險投資市場站穩腳跟後,漢鼎亞太又馬不停蹄地征戰東南亞風險投資市場。因為亞洲的發展是曲線的發展,東南亞的高新技術企業成長很快,全世界看它們成長,都是很欽佩的,所以漢鼎亞太不能失去這個難得的發展機遇,而應主動出擊為一些急欲在東南亞快速發展的資本市場中掌握先機的高新技術企業提供擴展機會。1988年,在菲律賓的馬尼拉募集風險投資3100萬美元,設立美國漢鼎亞太風險投資有限公司菲律賓分公司;1989年,設立美國漢鼎亞太風險投資有限公司新加坡分公司;1990年,設定美國漢鼎亞太風險投資有限公司泰國分公司;1993年,打造美國漢鼎亞太風險投資有限公司馬來西亞分公司……就這樣,漢鼎亞太以創業投資、上市輔導、企業併購等全方位投資服務為本,全力輔助東南亞地區的高成長公司,不僅為他們提供投資基金和財務規劃,而且為他們提供管理與操作經驗,從而為締造“東南亞奇蹟”。

進入中國

漢鼎亞太進入中國源於一次偶然的機遇。1993年,中國銀行和美國安泰保險公司(現已被荷蘭國際集團收購)從波音孟山都等大型跨國企業的退休及保險基金中成功融資7500萬美元,想在中國內地開展股權投資業務。雖然中行和安泰在銀行和保險業多有建樹,但對於直接投資卻涉獵不多,若想將資金高效運用,須引入專業機構進行管理。它們看中了“漢博奎斯特”,向其發出邀請。出於公司全球戰略的考慮,當時已聲望日隆的漢鼎亞太承擔了此項業務。憑藉這次機會,漢鼎亞太掀開了大規模投資中國內地的序幕。
上個世紀90年代初,漢鼎亞太在中國從傳統行業入手,在輪胎、房地產、航空、建築材料、消費類產品等領域先後投資了科興生物、宏仁集團、海南航空、北京燕莎商城、北京星巴克咖啡、深圳黎明網路等項目。
在過去的三、四年間,漢鼎亞太在中國的投資逐步轉向高科技產業,至今已投資2億多美元,其中在上海投資近1億美元。兩個較大的項目是投資於宏仁集團(總裁為王永慶之子王文洋)和生產晶片的中芯國際積體電路製造(上海)公司(SMIC),漢鼎亞太在後一項目的投資為5000萬美元。之後漢鼎亞太還對上海林克斯公司投資2000多萬美元。
中國科技企業成長的瓶頸主要在於智慧財產權方面:中國企業如掌握了某項先進技術並套用於市場,就會在很短時間內發現其他許多企業已複製了該技術,原來尚處空白的市場會迅速充滿大量的競爭者,整個行業利潤率急劇下降,處在惡性競爭中的企業誰也不會得到長足的進步。
漢鼎亞太認為投資中國的企業能夠有幾倍的回報就很難得,投資商只有提高項目成功率,才能保證足夠的回報。其投資風格就顯得十分謹慎。由於管理的基金基數巨大,為提高資金利用效率,其每一筆單項投資的力度自然很大,金額多在1000-5000萬美元左右。在中國市場,“漢鼎亞太”的重要投資經驗是進行“資源整合”,即在某個行業里,將國外好的技術帶入中國,並同中國本行業中的優勢企業相融合,扶植出投資成功率很高的企業。

主要業務

風險投資業務

進行風險投資,將風險資本投向新興的迅速成長的有巨大競爭潛力的未上市公司(主要是高科技公司),在承擔很大風險的基礎上為融資人提供長期股權資本和增值服務,培育企業快速成長,數年後通過上市、併購或其它股權轉讓方式撤出投資並取得高額投資回報。

併購業務

打造投資企業品牌,參與投資企業併購。

服務型亞洲落地業務

幫助歐美國家的消費服務型產品在亞洲地區的落地
行業制勝之道 
四渡赤水出奇兵。在漢鼎亞太看來,別無捷徑可走,只有實施“四渡赤水出奇兵”的以巧取勝戰略。一渡赤水——建構“高新技術孵化器”:只有技術研究院高科技園區和風險投資業“三駕馬車”良性互動,才能形成科技創新體系,進行套用性研發,培養創新型人才。也只有這樣全方位發力,才能最大限度地避免中國大陸淪為外資企業的研發中心。二渡赤水——設立“基金中的基金”:中國政府應當充分利用當前國際風險投資機構希望深度介入中國大陸市場的天賜良機,通過設立“基金中的基金”,投資一些國際著名的、對中國感興趣的風險投資機構,並由這些機構的風險投資家們來管理那些與中國相關的基金。

相關詞條

相關資料

漢鼎亞太,做鼎足天下的中國人漢鼎亞太的“漢鼎”兩個字從何而來?“漢鼎”有兩層含義。其一,“漢”用的是漢博奎斯特的第一個字,“鼎”是為了紀念我的導師,同時也是台灣創投業的發起人——李國鼎先生;其二,“漢”可以解釋為“中國”,“鼎”是“鼎足”,中國人要鼎足天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