繭(漢語漢字)

繭(漢語漢字)

1.一些昆蟲的幼蟲在變成蛹之前吐絲或分泌某種物質做成的殼。如:家蠶柞蠶和蓖麻蠶、天然彩色蠶、蓖麻蠶、等。

某些動物(水蛭蚯蚓渦蟲)幼蟲期形成供蛹(yǒng)(pupa)休眠之小室,給幼蟲提供生長發育的環境,一般幼蟲蛻變成成蟲的時候會結繭。

2.是手、腳上因勞動、走路等摩擦而生的硬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繭
  • 拼音:jiǎn
  • 五筆86版:AJU
  • 屬性:詞語
漢字,基本釋義,詞性變化,古籍解釋,康熙字典,說文解字,動物的殼,皮膚狀態,

漢字

基本釋義

〈名〉
(1) 許多昆蟲幼蟲在化蛹前包圍身體大部分的由絲組成的外皮,在其中化蛹。家蠶的繭是商業蠶絲的來源 [cocoon]
生自蠶繭。——《後漢書·列女傳》
(2) 又如:蠶繭;繭兒(喻指秘事;名堂;見不得人的事);繭素(白色的生絹);繭紙(用蠶繭製作的紙)
(3) 指繭絲 [silk]。如:繭衣(蠶初作繭時在繭外所吐的散絲;以蠶絲織品製成的衣服);繭物(絲織物);繭蠶(吐絲做繭之蠶)
(4) 絮絲棉的衣服 [silk dress]。後作“襺”
(5) 通“趼”。手掌或腳掌等部因摩擦而生成的硬皮 [callosity;callus]。如:老繭

詞性變化

〈形〉
(1) 形狀如繭的 [resembling a cocoon]。如:繭栗(形容牛角初生之狀,形小如繭似栗);繭卜(古代民俗,於正月十五日夜,摶米、麥粉若繭狀,書事置於其中,以占一年之事)
(2) 聲氣低微貌 [low]。如:繭繭(聲氣低微的樣子)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集韻》同𦬕。《玉篇》繭,草衰也。
(繭)〔古文〕絸《廣韻》古典切《集韻》《韻會》《正韻》吉典切,𠀤音趼。《說文》蠶衣也。《禮·祭義》世婦卒蠶,奉繭以示於君,遂獻繭於夫人。
《釋名》煑繭曰幕。貧者著衣,可以幕絡絮也。或謂之牽離,煑熟爛,牽引使離散如綿然也。《禮·玉藻》纊為繭,縕為袍。
繭繭,聲氣微也。《禮·玉藻》言容繭繭。《疏》猶綿綿,聲氣微細繭繭然。
《戰國策》足重繭而不休息。《注》足傷皮皺,如蠶繭也。 《類篇》或作𦇂。俗作蠒,非是。(繭)

說文解字

【卷十三】【糸部】繭
蠶衣也。從糸從蟲,黹省。絸,古文繭從糸見。古典切

動物的殼

變態發育行動物
一種變態發育行動物,由剛出生時再變成飛蛾等等。
繭,讀音jiǎn。原產中國北部,主食為桑葉,也可用鵝菜補充。繭是由一根長度為300~900米(1000~3000英尺)連續的絲織成的。家蠶的蟲及蛹可以食用,並有食療功效。成蟲成蟲的蛾不能飛,它又被稱為“蠶蛾”,只是用於產卵以繁殖後代。因為其久遠的歷史和經濟上的重要性,家蠶的基因已成為現代科學的重要研究對象。
昆蟲繭
呈長橢圓形、橢圓束腰形、球形或紡錘形等不同形狀,或中部稍縊縮,繭有白、黃、淡綠、肉紅等顏色,長 約3~4厘米,直徑1.7~2.1厘米,表面白色,有不規則皺紋,並有附著的蠶絲,呈絨毛狀。其內壁的絲紋很有規律。質輕而韌,不易撕破。未經羽化的蠶繭,內有黃棕色的蠶蛹1枚以及成蛹前脫下的淡棕色、皺縮的蠶皮。
繭衣繭衣
蠶蛹
蠶蛹是完全變態昆蟲蛹期的囊形保護物。通常由絲腺分泌的絲織成,如蠶和蓖麻蠶的繭。舉尾蟲、地老虎的繭由泥土膠合而成,金龜子的繭由分泌的粘液和土而成,刺蛾的繭由分泌的鈣質而成。
某些動物(大多是節肢動物如蝴蝶、蛾、水蛭、蚯蚓、渦蟲)幼蟲期形成供蛹(pupa)休眠之小室。有的蜘蛛織繭包裹著卵,保護其轉化為成蟲。
生自蠶繭。――《後漢書·列女傳》
又如:蠶繭;繭兒(喻指秘事;名堂;見不得人的事);繭素(白色的生絹);繭紙(用蠶繭製作的紙)
指繭絲 [silk]。如:繭衣(蠶初作繭時在繭外所吐的散絲;以蠶絲織品製成的衣服);繭物(絲織物);繭蠶(吐絲做繭之蠶)
絮絲棉的衣服 [silk dress]。後作“襺”

皮膚狀態

人類
1.手、腳上因摩擦而生成的硬皮:老繭、繭子。
2.通“趼”。
3.手掌或腳掌等部因摩擦而生成的硬皮,形狀如繭的,如:繭栗(形容牛角初生之狀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